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85”、“211”大学利弊说


      国家设置的“985”大学和“211”大学。其中“985”大学为上品,“211”大学为中品,非“985”、“211”的大学就成了残次品。这是大学的“准血统论”。

如果这些大学的共同性的指标是通过各大学的努力与竞争获得,这倒没有什么非议。但中国所谓的好大学,却不是通过竞争获得的,而是教育行政化行政配置资源的结果。这种配置,充满着不公平性、不正当性。 物质资源分配极其不平等,导致资源的马太效应。        2013年,作为“211”、“985”序列的清华大学科研总经费最多,为39.31亿元,财政拨款为27.75亿元,而非“211”、“985”的高校科研经费最多的西南石油大学,4.6亿元中仅有26.1%为财政拨款,两者科研经费所获的财政支持相差23倍多。这种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导致了“211”、“985”的大学越来越富,非“211”、“985”的大学越来越穷。没有钱的穷大学,即使再有雄心壮志,也如巧媳妇一样难做无米之炊一样难办世界一流大学。

     正常健康的大学,教师的流向应是双向的,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学术生态,能使学术健康发展。而“211”、“985”大学的教师因为待遇等诸问题难以向非“211”、“985”流动,非“211”、“985”的大学又难以流向“211”、“985”大学。从而使非“211”、“985”大学的学术水平受到严重影响。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由于缺少横向流动,横向交流也成为问题。导致非“211”、“985”的自我封闭、学术低水平重复,学术水平好的更好、坏的更坏。

   大学的教师待遇:在全国教师基本工资都一样的情况下,非工资的一块,诸如津贴、讲课费、补助费、公积金、科研奖励、科研经费匹配上。这方面的差距竟然有几倍十几倍的差距。考研方面:非“211”、“985”大学的考研生受到潜在的歧视。在就业方面就更为明显,有的单位招人,只要“211”、“985”大学的学生。起点决定终点,也决定了毕业学生的取向,好多优秀的非“211”、“985”毕业学生的良好前程就此被剥夺。给非“211”、“985”的大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心灵伤害。

     有一些学校为了评上“985”、“211”,从其他高校挖了很多师资。哪怕对方会违约,也重金挖走了很多人。以至于邻省高校人人自危。破坏了整个高等学校发展的生态,使“985”、“211”的人才越来越多、非“985”、“211”的人才越来越少。

    专项资金不是采取公开竞争的分配方式,缺乏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完全依靠行政手段,长官意志;专家依据上报材料评审,封闭运行,有寻租空间,所以很多高校在北京都设了“资金办”,“跑部进京”争经费。

人才还是原来的人才,恶性竞争并没有使人才总数增多,而是把人才从这个学校放到了另外一个学校。

这种恶性竞争与腐败,只会使大学办得越来越坏而不是越来越好,只会使学术水平原地踏步走;同时还会加剧引进人才与本校人才的矛盾,挫伤本校人才科研与教学的积极性。好的没有变得更好,坏的则变得更坏。它使整个国家教育整体发展战略接近失败甚至破产的边缘。

改革大学的生态,必须取消行政化,必须取消行政支配资源的方式。

让所有的大学进行平等的竞争,让资源在竞争中得到合理的配置,让优秀的大学在竞争中产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芳、钟秉林|在建设一流学科的进程中着力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
高校如何排名更具说服力
博士毕业后从讲师到教授只用了两年?
高职开展科研为什么这么难?院长大人请深思!
这可能是中国上升速度最恐怖的大学了
高校去行政化不是拿掉校长级别那般简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