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同记忆--周嘉礼

    走北闯南四十年,两鬓斑白年龄“奔七”的我,脑海里经常挥之不去的,还是老北京的胡同。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后拐棒胡同。老北京的胡同,名字很有意思。我的小学同学有住在前炒面胡同、后炒面胡同的;有住在大烟筒胡同,小烟筒胡同的。我念书的小学叫新鲜胡同小学,每天和小伙伴们一起上学,我们可以穿过前拐棒胡同到东口,隔过两条胡同,过马路就到了新鲜胡同;还可以隔过前拐棒胡同,经过石碑胡同,穿过礼士胡同到东口,隔一条胡同过马路,就到了新鲜胡同;或可以隔过前拐棒胡同、礼士胡同,穿过演乐胡同到东口,再过一个马路,正对面就是新鲜胡同了……当年的新鲜胡同小学分东西两个校区,前者高年级使,后者低年级用。

    儿时我曾经问母亲:“有没有左拐棒、右拐棒胡同?”母亲摇了摇头:“听说西城有大拐棒胡同和小拐棒胡同。”“那有没有大炒面、小炒面胡同?”母亲笑:“没听说过。”我印象最深的是母亲让我们猜谜语:“黑、白、轻、重,打四条胡同名儿。”我们谁也猜不出,母亲就一点一点引导。从此我牢牢记住了煤渣胡同、棉花胡同、灯草胡同、铁狮子胡同。

    当年的后拐棒胡同23号是个典型的四合院,一大溜三间大北房,对面是南房;东、西厢房各一间半。从大门进院子要经过一个过道,在院子东南夹角的位置;东北夹角是一间厨房;西北夹角是一间佛堂;西南夹角是一间厕所。院子挺大的。每年冬天我的两个哥哥都会在院子里靠南的东西方向泼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溜冰场,胡同里的孩子纷纷跑来出溜儿出溜儿地,有不小心摔倒的,常引得小伙伴们阵阵大笑……每到周日,小小溜冰场周围会围满观众,我们很多女孩子也在其中。因为在门头沟银行工作的爸爸会脚蹬一双冰鞋(后来才知道那是花样冰鞋)在小小溜冰场上滑来滑去往返自如,还能摆出各种姿势,把一帮孩子看傻了眼。

    孩子们在学校里是同学,在胡同里是玩伴。那时作业不多,大都在学校都完成了。放学后把书包往地上一撂,就开始玩。我们的院子较大,邻居和我要好的女孩子都在我们院里玩,或跳房子,或踢毽子,或跳皮筋。男孩子大多在胡同里推铁环,或分成两拨“斗鸡”,或者弹球,或者“拍洋画儿”。我记得我二哥的一个小学同学特别贪玩,可他还有一个两三岁的弟弟要他照看,于是他让年幼的弟弟骑在他脖颈上,毫不耽误地趴在地上和小伙伴们弹球、拍洋画儿。在这群人里,我二哥可称是高手,他的一个大盒子里装满了各色各样漂亮的玻璃球,另一个大盒子里则装满了种类繁多的“洋画儿”,那都是二哥的战利品。二哥虽淘气,但在学校里是个中队长,老师们都很喜欢他,母亲对他也是疼爱有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头条#北京市东城区前炒面胡同在朝阳门内大街南侧。呈东西走向,东端曲折。东起前拐棒胡同,西止东四...
散文《西拐棒的斜阳》(上篇)
胡同档案丨前拐棒胡同
胡同里的年味儿
用记忆留住消失的四合院(连载之一)
新锐·创作谈 | 美丽突然发生(宋阿曼)——【李垂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