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到底记载了北京城里多少条胡同 2014年5月28日

【老北京】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到底记载了北京城里多少条胡同

2014年5月28日

明朝张爵编纂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是最早记录北京胡同的书。对张爵在这本书中到底记载了多少条胡同,说法很多,按照流传最广的说法是:这本书里记载了明朝嘉靖年间时北京城内城900多条胡同和外城300多条胡同。也就是内外城相加,张爵一共记载了1200多条胡同。

最近细细地读了《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觉得该书中没有记载这么多胡同。也就是明朝嘉靖年间时,北京内外城一共有1200多条胡同的这种说法有误。认真的读了读书中记载的所有有关词汇,得出的结论是:所谓的1200多条胡同,实际上是将书中所记载的有关街巷胡同、衙署、庙宇等等都按照胡同统计在内的数字,不单纯都是胡同。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的书里是这样写的:

予见公署所载五城坊巷必录之,遇时俗相传京师胡同亦书之,取其大小远近,采葺成编,名曰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但随后张爵有写到:“附载京师八景、古迹、山川、公署、学校、苑囿、仓场、寺观、祠庙、坛墓、关梁,皆以次具载于集。”

张爵在这里说得十分清楚,书中除了记载了全城胡同外,还记载了当时北京城里城外的“京师八景、古迹、山川、公署、学校、苑囿、仓场、寺观、祠庙、坛墓、关梁”等等建筑物。

(一)

我们找两个较小的“坊” --- 明照坊、昭回靖恭坊来仔细地分析一下:

【明照坊】

“明照坊”的具体位置按照现在的北京地名应该是在:北至东四西大街、东至东四南大街,南至灯市口大街,西至王府井大街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在“明照坊”中记载的相关文字是:

双碾街南宝府巷鞍子巷法华寺鹁鸽市上角头东北太医院胡同都税司关王庙福德吉庆福顺和远宝源顺宁等六店戎政府张惶亲房

下角头西北豹房胡同普安店小豹房胡同四牌楼西南

细细看来,这两段文字是由22个词组组成,虽然说这些词组都是北京城里的地名、地标名称,但可以看出这22个词组并不都是胡同的名称。

1、“双碾街南”、“上角头东北”、“下角头西北”、“四牌楼西南”这四个词组应该是地域方位用词。

“双碾街南”。双碾街即现在的东四西大街,也就是“双碾街的南面”。

“上角头东北、下角头西北”。明朝时的“角头”可以理解为街口、街头。“上角头”指的是现在的灯市口大街的西口,“下角头”指的是现在灯市口大街的东口。这两个词按照现在的说法也就是“灯市西边街口的东北”、“灯市东边街口的西北”。

“四牌楼西南”。这个“四牌楼”指的是东四牌楼,即现在的东四十字路口。也就是“四牌楼路口的西南”。

这四个词汇所指的区域,综合到一起就是明照坊的区域。如果现在我们描述“明照坊”这个区域的所在位置,依然可用这四个词组,不过就是字面要改变一下。

2、“福德、吉庆、福顺、和远、宝源、顺宁等六店”应该是6个店铺的字号。

“明照坊”南为灯市街,东为大市街,为北京的繁华闹市,店铺很多。福德等6家店铺应该是在灯市口大街上较有名的商店。

这六家店铺没有留下与之相关联的街巷胡同名。

3、“法华寺、关王庙”应该是2座庙宇的名称。“法华寺”应该在现在的报房胡同西段的北侧;“关王庙”应该在现在报房胡同与大豆腐巷相交处的西北角。这两座庙宇早就不存在了,也没有留下与之相关联的街巷胡同名。

4、“戎政府、都税司、张惶亲房”应该是2座官衙、1处府邸的名称。

“都税司”的位置待考。没有留下与之相关联的街巷胡同名。

“张惶亲房”的位置待考。没有留下与之相关联的街巷胡同名。

“戎政府”的位置应该在现在的北京市166中学。“戎政府”的全称应该是“总督京营戎政的府邸”。据说这个府邸后来归了大奸臣严嵩儿子严世蕃了。大清国顺治年间,这个宅子被顺治皇帝赐给了佟妃娘家了,佟妃就是康熙皇帝的生母佟佳氏,所以这里被称为了“佟府”。民国期间这里曾先后作为协和女子大学、贝满女中高中部等学校的校舍。1949年以后,改为五一女中,后改为北京市166中学。“戎政府”没有留下与之相关联的街巷胡同名。但是清朝时改为了佟家府邸后,留下了与之有关连的“佟府夹道”,也就是现在的同福夹道。

5、“鹁鸽市、普安店”。

“鹁鸽市”应该是当时的一个市场,也就是一个小的地域名称。与之相关连的有后来的大鹁鸽胡同、小鹁鸽胡同。

“普安店”待考。没有留下与之相关联的街巷胡同名。

6、“宝府巷、鞍子巷、太医院胡同、豹房胡同、小豹房胡同”这是5条很明确的街巷胡同。如果包括“双碾街”,该坊应为6条街巷胡同。

如果将“鹁鸽市、普安店”也计算在内的话,“明照坊”这个区域应该有8条街巷胡同。

由此可以看出,“明照坊”中记载的二十二个相关词组中,只能确认出8条街巷胡同。

【昭回靖恭坊】

“昭回靖恭坊”的具体位置按照现在的北京地名应该是在:北至鼓楼东大街、东至交道口南大街,南至地安门东大街,西至地安门外大街。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在“昭回靖恭坊”中记载的相关文字是:

“皇墙东北角炒豆儿胡同秦家胡同北城兵马司棉花胡同园恩寺胡同局儿胡同福祥寺街臭皮胡同裟衣寺胡同养济院梓潼庙文昌宫宣家井胡同

沙家胡同雨笼胡同何纸马胡同醋胡同方砖厂锣锅巷布粮桥北安门东兵仗局外厂”

这两段文字是由23个词组组成,我们依然可以看出这些词组并不都是胡同的名称。

1、“皇墙东北角、北安门东”应该是2个地域方位用词。

“皇墙东北角”。历史上的皇城北墙就在地安门东大街、西大街的南侧,皇城北墙向东延伸到现在的北河沿大街向南拐弯。“昭回靖恭坊”就在“皇墙东北角”外。

“北安门东”。“北安门”即明清皇城的北门,后改为“地安门”。“昭回靖恭坊”即位于“北安门”的东北方向。

2、“兵仗局外厂、北城兵马司、养济院”应该是2做官衙,1座官产或社会福利单位。

“北城兵马司”位于现在的北兵马司胡同。与之相关连的记载前后有“兵马司胡同”、“北兵马司胡同”。

“兵仗局外厂”位于现在的地安门外大街的东侧。没有留下与之相关联的胡同名。

“养济院”大该的位置估计应该在现在的前鼓楼苑胡同。历史上这里曾经有过“孤老胡同”的记载

3、“梓潼庙、文昌宫”应该是2座寺庙的名称。

“梓潼庙”的具体位置待考。没留下与之相关联的胡同。

“文昌宫”的位置在现在的帽儿胡同西端路北。“文昌宫”前的街道历史上曾有过“文昌宫街”的记载,“帽儿胡同”的胡同名是在清朝时出现的。

4、“布粮桥”应该是1座桥梁的名称。

“布粮桥”后称为“东不压桥”,其位置在皇城北墙外,也就是现在的地安门东大街上。该桥横跨玉河,五十年代玉河改为暗河后,该桥地上部分已拆除,现有恢复玉河,挖出了该桥桥基遗址。

当年该桥的南侧为皇城北墙,北侧为一条沿玉河岸西北、东南走向的胡同,曾先后名为马尾胡同、马尾巴胡同、东不压桥胡同。

5、“炒豆儿胡同、秦家胡同、棉花胡同、园恩寺胡同、局儿胡同、福祥寺街、臭皮胡同、裟衣寺胡同、宣家井胡同、沙家胡同、雨笼胡同、何纸马胡同、醋胡同、方砖厂、锣锅巷”应该是15条明确的街道胡同名。

如果将“文昌宫”、”北兵马司”计算在内的话,“昭回靖恭坊”共17条胡同。

根据上面的分析,两个“坊”一共记载了45个相关词组。这45个词组记载的是:

地域方位6个,官衙、官产、府邸6座,寺庙4座,店铺市场7个,桥梁1座,待考的1个(普安店),街巷胡同20(25)条。

两个“坊”记载的45个相关词组中,只有20(25)条街巷胡同。

(二)

在《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的书中,还有一些文字是对北京内、外城以外的一些官衙、村庄、桥梁、庙宇、景点、皇陵的记载。

这些文字记载中有:

1、官衙。有“安定门外税课司”、德胜门外的“税务分司”,守卫地处昌平皇陵的“长陵卫”、“献陵卫”等。

2、村庄。有“彰义门”(现广安门)外的“柳巷村”、“管头村”、“丰台”,西郊的“黄村”、“磨石口”,北郊的“奶子房”、“羊房”、“白庙村”等。

3、桥梁。有“卢沟桥”、“青龙桥”、“朝宗桥”等。

4、庙宇。有“彰义门的娘娘庙”,城西的“白云观”、“镇国寺”、“功德寺”,北郊的“龙王堂”等。

5、景点。有“京师八景”之“西山霁雪”、“玉泉垂虹”、“蓟门烟树”等,还有西山静明园(玉泉山)里的“望湖亭”、“吕公岩”、“庞涓洞”等。

6、皇陵。有“金山景皇帝坟”、“各王及嫔妃等坟”等。

这些文字记载可以明显的看出,不是老北京城里的街巷胡同名称。

(三)

按照前面的分析方法来统计一下《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的记载,书中所记载的胡同及“京师八景、古迹、山川、公署、学校、苑囿、仓场、寺观、祠庙、坛墓、关梁”的全部相关词组,大约应该在1410个左右。

这1410个相关词组中的具体分类是:

内城约为:798个。

所记载的是:地域方位用词约为:62个。官衙、官产、府邸约为:184座。门、桥、河约为:34座(条)。庙宇约为:84座。市场字号约为:8座。街巷胡同约为:426条。再加上当时有可能存在的52条,当时北京城内城应为478条街巷胡同。

外城约为:383个。

所记载的是:地域方位用词约为:44个。官衙、官产、府邸约为:42个。门、桥、河约为:5座(条)。庙宇约为:68座。街巷胡同约为:224条。再加上当时有可能存在的22条,当时北京城外城应为246条街巷胡同。

记录北京内外城以外的相关词组约为:229个。

按照张爵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载,当时北京城内外城的街巷胡同名称约为724条。其中内城478条,外城246条。

内城的478条街巷胡同中,称为“街”的55条,称为“胡同”的334条,称为“巷”的17条,称为“营”的4条,称为“厂”的11条,其他57条。

外城的246条街巷胡同中,称为“街”的28条,称为“胡同”的134条,称为“巷”的10条,称为“营”的22条,称为“厂”的4条,其他48条。

(四)

根据张爵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统计出,明朝时北京城里的街巷胡同约是724条,是不是当时北京城里就这么多条街巷胡同呢?显然不是。

张爵在《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的书中说到:“庶五城胡同浩繁几千条之间”,那么为什么《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里只记载了700多条胡同名称呢?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一是张爵生于1485年,逝于1566年。张爵一生为官,十分忙碌,1559年才告老回家,《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这本书成书于1560年(嘉靖庚申年),由此可见,这本书是在张爵告老回家后马上写出的。

张爵本人虽为官一生,但他并不是专职的“北京胡同调查员”。按照张爵自己的说法,编纂这本《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的资料来源,只是“见公署所载五城坊巷必录之,遇时俗相传京师胡同亦书之”,所以“五城胡同浩繁几千条”,张爵只记下了700多条,并没有将当时北京内外城的街巷胡同全部记载下来。

二是在明朝时,管辖北京地面管理的是顺天府下的宛平、大兴两县,这些衙门里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北京城里胡同的命名,北京城里所有胡同名称,基本上都是老百姓根据胡同内的官衙、寺庙等地标建筑,根据住在胡同里的知名人士等等因素约定俗成而来的。如马将军胡同、遂安伯胡同、王驸马胡同、宋姑娘胡同、喇嘛杨家胡同、李浩家胡同等胡同的名称,就是根据胡同中居住的知名人士而得名的。估计当时“五城胡同浩繁几千条”中,很多胡同都没有正式的名称,所以也无法详细地记录下来。

张爵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是第一部详细记载北京城胡同的书籍,翻看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书中看到北京城的历史相貌,摸到北京城发展的脉搏。应该说,就北京城的城市发展历史看,张爵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是一本如何评价也不为过的珍贵历史资料。

----------------

注:文中所有数字,均非精确数字,请读者注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北京儿的胡同是如何形成的?
精彩绝伦的铅笔画
老北京以官衙机构命名的胡同
【胡同纵横】北京胡同数量曲线——是抛物线吗?
画说丨一个人、一支笔和一座城的故事
正阳门外为什么有那么多斜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