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忆老北京的一群流浪儿--何尚廉 周永隆 (珍藏版)

最近在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中,接连看到几起少年犯罪的报道,使我非常惊愕。
  现在我们党和政府特别重视少年一代的成长教育,颁布了许多对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但社会上总有一些坏人的勾引和不良风习的侵蚀,加之有些家长的溺爱和疏于教育,致使一些孩子染上了网瘾等恶习,这是极其可悲的!
  回忆70年前的老北京,在我家附近的宝禅寺大庙内曾有过一群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由于他们受过“饿死不做贼”的古训,个个遵纪守法,艰辛劳作,苦度岁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王小二是被后妈打跑的
  在老北京西城大觉胡同东口,有个摆小摊儿的,姓王,人们都叫他“小摊儿王”。他的儿子王小二学名王有利,1936年和我在北师附属平民小学三年级同班。升入三年级不久,王小二上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旷课多了人也瘦了,身上常有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老师问他,他说:“我妈常打我,也常不让我吃饭,我饿得难受就跑到新街口饭馆里捡人家剩下的吃,所以不能来上学了。”
  没有不透风的墙,邻居们都说王小二是小摊儿王弟弟的二孩子,过继来的。去年小摊儿王的媳妇生了个儿子,从此以后她就看王小二不顺眼了,三天两头找茬儿打王小二,不给饭吃也是常有的。
  一天晚上,王小二刷碗时给地上洒了点儿水,后妈抄起擀面棍儿就没头没脑地打他,一边打一边骂:“你个挨千刀的!就知道吃!明天就饿你一天!”王小二脑袋上被打了个大包,脖子上也紫了一大块儿,实在忍不了了,就推门跑了出来。
  王小二踉踉跄跄地跑进宝禅寺胡同,一直来到东口外的茶馆,看见许多人都在听评书。他又疼又累,就溜进去坐在几个孩子后边的空座儿上。他心里很乱,一直在琢磨自己该去哪儿。评书说完一段儿,老板娘拿着笸箩来敛钱,却没向孩子们敛。散场后人们都陆续离去。几个孩子都帮着收拾桌子板凳。王有利出来坐在台阶上发呆,孩子们发现了,都围过来问他:“你怎么没回家呀?”小二说:“我爸妈打我,不给我饭吃,我回不去了。”孩子们看他满身的伤都非常同情,就拽着他回了宝禅寺大庙。
  庙里尽里边有一大间放杂物的房子,地上铺着稻草、破席,堆着一些旧毯子破布单儿。有个高个儿的孩子,大家都叫他大哥。孩子们拉着小二向大哥介绍说:“后爹后妈太狠了!你看把他打的!”大哥仔细看了看小二身上的伤,又问了一些情况,就安慰小二说:“就一起住吧!咱们都是没家的!”
  个个都无家可归
  大哥李玉林早年丧母,父亲在京城卖菜,玉林跟爷爷在通县老家生活,上过几年私塾。10岁时爷爷病故,玉林便来京和父亲、后妈一起住。一年多以后,父亲暴病亡故,后妈也嫁人远去,李玉林12岁便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他天天捡破烂维持生活,后来遇上了小他俩月的赵友义和11岁的孙宝善,三个没家的孩子晚上就挤在张子香大夫家的门洞里过夜。初冬的一天,被庙里的老和尚发现了,就让他们住到了庙里后院的堆房里。
  老和尚和孩子们约法三章:不许在院里乱跑,不许骚扰前院的居民,保持环境卫生。老和尚还送给孩子们一条旧棉被和几块棉垫子。后来孩子们又从倒卧街头的白面鬼身子底下拽出来一些破被褥,几个人挤一块儿盖着,也就能睡觉了。
  后来他们又碰上无家可归的刘三喜。三喜家原来开着一间切面铺,后来他爸染上了吸白面儿毒瘾,买卖也不干了,家里东西也卖光了,三喜妈连急带气也死了。三喜爸后来倒卧在后车胡同墙角一命呜呼了。刘三喜12岁也没家了。
  王有利在茶馆里遇到的三个孩子就是赵友义、孙宝善和刘三喜。王有利住进庙里的第二天,天一亮大哥李玉林就把大家叫起来,洗完脸就去打扫院子,之后由二哥赵友义带领在院子里踢腿、窝腰、练拳,活动完了大家一起去西四牌楼的市场外。有人买了贴饼子、窝窝头,大哥送给王有利一个窝窝头。大家边走边吃来到金鳌玉桥西的图书馆外,几个人分成两组,一组去桥东金鳌牌楼底下,另一组就留在玉牌楼底下,也是这个桥的起点。孩子们的工作就是帮助过往的手推车、地排车、人力车推上桥。
  北海与中南海之间的金鳌玉桥约百米,坡度较大,装载的车推拉上桥确实很吃力,有人能帮忙推一下非常给力。有的师傅很感激,拿一个大铜子儿扔给孩子们,坐洋车的客人也会赏给他们两三个铜子儿。大哥给他们一再嘱咐:“人家给咱们钱,一定要道谢!人家一时不便不给钱,咱就说一声再见。不许撒野骂街!咱们一定在这桥上站住脚。”
  这个金鳌玉桥其实是御河桥,因其两边各有一座牌楼,东边牌楼写着“金鳌”,西边牌楼写着“玉”,因而人们都习惯称之为“金鳌玉桥”。解放后桥和牌楼都被拆除,修了一条马路——文津街。
  中午,孩子们都去西四牌楼小市场吃饭,王有利买了一个贴饼子,喝了一碗豆汁儿,花了三个铜子儿。他一上午收获了5个铜子儿,别人更多些,大哥嘱咐他:“一定要省着花钱!”
  打执事挣钱也不易
  第三天晚上回到庙里,大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明天有大殡!咱们一起去打执事!”孩子们都非常高兴。
  原来李玉林认识一位北京城里的奇人,五十岁左右,右腮帮子上有一撮儿白毛,人们都叫他“一撮儿毛”。他有一手绝活——出大殡时撒纸钱,他能把纸钱儿撒得没天云儿高,全城的杠房都认识他。他常去茶馆听评书,一有出殡的,他必定告诉李玉林,让李玉林帮他背纸钱儿,孩子们便去杠房打执事。
  打执事那天,大家一大早起来去德胜门的杠房。李玉林和杠房的人都熟识,帮孩子们换上了罩衣。大家有打伞盖的,有打幡帐的。王有利走在前头紧跟着开道的大锣,他看见大哥背着四大串纸钱儿,手里还拎着一大串,后面紧跟着一撮毛儿爷爷。大殡开始起罩时,孝子摔盆儿、烧纸,王有利看见一撮毛儿从大哥手里抓出一大把纸钱儿,摆动腰身用力向天空一甩,一团纸钱儿便飞向高空,到了尽高尽高处,忽地开了花,宛如一群白色的鸽子随风飘动,飞得老远老远,煞是好看。
  这次打执事,王有利挣的钱够他吃上10次贴饼子豆汁儿的。他从没见过这么多钱,心里特别高兴!此后他又参加过多次送殡打执事的活儿。平时他们仍旧每天去御河桥推车,在大哥二哥的督促下,一天也不休息。

  出殡打执事的活儿,有时一个月也能碰上三四次,有时一次也没有。送殡打执事也很艰苦,往往要走上二三十里路,况且一年四季谁知会遇上什么鬼天气。烈日炎炎,一直举着幡杆在太阳底下晒着,又热又渴;有时黄沙漫天,举步维艰,还得用力撑着幡杆,唯恐被风刮倒;三九时节滴水成冰,寒风削面,手指冻得又红又肿,为了挣钱糊口,孩子们也必须坚持。大哥李玉林最讲诚信,他说:“越是坏天儿,咱们越得出勤去干!不能好天儿干,坏天儿歇!”不打执事遇上坏天儿,扬风搅雪的,他也坚持去御河桥推车,他说:“这才叫雪中送炭!车把式肯定欢迎咱们!”
  冬天进九之后,西直门里小乘巷巡警阁子后边有慈善单位开办的粥厂,每天早上7点开始施粥。大哥二哥总是招呼大家早起去挨个儿打粥。每人能领到一大海碗,小米粥稠乎乎的,喝下去半天不饿,还暖身子。
  入冬以前,大家去了一次德胜门晓市,那里的旧衣服旧鞋非常便宜,大家都买了过冬的衣物。那个月他们好像发了笔小财,接连打了4次执事。
  贫困中见恩义
  老和尚平时对这些孩子都非常关心,他也懂点儿医术,孩子们偶有小病都找他看。孩子们都称呼他“大师爷爷”。
  外院居民中有两位佛心大娘:一位张奶奶,一位夏奶奶,都没有老头儿了,跟着儿子、闺女生活。她们看后院这些孩子可怜,经常帮助他们,给烧开水,给热热饭,有时帮他们缝补衣服。孩子们非常感激,看见奶奶家里有什么粗活儿,也都抢着去干。
  茶馆的李奶奶对这些孩子更是关心照顾,孩子们几乎把茶馆当成了自己的家。李奶奶多次把儿子的旧衣服送给孩子们,有时也给他们一些吃食。
  在茶馆里,孩子们还认识了两位恩人:一位是瓦木工常师傅,他有一间木匠作坊,专应瓦木工活儿,几个师兄弟一起盖房修房打家具。有时包了大活儿,常师傅会拽上赵友义去搭把手。赵友义心灵手巧,什么活儿一学就会,而且干起活儿来毫不惜力,常师傅特喜欢他。孩子们住的房子房顶漏雨,门窗损坏,都是常师傅帮着修好的。
  另一位恩人是专应红白喜事的大厨金师傅,他和两个师兄弟忙不过来时,往往要拽上李玉林去打下手,这也是为了帮孩子们挣点钱。孩子们高兴的是大哥晚上能带些折箩回来解解馋。
  流浪儿均成才
  1938年日本鬼子已经侵占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长城内外广大农村却成了八路军游击地带。王有利的父亲在延庆县农村参加了游击队,有时进城采买,找到了王有利。看到儿子长大了,他很高兴,拽儿子回了老家。后来王有利也参加了游击队,有时进城采买或打探消息,宝禅寺大庙也是他常来的地方。
  李玉林16岁时个子长到了1.省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7】角色
?王小二进城,笑抽筋!
一句话搞笑语录:失败是成功她后妈,看见孩子老失败也不帮她!
做后妈不能忽略的七个问题
美文 | 只恨爱来的太晚,而相识的太早
为了给丈夫的女儿全心全意的爱,后妈选择不要孩子,真是太伟大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