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的行当--拉洋片--兆志

老北京的行当——拉洋片


拉洋片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1人。使用的道具为四周安装有镜头的木箱。箱内装备数张图片,并使用灯具照明。表演时表演者在箱外拉动拉绳,操作图片的卷动。观者通过镜头观察到画面的变化。通常内置的图片是完整的故事或者相关的内容。表演者同时配以演唱,解释图片的内容。

又名拉洋片、西湖景。清末由河北传入北京。初起的形式是:以布做墙围成直径约两丈的场地,内容二十至三十观众。有画挂于人前,画面高约二点五米,宽约三点三米,上绘各地山水兼人物,一张画成一卷。观众看完一张后,演员用绳索放下另一张。同时,用木棍指点画面并做解释。另有人打着锣鼓招揽观众。后经多年变化,其表演形式为:用一木制箱,分上现两层,每层高约零点八米、长约一米。下层的正前面有四个或六个圆形孔,孔中嵌放大镜。箱内装有八张以“西湖十景”或历史、民间故事为题材的画面,演员用绳索上下拉动替换。木箱旁装有用绳牵动的锣、鼓、钹三件打击乐器,演员每唱完一段唱词后,以打击乐器伴奏。自清末民初始,天桥并护国寺、白塔寺、隆福寺等庙会以及京郊的丰台镇、通州等集市上均能见到拉大片的表演。

旧时,老北京三街六市的便道上、庙会上,皆有民间艺人表演杂技,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则是有“鼓声锣韵”“往里瞧又一片”的拉洋片。当年,这种生意世俗称为“拉大画”,一般大众则叫它“拉西湖景”。门里的生意人自称“玩洋片”。其从业者多为山东临清“蔓儿”,其“上地儿”、“圆黏儿”(号召观众)全凭“锣鼓三件”,此三件乐器无非是手鼓、镗锣、小拍钹而已。而其三件各系以线绳,以手撑拉,则鼓钹齐鸣,一俟敲讫,而后继之以歌唱,其歌词内行人称为“条子”。所绘的洋片常见的有《水漫金山寺》、《大上肉丘坟》、《混元盒》、《五毒传》等热闹节目,其中间以代变的“彩片”,最后为《潘贞儿》,玩洋片者必歌唱一特殊“条子”,其间有句云“管保你越看越爱看,管保你越观越爱观。你往当中看一眼哪,谁家的灶火呀不冒烟哪,哎……”唯这种歌声,必须富有临清韵味才能爱听。

民国初年,有一京东人,号“大金牙”者,以拉洋片卖艺于京都,他为人“腿长”老练,在唱腔上“喷口儿”绝佳,一口地道的京东味。所编的唱词新奇,不落俗套,表演上善于发托卖像,如挤眉吐舌,随后慢声一“哎”,实堪令人捧腹。他最拿手的好“戏”则为《义和团》、《联军进京》、《王子兵变》、《抢当铺》等节目,因为这些历史事件均发生在北京城,当地人闻听之下,无不感到逼真。再如《小大姐拜新年》一折,其尽情一扭,人们觉得益发惟妙惟肖,殊为可观。而其“锣鼓三件”之拉打,亦与众不同,普通不过用以佐歌,而“大金牙”之拉打疾徐有致,起住有节。所以,他可以抛却洋片,徒仗锣鼓,以一曲洋片调,就能参与喜庆堂会,上台为艺.与鼓姬玉版冰弦媲美争雄。当时一些文人称他是“庸中佼佼,铁中铮铮者”。实不虚也。

 

来源:微信号hgshote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拉洋片
去世 表演 痛 快乐 闹夜( 明珠恒照——侯树雄)
孝感槐荫论坛逝去的锣鼓人生
《拉洋片》相声名家魏文亮演绎,什么叫怯八章,就是不看洋片揍你
非遗印记——涿州十不闲
京剧中的四击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