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吸引跨国公司产业转移要与提升本土企业

吸引跨国公司产业转移要与提升本土企业

竞争力相结合

 

摘要 长三角地区跨国公司的发展,呈现出大型化、聚集化、总部化、服务化态势。江苏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开创了通过发展外向配套促进本土企业发展道路,但跨国公司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密集型”环节进入我省较少,必须继续把吸引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重点,大力实施“配套创新”,提升本土企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层次,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养技术工人,培育具有整合全球资源能力的本土企业。

南京大学张二震教授主持的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长江三角洲跨国公司发展态势研究”,提出继续把吸引跨国公司产

业转移作为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重点,利用外资要和提升本土企业竞争力相结合。

一、长三角地区跨国公司呈现出大型化、聚集化、总部化、服务化的发展态势

1.大型化、基地化10年来,跨国公司对长三角投资的大型项目显著增加,实际投资数亿美元以上、协议外资金额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明显增多。跨国公司在长三角投资大型化趋势与跨国公司在长三角投资的基地化趋势密切相关。所谓跨国公司投资的基地化,是指跨国公司逐步将长三角地区作为生产基地,出现不断增资和扩大生产规模的趋势。基地化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跨国公司通过增资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如美国旭电公司自1996年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旭电(苏州)科技有限公司以来,已先后7次增资,总投资达6.2亿美元;二是产业链延长,通过将产业链更多环节配置在长三角的方式实现规模的扩大,其中价值链高端化是一个显著的特征;三是产业多元化,跨国公司将多种产业逐步向长三角地区配置,如日本日立制作所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了14个项目。

2.聚集化即“跨国公司主导型的产业集聚”,这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伴随跨国公司对长三角的投资不断扩大,其配套公司纷纷跟进,相互配套,互为客户,形成了地区生产网络;二是通过产业联系效应,与跨国公司配套的本土企业蓬勃发展起来。根据2007年初对苏南地区68家外商投资企业的问卷调查,外资企业将生产环节在本地区进行外包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3. 总部化在长三角,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上海。2006年底,落户申城的“总部经济”外资企业总数达到500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54家,外资投资性公司150家,外资研发中心196家。跨国公司通过上海辐射长三角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4. 服务化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延伸。服务外包成为成长最快的服务业跨国转移。一些跨国公司甚至把通常所理解的关键生产环节或流程,如研发、技术和营销都外包了,自己则成了国际生产网络的掌控者和经营者,成为名副其实的“虚拟公司”。

二、江苏开创了通过外向配套促进本土企业发展道路

1. 江苏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全球500强企业,先后有300多家落户江苏。通过吸引外资,我省聚集了大量优质国际生产要素,特别是稀缺的先进要素,如技术、标准、品牌、国际营销网络、市场竞争制度、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等,而且大多数外资企业在江苏投资期间产品层次和技术水平普遍提升。在68家被调查企业中,认为本企业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和世界较高水平的占86.7%;而认为技术达到中国领先水平和中国较高水平的占94.1%

被调查企业技术水平问卷结果

 

世界领先水平

世界较高水平

中国领先水平

中国较高水平

企业数(家)

23

36

37

27

比重(%

33.8

52.9

54.4

39.7

 

被调查企业目前技术水平与开业之初相比变化情况问卷结果

 

样本企业数

有很大提高

有较大提高

保持不变

有所下降

企业数(家)

68

23

35

10

0

比重(%

100

33.8

51.5

14.7

0

2. 开创了通过外向配套促进本土企业发展道路。

昆山是通过外向配套发展本土经济的典型地区,昆山民营配套企业数由1997199家发展到2004685家,到200612月达到1020家;与当地民营企业存在配套关系的外资企业也由1999562家发展到20041048家;从1997年到2004年,配套项目数由374个上升到1156个,200612月达到1517个;配套销售额从199711.05亿元上升到2004132.8亿元,200612月达到252亿元。通过外向配套,昆山已经形成了玉山镇的模具、千灯镇的线路板、张浦镇的印刷包装、陆家镇的儿童用品、周庄镇的遥感器等一批专业化民营配套企业群。

3. 服务业在外资中比重不断提高。

从统计数据看,20061-10月,我省服务业到账外资24亿美元,同比实现翻番,在全省到账外资总额中占了16.65%。服务业利用外资项目已覆盖13个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质量也逐步提高。全省已吸收各类外商投资研发机构150多家,位居全国前列。

三、跨国公司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密集型”环节进入江苏较少

1. 外商投资企业高端产业低端环节制造的特征非常明显

跨国公司所转移的产业,大都是高端产业低端制造的环节或工序,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层次比较低。如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关键技术的研发、操作系统和核心零部件、品牌与系统集成都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同时,外商投资企业较高的加工贸易倾向,也显示出跨国公司往往把江苏作为最终产品某些价值增值环节的配置地。20032005年江苏加工贸易进口比重分别为62%66%71%,不但比重高而且表现出增长的趋势;20032005年加工贸易出口比重分别为82%83%84%,尤其是外商独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比重更高,2005年加工贸易进口和出口占其总进口和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了79%90%

2. 本土企业外向配套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参与外向配套本土企业绝大多数都是资产和销售规模很小的中小企业,技术实力较弱,总体上处于国际生产网络的边缘,外资企业外包给本土企业的大部分,是技术水平较低的加工环节以及组装环节。

3. 跨国公司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密集型”环节进入江苏较少

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跨国公司还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在跨国公司战略中的地位还基本是生产制造基地,而不是主要的生产性服务业配置地区和总部经济配置地区。

四、吸引跨国公司要和提升本土企业竞争力相结合

1. 继续把吸引跨国公司产业转移作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重点。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成功抓住机遇,构筑国际产业资本转移平台,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要素,迅速形成了现代国际制造业加工制造基地。这条路目前顶多走了三分之一,特别是当前正在发生的高达2.5万亿美元的国际重化工业向中国大举转移的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我省切不可丧失这个战略机遇,今后仍应该把吸引跨国公司投资项目,尤其是大型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项目作为江苏利用外资的重点。国际经验证明,脱离制造业“超前”发展服务业是不能成功的。相反,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高度发展的结果。目前我省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滞后于制造业,加快服务业对外开放,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迫在眉捷。

2. 大力实施“配套创新”,提升本土企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层次。

我省应继续推动本土企业发展外向配套,坚持量质并举,从低技术外围产品配套向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关键零部件配套发展,以提升本土企业技术水平。外向配套层次的提升离不开本土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需要先进设备、技术的引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政府要为促进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水平提升,提供必要的财税和金融政策支持。

3. 进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养技术工人。

我省利用廉价的普通劳动力优势,在国际生产网络中从事加工装配环节的发展空间已经不大。提高劳动力的技术水平是实现产业链攀升的必要手段。有什么样的劳动力供给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外资产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已经成为实现价值链攀升的主要途径。

4. 培育具有整合全球资源能力的本土企业。

我省是国际先进生产要素聚集最多的地区,但到目前为止,获益最多的是外资企业,我省还只是以要素优势而不是企业优势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关键是其吸纳整合资源的能力。在学习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实施品牌战略,这是企业的努力方向,也是政府引导和扶持的重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昆山的经验与启示
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国际产业转移新特点
我们能把握产业转移主动权吗?
吸收利用外资怎样提质增效
中国利用外资现状及走向
全球产业集中和资本垄断大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