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城中轴路--李俊玲

从前门箭楼向南,是老北京人再熟悉不过的前门大街,人们步行在这条街上,购物或下馆子,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就是现在的北京人也熟知这条店铺林立,老字号汇聚的地方。这条街与其南端相接的天桥南大街和永定门内大街,一直到永定门城楼,组成了最具北京特色的“南中轴路”。要知道,这条路可是明清皇帝驾临天坛祭天,或到先农扶犁的必经之路,因此被称为“御道”。在清雍正七年(1730),为了皇帝去天坛和先农坛的出行方便,还专门修了一条石砌御路,这已在南中轴路改造中被发掘展示在了世人面前。

在这条御路的东面是天坛,西面是先农坛。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与上天对话的场所,每年的冬至日,皇帝的大驾卤簿在前呼后拥下,出正阳门,经前门大街,过天桥,走天桥南大街和永定门内大街,从西门进天坛,在圜丘坛举行告祀礼,也就是祭天大礼。此外,每年的正月上辛日,就是正月初一至初十间,皇帝要在祈年殿举行祈谷礼;孟夏四月皇帝还要择一吉日,到天坛圜丘坛举行雩礼,为百谷祈雨;每年立春的时候,皇帝要在先农坛举行隆重的藉田仪式,祭祀先农诸神。每到这些日子,整条南中轴路要泼水净街,准备迎接皇帝大驾卤簿通过,可以说南中轴路要比北边更热闹。

咱再说这天桥,它是前门大街和天桥南大街的分界线,这座桥如果还健在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大约在元代建的天桥,南北方向,是一座颇为壮观的汉白玉单孔高拱桥,桥身选用汉白玉石料砌成,两旁的桥栏雕刻精细,远望此桥,洁白如玉,庄重秀丽。传说,站在桥南脚北望不见正阳门,站在桥北脚南望不见永定门,可见桥拱之高。因为这里是御道,所以,天桥平时有木栅栏对挡,百姓过河只能走两侧的木桥。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因修建道路,把高拱石桥改为低拱石桥。1927年又因铺设电车路轨,将低拱石桥改为平桥。1934年拓宽马路时又将桥栏拆除,至此此天桥的踪迹全无,空留了天桥的地名,有戏言称:“天桥有天无桥”,现在人们只能从地名上去想象这里曾经有座桥。

天桥的出名不仅因为桥,更多的原因是民国二年(1913)政府拆除前门外荷包巷的集市后,商贩们便在天桥两边的空地上开设店铺,一些闯荡江湖的外地人也云集于此,使这里逐渐演变成了“平民化之娱乐场所”,茶馆、酒馆、饭铺、大小戏园、坤书馆,游艺杂技摊、卜相算命摊,样样俱全。可说得上热闹非凡,正如易哭庵的《天桥曲》中所写:“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

在中轴路的最南端,是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永定门。它是在“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筑重城,包京城之南”时修建的七门之一。嘉靖四十一年(1562),永定等七门添筑瓮城,至此,永定门成为前有箭楼,后有城楼,中间是瓮城的一组完整建筑。城楼为三层,顶起脊,廊面宽七间,通高26米;箭楼有箭窗二层,每层七孔,面宽12.8米;瓮城宽阔。在外城七门中是最大、最重要的城门,但这组建筑已于1949年以后陆续拆除。现在屹立在中轴路最南端的永定门城楼是20049月重建的,它以1937年的永定门城楼实测图为基础,遵循“原汁原味”的修缮原则,使其保持了永定门城楼的原有风貌,为全长7.8公里的中轴线画上了完美的一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玩在北京(二)
永定门的变迁
图说北京中轴线【摄影组图】
说说北京的中轴线(北京中轴线之一)
北京街景之北京天桥,简直太美了
老北京外城中轴御道上唯一的实物遗存--左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