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声杂谈--崔琦

(根据节目中崔琦老师讲述整理)

我想北京人很幽默,这大概是被公认,外省人到北京来常会说走在街上听咱北京人说话就像是听相声。我想这恐怕也是相声这门艺术在我们这里产生发展的一个渊源。相声在百姓民间一直有着非常广泛的基础,相声表演艺术家们他们将一个一个的灌口,一个一个包袱说得是滴水不漏,抖落得是很利落,带给大家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精神享受。人们在忙碌了一天之后,人自己感到身心疲惫,听到一段相声确实能够甩去一天的疲乏,我们大家非常佩服这些艺术家们,他们的艺术以及他们的为人。

  相声跟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我想它不是哪个群体在一个早晨发明的,这跟科学发明不一样,原来没有这个东西,昨天没有今天就有了,发明发现了。艺术不是这样,是从无到有一点一点发展起来,原来当初还不是这个样子,可能也跟进化论有关系,逐渐地丰富完整完美,最后在定形成为现在这样。所以你要说相声谁发明的,也不好说,它的后代不会因为这个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明权。

  单弦谁发明的,京韵大鼓谁发明的。都是不断丰富完善,是慢慢在生活实践,生产实践当中人类不断,包括文字也是这样,说是仓颉造字,昨天一个字没有,仓颉坐在屋里想大字怎么写,小字怎么写,不会是这样,慢慢来的,相声也是这样。为什么一说相声大家都提到东方朔,因为东方朔被相声界公认为是祖师爷,但是祖师爷不是创始人,不能说祖师爷就等于创始人,祖师爷是行业人把历史上最知名的,或者是德高望重的,也不一定最有贡献,跟最贴近的具体说东方朔他是诙谐幽默,我们所能找到诙谐幽默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上有其人的,这个人就是东方朔,他是一个智慧长者,东方朔是汉武帝面前的一个毛臣,爱讲笑话,说话幽默。所以相声界后人把他供奉为祖师爷,但是我们不能说东方朔就是相声的创始人。

  东方朔他是公元前的人,他公元前154年出生的,比耶稣岁数都大,耶稣活到现在2007岁。前几年我们参加几次,也没有这个礼仪。当初马三立先生拜师的时候,马三立拜周德山为师,还向东方朔鞠躬,还拜过东方朔。比如说瓦匠祖师爷鲁班等等,都有祖师爷。这仅仅是一个祖师爷。相声的历史和其他曲艺历史一样,我记得以前我在咱们这儿讲曲艺我记得好像提到过,曲艺的历史也包括相声的历史,有十个字可以概括一下,叫可溯之源长,可正之时短,东方朔别说了,公元前的人,追溯到从清朝,到宋朝,春秋那太长了,看中国相声史有关方面的史记,那从排优开始说起。

  排就是说,说文解字有。优又叫倡的意思。有一个大概的理解排优就是有说有唱有表演这么一种形式。为什么追相声能够到那儿,这种形式跟相声在有些方面相通,比如它有笑,有逗乐的地方。还有有讽刺的地方,这两点跟后来的相声是有共同之处。所以能追到这儿,但是我们不能说排优等于相声。有这样的元素在里面。因为排优史书上写善为笑言,用语言来讽刺一些事情,严为手段,笑为特征,本质跟相声很相似,所以一追就追到那去了。但是我们实事求是地说,我们探讨一门艺术,不是说越老越值钱,年代长就长,短就短。包括一个瓷器,明代在前,清代在后,清代瓷器超过明代瓷器,所以不能用年头长短来衡量艺术价值,或者品类,不能这样来衡量。

  实际客观地说,我们说这门艺术能够成为相声,我们还是应该从它作为一种行业,从这儿来解密。艺术们拿它养家糊口,作为谋生的手段,从这儿说比较合适。但是作为学科研究者,学者去探讨,你可以去分析,哪个跟哪个有千丝万缕的关联,那是学者专家的事儿,包括听众观众知道就行了。如果有个别爱好者你可以钻进去,或者写个论文研究这方面那可以。相声形成行业实际上很短,在历史长河当中将近二百年,在历史上很短,相声无非就是这么长的一个历史。

  当然也是有变化,包括现在从相声200年前有的时候,现在也有很多变化,现在有电吉他响声、男女相声等等也有很多。冯巩表演的相声和别人的也不一样,它也在变化当中。那个时候从200年历史阶段到现在这相声应该是统一的,是一样的。那时候传说皇上驾崩,咸丰皇帝去世,可能是在同治元年1862年,去世之后当然要有国三,不许唱戏,不许有响动。

  皇上死了说唱肯定不行。有些艺术得活着吃饭,他就说,说是可以的,他就讲一个笑话,或者唱个太平歌词这类还是可以的。就提到最早的艺人叫朱绍文,他的艺名叫穷不怕,肯定他是一个穷人,是一个衣不遮体,或者居无定所,是一个没钱,吃不饱穿不暖的穷苦艺人,他名字就带出来了。穷不怕在天桥,当时穷极无聊,说个笑话人家给点小钱,能够买点棒子面熬粥度日。

  他很有气节,人穷志不穷,穷不怕有一块竹板,上面有两行字,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书史落地贫,他还想过这么一句话,日吃全家饭,夜宿古庙堂,不做犯法事,哪怕见君王。他是个要饭的,晚上居无定所,但不做犯法事,不偷不抢。他还能创作,很多笑话流传下来都是他自己编的。他编的也是来源于生活,有人把他作为相声的第一代的传人。说谁是相声创始人呢?朱绍文。但是刚才你可能也提到了还有一个张三禄。

    有人也认为他是相声的创始人,怎么能有俩创始人呢,创始人这个词这都是后人定的,当时他们俩都在的只有谁是创始人,投票选出来,比如金鸡奖、百花奖,体育比赛谁金牌谁银牌,那都是后人定的,为什么有两种说法。因为张三禄他是一个八角鼓的艺人,八角鼓首先是一个乐器,它又是曲艺的统称,那说明他是搞曲艺的,也许是唱单弦的。过去一个曲艺晚会,不叫曲艺晚会,就叫全堂八角鼓,什么都有了。现在还有人在崇文区还搞全堂八角鼓,还想恢复这个。那时候的装束要恢复起来,还有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三禄就是一个八角鼓的艺人,它跟相声有什么关系,八角鼓里说说有一种形式叫逗哏,比如开始是莲花落,逗哏就是一个艺术形式,就是双簧、快板、单弦,逗哏就是一种形式。现在我们可以这么推理,逗哏应该很接近相声。

  也可能是两个人演,咱们没看到不敢那么绝对,至少说逗哏这种形式跟现在相声很接近,或者说就是现在的相声。这个逗哏应该说跟现在的相声是一回事儿,所以有些人把张三禄认为是相声创始人,有人不同意,说张三禄不是地道的相声艺人,他是唱八角鼓的,所以说朱绍文是相声第一代。究竟谁是第一代,我也不说,我就把这个情况介绍给您。其实这无所谓,究竟张三禄第一还是朱少文第一,他们后人也不会因为这个发生排名争论。

  他们两个人对后来相声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马三立先生回忆过朱少文是早期相声艺人,朱绍文之前有位张三禄,年长朱少文三十多岁,他就应该算第一代,朱绍文应该算第二代。但是要从地道相声,就跟唱其他没关系就是说相声,朱绍文应该是最早的,这样理解也可以。

  最早的相声艺人应该说是现挂的东西比较多。当然不是一秒钟之前的事儿,当时的时政,当时的社会现象很贴近的说出来,肯定是这样。因为那个时候作为穷苦人民我们想他们不会读很多书,或者听说的,社会发生的都及时编到段子里。

要说相声演员甭管是朱绍文也好还是张三禄,最起码他们是聪明富有智慧的人,甭管念书多少,但是他们现编现挂这手活,他们就是善于观察生活,总结提炼,之后把它比较,之后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够博得大家认同和笑声。不论是老一代相声艺人还是当今青年相声人都是聪明人,说相声傻子干不了。

说起来最老的根得两千多年,那时候就不能完全和相声等同,可能是吸取当中一些元素,相声基本上形成了雏形的话,应该是在两百年左右。代表人物朱绍文还有张三禄。

  大家从时间概念上可以由这么一个比较,在1870年前后,不可能确定哪年哪月哪天,跟京剧比相声真正形成应该比京剧稍晚一点,京剧是1790年,所以相声是1870年前后,这些都不是那么准确,大家有这个时间概念就行了。这样看来相声的历史并不长。

  排忧之后还有唐代的参军戏,还有宋代的戏,因为咱们时间很宝贵,要说这个就说不完,因为细说这个很枯燥。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你可以上网点击,你去查这方面的资料,中国相声史,相声溯源,相声艺术概论这些都有。

  相声也不是一开始叫相声,比如红楼梦第35回薛宝钗说薛攀,你不要再做这些相声,不知道她怎么念的,象就是大象的象,声就是声音的声,薛宝钗说象声跟现在说的是不是一样,这有待于考证。

  逗哏现在我们只能去这样揣摩它,其实逗哏这种形式过去在其他形式里也有,比如莲花落里面也有,在双簧里面也有,顺便说一下双簧现在我们看,一个在前面干张嘴不说话,过去双簧是带响器的,带唱的,带拉胡琴,里面也有逗哏。我们以后还会讲到,给相声带来影响几种形式,其中有双簧,有评书,有口技等等。任何一门艺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很多艺术形式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原来都是差不多的形式,有的合为一种形式,有的是两种,这种形式很普遍。有的你中有我,有的我中有你。

  说到朱绍文也好张三禄也好,他们应该是第一代的,甭管是不是相声,反正是第一代。后来相声逐渐成了形,而且越来越成熟作为一种艺术门类,也和后代这些相声表演艺术家们的努力创造发展密不可分,从他们那算第一代,后面有多少传人,据说不少人。原来看相声史看这方面的资料,相声八代传人,现在看又过了十年二十年,应该是有九代了,到我所了解的情况,到目前为止就是九代,极个别有十代,大家有这么一个概念。九代传人代表人物,比如把张三禄作为第一代,张三禄跟他同等的我们找不出第二位,所以就把他作为第一代,朱绍文是第二代。当然朱绍文跟他一块还有阿彦涛,还有恩绪,光绪年间他改名,这是忌讳。恩绪是马三立外祖父,这么倒起来,相声史很短,马三立就是第五代,这很近。比如说高文原这是第三代,就是北京曲艺团有一个相声名家叫高德明,他的父亲就是高文原。第四代有一个著名的相声八德,跟大家介绍一下,八德是谁?就是李德钖,我提示一下有的史料上把李德钖印成李德锡,李德钖又叫万人迷,还有一个李德祥、张德全、余德龙、焦德海、刘德志、周德山、马德陆,就是这么一个传说,历史上有相声八德,相声第三代八位,德高望重。

  八德知名度也不一样,我们所知道叫焦德海、刘德志了解多一点,像李德祥、张德全大家知道很少。可以想像他们知名度不一定特别高。

  既然有出类拔萃的,八位德高望重的,不光是资格老,而且造诣还得达到一定水平,才能规定出一个名字,就跟天桥八大怪,不是随便凑八个人,得技艺高超,或者有绝活,技艺会得多,得是出类拔萃的人才。可以想见那时候应该高超,相声也好,其他形式也好,它不会都是直线上升或者都是水平发展,肯定有高有低,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条件下,各方面因素。比如粉碎四人帮以后就是一个相声高潮,那也是历史条件下一种现象。和相声八德同期还有几位知名相声艺术家,比如说陈子真也很有名,但不是八德当中。陈子真就是现在还健在的陈永全先生的父亲。当时还有焦德海、刘德志比较有名,刘德志是郭启儒的师傅,周德山也是相声八德,周德山是马三立的师傅,这是相声第三代。到了第五代大家比较熟悉,郭荣启、郭启儒、张绍臣、常良安,这就是相声第五代,这离大家很近,他们的录音比较多了,有的还有图象,马三立形象大家都比较熟悉,这就是相声第五代。

  第六代大家更熟的,人也多,知名的艺术家也多像侯宝林、常宝华、刘宝瑞、高凤山、罗中寿、王昌友、王世臣一大批。他们有的还在,刚才我们提到陈永全先生也是这一代人,赵世忠先生也是这一代的人,现在应该说数量不太多了。像第六代不太多了,杨先生也是第六代。

  第七代离咱们更近大家更了解了,前不久去世的马季先生、高应培、赵震铎、李伯翔、侯耀文等等。

  第八代那就是姜昆、李金斗,包括大家很关注的郭德纲,他们是一代。

  相声的辈分不在年龄。比如郭德纲是侯耀文的徒弟,李金斗是赵振铎的徒弟,侯耀文跟振铎是平辈,所以他的弟子是一辈,一般的资料到这儿为止,这是相声的八代。前面我说现在应该有第九代,比如说郭德纲李金斗有徒弟,比如刘颖、富强,包括大兵都是李金斗徒弟,他们就算第九代,包括何云伟也很活跃的,他是郭德纲徒弟,他就算第九代,至于有没有第十代我也不知道。目前大家都比较认可相声的传承,就是这么一个师承关系。师承关系相声讲究门户,过去这好像是一个身份的相声,你是不是地道相声演员,是不是行里人就有这个关系。所以有的人拜师其实没跟老师学东西,也要讲究门户,这就涉及到带拉师弟的问题。

  这个弟子没跟这个老师学过,甚至这个老师都去世了,由掌门大师兄带拉替师傅收徒,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侯耀文老师是赵佩如,他还没跟他学过,由李伯翔作为带拉师弟,把他拉进赵氏门厅,算赵佩如先生的师弟。前不久李伯翔还带拉两位高学良,把他算做带拉师弟,也拜在赵佩如的门下。

  比如侯耀文当时没正式拜师,没拜赵佩如之前,他不能拜李伯翔,因为李伯翔得管侯宝林叫叔,侯宝林是李伯翔的师叔,备份那就乱了,所以带拉师弟,有这样一个师承关系。所以拜师学艺不跟老师学能耐。比如师胜杰在侯宝林先生晚年在拜在侯宝林先生门下,师胜杰原来是朱相臣的徒弟,后来到侯先生晚年才收了师胜杰,客观地说他们师徒我也熟悉,并没有受手把手去教,就是要一个名,这是相声界的传统。过去比较有用,现在也有用,不像过去那么明显。过去养家糊口,跑江湖,到了济南不认识你,你到山东见到孙少林得管他叫师叔,一说师傅谁一提都认识,有个照应,如果你走到当地没辙,病在那儿回去没路费,行内的人都要搭桌,今天咱们组织一个谁谁徒弟落在咱们这儿回不去,咱们来一个搭桌,组织一场这场收入都给这个人,买件衣服,给点盘缠钱,这是相声界的义气。

  传统思想观念不是一下子就能去掉,大家思想上还有门户观念,你师父要是造诣高超人缘好,德高望重徒弟也受人高看。另外到哪你比较有底气,你说我无师自通,只要你下工夫也行,也不会不行。现在电视、广播、CDVCT也出相声本子,聪明的也可以学会,但是总是没有磕头拜师的有底气。所以大家也愿意把相声界传统传承下去,所以还有拜师收徒还讲究这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德纲的后台,为啥供奉了东方朔?相声界的祖师爷!
相声的开山祖师为什么是朱绍文,而非张三禄?
苏家相声小课堂(4)
中国相声发展 相声辈分图表介绍及代表人物
相声界的辈分是怎么排名的
苗阜的双胞胎徒弟 大宝与小宝 可爱至极,表演的相声《双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