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北京胡同的大门(专辑)黄城根下

目录

(1)老北京的四合院的“门第”

(2)老北京四合院的“二门”

(3)老北京四合院大门上的“门联”

(4)老北京古建上的“门钉”

(5)老北京四合院的“门墩”

(6)老北京四合院大门上的“门钹

(7)老北京四合院大门上的“门簪”

(8)老北京大门上的“护门铁”

(9)老北京大门的“门槛”

(10)老北京大门外的“石雕”

(1)老北京的四合院的“门第”

老北京的四合院,只要一看大街门的形制,即可知晓户主的“门第”。亲王贵族府第的大门自不用说(本文不讨论),即使百姓民居的大门仍然能让人看出户主的身份高下。

普通四合院大门可分为屋宇式与墙垣式两种,屋宇式大门级别要高于墙垣式大门。

屋宇式大门依门柱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四种,即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

1.广亮大门位于中柱间,大门里外形成面积相等的门洞;宽度为一开间。

2.金柱大门位于金柱间,大门外的门洞小于门里的门洞;宽度为一开间。

3.蛮子门直接安放在檐柱上,门外没有门洞。宽度为一开间。

4.如意门直接安放在檐柱上,门外没有门洞。宽度则不足一开间。门比蛮子门略小。

在老北京最常见的这四种大门中,广亮大门级别最高,居住于此的或在朝中为官,或为社会名流、富贾之家。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逐级递减。墙垣式大门是四合院中级别最低的,居住在这里的多是寻常人家。

广亮大门位于中柱间,大门里外形成面积相等的门洞;宽度为一开间。

金柱大门位于金柱间,大门外的门洞小于门里的门洞;宽度为一开间。   

蛮子门直接安放在檐柱上,门外没有门洞。宽度为一开间。

如意门直接安放在檐柱上,门外没有门洞。宽度则不足一开间。

随墙门是四合院中级别最低的,居住在这里的多是寻常人家

说起老北京四合院的大门,确实很有讲究,从形制上看,可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墙垣式门。其中,王府大门是级别最高的,它的大门建在王府的中轴线上,称为子午门。王府以外的四合院,无论是在东西向还是南北向的胡同,大门都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

(2)老北京四合院的“二门”

【垂花门】

垂花门是北京四合院大宅门中的一道极为讲究的门。由于大宅门一般都由几进院落组成,分为前院和后院,前院与后院之间便是用垂花门和院墙相隔,垂花门即是内外院的分界线和唯一的通道。相对于宅院的大门而言,垂花门又被称为“二门”,旧时常说的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指的便是垂花门。        

垂花门是四合院中装饰最为华美富丽的建筑。之所以称之为垂花门,是因为其外侧的檐柱并不落地,而是倒垂于半空,叫做“占天不占地”,柱子下端是一对垂珠,雕饰出莲瓣、串珠、石榴头等形状,酷似一对含苞待放的花蕾,称做“垂莲柱”。垂珠的形式有方有圆,雕绘也是多种多样,但以垂莲形最为常见。

四合院的垂花门一般皆位于前院北侧中间,建在石台阶之上,与临街的倒座房相对。朝外一面两侧是精致的砖墙或白粉墙,有的在墙面上开各种形状的什锦窗。

垂花门的使用地方极为广泛,除宅门、府第外,宫殿、园林、寺庙当中也都有垂花门,且形制多种多样。其样式一般有独立柱担梁式、一殿一卷式、单卷棚式和廊罩式等数种。

【屏门】

垂花门一般都是白天开启,夜间关闭,且在其门内侧的两棵檐柱间还安有一道门,这道门被称为“屏门”,平时可以起到影壁的作用,遮挡住内院的景物。进出二门时,不是通过屏门,而是由屏门两侧进入内院。

(有百年历史的清末民初四合院中的月亮门)

【月亮门】

月亮门也叫月洞门,如同一轮十五满月的门洞,月洞门左右延伸,起到主院与跨院间隔的作用,是典型的明清风格。

(新建的月亮门)

(把“二门”当“大门”,将垂花门建在大街上商家)

如今,走在北京的街头,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垂花门堂而皇之地立在街面儿上。大门的地位居然被二门取代,让人颇有点儿匪夷所思。原本是“二门”的垂花门如此大受青睐变成了大门,有人认为是展现了中国建筑艺术的瑰丽和多姿多彩,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破坏,见仁见智,百家争鸣吧。

“元芳,你怎么看?”

(3)老北京四合院大门上的“门联”

老北京四合院大门上的“门联”,也叫“门心对”。它是整个四合院的“封面”之处,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两扇大门的外侧涂黑漆,门心涂红漆,先把对联内容描摹在红漆上,再用黑漆描写,最后将字双钩刻出,一副大门上的对联——“门联”就诞生了。门联的内容有的出自名人诗句,对仗工整,有的体现主人的职业和志向。这种刻在大门上的“对联”是老北京胡同里画龙点睛的美景。

北京大门门联,是按照四合院主人的出身,以及对治国、修身等方面内容进行选择的,采用的门联既符合家庭身份,又能表达主人的愿望,绝不胡乱书写。如今,北京胡同里现存的门联虽已不多,但仍然内容丰富,含义深远。 

北京的门联是文言联和白话联并存;长句联和短句联并存;按照其内容可分为治家类、传承类、吉祥类、福寿类、报国类、学业类等,总是把期盼、愿望、人生、国家等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刻写在自己的大门上。

大多数门联用楷书,容易识读;个别的采用篆书,识读困难。 

“弘文世无匹 大器善求师”

“敷天箕福  寰海镜清”

这副门联是说,“普天布满箕子所说的五福,遍地都像明镜那样清平”,也就是歌颂或者期盼天下太平。

老北京的门联,只存在于等级不高的“如意门”、“随墙门”上。王府大门上有“门钉”不能刻,官宦人家居住的“广亮大门”、“金柱大门”上基本上也没有刻对联的。只有平民百姓才能用它装饰门口,也算是旧日京城一大奇事。

老北京胡同里最常见的门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老北京胡同里的门联折射出老北京人心底的善良、诚恳、谦和的美德。镌在大门上的对联,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思想里很强的门第观念。

“江夏勋名绵旧德  山阴宗派肇新声”

估计这是一户从外地迁居北京的官宦之家的门联。

“笔花飞舞将军第  槐树森荣宰相家”   横批“帝泽如春”

当年住在这里的一定是个门第兴旺之家,主人有意夸耀门庭,并希望“帝泽如春”,期盼步步高升,能当上“宰相”、“将军”。从大门的形制看,还没有当上高官。

门联,或四言、或五言、或六言、或七言、偶有更多的。

“国因家庆,人寿年丰”

“为善最乐,读书更佳”

“门前清且吉, 家道泰而康”

“修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

“持家善古训,教子有义方”

“忠厚培元气,诗书发异香”

“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

“芝兰君子性,松柏古人心”

“书屋风和花正茂,花廊日暖桂生香”

“棉世泽不如为善,振家业还是读书”、

“风雨最难佳客至' 湖山端赖主人贤”

“学士青莲尚书二杏 中郎绿绮太史黄庭”、

“秋实春华学人所种,禾门义路君子之德”、

据说,光绪年间大学士徐桐家住东交民巷,紧邻外国使馆。他讨厌洋人。自题门联“望洋兴叹,与鬼为邻。”只可惜没有留下影像资料。

(4)老北京古建上的“门钉”

门钉在早期只起加固门板的作用。由于一扇大门往往要由若干块板子拼起来,时间一久容易散开。为了避免散落,就在门板里头穿上带,又怕带不结实,于是再用门钉加固。后来门钉做得越来越整齐,横竖成行,渐渐成了装饰物。明朝以前对门钉的使用没有规定,到了清朝门钉的数目也就成了主人等级的标志了。

在北京看见老建筑,一看有没有门钉,就知道是不是官宦之家;一数门钉的个数,就知道够什么级别。

(北京正阳门城楼的 9行 9列 81颗铜门钉)

皇家建筑都有81颗门钉(午门外的左阙门)

关于门钉使用的数量,明代以前,无明文规定,到了清代,才把门钉数量和等级制度联系起来。《大清会典》载:“宫殿门庑皆崇基,上覆黄硫璃,门设金钉,...纵横各九。”  皇家建筑,每扇门的门钉是横九路、竖九路,一共是九九八十一个钉。九是阳数之极,是阳数里最大的,象征帝王最高的地位。

(故宫东华门是特例,八行九列,共七十二颗门钉)

虽然皇家的大门规定使用“横九路、竖九路,九九八十一个门钉”,但也有例外。比如说:紫禁城的四个大门,南边-午门、北边-神武门、西边-西华门,三个门都设九路门钉,即九行九列,共八十一颗门钉,唯独东边-东华门是八行九列,共七十二颗门钉,为何此处少了一行?用偶数门钉而不用奇数门钉呢?《大清会典》没说。

有人分析说:东华门是“鬼门”,所以用阴数门钉。理由是,先皇帝死后的殡宫从东华门出宫,其卤簿仪杖及百官排班也在东华门。据文献记载,清顺治、嘉庆、道光皇帝驾崩后,灵柩的确是从东华门出宫。又有人考证说:皇后神牌是由东华门迎入奉先殿,神牌属阴。故此门减去一行门钉,成了八行九列。

说法不一,但东华门的门钉的确是八行。(不信,你可数一数上图。)

(位于西单的郑亲王府,门钉纵九横七,六十三颗。)

清朝政府对亲王、郡王、公侯等府第使用门钉数量有明确规定:“亲王府制,正门五间,门钉纵九横七”,六十三颗。

(位于朝内大街的亲王府的大门门钉,纵九横七,六十三颗。)

“亲王府制,正门五间,门钉纵九横七”,六十三颗。

(郡王府的门钉,纵横皆七,四十九颗。)

“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与世子府同,门钉纵横皆七;侯以下至男递减至五五。”  门钉小物,规矩事大;倘若滥用,定惹杀身之祸。

("白丁儿"的广亮大门)

只要不是官府和王爷,多阔的财主——哪怕是住在磨砖对缝影壁墙,朱漆广亮大门里,那门上一个“门钉”也不敢有!要不怎么管平民百姓叫"白丁儿"呢!不管这说法是调侃、还是真事,反正你在北京胡同里,老百姓住的四合院的大门上是看不见门钉的!

现如今在北京的大街上有少数商家胡乱在大门上安“门钉”,虽不至于被“僭越杀头”,但总让人感觉不伦不类。

(5)老北京四合院的“门墩”

【四合院的门墩】

老北京四合院的大门多数都有门墩,门墩是用来支撑大门的门框、门槛和门扇的一块经过雕琢的、具有功用的石头。门墩的门内部分是承托大门的,门外部分往往雕以鸟兽花饰,又叫抱鼓石。有方、圆两种造型。

“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哭哭啼啼要媳妇儿,要媳妇干吗呀?点灯,说话儿,吹灯,就伴儿,... ...。”这首《小小子坐门墩》的童谣,咏唱的就是老北京四合院院门的门墩儿趣事。一代又一代老北京人的幼年就在老奶奶那轻声慢语的童谣声中长大,伴随着老北京人成长的就有那古老的门墩。

关于门墩最早出现的时间,目前还无法作出确切的回答。门枕石早在汉代(公元前 206年~公元 220年)四合院形成的早期就开始使用了。或许从那时起,经过逐步演化,才成了现在见到的门墩了吧。门墩是门楼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组成部件,门墩上通常雕刻一些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因此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石刻艺术品。

门墩与北京的四合院密不可分。门墩又称门座、门枕、门鼓,是安放在四合院的大门底部,起到固定门框,安插门轴作用的石质构件,是由“门枕石”发展而来。门枕石由一块整石雕刻而成,中间有一个槽用于支撑门框并安插门槛,并由门槛分为门内和门外两部分。门内部分有一圆形凹槽称“海窝”,用于插入门纂,即门轴的下端,与固定在中槛上的连楹一起起到固定门轴,便于开闭门扉的作用。门外部分历经演变和发展,逐渐成为宅院主人身份的标志,被称为“门墩”,北京人用儿话音,读作“门墩儿”。

【门墩类型】

四合院宅门外的门墩雕刻十分精美,由须弥座、锦铺和鼓身等部分组成,鼓身主要有鼓形和箱形两种,门墩身上雕刻着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石刻艺术珍品。门墩也作为整个门枕石构件的统称,并根据门楼的形制不同,门墩的形制也各有差异, 门墩主要以箱形和抱鼓形居多。也还有一些其他变异的鼓身造形。

(箱形门墩构造图示)

(箱形门墩图示)

箱形门墩,形似书箱、钱箱,主人家多为文官或商贾。最初,箱形门墩带狮子雕饰的是高级文官,配其他雕饰的是低级文官,无雕饰的则是商贾之家。

(鼓形门墩构造图示)

鼓形门墩最初只有官宦人家的宅门,才能安放。但清中期随着捐官制度开始泛滥,捐官政策为商人扩充政治资本的同时也为鼓形门墩(抱鼓石)进入商贾大户奠定了礼制基础。清亡之后,宅第等级限制消亡,不少迁入北京的官僚、军阀、富户在新建、改建宅院时自不会受旧制之限,于是才有了北京城数量众多的抱鼓石门墩遗存下来。

(饰有守门狮子的抱鼓石是高级武官的宅邸)

鼓形门墩又叫“抱鼓石”,形似圆鼓。关于这种圆鼓子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官衙门前升堂击鼓和守门狮子的结合体,本用于官衙,后来安放抱鼓石便成了权利地位的门户象征;一说其本是战鼓之形,本为武官宅门的象征,抱鼓石的等级也由宅门的等级决定,原本雕饰有兽吻的抱鼓石是高级武官,没有的是低级武官。

(鼓形门墩图示)

【门墩图形的象征意义】

门墩的表面刻有很多精美的图案。多刻有蝠(福)、鹿(禄)、桃(寿)、喜鹊(喜)、穗(岁)、瓶(平)、鹌(安)、羊(三阳开泰)和钱等图案,这些吉祥之物,表现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渴望。这些门墩借助人物、草木、动物、工具、寓言、几何图案,表达了四合院的建筑者们希望长寿、富贵、驱魔、夫妻美满、家族兴旺的美好心愿。

桃为长寿的象征;“鱼”和“余”、“裕”谐音,象征吉祥富裕、美好。雕“莲”和“鱼”的图案象征着“连年有余”。雌狮伴幼狮是预祝“子嗣昌盛”,狮子咬住绣球则是将有喜事上门的吉兆。雕蝙蝠、桃子、鹿象征"福禄寿"。 以民间传说故事中“八仙”:汉钟离的宝扇,吕洞宾的宝剑,张果老的鼓,曹国舅的拍板,铁拐李的葫芦,韩湘子的笛子,何仙姑的荷花,蓝采和的花篮。八种物件的图案(所谓“暗八仙”)象征着八仙庆寿。

飘带作为门墩雕饰图案使用很广泛, 表示“好事不断”。

(北京**新建筑门口摆放的与大门毫无关系、类似门墩的石刻物,显得不伦不类。)

门墩象征着北京的一个时代,具有历史价值;同时,门墩又是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现在北京城市开发建设的速度很快,古旧平房改建成高楼大厦的工程随处都在进行,但与此同时,气派的门墩也与瓦砾一起在这个世上消失了。

(6)老北京四合院大门上的“门钹

门钹又叫门环,由铁或铜所制,装饰在大门的左右各一个,成对称位置,形似打击乐队中的“钹”,故称为“门钹”。门钹,周边通常取圆形、六边形、八角形,中部隆起如球面,上带钮头圈子,常吊一扁叶状配件,俗称“扁叶”(也有的就是门环)。门钹是用来扣门或出门时关门的。 

( 普通人家的门钹多为熟铁打制)

最常见的门钹呈六边形,直径15-20厘米左右,中部突起,在凸出的中部吊有树叶状的铁片或铁环。在与门板固定的六个角有孔,可穿钉、穿销,与门板结合在一起。 

院内人出门时双手拉住中部的铁环带上门;外来人则扣响门环,以唤院内人开门。本院住户或熟人来,扣的响数和轻重都有常数。除有急事需重扣门环外,一般都轻扣门环,以示礼貌。偶尔,小孩淘气扣人家门环取乐的事也是有的,扣完就跑,主人出来却找不着人。

(大户人家门钹多为铜制、兽面形)

大户人家门钹是给门房准备的,门役就住在大门近旁,稍有声响就会知道。按房屋的级别、门的大小,门钹的造型和尺寸有很大区别,有的做成了兽面形,称其为“铺首”。这个兽面形的铺首似狮非狮,似虎非虎,似龙非龙,有人说是“螺蛳”。据《后汉书.礼仪志》:“施门户,代以所尚为饰。商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闭塞,使如螺也”。以螺蛳为原型加以变化,用在门的铺首之上,象征着坚固与安全;还有一说,说铺首的兽面形是龙所生的九子之一的“椒图”,相传椒图形似螺蚌,性格内敛,厌烦人生,喜欢闭锁,因此把它装饰在门钹的位置并衔环。

(富甲豪绅家大门上的铺首更加气派)

(皇宫大门上的“辅首”,铜制鎏金,装饰有兽面)

有清一代,铺首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不是你想打出什么样式就打什么样式,越制就会惹出麻烦的。

普通人家的铺首多为熟铁打制,大多数为圆形、六角形,边缘打制出花卉、草木、卷云形花边图案,配以圆圈状的门环或菱形、令箭形、树叶形门坠,既美观大方,又结实耐用。

王子王孙、达官显贵、富甲豪绅家大门上的铺首也不相同,尺寸上要大了许多,气派了许多。

帝王之家门上的铺首主要是为了彰显皇家君临天下的气势,实用价值已经退为其次。铺首的尺寸最大,铜制鎏金,光耀夺目,造型多为圆形,錾出狮子、老虎、螭、龟等猛兽,怒目圆瞪为皇帝家把守大门。门环的下半部分制成扁平状,上面再套上半环状门环,于门环的扁平状部分上錾出飞龙起舞,腾云驾雾的图案,突显出皇家的风范。

自上世纪50年代末,北京的四合院渐渐演变成大杂院,大门基本上关不上了,门钹的“使命”也就结束了。过去,各个院门的不同式样的的门钹和叩门声堪为老北京城里的一景。如今随着大部分平房被拆,人们都住进了楼房,平房院大门上残存的门钹也早就发不出“当当”的声音了。

(7)老北京四合院大门上的“门簪”

老北京四合院大门上,门簪是不可少的。门簪如大木的销钉,把连楹固定在门框上,也为大门起着装饰作用。门簪外部做成圆柱形或六角柱形。门簪上面雕刻有花卉图案,或福寿、吉祥或出入平安等颂语。

门簪是门楣上的装饰物,像妇人头上插的簪子,所以称为“门簪”。也像门的眼睛,纵目圆睁,观察着大门外的世界。

(雕刻花卉图案的门簪)

(刻有“平安”的门簪)

(小户人家的门簪多为两枚)

门簪外部做成圆柱型或六方、六角圆柱型。门簪上面雕刻有“福寿”、“吉祥”、“平安”或“吉祥如意”、“出入平安”等吉词颂语。北京的门簪尺寸为直径6寸左右,柱高7寸左右。门簪要加工成圆形、花瓣形或六边形,并在上面雕刻饰彩,内容主要是四季花卉或吉祥文字,增添它的装饰效果。

(刻有“吉祥如意”的门簪)

(大宅门的门簪多为四枚)

门簪是四合院门楼大门上的木制装饰构件,同时起到加固门框的作用,广亮大门上四个门簪,如意门上多为两个门簪,迎面浮雕花卉牡丹、葫芦以示富贵之意。但雕文字的为多数,四个门簪上迎面各雕一字,如“惠我迪吉”其意是引我来至吉祥的地方。

大门上的门簪也是地位的一种标志,百姓之家为两颗,大宅户才能是四颗,皇家、王府的门簪可达12颗。

北京朝内大街孚王府大门,12个门簪。每个门簪上挂了一块招牌,图中可见八个单位的招牌(中间之门没法挂)。“是否也算是文物古建发挥余热呢?”不知是否符合文物保护相关法规。

文津街国家图书馆老馆大门,依王府规制:绿琉璃瓦覆顶,石狮守门,门钉纵九横七,辅首铜制鎏金,门簪十二颗(每扇门四颗)。

有的博友认为新华门是中南海的大门,不可能依守旧制。实际上新华门在有清一代是皇城里的“宝月楼”,并不与外界相通。袁世凯当政后,将其改造成大门,成为“总统府”正门,命名为“新华门”。如今新华门是中南海的南门,是进行外事活动的正门。

仔细看一看,大门规制依旧皇家标准,门钉是横九路、竖九路,一共是九九八十一个门钉;大门上的“辅首”,铜制鎏金,饰有兽面;门簪十二颗。

门簪是北京四合院,甚至一些随墙门的小院门上的一种饰物。安装门簪主要是给大门起着装饰作用。

(8)老北京大门上的“护门铁”

老北京大门的下部有保护门板的一块铁片,叫做“护门铁”,也叫铁包皮,或铁包叶。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用于保护大门用的部件。

护门铁的材质主要是铁皮,偶有用铜制成,一般位于门下方,占大门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分左右两块,分别位于左侧大门的右下角和右侧大门的左下角,大门合拢后组成一幅完整图案。护门铁可以是建造大门时的同期安装,也有的是若干年后发现大门有损,为保护大门不继续受损坏而补做的。护门铁的铁皮和铁钉却给我们留下了又一种老北京建筑的“大门文化”。

护门铁是工匠发挥创作的天地,虽然范围、部位、题材受到限制,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出有实际内容的吉祥的民俗文化、视觉文化。护门铁的造型有如意形、瓶形、葫芦形等,铁钉的表现主要是万字形和钱纹两大类,使大门装饰内容更加丰富。

【葫芦形护门铁】

护门铁采用的最多的形态是葫芦形,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演变出其他造型。葫芦形从北魏时期出现,流行于唐宋时期,到了明清时期把“八仙过海”故事中的铁拐李法器视为至宝,艺术化了的“暗八仙”里的葫芦是铁拐李的标志。暗含着靠八仙保卫家庭的寓意。

(近年新安装的葫芦形护门铁)

【瓶形护门铁】

护门铁还有一种是常见的瓶形,大肚、长脖,给人以挺拔的感觉,两个瓶耳有大、有小,脖有粗有细,其寓意是“平安”。护门铁在祝福全家平安,自然受主人家欢迎。

吉祥如意纹在护门铁中见得较多,似祥云似灵芝形状,是在强调护门铁能起到法宝方面的效能,驱散一切邪恶之气,使得全家安宁。

山形的护门铁。山形纹有稳如泰山的感觉,不表现更多的寓意,铁钉的走向多以表现万字为主,很少采用其纹样,这种不同于其他的最为简单的方块铁,则是护门铁中的种类之一。

(当代护门铁的有趣造型。)

(造型独特的蝴蝶形护门铁)

满门护门铁,即门的上部和门的下部以同样的造型铁保护大门。护门铁占据了门整体的二分之一以上,铁厚且面积大,有铜墙铁壁之感,表现出劳动者豪放、粗犷的性格。

北京的老门能得以保存到现在,是因为许多门有护门铁,古人从既美化又能保护大门的目的出发,造就了“护门铁”的诞生,使老北京整个“大门文化”又增一种光彩。

(9)老北京大门的“门槛”

门槛原指门下的横木,中国传统住宅的大门入口处必有门槛,人们进出大门均要跨过门槛,起到缓冲步伐,阻挡外力的作用。老北京大门一般都有门槛,但也有例外。

【城门】

北京“内九外七皇城四”,大大小小的城门,设置的都是可移动的门槛。白天开城门后,就把巨大的木门槛移到旁边,以方便车辆通行。晚上守门兵丁再把门槛搬到石质卡槽里,关上城门。当然这都是百年前的程序,现在,城门楼子都拆差不多了,就更没有“关城门喽!”这一说了。  

(正阳门城楼里石质的大门槛卡槽,这扇大门已半个多世纪没关过了。)

(故宫神武门的大门也没有固定的门槛)

【溥仪锯门槛】

虽然故宫(紫禁城)的大门没有门槛,可是紫禁城里边--尤其是帝后日常居住的紫禁城北部“后三宫”,却都有门槛。为此就引出了“溥仪锯门槛”的闹剧。

末代皇帝溥仪当年在故宫里骑过的自行车。溥仪觉得骑着自行车一到大门就得下来,还得把自行车从高高的门槛上搬过去,很不方便。于是,他命令砍掉故宫内部分大门的门槛,这样他可以在里面自由骑行,穿过大门也不用下车。!就这样从御花园的顺贞门东侧的门槛锯起,往南经集福门,琼苑西门、长康右门,近光右门、内右门,乾清门西边的隆宗门和东边的景运门,... ...直至通往东六宫的大成左门、咸成左门、广生左门,都给锯了。

太监们见那些被锯下的门槛好好的,扔了怪可惜的,于是就在大门后设置了一个汉白玉的石座,然后将被锯下的门槛放在上面,有的还包上一层铜皮,以防被损坏。但不知什么原因,西一街西侧的大成右门,也就是储秀宫东侧的门槛南端只锯了一半,就停下来了,现在锯口还在。

【寺庙的门槛】

鲁迅先生笔下刻画过一个悲惨而愚昧的祥林嫂与门槛的故事。嫁过二夫的祥林嫂,听人说“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便相信到土地庙捐一个门槛,当做自己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可是,以历来积存的工钱,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并没能使祥林嫂摆脱人们的鄙夷,不久她就悲惨地死去。可见捐门槛是没用的。

现在旅游还没有打破“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团体游套路。每去寺庙,导游就开始忽悠:“过门槛一定男客要先迈左脚,女客要先迈右脚,不要迈错了,男客迈左脚是入西方净土,迈右脚是入十八层地狱,女客正相反,马虎不得。”“还有就是不要踩门槛,这会使人在阴阳两界飘浮不定,既成不了神也投不了胎。”导游说得神灵活现,游客吓得胆战心惊。

【百姓家门槛】

《论语·乡党》讲孔子,“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说的是走路,注意避免踩门槛。

老百姓就没那么多“臭讲究”,不信你看上面的照片,不踩门槛能这样吗?

(10)老北京大门外的“石雕”

老北京大门外常有几种石雕,有的现如今已经见不到了,有的还残留一点遗迹。让我给大家介绍几种。

【上马石】

清朝是靠骑兵打下的天下,满蒙等民族有骑马狩猎的祖习,入主北京后,清廷规定:满洲官员出门,无论文武,均须骑马,以不忘先祖遗风。所以清代的大户人家,在宅门前常设置两块巨石,具备有两层台阶。第一步台阶高约30厘米,第二步台阶高约60厘米。有的不加雕琢,也有精细雕琢的。这两块巨石就是“上马石”、“下马石”,一般统称“上马石”。

旧时北京的府第和大四合院、大会馆的门前都在左右有上下马石。每当主人欲骑马外出时,牵马备鞍至上马石前,主人上上马石的两步台阶,就可以轻易地脚登马蹬、骑上马背出行了。另一块是供主人归来时下马用的。

(广亮大门的官宦人家,门口设置了上马石。)

旧时住宅门前有没有上马石也是宅第等级一个划分标准。

【拴马桩】

拴马桩是过去官宦大户之家拴系骡马的条石,以坚固耐磨的整块石头雕凿而成,一般通高3-5尺,宽厚相当,常栽立在大门的两侧,主要给骑马的来客拴马用。后来有的简化为在墙上固定铁环,也起到拴马桩的作用。

(这是拴马桩的展览,实际的大门外没有这么多。)

(形态变异的拴马桩)

(简易的拴马桩)

【泰山石敢当】

石敢当是古代避邪的灵石崇拜之遗俗,在胡同口要冲及宅门旁矗立“石敢当”之石,就可以避邪。至于石敢当之前加“泰山”二字,始于明代,流行于清代、民国年间,其意为借神圣的泰山以增石敢当的威力。矗立的心态,就是不管家里有多大危难“泰山石可敌当一切”。

【地界石】

标明房屋宅院的位置,及四至的尺寸。

【小型庙宇、神位】

【护墙石】

为保护墙体不被过往车辆撞击,安放的石块。有的是特制的,有的是废物利用。

我的“老北京胡同大门××”系列博文,就到此告一段落,希望博友们喜欢,并多提意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说中国古建筑中的“门”|知识
中国古代门饰
关于北京明清传统民居中的宅门
图说丨中国四合院的大门,满满都是文化
老北京四合院中那些不起眼儿的小物件儿
逛胡同,你注意过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