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胜门之左邻右舍(专辑)
目录
(1)德胜门老照片
(2)德胜门
(3)德胜门外大街
(4)冰窖口—老北京的天然“冰箱”
(5)老德内大街最后影像
(6)说说德内大街
(7)德胜门护城河是他的天堂



(1)德胜门老照片
最老的德胜门城楼照片

民国时期德胜门


民国时期德胜门

德胜门瓮城入口

1961年德胜门护城河

1962年德胜门西护城河

1964年德胜门

1964年德胜门护城河

1976年震后残破的德胜门箭楼

     (2)德胜门



北京德胜门,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是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群体军事防御建筑。元为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

明洪武元年(1368),大将军徐达攻入元大都,改称北平,随后将北垣西侧门“健德门”改为“德胜门”,并在北垣南五里新筑土城垣,作为防止元军反攻的第二道防线。


德胜门箭楼雄踞于12.6米高的城台之上,灰筒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后出抱厦五间,楼连台通高31.9米。对外的三面墙体上下共设四排箭窗,总计82孔。

洪武四年(1371)废元大都北垣,将新筑北垣加宽加高,开两门,西侧门仍称“德胜门”。

正统元年至四年(1436-1439)修建包括德胜门在内的内城九门的城楼、箭楼、角楼、桥闸。此后,德胜门历经修缮。1915年德胜门瓮城和闸楼被拆除,1921年德胜门城楼被拆除。1980年国家对德胜门箭楼进行修缮,1982年竣工,并成立德胜门文物保管所。1993年改为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2006年德胜门箭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胜门名称由来,意为“以德取胜”、“道德胜利”。遇到战事自德胜门出兵,由安定门班师,分别取“旗开得胜”和“太平安定”之意。它是京师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素有“军门”之称。明代永乐皇帝北征、清代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皇帝镇压大、小和卓叛乱都是出师德胜门。明清两代,德胜门正面迎击来自北方的军事入侵,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阵地。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北京保卫战。


德胜门地区还有一处与北京息息相关的“生命线”! 沿“豁口”护城河向东二百公尺,在原城墙下方有一水道连接着护城河与城内水系,水道的城内出口处正好在积水潭小庙的下方。多少年来,通过此水道,城外西山、玉泉山的甘泉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内,滋润养育着京都百姓和权贵。冰窖口胡同的冰厂至六十年代初期应还在使用。具体地址在冰窖口胡同与护城河之间,当时有数个长百余米宽二三十米深约67米的用于存放冰块的大坑。每当在北京寒风最凛冽的时节,冰厂工人们才开始到积水潭或太平湖取冰,有些老工人甚至已取冰数十年。工人们在寒风中用专用工具将已冻得非常厚实的冰面切割成一米见方的冰块,用溜槽将冰块提到岸边运至冰厂,再用溜槽将冰块放至储冰坑中码放好,每块冰之间都铺有稻草相隔,随后再用保温之物质如稻草等将全部的冰块厚厚盖好,等至气候炎热之时,遂将存冰取出向市场供应。五、六十年代的盛夏时节,在北京城内的副食商场,街边小店,用天然冰块冰镇的啤酒、北冰洋汽水随处可见。

后因人造冰的大量使用,有数百年历史的冰厂迅速消失。冰窖口胡同处的冰厂撤消后,遗留下的储冰大坑被政府稍加改造成为“青年湖”,并蓄水待用,但尚未确定具体用途。数年后在冰厂原址上修建了北京变压器厂。

    (3)德胜门外大街


1920年德胜门外
德胜门外大街位于西城区,北起马甸桥,南至德胜门。德胜门北五里处,是元大都的健德门,元亡后,明初改建北京城,把大都的北部城墙,向南缩了五里,即今二环路位置,健德门改为德胜门。


1962年德胜门外大街

1975年德胜门外大街(由城门楼向北拍摄)

2000年德外大街西侧

德外黄寺大街西口

德外民族小学

德外鸟瞰

   (4)冰窖口—老北京的天然“冰箱”

清末明初的冰窖作业

冰窖口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东起德胜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外大街。因其地原有清代内宫监冰窖而得名,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这里依然有北京储存天然冰的冰窖。

凿冰窖储,古已有之。《诗经·七月》中便有凿冰冲冲的记载。到了清末民初,北京有三大冰窖,一个是北海东夹道陡山门,一个是什刹海东南,一个就是德胜门外窖口。这条胡同,清时称冰窖口,1965年定为冰窖口胡同。

当时的冰窖为建在河边的半地下建筑,方便打冰及储存。据老辈人讲,三九以后就可以打冰了,一般一个冬天最多可以打五茬冰。按规矩,在冰冻以前要先涮河,即打净水草,放走脏水。头茬冰最为坚厚,二、三茬比较洁净,打第四茬时天气转暖了,冰层就薄了.



打冰要先在冰上画大线和划块,划块要大小一致,打冰的主要工具是冰镩,打出的冰用冰镩的倒钩搭着外沿用力借水溜冰滑拉到未打的冰面上,再用鸳鸯扣套住拉到冰窖口,由窖内工人拉入冰窖。冰块进了冰窖要一层层叠放整齐,上面盖上草帘保温,最后封口保存,等热天拿出来卖。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城内的食品店、街边店。用天然冰块冰镇的啤酒、北冰洋汽水随处可见。后来因人造冰的大量使用,有数百年历史的冰厂迅速消失了。

上世纪末的冰窖口胡同也只是个可以双向行车的普通胡同,胡同里有华都集团办公楼,新影厂宿舍小区以及大片的平房等。


90年代冰窖口胡同

     (5)老德内大街最后影像

































   (6)说说德内大街


1920年德内大街

德内大街北起鼓楼西大街,南到地安门西大街,全长1650多米,08年,德内大街没扩宽之前车行道宽仅 7米加上两边的便道也就10来米。用现在的眼光叫它大街确实名不符实。何止是现在,其实在1000多年前的元大都时的标准叫它大街也名不符实。


1961年德内大街

元大都奠定了北京城的基础,据《析津志》记载元大都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胡同宽6“步”。一“步”为5尺,(古时把我们今天理解的一步称为一跬步,两跬步为古代一步)当时一尺合0.308 米那末一“步”就是1.54米。照这样计算,大街应是36米,小街应是18米,胡同应是9.24米。这样算来,德内大街顶多是条小街。


1961年德胜门内大街(右为大石虎胡同西口)

无论从历史角度上看,还是从现在角度上看,叫它德内大街都说不过去,这就更增加了人们对这条“大街”的疑惑,究竟从何叫起呢?话还得从这条大街的历史沿革说起。


1975年德胜门内大街(由北向南拍摄)

公元1368年徐达攻克大都后,便着手改建城池。当时的元顺帝退走蒙古高原,为防其南侵,遂将城北部比较空旷荒落的地方放弃,北垣南缩五里,另筑新城,并改健德门为德胜门。元代的积水潭(海子)较之明代的什刹海水域浩淼许多,水面连为一体。明初,修筑北城墙,(因水的原因北城墙西北角缺一角)积水潭局部水域被隔在城外,使水域面积大大缩小。明中叶以后上游(昌平白浮泉)水源减少,水位下降,西海与后海之间逐渐分开,仅存一条纤细的河道。(今德胜桥处)由于水位的变化和交通的需要,明代于德胜桥北修筑了一条南北通道,这就是德胜门内大街。初称德胜门街。不知您发现没有北京城门内的大街都与城门楼子垂直,而且较宽,唯独德内大街在德胜门城楼子偏东处且窄,什么原因呢?明代以后,海子水面虽然有所减少,但仍是山水连天、碧波荡漾,据《长安客话》记载:“都城北隅旧有积水潭,周广数里,西山诸泉从高梁桥流入北水门汇此。”显然为了躲避水,使德内大街不可能像西内大街、东内大街、朝内大街……那样既垂直于城门楼子,又比较宽阔了。


2006年德内老街

清代把这条街分为两段,北段仍称德胜门街,南段(定阜街、护国寺街以南)称长桥街。民国时期改作厂桥。解放后,两段合并,称德胜门大街。1965年又将东羊圈、马家大院、魏家大院并入统称德胜门内大街。“文化大革命”中还曾一度叫“人民公社路”呢。


2006年德胜门内大街北段看箭楼

话接前文,明、清时期的德内大街只不过是一条很窄的土路直到1954年才拓宽路面为7米,1979年铺筑两侧人行道,宽2—3.5米。就是08年扩建前所见到的德内大街了。现在不是加宽这条马路了吗,现在的德内大街不仅可以名正言顺的叫大街了,而且会变得更加美的!



《以上文字摘自老方的博客,图片本人后附》

    (7)德胜门护城河是他的天堂


1970年德胜门护城河

最近在整理德胜门老照片,看到那些曾经熟悉的城门、护城河、豁口的木桥,儿时的护城河就不断浮现在眼前。

记得小学3-4年级,放暑假后,经常和几个小伙伴步行到豁口护城河,那时的河堤是土坡,沿着土坡下去,拿着捞鱼的小网子,可以在河里捞到蝌蚪,也会捞到寸长的小鱼,然后放在随身携带的罐头瓶子里。护城河的北侧,也有一个非常大的土坑,下过雨后的土坑,可以捞到很多鱼虫。

当时的河里水草很多,但水是清澈的。那也不敢往河中心去,至多是攀爬在木桥的支柱架子上,用木棍拴上一根鱼线,线上系着鱼钩,钩上是挖来的蚯蚓,偶尔可以钓到指长的小鱼。

遇到下雨的时候,河水涨的很快,水流也急,这时往往会找张纸叠成小船,放到水面上,纸船马上就被雨水冲的无影无踪。


豁口木桥

想起护城河,就必须要说到我的一个邻居。我们去护城河玩耍,无论多晚最终都是要回家的,而他却一去不返。

记得他比我大至少10岁,是我同班同学的哥哥,住在我的前院。我上小学4、5年级时,没事的时候经常在他家院子门口的胡同拐角下象棋。

印象里,他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说话不是太清楚,但非常喜欢下棋。据他家里人讲,他身体不好,所以也没见过他上班。

有一次我们俩正在下棋,他的整个身体突然抽搐起来,身体开始向后倾倒,我吓坏了,赶紧跑到他家叫来他父亲,只见他父亲把他平放在地上,这时他的嘴里开始吐白沫,喉咙不停地咕噜着,他父亲用手指使劲掐着他的鼻子下面,大约过了十几分钟,他做了起来,掸掸身上的土,没事了。

我不明就里,曾经问过他的家人他怎么了,但没人告诉我。

他平时要吃药,听说都是用壁虎、蝎子等作为药材。他不犯病时和正常人一样,一旦犯病就控制不住,据说北京的大小医院都看过了,始终都没能彻底治好。

记得上初中的某一天,忽然听邻居讲:他自己去了豁口的护城河,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他和老舍一样,选择了自我解脱痛苦的方式。德胜门豁口的护城河也就成了他的天堂。

在他走之前还曾经发生过一件事。他们院里住着一个瘸子,是因为小时受风腿部落下了残疾,此人后来学了一些针灸,会治疗简单疾病。我同学哥哥有一天提出要让瘸子和他一起去护城河,瘸子不干,结果他就拿菜刀砍了瘸子,之后不久他就自己一人去了护城河。

他肯定是无法忍受这疾病对他身体、精神的摧残,他试图抗争过,也抗争了十几年,但依然无法战胜这病魔。这个病魔我们长大了之后才知道叫癫痫(俗称羊角风)。

这件事的发生距今已经有将近四十年了,相信曾经住在八道湾的人们一定知道我写的是谁!

2014.8.10庆云于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冰窖口胡同 带你感受昔日的皇家冰窖
先有德胜门 ,后有北京城
德胜门,不能拆!!!
冰窖口胡同
京城九门(九)
逛胡同04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