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年蒸馒头为何点五个红点儿--王晓易

老北京过去有句俗语,“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意思是说,“腊八儿”过了之后,就离“年”相去不远了。不过,真正意义上的年味儿,还应该是从“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儿”这一天开始的。

大年三十前的这几天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礼俗,老北京人也就循着这话儿,守着这礼一年年地喜庆着。那这话里藏着什么地道的经年流传的民间祈愿?

为什么老北京人宰杀的一定得是公鸡?

老北京的民间谚语说,“二十七,杀公鸡”。也就是说,在腊月二十七这一天,老北京人有宰杀公鸡的习俗。

这里就有个问题:为什么老北京人要宰杀的,一定得是公鸡呢?母鸡难道就不行吗?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以解释:

第一、在以男子为主导的父系社会,人们的潜意识里已经认同了男子为大的观点,认为雄的就好,就是第一,而过年这么隆重的节日,自然也就要宰一只公鸡了,而且公鸡本身就很漂亮,雄赳赳的显着气派。这天宰好炖熟的公鸡要在除夕的盛宴上登场。

第二、家庭主妇是舍不得宰杀母鸡的。因为乡村夫妇常常和鸡鸭相依为命。家里少了油盐钱,拿几个鸡蛋鸭蛋去换油盐。女人要买个针头线脑的,也是打鸡蛋鸭蛋的主意。有些家庭甚至把孩子的学费都寄托在鸡鸭身上。但是要过年了,到了杀鸡宰鸭的节骨眼儿上了,别人家杀了,咱能不杀?!

当然,实在没有办法时,这相依为命了多年的老母鸡也得被杀掉那么一两只。既然杀都杀了,就不能悄悄地杀,就要撵得鸡鸭乱飞乱叫,撵得一村人都听见了大响动。那意思就是在向乡邻们宣告:今年这个“年”,俺家也有肉吃——而且,是代表着“大吉大利”的鸡肉。

除了必须要宰杀鸡鸭之外,老北京人还要准备更多的肉菜、素菜等以便过年的时候享用。通常必须准备的肉菜主要有:炖肘子、炖牛肉、坛子肉、米粉肉、回锅肉、松肉、扣肉、炖吊子、炸饹馇等。除了荤菜外,老北京的家庭主妇们还要特意准备芥末墩儿、酱瓜丁、豆豉豆腐、豆儿酱这四样小菜。

芥末墩儿是以大白菜为原料,把大白菜切成寸段,状似小墩儿。用开水冲浇白菜墩儿三次后,码到瓦盆内,码一层撒上芥末粉、白糖,再码第二层,一直码到瓦盆的顶端,最后倒入米醋,注意保温。两天后,再放到室外,随吃随取。

豆儿酱的做法也很简单。先用猪蹄煮好白汤,再将适量的熏干、胡萝卜、水疙瘩、炖熟的猪蹄切成丁儿,和青豆一同煮熟,煮时可放少许红辣椒、葱姜、蒜末、酱油、盐等,然后拿到屋外放凉,冷却后在低温中自然会变成冻儿。这是一道下酒的好菜。

为什么“蒸馒头”比其他地方慢半拍

老北京的民间谚语说,“二十八,把面发”。也就是说,腊月二十八这一天,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馍炸饹馇。”只有老北京人慢半拍,在这天才“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

“把面发”,指的是准备主食。按老北京人的老例儿说,从初一开始到初五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而“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炸”与“炸”(四声)谐音、“烙”与“落”谐音,均属春节期间绝对不能说出口的“不吉利”的“破话儿”。

人们祈盼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和美美,顺顺利利,于是就刻意将那些听起来谐音不和谐的“破话儿”和“破事儿”一一避开。

老北京人在年前都要蒸出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这叫隔年吃。所以老北京人习惯在大年二十八这天“把面发”,开始做有关主食的准备工作。

问题在于:为什么老北京人要比其他地方的人慢上半拍,在“二十八”这天才“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呢?

因为过去没有速效发酵粉,普通的白面在老北京冬季的常温下,很不容易发酵成功,只能是在“二十六,炖大肉”和“二十七,杀公鸡”之后,家里面已经热气腾腾的条件下,才最容易把面发酵好。这发酵好的面,才能在第二天蒸出上好的馒头。

在年前的这两天,老北京的人家,家家户户还要继续赶集上店、集中采购。例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等等。

各种必备物品买回来之后,老北京人还要张贴上各种各样的具有浓浓的年味儿色彩的年画、春联、窗花、福字和各种神码,称为“贴花花”——也就是老北京口中的“年纸”。

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中国古代,人们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窗花又称“窗户花儿”,是民间一种纸剪艺术品,一般人家是用红毛边纸剪刻成镂空的各式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表示迎春。

除此之外,老北京人在这两天还要继续洗衣服、洗澡。在民间的传说中,这两天沐浴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气、疾病,其实就是为了祈求来年能健健康康,无病无疾!

馒头上面为什么要点上五个红点儿?

一般而言,有腊月三十的腊月二十九这一天被人们称作“小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布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过去的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腊月二十九早晨请祖。

现在,再来了解一下老北京人的“二十九蒸馒头”。

那时候,“蒸馒头”的讲究可多了:蒸好的馒头上面还要点上五个红点儿,以示鸿运当头。点红点儿所用的东西,就是先把一小块儿红纸沾上点儿水,然后再用一头儿很齐的、五根儿高粱秸秆儿捆在一起的东西,沾上一点儿这被水浸湿了的红纸,最后再沾到即将成熟的馒头上面。

过年的馒头可以捏成各种形状,佛手形的面饼为“福”、桃形的豆包为“寿”,还有名目繁多的雕刻精细的面模可以制作出五子登科的娃娃饼、喜庆丰收的双鱼饼、富贵满堂的园福饼等面食。

除了“蒸馒头”之外,还要蒸些带枣的、带馅的、带花儿的,诸如蒸馒头、蒸喜、蒸花卷、蒸枣泥方圃、蒸豆沙圆包、蒸子孙馒头、蒸如意卷等等。如若因为火候太大而导致蒸出的馒头裂开了口子,得马上说上一句,“瞧,馒头都笑了”。虽说这发面蒸馒头的事有点麻烦,但是还有不少人仍愿意坚守这老辈传下来的年文化。

老北京人认为,因为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管理各家各户的灶王爷已经上登天界,一直要等到大年三十才会回到人间视察工作,故而从腊月二十五到腊月二十九的这些天里,人间百无禁忌——所以,此时的人们,可以趁神灵不在家的机会随意干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而这“自己喜欢的事情”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青年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

其实,此时操办婚姻大事的真正原因在于,岁末年终之际,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为孩子们操办婚姻大事,既有时间和精力,又有丰盛的食物作为支撑,这绝对是一个好时机——这也算是穷家富路吧。

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俗话说得好,“小寒大寒,吃饺子过年”。今年的大寒节气刚过,我们就迎来了农历大年三十。以前大年三十这一天,是所有老北京人一年里最美好的一天,只有这一天,孩子们才可以穿上新买的或新做的衣服,放肆地点着炮仗。

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

实际上,老北京人的年夜饭是分成两顿的。

晚上五点多钟,老北京人就开始吃一年中的最后一顿饭了。

在吃这一顿饭之前,老北京人还有很多事情要办。其中,必须要办的事情就是贴“春联”、“福”、“抬头见喜”、“肥猪拱门”、“牛羊满圈”、“出门见喜”——有新婚夫妇或考试得中的人家,还要贴上“双喜临门”等等吉庆祝福的话。然后便是放鞭炮——这个鞭炮一般都要由家里的男性家长或长子或长孙来主放。

此后,便是家家户户最为热闹愉快的时候了。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象征着年年“吉庆有余”的鸡和鱼。主食一般是以馒头和米饭为主。这一天,即使不会喝酒的孩子,家长也要让他们多少喝一点,以示全家人长长久久。

这顿饭吃完之后,就到了“守岁与接神”的时候了。

守岁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包饺子。“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点起蜡烛或油灯,擀面皮的擀面皮,包馅的包馅,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当然,那个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家儿都吃得起纯白面做皮儿的饺子的,饺子的馅儿里面的肉的多少也会因为各自家庭的状况而多少不等。之后便围坐在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直到今天,老北京人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需要简单交代一下的是,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一般而言,老北京人是在“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此时,就到了老北京人吃“更岁饺子”的时候了。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北京的节日和习俗(转纪连海说年事)
【寒假特刊·春节习俗介绍】廿七、廿八习俗都有啥?
春节习俗的历史溯源与文化考究
过年为什么吃饺子?贴春联?给压岁钱.....
与春节有关的习俗来源
年味:腊八到二月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