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忆老北京的吃喝玩乐--玉鹏子

     这篇主要是写我对以前的回忆。

    先说【吃】:老北京的吃讲究多了,传统老字号就不说了,这些外地旅游者向往的东西成了商家骗钱工具,属于他们的正宗门店全北京只有3-4家,其他全是打着老字号招牌良莠不齐的加盟店。我还是说民俗方面吧!

    先说这【饺子】:说几个吃饺子的谚语:“冬至吃饺子”“头伏的饺子、二伏的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由此看来老北京人多么重视它!在贫困的旧社会只有过年才能吃到饺子,所以又有“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躺着” 这句话。吃饺子还有一讲究“不能把盘子吃净了”!如果那个小屁孩把饺子都吃光了,大人会呲儿他“这孩子吃东西真没样儿!”至于留下的几个饺子要等到下盘儿出锅把这盘剩的用筷子拨到下盘里再吃。

    除了“饺子”,排行第二的就算得上是【打卤面】了。现在你随便进个餐馆,叫碗面来点补点补,服务员会问你要什么卤的?饺子叫“馅”、面条叫“卤”谁都懂,可老北京人嘴里的“卤面”专指“打卤面”,至于“西红柿鸡蛋”、“茄子肉丁”、“榨菜肉丝”只能叫“汆儿”,没资格叫“卤”!打卤面对老北京人的非常重要,只有过生日、贺寿才能吃,也叫“长寿面”。卤子的食材是:黄花、木耳、肉丝、鸡蛋...卤子可以直接喝,也可以倒在白玉豆腐里就成了老北京著名的【豆腐脑儿】。吃过这碗面,生日就算过完了。比如子女过生日,现在人都是父母围着子女做好吃的、买生日蛋糕...老北京有这样讲究“孩子生日是母亲的难日”所以这过生日的对象应该是母亲而不是本人。

                     




       老北京喜欢面食,这第三种就是著名的【炸酱面】了。炸酱面在我的博文中多次提过,这里不多说了。

                        



     “吃”说过了,下面说说【喝】:现在人喝的东西太多了,可老北京人喝什么?茶、酒、凉白开。“凉白开”没什么说的,一般上班时候都带个带把的白瓷缸子,拎着暖壶去锅炉房打水,打来的开水倒在白瓷缸子里晾凉了,就是所谓的【凉白开】,至今有人还用凉白开败败火。至于“酒”,北京人对56°二锅头情有独钟。最后说说这“茶”:中国人历来就有饮茶习惯,当然北京人也不例外,北京人用“喝”比用“饮”更恰当。茶品种包括“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和“花茶”。如果你是老北京,那“茉莉花茶高碎”就是首选!听过杭天琪唱的《前门情思大碗茶》就知道了,这“大碗茶”就是拿吃饭的大饭碗倒上茶叶末子,用沸水一沏。老舍的《骆驼祥子》节选《烈日暴雨下》就描写了祥子顶着烈日拉车,拉不动了就去茶铺喝碗茶的情节。

            

    


    下面说说【玩乐之事】:“玩”一个字包含内容太多了,包括:“玩物”、“逛庙会、公园”、“遛胡同”...

     先说【遛胡同】:现在胡同越来越少,遛胡同遛的是老人的腿还有老人的鸟。那时候北京不兴遛狗,真正北京人玩的是花鸟鱼虫。有人说“胡同”有什么可遛的?现在有公交车,礼拜一去北海、礼拜二去香山、礼拜三陶然亭...可以前交通并不是这么方便,70年代结婚的三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了80年代变成“冰箱、彩电、洗衣机”而现在更简单了“钱、车、房”。那时候自行车还是普遍交通工具,老年人腿脚不好,只能靠遛遛附近的胡同、和老街坊聊聊天来解闷儿。很多旅游者进了“胡同”就跟走迷宫一样,其实北京的胡同四面八方全是通的,死胡同少。不管你从哪儿进去都能走出去,不用担心迷了路走不出去。不信可以从什刹海后海的烟袋斜街进去,如果走得顺,可一气儿走到护国寺.

     【逛公园、庙会】:现在到处都是庙会,没庙也办庙会,商家就想打着节日喜庆招牌赚的盆满钵满,这个变了味的庙会就不说了。至于哪个公园有玩头是外地来北京旅游最关心的。现在的景点非常多,有些景点老北京人都不去,纯是为了坑人!我以前盘点过十个坑人景点,像“长城”“恭王府”“故宫”...为什么坑人?因为收费高、里面东西贵、没有玩头。就拿“长城”来说,北京有“八达岭”“慕田峪”和“居庸关”、“司马台”“野长城”。除了野长城,其他都是收费的。爬长城就是没完没了的登台阶,你说有劲吗?爬上去什么也没有,只能看看周围风景还得下来,还不如爬免费的中央电视塔呢?为什么一个破长城都要几十块钱?那是奸商炒作行为,谁是长城的形象代言人?那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我说说老北京真正喜欢去的地方(天坛、北海这样知名度的就不说了):景山公园(50-60岁的知青们联谊的地方)、紫竹院公园(为数不多的免费公园)、东单公园、龙潭西湖(在原北京游乐园的西边,挨着铁路,以前是花鸟鱼虫市场,后来搬到“玉蜓桥”)、玉渊潭公园、团结湖公园、光彩体育馆(90年亚运会后一直是菜市场,直到把菜市场搬走才重新利用)、安乐林公园(现在已经拆了,公园边是早市,旁边还一个磁器口豆汁店非常地道)、官园花鸟市场(现在搬到紫竹桥和北洼路了)、玉蜓桥花鸟市场(十里河天娇的前身)、隆福寺...

     【玩物】:大部分人认为北京人“玩物丧志”,我认为是事在人为,丧志的人心理有疾病,不能把它归罪给“玩物”。至于玩物:包括花鸟鱼虫、文玩、古董...我认为现在人玩物实在是“烧包”!比如10块买只蝈蝈,用三五千的葫芦装;还有花几千近万元买对破核桃。老北京的“玩”目的是为了让自己高兴,乐在其中。而现在冠以“收藏”为名,相互攀比“万礼张”的过笼、“赵子玉”的罐、“三河刘”的葫芦...全民争做“升值器”!已经远远违背了“玩”的本意!

    “花鸟鱼虫”是老北京的首选,我分别介绍。【花】:花的种类太多了,老北京人养的主要有:菊花、紫茉莉、牵牛、牡丹、月季、芍药、杜鹃、山茶花、串儿红、玻璃翠、蟹爪兰、水仙...【鸟】:品种很多,最受宠爱的还是这几种“画眉”“鹩哥”“八哥”“百灵”“相思”“红子”“贝儿”“黄雀”“点颏”“玉鸟”...【鱼】:肯定就是金鱼了,街边叫卖的“小金鱼儿”更是深入人心。至于【虫】:老北京人最早都是自己逮,过去出了左安门就是菜地,或沿着天坛墙边夜里拿着手电逮。“铁皮蝈蝈”、“油葫芦”、“蛐蛐儿”非常惹人爱。不过孩子们更喜欢逮“老干儿”“蚂蚱”“季鸟”“老牛”“水牛儿”有的可以玩也可以炸了吃。

    至于“文玩”,中老年好这口,老北京最正宗的就是核桃还有木制手串。其他的像“橄榄核”、“象牙果”...都是近年来流行的。过去手串主要是佩戴,闷了、无聊时候就拿出来解闷儿。对于手串的木料并不讲究,而是纯是盘出包浆来欣赏。至于核桃,讲种类和品相的少,主要是上得手就行,哪怕拿对儿皮厚的吃的核桃都无所谓,关键是活动手。可现在人心浮气躁,满眼都是钱,所以现在应该说“核桃玩儿人”更为贴切。

     至于“古董”没什么可说的,现在能在“十里河”“潘家园”捡到漏儿,比你从20层楼往下跳、正常落地摔不死的几率还低。正品的古玩都在故宫博物院、富豪高官家里呢。

     整篇文字都在谈我印象中的老北京,那时的人是那么单纯、心态那么平和,可惜时光一去不复返,留给我们的只是美好的回忆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北京打卤面
20110819地道老北京打卤面
提前预定,每天限量供应二十碗的“老北京打卤面”
北京胡同(36)黑窑厂街
2015.11.16 北京 东城 南馆公园及五道营胡同
北京堪称经典的十家打卤面,征服了无数吃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