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吃中的老北京风情--李依阳
日斜戏散归何处,宴乐居同六和居。三大钱儿买甜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糕炸糖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爆肚油肝香灌肠,木须黄菜片儿汤。

这是清代杨米人的《都门竹枝词》,词写得不算顶好,但却很是让人垂涎三尺——不知道有多少美食爱好者,想着要将词中提到的北京小吃统统吃上一遍呢!
老话儿叫北京小吃为“碰头食”或“菜茶”,既融合了汉、回、蒙、满等多民族的平民风味小吃,又融合了明、清宫廷皇亲贵胄的风雅小吃,林林总总多达600多种,保留下来的则约有100多种,包括佐餐的下酒小菜、宴席面点以及作零食或早点、夜宵的多种小食品。其中很多小吃在我们现在看来是小吃,在过去那就是平民百姓的正餐了,一个窝头、一晚卤煮果腹都是常有的事儿。
有人给北京小吃总结了三条特点:一是味儿,咸甜分明,味觉刺激明显;二是质地,要么酥脆可口,要么软滑顺口,少有皮的塌的;三是温度,有的吃起来烫嘴,像刚出锅的热炸糕、白汤杂碎,有的入口冰凉,像江米凉糕、艾窝窝,绝没有不凉不热温温吞吞的。
北京人吃北京小吃,那是怎么吃怎么爱,咂摸进嘴里,尝到的是平头老百姓吃食的真实滋味,是对儿时、对老一辈儿们老样儿生活的回味与追忆;外地人吃北京小吃,则有吃得满嘴汁屑横飞赞不绝口的,也有撇撇嘴不以为意的,但无论爱吃与否,跟别人介绍起北京来,小吃都是其中不能错过的内容——他们品尝的,是老北京穿街串巷走哪吃哪的市井风情,是四九城里延续百年的平凡传奇。
四九城与小吃

旧时老北京,除了开店铺的,沿街挑食而售的小贩非常之多,吆喝叫卖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不但得气力足、嗓子脆、腔调好,还要会现编词儿,能随机应变。与其他地方相比,老北京的叫卖有着鲜明特色,即儿化音多、拖音长、语言幽默、一气呵成,此外不同货物叫卖方式迥异,风格多样,令人百听不厌。
梁实秋在《北平的零食小贩》中曾写道:“北平小贩的吆喝声是很特殊的。我不知道这与平剧(即京剧)有无关系,其抑扬顿挫,变化颇多,有的豪放如唱大花脸,有的沉闷如黑头,又有的清脆如生旦,在白昼给浩浩欲沸的市声平添不少情趣,在夜晚又给寂静的夜带来一些凄凉。细听小贩的呼声,则有直譬,有隐喻,有时竟像谜语一般耐人寻味。而且他们的吆喝声,数十年如一日,不曾有过改变。”可见仅仅一声叫卖的吆喝也是颇有门道的。
每日背篓挑担的小贩虽多,却并非杂乱无序。无论从一天的光景还是从四季的变迁,各色食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叫卖时间和方式。
大清早是卖早点的,米粥、烧饼、油炸果(鬼)什么的。油炸果类似油条,但不是长条状,口味有两种,四个圆饱联在一起的是甜油果,小圆圈的咸油果,都炸得焦焦的,夹在烧饼里吃一口一个脆响。烧饼主要的有四种,芝麻酱烧饼、螺蛳转、马蹄、驴蹄,也各不相同。芝麻酱烧饼的大小薄厚十分讲究;螺蛳转儿和“甜浆粥”一起吃最好,还要夹小圆圈的咸油果;马蹄只有薄薄的两层皮,配炸得圆滚滚的甜油鬼吃合适;驴蹄则又小又厚。
早点之后是卖青菜的,讲究的不但把挑子上的货品一样不漏地都唱出来,还得合辙押韵。例如卖萝卜的:“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大”就是一个铜板。
从下午起有沿街叫卖“面筋哟”的人,十分有意思,买家喊他得喊“卖熏鱼儿的”,叫卖的过来之后打开食盒一看,卖的却是猪头肉,除猪头肉的脸子、口条之外还有脑子、肝、肠、苦肠、心头、蹄筋等等,外带着别有风味的干硬火烧。叫卖的从夹板缝里抽出一把薄薄的刀,横着削切,把猪头肉切得薄如纸,塞在火烧里吃,有点像现在的肉夹馍。
傍晚有叫卖羊头肉的,刀板器皿刷洗得一尘不染,羊脸子切得极薄,再从一只牛角里撒出一些特制的胡盐。也有推着车子卖“烧羊脖子烧羊肉”的。烧羊肉是先煮后炸的,还卖肚子和卤汤。
夜宵种类也很多,小贩挑着馄饨挑子,一头儿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着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作料儿,另一头是一口汤锅。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吆喝一声“馄饨喂——开锅!”火一打,汤锅就沸腾起来。
夜深了还有卖硬面饽饽的,有光头、凸盖、镯子等种类,吆喝起来声音厚实、用词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
讲究与吆喝

       春天有卖杏的,“水杏儿巴旦木……”巷口一喊,一群小孩立刻就围上来,一会儿工夫,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把青青的杏子,——把甜腻腻的蜜糖,吃得津津有味。
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雪花酪”可以与冰激凌媲美,夏日街头,到处可以听到“冰儿激的凌来,雪又花来落,又甜又凉来呀,常常拉主道”的吆喝声。荷叶粥也是最受欢迎的小吃之一。用粳米熬粥,等粳米开花,粥汤微腻,以“二苍”一张(嫩荷叶无荷香清味,老荷叶味苦,熬荷叶粥必须用适中之“二苍”荷叶),将离蒂处硬筋折断,盖于锅中粥皮之上,随即将粥锅端下,加锅盖焖妥。如要加白糖,要在未盖荷叶前放入,方能甜香合一。
秋天是卖柿子。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可那时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最起码也得像歌剧里那种半说半唱的道白。
一到冬天,“葫芦儿——刚蘸得”就出场了。还有卖烤白薯的,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
    叫卖的有讲究,食客也有讲究。例如吃炒肝、喝面茶绝不用勺子和筷子,而是端着碗底儿,转着圈吸溜儿;吃卤煮火烧不能放香菜;吃豆腐脑儿不能放辣椒糊,得放辣椒油;吃煎灌肠不能用筷子,得用牙签……若不这样吃,老北京人会说你是沙锅安把儿——怯勺。
四季叫卖的吃食也不同

春天有卖杏的,“水杏儿巴旦木……”巷口一喊,一群小孩立刻就围上来,一会儿工夫,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把青青的杏子,——把甜腻腻的蜜糖,吃得津津有味。
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雪花酪”可以与冰激凌媲美,夏日街头,到处可以听到“冰儿激的凌来,雪又花来落,又甜又凉来呀,常常拉主道”的吆喝声。荷叶粥也是最受欢迎的小吃之一。用粳米熬粥,等粳米开花,粥汤微腻,以“二苍”一张(嫩荷叶无荷香清味,老荷叶味苦,熬荷叶粥必须用适中之“二苍”荷叶),将离蒂处硬筋折断,盖于锅中粥皮之上,随即将粥锅端下,加锅盖焖妥。如要加白糖,要在未盖荷叶前放入,方能甜香合一。
秋天是卖柿子。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可那时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最起码也得像歌剧里那种半说半唱的道白。
一到冬天,“葫芦儿——刚蘸得”就出场了。还有卖烤白薯的,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
    叫卖的有讲究,食客也有讲究。例如吃炒肝、喝面茶绝不用勺子和筷子,而是端着碗底儿,转着圈吸溜儿;吃卤煮火烧不能放香菜;吃豆腐脑儿不能放辣椒糊,得放辣椒油;吃煎灌肠不能用筷子,得用牙签……若不这样吃,老北京人会说你是沙锅安把儿——怯勺。
京城寻味

到解放初期,北京小吃摊群比较集中的地点有隆福寺、白塔寺(原本是东西两庙)、西四、鼓楼、前门外、天桥、菜市口、牛街、花市、东岳庙等。这些地点聚集着几百家小吃店或小吃摊,煎、炒、烹、炸、烙一应俱全。以隆福寺来说,上世纪50年代,小吃摊一家挨一家,有名的如“麻记饺子”、“年糕虎”、“爆肚杨”、“豆腐脑马”、“豆汁安”等。
旧京前门外的门框胡同更不得了,别看现在颇不起眼,但在从前却非常繁华,俗话说“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还有那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长不过百米、宽不足一丈的门框胡同,汇聚了京城著名的小吃摊,从南到北依次有:复顺斋酱牛肉、年糕钱、豌豆黄宛、油酥火烧刘、馅饼陆、爆肚杨、卖年糕、炒饼、汤圆的厨子杨、年糕杨、豆腐脑白、爆肚冯、羊头马、奶酪魏、康家老豆腐、炒火烧沙、包子杨、同义馆涮羊肉、瑞宾楼(原名祥瑞)褡裢火烧、德兴斋的烧羊肉白汤杂碎和俊王爷烧饼等。这些小摊铺虽然门脸不大,但几乎每家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吸引着成百上千的老北京人纷至沓来,一享口福。早年的大栅栏地区不仅是京城的商业中心,还是一个娱乐中心,在这里云集了“广和”、“广德”、“三庆”、“中和”、“庆乐”等戏楼;“同乐”、“大观园”等影院,很多戏曲文艺界的名流常出入此地,他们也是门框胡同小吃摊的常客,裘盛荣、尚小云、金少山、鲁迅、常宝坤、张恨水等文化界名人均是这里的忠实顾客。不过,1949年以后人民政府对门框胡同的老字号实行了公私合营政策,很多传承了数代的老号被收归国有,一些门脸相继合并或者关闭。1985年,爆肚冯的后人在门框胡同重开爆肚冯饭馆,此后瑞明楼、月盛斋等老号也纷纷落户,门框胡同又与整个大栅栏一道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不过,好景不长,2006年开始,前门地区拆迁,门框胡同的辉煌再一次覆灭了。而随着商业格局的改变,隆福寺的小吃街也已不复当年盛况。
如今要寻觅北京小吃集中的地方,最好的去处有三个:后海、护国寺以及牛街。
后海“九门小吃”相当于门框胡同的翻版,爆肚冯、年糕钱、奶酪魏、小肠陈、茶汤李、褡裢火烧等老字号小吃在这里齐齐亮相,仿佛重新建起了当年大栅栏的门框胡同。
护国寺小吃店从护国寺庙会演化而来。1956年政府部门将庙会上颇具名气的茶汤英、扒糕年、白薯王、经营羊霜肠的张大户等十多位摊商组织起来,在紧邻护国寺的93号现地址(人民剧场对过儿),开办了护国寺小吃店,经营着100多个品种的北京传统小吃。几十年来更是与时俱进,改良美食、翻新店铺,不仅突出老北京风格特色,还让顾客在品尝老北京小吃的同时,领略老北京风情。
牛街则是有名的清真一条街,居住着回族、满族、朝鲜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等20多个民族。这里的小吃虽然多是清真口味,但至少也有几十种。而且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这里的小吃比他处更加真材实料、量大份足。
当然,偌大的北京城里肯定还隐藏着许多美味的老字号店铺,那就需要美食家们一点一点去寻找了。
北京小吃的种类:

1
蒸煮类
大蜂糕、果料糖蜂糕、碗糕、花糕、藕糕、榆钱糕、寿桃、小窝头、枣荷叶、银丝卷、肉丁馒头、菠菜篓、烫面饺、烧麦、羊眼包子、倒僧帽、豌豆包、开花馒头、千层饼、扒糕、饹饹、莜面搓鱼子、芸豆饼、木樨小枣。
2
炸烙烤类
江米面炸糕、烫面炸糕、奶油炸糕、棒槌果子、焦圈、脆麻花、馓子麻花、蜜麻花、蜜三刀、姜汁排叉、开口笑、春卷、炸卷果、炸三角、白薯铃、炸口袋、龙须饼、蒸食炸、炸肉火烧、炸回头、一品烧饼、脂油饼、锅贴、京东肉饼、羊肉饼、煎饼、腰子饼、褡裢火烧、锅饼、灌肠、墩饽饽、糖火烧、糖螺蛳转
3
粘货类
艾窝窝、豌豆黄、江米凉糕、栗子凉糕、小豆凉糕、枣切凉糕、芝麻卷糕、驴打滚、芸豆糕、芸豆卷、盆糕、山药糕、紫米糕、八宝饭、小枣粽子、江米糕、白年糕。
4
流食类
豆汁、豆腐脑、老豆腐、卤炸豆腐、面茶、茶汤、油茶、杏仁茶、小豆粥、八宝莲子粥、大麦米粥、豌豆粥、荷叶粥、元宵、核桃酪、元宝馄饨、羊肉杂面、杏仁豆腐、牛奶酪、漏鱼、果子干、西瓜酪、冰碗。
老北京,送礼就送“京八件”

旧时,北京人探亲访友要携带礼物,讲究送“京八件”,即八种形状、口味不同的京味糕点。分为酥皮大八件、奶皮小八件、酒皮细八件三种。以枣泥、青梅、葡萄干、玫瑰、豆沙、白糖、香蕉、椒盐等八种原料为馅,用油、水和面做皮,以皮包馅,烘烤而成。一般做成扁圆、如意、桃、杏、腰子、枣花、荷叶、卵圆等八种形状。有福字饼、禄字饼、寿字饼、喜字饼、太师饼、椒盐饼、枣花糕、萨其马等。“京八件”为清宫廷御膳房始创,原本是皇室王族在重大节日典礼中要摆上餐桌的点心,也是他们之间互相馈赠的必不可少的礼品,不但用料考究,还蕴涵着儒雅的文化色彩和皇室的高贵气派。后来从宫廷传到民间,受到各界人士的钟爱,成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京城百姓礼尚往来的首选礼品。
(文/李依阳 来源/《中国故事》 编辑/刘雪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北京城的风味小吃:名满京城的门框胡同小吃一条街去哪了?
石景山人转宣武
正在消失的北京小吃
门框胡同——昔日老北京风味小吃一条街
北京一日游详细路线 (主要以小吃为主)
北京老字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