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院春秋—叶念先与他的四合院--王溦时 丁晓松 熊珊

  叶念先接受采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溦时 丁晓松 熊珊):北京的北海公园作为古都皇家园林,其历史与北京城的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样承载着古都变迁的,还有那些散布在北海周围胡同内的四合院——几代老北京人的荣与辱、兴与衰,在这里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轮回。

  著名社会学家叶念先老先生的家就在这里。按他的话说,因为父亲叶君健作为中国知名翻译家、儿童文学家的“虚名”,很多人才知道了这个原本“隐匿”于北海东侧恭俭胡同内的小院。如今,这里成为了世界语者们的乐园——大家定期都会来叶老家谈天说地、把酒言欢,时不时出现的几张洋面孔还真难免让人误以为这里是老北京的哪个旅游景点。当关于小院的话匣子被打开之后,那些院落深处的记忆在字里行间都能让人感受到爱的力量。

  叶念先小时候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但父亲还是决定攒钱买一栋固定的房子,为的是能有更好的环境进行文学创作。看到父亲不分昼夜地写作赚钱,他明白,父亲不仅仅是因为对事业的执着,更多的是源于对母亲无条件的爱:“母亲当时得了三期肺病,大夫建议她多走动,最好能种些花,养些果树,所以我父亲就下决心要给自己买套大房子。他总是趴在桌上写,手臂摩出了网球肘炎,胸口得了胸膜炎……他很爱我们这个家,当然这更多是出于对我母亲的爱与责任。”

  叶念先寥寥数语讲述了这座小院在曲折中“因爱而生”的历程,也道尽了小院的来之不易。他说,刚搬进新家时,屋内屋外都是颠簸不平的土地,窗户上只糊着一层薄薄的高粱纸,朔风破窗而入……为了母亲,父亲下决心攒钱把小院好好修整修整。

  说起修房过程中同事和同学们的“友情出演”,叶念先至今仍心怀感激:“那会儿我刚工作不久。单位里的人听说我家修房子,就总有人问我:‘小叶,听说你家在修房子,要帮忙吗?’我说,‘你们都来吧’,结果大家还真就都来了。大家来帮我都是‘友情出演’,最多晚上赶上饭点留下来吃顿饭,根本就没有什么钱不钱的事。那时候(还)有我一个小学同学,比我大几岁,经常找一些他的徒弟过来帮忙。他们家有遗传的高血压,才20多岁血压就高的厉害,脸红扑扑的直泛油光。他即便干不了活也会过来‘督战’,像个工头一样指挥徒弟们。可惜现在已经去世了……”

  正是同事和同学不计回报的相助,小院才从一只不修边幅的“丑小鸭”摇身一变成了羡煞旁人的“白天鹅”。时光荏苒,如今的小院仍散发着友谊的气息,世界语爱好者们定期在这里聚会聊天。北京世界语协会副会长王彦京就诉说了对这里特殊的感情:“一开始我们开展工作时有一些困难,尤其是来一些外宾的时候没有接待场所,老叶就主动给我们提供了他的四合院,特别是外宾也很想看看北京的四合院。我们除世界语之外还谈论很多当今文化的动态。他家里既有很多书,又有很多酒,因此我们每次都搞得像学术沙龙一样。我已经记不得在老叶家吃了多少次饭,喝了多少回酒了。”

  正如王彦京所说,开放的氛围使小院内时时刻刻都充满着人气。也正因为叶老那种包容、豁达的情怀,让人觉得小院其实并不“小”。

  “人活着就得自己找乐,自得其乐。我觉得人总要试着跟人交往,而不是只恋物。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所以你看我这儿没一样值钱的东西,我也就不会因为找不着什么而要死要活的(笑)。”

  如今,除了时常会会朋友,年近古稀的叶念先春天修剪花木,夏天为花木除虫,秋天修整雨季后的漏房,冬天筹划取暖,一年四季总是十分忙碌。而这座与叶老共同历经半世纪风风雨雨的四合小院,在完成了“因爱而诞生”、“因爱而改变”、“为爱而豁达”的“三部曲”后,在给予叶老一份老有所依的踏实时,也馈赠给他一种老有所为的生活方式。

  (原标题:小院春秋——叶念先与他的四合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北京老胡同」恭俭胡同里的故事
农村建房子 四合院还是徽派小院好 含平面图
兄弟和睦建双拼小院,从外面看根本看不出是两户人家!
父亲的四合院
Chic装饰家 · 家是灵魂的窝,一次对北京四合院出神入化的改造,让一个风筝艺人更有尊严地生活
世界笔会| 鹿麟散文:轻风吹过荆棘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