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选”学在扬州
“文选”学在扬州

梁昭明太子作《文选》,世上关于梁昭明太子读书和文选楼的地点争执由来已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至今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定论,仅仅在扬州老城区的旌忠寺附近方圆不过百米,就有两座文选楼,可见扬州与文选学的渊源非同一般。

扬州对于“文选”学的发展和光大的最重要的贡献来自于文选学研究与发展史上出现的一批最杰出的人物均来自扬州,最主要的即创立文选学并广为传授的曹宪(541-645);对文选进行集中校注的李善(630-689)、李邕父子;对文选研究集大成并有杰出推崇贡献于一身的阮元(1764-1849)。

文选学虽然在隋代已有萧该开始了工作,但它的真正开创者乃是扬州人曹宪、李善师徒。曹宪,隋唐文学家、文字训诂学家。江都(今扬州)人。隋朝为秘书学士。每聚徒讲学,受业者常数百人。曹宪精于诸家文字之书,自汉代杜林、卫宏以后,古文泯绝,但至曹宪这门学问有得到了复兴。大业中,受炀帝令,与诸儒编撰《桂苑珠丛》一百卷,时人称其博洽。又注释张揖《博雅》,分为十卷,炀帝令藏于秘阁。著《扬州记》一卷、《古今字图杂录》一卷、《文字指归》四卷、《小学总录》二卷,可惜均失传。曹宪不仅精通文字训诂学,尤精《文选》,为隋唐“文选学”的开创者。所撰《文选音义》甚为当时所重,可惜已经绝迹。后来他的学生许淹、李善等相继教授《文选》,皆源于曹宪,从此,文选之学大兴。唐贞观中(627—649),扬州长史李袭誉上表称荐,太宗召曹宪为弘文馆学士,以年老不仕,乃遣使者就其家,拜曹宪为朝散大夫并赐帛三百匹。太宗读书遇到奇难字,常录下遣使问曹宪,皆能训释明白。以寿终,据传享年一百零五岁。初江、淮间学文选者,多本于宪。其后又有许淹、李善、公孙罗,相继以《文选》教授,由是其学大兴。文字愈古单言愈多,愈后复言愈多。许多单音字之用,随世而灭,故后人多所不识。罕见之字尤多存于《周易》、《尚书》、《诗经》之中。曹宪博览多知、精诂训学,致力于文字,撰《文选音义》等书,有利于人们读究儒家经典,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曹宪的高足弟子李善乃是文选学主要的奠基人,其《文选注》六十卷不但大行于当时,而且历代流传,至今仍有崇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文选学真正成为一门显学,李善的作用最大。关于李善、李邕父子其人其事,史籍中多有记载:李善者,扬州江都人。方雅清劲,有士君子之风。显庆中,累补太子内率府录事参军,崇贤馆直学士,兼沛王侍读。尝注解《文选》,分为六十卷,表上之,赐绢一百二十匹,诏藏于秘阁。除潞王府记室参军,转秘书郎。乾封中,出为泾(经)城令。坐与贺兰敏之周密,配流姚州。后遇赦得还,以教授为业,诸生多自远方而至。又撰《汉书辨惑》三十卷。载初元年卒。子邕亦知名。(《旧唐书·儒学·李善传》)李邕,广陵江都人。父善,尝受《文选》于同郡人曹宪。后为左侍极贺兰敏之所荐引,为崇贤馆学士,转兰台郎。敏之败,善坐配流岭外。会赦还,因寓居汴、郑之间,以讲《文选》为业。年老疾卒。所注《文选》六十卷大行于时。父善有雅行,淹贯古今……为《文选注》敷析渊洽。表上之,赐赉颇渥……居汴、郑间讲授,诸生四远至,传其业,号“文选学”。(见《新唐书·文艺·李邕传》)。《旧唐书·文苑·李邕传》称:邕少知名,始善注《文选》释事而忘义,书成,以示邕,邕不敢对,善诘之,邕意欲有所更,善曰:‘汝试为我补益之!’邕附事见义,善以其不可夺,故两书并行。”少年李邕的意见表达了普通读者对于注释普及性的要求。但所谓“两书并行”的情形并未见到,或许李善在修订其注释时已经吸收了儿子李邕的建议以及某些具体意见亦未可知,所以今天所见到《文选》李善注固然以释事为主,亦复兼及释义,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言外之意以及写作手法有所诠释。

曹宪、李善、李邕在扬州的历史遗迹至今依然可寻:一是旧城中的曹李巷现存;二是旌忠寺原名“文选楼旌忠教寺”,现改名“旌忠寺”,今存有“昭明遗迹”、“古文选里” 额,文选楼在后殿,祀昭明太子、岳忠武及文昌帝君。楼之西厅事设立魏、王二公栗主,春秋两祀,守土者与祭”。民国初年,法权和尚又募资重修文选楼,“楼上中楹供太子塑像,首戴角巾,俨然儒者气象。楼前题‘梁昭明太子文选楼’额,楼下题‘六朝遗址额’。千余年文化古迹焕然一新”。早在《大业拾遗记》中就提及扬州文选楼,认为这里就是萧统编选《文选》的地方,隋炀帝也曾游幸其中。唐代杨夔《文选楼铭》亦云:“文选楼者,梁昭明太子选文之地。”三是有曹宪文选巷和曹宪故居等遗迹。

清代扬州学派以阮元为代表的学人,站在文学与学术角度,对《文选》进行理论研究,把文选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在广州兴办“海学堂”,集聚了许多的文士教授和研究“文选”学。在扬州,他成为“扬州学派”的主要领军人物。阮元对《文选序》的研究,并非意在《文选序》,而是借以论证其“文”的观点,为其文学观服务。他的文学思想把对文选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刊刻的《文选楼丛书》,将他同时代的名家研究“文选”学的数十种著说汇编出版,为“文选”学的研究与光大提供了便利。阮元的贡献在于他将《文选》被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使《文选》更通俗易懂,启发心智,引领学人,是文选学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阮元对文选的研究不仅仅汇集了与他同时代的扬州学人大家的研究成果,如:任大椿、汪中、王念孙、刘台拱、李惇、朱彬等一大批,更重要的是对扬州后辈学人的影响意义深远,以致扬州研究文学的大家层出不穷:如刘师培、朱自清、李祥、陈含光等等。

阮元至于文选学的扬州遗迹主要是“隋文选楼”。嘉庆九年,阮元奉父亲之命,尊清代之制,于扬州立家庙。庙西有余地,于文选巷家庙西建文选楼,阮元因建楼五楹,名为“隋文选楼”,楼下为私塾,楼上祀隋秘书监曹宪,以唐李善等配之。阮元的“隋文选楼”不仅仅是为了弘扬曹宪、李善的文选学说,更重要的是给当时的文人学士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活动场所,也为今天的扬州留下了难能可贵的文化遗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善:方雅清劲 淹贯古今
“选学”扬州始 李善最风流
明清藏书家之 阮元文选楼
阮元砚
曹宪传(附许淹等传)
【名家印鉴】阮元印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