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规菜场菜价为何难降?

  编者按:众所周知,流通成本已经占到最终菜价的2/3-1/2,菜价“发烧”最大的受益并非农民。在刚刚过去的半个月,我们的记者走访了多个市民、菜场、菜贩,试图探询蔬菜从田头到餐桌层层加价的深层次原因。

  平抑物价,有些行政手段可以立即见效,如减免生鲜运输的通行费等。但从多个环节理顺市场机制,才是根本所在。惟有这样,才能让今后老百姓手中的菜篮子不再越拎越沉。

  近段时间,在国家多项政策调控和本地菜大量上市的情况下,蔬菜价格有了明显的回落。但是华严菜市场的蔬菜经营户俞阿姨却还是很郁闷:菜价降了,生意却并没有好做多少。“每天卖出的菜,十根手指头就能掰出来。”

  而原因,俞阿姨心里也明白:菜市场外的几家独立蔬菜店铺分流了客源,而这些独立经营的蔬菜店铺实际上就是马路菜场的“升级版本”。

  马路菜场:菜价虽低但来钱更快

  上个周末早上7:00,记者来到了镇安菜场附近一条马路。尽管下着不小的雨,但是马路两旁早已经摆起了不少临时菜摊,人来人往,颇为热闹。

  菜贩老蒲夫妇一人称菜,一人收钱,还有些忙不过来。记者站在摊边上5、6分钟的光景,夫妇俩就已经做了10多笔生意。“前段时间菜价高的时候来买的人更多,那会儿还雇了个小工。”

  在老蒲的菜摊上,西兰花3元/500克、茄子2.5元/500克、芹菜2.5元/500克。老蒲说:“这些要放到菜场里,少的加个0.3—0.5元,多的得贵上1元多,所以很多人都上我们这儿来。”

  尽管生意不错,老蒲每天最多做2个小时的生意。“6点多到这儿,8点左右无论如何得走了,不然就很有可能被城管巡逻检查到。”

  这么辛苦,为什么不进菜市场交易?市场内的摊位费是像老蒲这样的马路摊贩共同摇头的原因。

  “这几年菜市场的摊位费水涨船高,还不如在外面摆个摊来得赚钱。”菜贩老陈的老乡就在附近的镇安菜市场里面有个固定的摊位。

  “一个2米长的摊位,现在一年要将近2万元,再加上水电费什么的,都得摊到菜价上,净利并不见得多。”据老陈称,以500元的蔬菜销售额为例,自己在市场外面的菜摊能净赚200元左右,但他老乡在菜市场里面只能赚100元左右。

  日渐壮大:马路菜场呈现“升级版”

  其实在市区规模较大的菜市场附近已经很少可以看到类似的马路菜场。不过,随即出现的“升级版本”却在无形之中巩固了马路菜场的地位不少菜贩在菜市场附近的临街店面外“挂靠”,一方面无需逃避城管的管理,另一方面付给“挂靠”店铺的租金要远低于菜市场的摊位费。

  12日上午,在余隘菜市场外面,记者就看到,从通途路小学到余隘菜场300多米的一条并不宽裕的街道两旁摆满了地摊,肉、禽、蛋、水产等品种颇为齐全,其中以蔬菜居多。

  张师傅的摊子就摆在一家小饭馆的门口,摊上有茄子、西兰花、韭菜等七八个品种。“每个月付给饭馆600元就算是‘摊位费’了,比起菜市场里1000元左右的摊位费还是便宜了不少,这样菜价也能报得低一些。所以我们这儿量也走得快,每天从批发市场运来150公斤的菜基本一上午都能卖完。”

  在华严菜市场周边,还有马路菜场的另一种“升级版”摊贩们直接租下了整个店面买菜。有趣的是,尽管多走两步就是菜场了,很多市民还是选择在这样独立的店铺里买菜。

  在华严菜市场外的蔬菜店铺里,花菜1.5元/500克—1.8元/500克、西兰花2.5元/500克、芹菜2.8元/500克—3元/500克,而记者在华严菜市场内问询到的价格分别是花菜2.5元/500克—3元/500克、西兰花4.5元/500克—5元/500克、芹菜3.5元/500克。

  谈及自家能卖低价菜时,一家蔬菜店铺的郑姓老板表示,关键还是租金。“像我们这家店,一年的租金5万元多一点,面积大概有30平方米,但是在市场里面这样的租金只能租两个2米的柜台。由于蔬菜数量多了不少,分摊下来每公斤蔬菜的摊位成本也就低了。”

  客源减少:农贸市场菜价恶性循环

  如此看来,相较于菜市场里的经营户,这些“升级版”马路菜场的最大优势还是较低的摊位成本,这也使他们最终能够以价格优势分流了相当大部分的客源。

  华严菜市场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菜场周边分布的不到10家的独立蔬菜店铺几乎分流了这个大菜场近三成的客流量。对于这样的变化,菜市场内不少蔬菜零售经营户感受颇深。“以前我这3米的摊位一天卖个300多元的菜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是现在真是只能比个零头了。像今天一整个上午我就只卖出了6根莴苣、4棵生菜、2棵白菜、2节藕,十根手指就能掰出来,加起来也就30来块钱。”经营户俞阿姨告诉记者。

  业内人士分析称,这样受到周边独立蔬菜店铺分流的影响后,菜市场里价高的蔬菜不走量,又有各种费用跟着,经营者为保证不赔钱,常常只能再在菜上加价,几乎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比如一个1.5米的摊位,经营户原来一天可以卖50公斤蔬菜,现在只能卖25公斤,但是这个摊位的各项成本照旧得付,分摊到每公斤蔬菜上的摊位成本自然就高,那卖价怎么可能轻易下得来呢?”

  靠马路菜场“升级”解决不了问题

  记者观察

  尽管颇受追捧,马路菜场还是赤裸裸地暴露着两个主要问题。

  “首先就是农药残留问题。比如我们有一个规定是蔬菜在打过农药至少半个月后才能上市,但是马路菜场里有不少是农民自产自销的,这方面意识很薄弱,很多蔬菜打过农药3、4天就直接被拿来卖了。其次就是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比较严重。”宁波市贸易局市场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其次是安全。在正规菜场里按照国家要求均设有检测中心;但是无论是“挂靠”临街店铺的马路摊贩,还是独立经营的蔬菜店铺,都是游离在这样的常规检测之外的。而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无法通过进货渠道追溯原因,追究到责任人或责任主体。

  近年来,政府运用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对马路菜场进行管理,大力改建和新建标准化菜市场,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市民吃上放心菜。事实上,市民们对于蔬菜的要求不仅仅是放心,更要求实惠。放心需要成本,实惠要降低成本,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平衡各方利益,适当降低菜场摊位费而拉动菜价回归到合理价位,也是当务之急。

  此外,各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及时拿出针对“升级版”马路菜场的解决方案来。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像在正规菜市场周边出现的独立蔬菜经营店铺,工商部门应该在审核其营业执照时予以多重考虑。而对于“挂靠”临街店铺钻管理漏洞的摊贩,城管等部门也应该及时完善相关的管理措施。(记者 史娓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卖菜的都在玩创新,你呢?
上海今年新改建102家标准化菜市场 约三成升级2.0版
神仙颜值!园区这些超棒的菜市场,真的藏不住了!
爆改杭州550㎡农贸市场,设计感爆棚!买个菜比逛街还时髦~
网红菜市场的“火爆”与“落寞”
菜场卫生的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