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地方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

地方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

卫战胜 发表于 2009/6/4 22:57 721次点击 | 收藏

摘 要:产业集群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如何使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便成为集群经济研究的焦点之一。文章以永康五金产业集群为例,在分析其国际化发展状的基础上,提出其国际化发展的五个策略:即主动国际化策略、加速企业创新策略、实施集群品牌策略、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和协调作用策略以及优化投资的经济文化环境策略。

    关键词:国际化,策略,永康五金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有学者研究发现,一些产业集群的发展开始呈现出衰退的迹象,并把原因归结为需求市场的饱和与产出市场的过度拥挤和竞争,也有研究者把促进集群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作为中小企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的策略之一。这里涉及集群企业的国际化问题。作者认为,产业集群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集群企业的国际化,因此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发展就是集群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要素禀赋原理,以国际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和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原则,利用集群品牌效应吸引外资,并实现集群内企业的国际化扩张的过程。

  一、产业集群组织的国际化发展功能

    国际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产业集群作为区域发展的一种绩优形式又有利于集群企业的国际化。

  1.产业集群不仅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还能够提高集群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应变能力

    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集群还可以通过统一对外促销、规范品质标准、认同专项技术、推广共同商标、共享集群信誉等“集群效应”谋取单个中小企业很难具有的差异化优势。利用集群内的中介服务体系和政府组织有利于企业在应对全球市场的挑战时减少经营风险。如温州地区打火机集群通过地方的专业协会积极应对来自欧盟的贸易反倾销诉讼,有效地防止了集群内企业的经营损失。

  2.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产业集群这种产业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是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基础上的空间集聚形式,也正因为如此,产业集群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实践证明,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发展区域外向型经济是一种绩优的选择。在浙江,各种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特色经济的快速成长,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如诸暨大唐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袜业产业集群。近年来,大唐袜业约有80%的产品实现自营出口或间接出口,产品销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浙江省21世纪最具有成长性的十大国际性产业集聚区之一,其整体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形成了集袜子生产及轻纺原料、袜业机械、印染后整理、联托运、金融等三产服务于一体的立体式发展格局和社会化分工协作产业体系,成为当今世界上袜业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3.集群内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所需的创业资本要远低于集群外企业

    从表1可以看出集群内部的学习效用不但大大降低了集群中新衍生出来的同类企业的创业门槛,而且这种创业门槛的降低在外向型经济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表1)。

  二、永康五金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永康是浙江省中部的一个县级市,金华市境之东南,是一个以五金生产为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区。永康的五金生产源于手工业。永康人多地少,许多人靠做手艺谋生,手工业历史悠久。永康工匠走南闯北,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有古谚说“打铜打铁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康”是指永康。据调查,1947年永康的手艺工匠从工门类就超过了百种,被人誉为“百工之乡”,其中生产五金制品的居多,主要产品为菜刀、锉刀、刨刀、铁锅等。1949—1978年的30年间,永康工业虽然发展缓慢,但却为今后五金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改革开放后五金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1979—1984年的起步阶段。永康的一些家庭企业开始兴起,一把菜刀、一串钥匙或者一个顶针的需求都能够造成一个像样的企业。无数的能工巧匠由此而成为厂长、经理。到198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了65.7%,生产企业从1979年的239家增加到 1400多家,主要产品有拖拉机,电动工具,阀门,农用运输车,活塞,菜刀等。

  (2)1985—1991年的崛起阶段。个私企业开始迅猛发展,这个阶段的企业特点是:靠旧设备生产、靠退休技术人员指导、靠朋友找市场、靠租用厂房作场地、靠胆量办企业做老板,以小为稳,认为船小好调头。这个阶段五金企业数量和产值产量成倍增加,部分乡镇出现了乡级和村级工业区。到199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阶段初期的1985年增长4倍多,主要产品有拖拉机、电动工具、阀门、铝活塞、菜刀、钢桶等。

  (3)1992—1996的发展阶段。这是永康工业发展最快的阶段。表现为企业数增长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企业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开始走向现代化,自建标准厂房和购置新设备、聘用和培养科技人才。相当的企业走出住宅,走向工业区。

  (4)1997后的二次创业阶段。永康经济出现独特的现象,保温杯、电动工具、滑板车、防盗门、摩托车及配件、农用运输车、太阳能热水器等产品都曾经各领风骚,但产品的生命周期较短,一般一二年。其中保暖杯最为典型,从1995年4月保暖杯刚进入市场,第二年的2月就因保暖杯市场的过度竞争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产量急剧下滑(仅为高峰期的1/8)。新产品一旦推出,模仿的同类产品很快就会出现。但总体上,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一批以大公司为龙头的生产企业,产品质量和档次不断提升。同时工业集聚程度提高,逐步形成“一园(五金科技工业园)带动、十区并建”的经济发展平台。

  永康已经形成以五金为特色的块状经济,五金工业产值占工业的比重高达90%以上,占GDP的60%左右,占财政收入的80%左右,从业人员占全市劳动力总量的50%左右,全市的工业除化工外,其他产业都与五金产业紧密关联。永康的五金行业无论是从企业数量、从业人员还是实现产值而言,都位居第一(表2)。

  永康的五金生产已处在从传统日用小五金向现代装备机械制造大五金的转变过程中。2001年底止,永康五金业以金属制品业和普通机械制造业为主,这两个行业的主要产品有手工工具、钢桶等金属包装物品、防盗门、不锈钢制品、剪刀等日用金属制品、柴油机及其配件、锻压设备、电动工具及其配件、阀门、链条、齿轮等。目前永康已经形成了电动工具、衡器、有色金属、小家电及厨房用具、不锈钢制品,防盗门、电动自行车(滑板车)、汽摩配等八大支柱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五金行业在企业数量和产值上都占了整个工业的90%左右,其中八大五金行业的工业产值占整个五金行业的75%以上。八大五金行业中又以有色金属、电动工具、电动车、汽摩配等行业的产值最高,具体情况见表3。

    三、永康五金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发展现状与问题

    1.永康五金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发展

    近年来,永康市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2005年全年的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1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1.1%。全市有自营出口实绩企业300家,其中24家企业出口额在金华市名列前100位,4家企业进入金华市前10强,汽配行业的秦龙铝业出口近3000万美元,新批境外办事处13家,累计已批39家,具体情况见表4。

    永康市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增加,2004年永康市的外贸依存度达到52.9%,外贸贡献率达到107%,外经贸对GDP的拉动度达到17.2%。这也很好的说明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

  对于永康五金产业集群来说,其产品的海外市场已经打开。截止到2005年底,永康的五金产品出口达 151个国家(地区),比2004年增加30个。五金产品的海外市场主要是在欧洲  (38.45%)、亚洲 (28.71%)和北美(24.02%)。从产品出口情况分析,2005年永康五金在欧洲的出口增长较快,主要出口国为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等老欧盟国家;对亚洲的出口较稳定,其中对中东的出口增长70%以上;对北美的出口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主要原因是电(汽)动滑板车对美国出口减少,下降了17.76%,但出口量仍然较大;对拉丁美洲、非洲的出口份额不大。2007年五金产品出口国家不断增加,由原来的160个扩展至170多个。到目前为止,欧美依然为“永康制造”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不过北美洲市场有所萎缩,其中美国市场出口额为2.29亿美元,同比下降17.76%。 2007年新增的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了北美洲之外的其他各大洲,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其中非洲新增国家和地区14个,占“永康制造”产品新增出口国家和地区的一半左右(见图1)。

  出口的主导产品中电动车、不锈钢制品(保温瓶)、电动工具居前三位。2005年电动车出口约32367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量的30.95%。电动工具的出口增长(43.83%)高于不锈钢制品(24.68%),如表5所示。

  2007年出口产品范围不断扩大,包括休闲车、电动工具、不锈钢制品、保温杯等主导产品成为了出口的热点,全年市场出口额达2.1亿美元。

  2.永康五金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偏低。2005年,永康市有登记的外资企业数仅63家,外商总投资额约为 4500万美元。根据文献[9]中使用的全球化指数,分别取永康市2002-200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GDP、实际利用外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总值的三年的数值取平均值,得到永康市的国际化指数为0.223,低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0.337)和全国的平均水平(0.347)。其中外贸占GDP的比值(0.405)与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0.040)也都明显低于浙江的平均水平(0.549,0.124)和全国的平均水平(0.609, 0.086)。

  二是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低,利用外资压力突出。 1992-2005年期间,永康市外商直接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总体上处于增长状态,特别是2002年中国的人世更加快了这种趋势。2002年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 544.4万美元,高于以往任何一年。但永康市外商直接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量占浙江的比重很小,2004年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仅占浙江省的0.44%,远低于金华市区(1.42%)和义乌(1.26%)。2005年永康市有登记的外资企业有63家,但这些企业中已投产(营业)的仅32家。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永康市实际利用外资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利用外资压力更为突出。

  三是实际利用外资年际波动较大。近年来永康的实际利用外资量增长较快,但2002年以前,实际利用外资的波动较大,特别是1993和1994年的实际利用外资数量增长较快,而1998和2001年又急剧下降。由于仅有永康市13年的实际利用外资的资料,而且从 2005年下半年开始,实际利用外资就处于负增长状态,因此较难预测未来几年的发展态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永康市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比较被动。

  四、永康五金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发展策略

    1.要抓住机遇,主动与国际接轨

    目前,永康五金企业的国际化大多处于试探性介入阶段,主要从事间接出口,开始小规模的国际营销活动,极少部分的企业以直接出口方式向其他国家出口产品。这和企业的规模较小和从事国际贸易的风险较大等原因有关。永康五金集群应当充分利用其工业基础好、配套能力较好的基础,充分利用靠近长三角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将建设先进五金制造业基地和主动国际分工紧密结合起来,抓住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先机。

  2.加强集群内企业创新

    永康五金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主要是以引进为主,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也不够,掌握新产品开发的自主产权的企业少之又少。大多数企业生产的产品以模仿为主。促进企业创新有两条主要的途径:(1)制定创新激励机制,使小部分有能力的大企业带头搞研发,再带动集群内的其他小企业。这种方式使集群内一些规模较小、研发能力不足的企业通过产品的模仿,可以节省研发需投入的资金和人力,得到资本的积累,使企业能够做大做强。但这种方法实行起来有一定难度。理由有三个:政府补贴形式激励企业创新的资金来源有限,创新投入明显不足;国内的科技成果转化赖以进行的技术市场不成熟;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不健全,新产品极容易被模仿,导致产品生命周期短。最终大企业往往会因为投入的成本远大于回收的利润,而放弃自主创新。

  (2)承认自身科技水平的限制,以出让市场,换取国外适用的先进技术。就目前而言,后者对迅速提高永康五金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引进技术的同时,更应重视自身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3.实施“集群品牌+产品品牌”策略

    永康市的区域品牌是五金,目前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较高,但是永康的五金企业中真正能把品牌做大做强,成为国内知名品牌的就只能是凤毛麟角,更不用说是国际品牌了。温州的美特斯·邦威制衣公司、红蜻蜓集团的品牌经营战略对永康的五金中小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即产业集群内小企业可以通过加入品牌俱乐部,以追求品牌在批发经销上的规模经济。所谓品牌俱乐部实际上是一种以龙头企业投资发起的联合销售机构,它享有品牌的管理权和收益权。中小企业成为它的会员后,交纳一定的会员费,并服从统一管理,便可贴牌生产。这种方式既可以削弱中小企业垄断竞争市场准人的壁垒,又能让龙头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的设计和品牌的推广上。

  4.优化投资的经济文化环境

    分析外商在华投资的区位因素的结果表明,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地区经济的外向度、基础设施等与各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成正相关。外资企业对投资地经济文化环境的要求,虽然不是影响外商投资区位选择最重要的因素,但也是比较重要的,主要包括相关产业的发展、社区服务设施、较低的融资成本以及文化娱乐设施等。

  在永康,五金业在工业中占据绝对地位,产业结构单一,与周边县市的交通等联系便利,但市内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这和永康市把发展重点放在本地的优势五金工业上的产业政策有一定关联,而第三产业主要通过周边县市得到协调配给。这只是使永康在经济落后的情况下在较短时期内实现腾飞的权宜之计。但落后的生活服务体系、环境污染将对吸引外商投资造成阻碍,也不利于留住人才。目前,永康在重点发展五金工业的同时可优先发展五金工业园区附近的相关服务业,加大周围文化娱乐设施的投入。改善经济文化环境,为吸引外资增加砝码。

  5.加强政府的引导、扶持和协调

    五金业集群的国际化发展需要企业的参与,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扶持和协调。一方面,政府要明确产业的发展方向,对外商在本地区的投资进行引导,鼓励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层次高的项目,有限制地引进或不引进污染环境、技术含量低的项目。另一方面,对产业层次高的国外优秀企业给予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企业入驻本地,同时放开外贸经营权,鼓励中小企业对外出口。另外,政府应通过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办好五金博览会以及提供市场行情的信息服务等举措,来创造培育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所需的高级生产要素,更好地为集群国际化发展服务。

 

作者:朱华友 周淑云 来源:《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第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五金十大看两大电动工具产业集群特色(图)
华丽转身”永康五金之都要做领舞者2009/11/13/10:48
1000名博士为何突然涌入一座小县城?
传统行业有哪些
锂离子电池在电动工具中的应用
李百合诗歌《丽州神韵》三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