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水韵常用字词平仄]关于古代《平水韵部》中平仄两读的常见字

篇一 : 关于古代《平水韵部》中平仄两读的常见字

关于古代《平水韵部》中平仄两读的常见字

(一)古代平仄两读,现在也平仄两读的字:

“燕”——做“国名、地名”解时读平,如“燕国”、“燕山”、“燕赵大地”;做“动物名”解时读仄,如“春燕”、“燕子”。

“正”——做“农历的第1个月”解时读平,如“正月”,做形容词“不偏、不邪”解时读仄,如“正气”;做动词“治罪、纠正”解时读仄,如“就地正法”;做副词“恰好”解时读仄,如“正在”、“正好”。

“长”——做形容词,与“短”相对应时读平,如“长天”、“长江”;做其他解时读仄,如“长子”、“生长”、“身无长物”等。

“调”——做动词“调节”解时读平,如“调理”,做形容词“和谐”解时读平,如“风调雨顺”;做动词“迁、转”解时读仄,如“调动”。做“乐律、韵律”解时读仄,如“平调”等。

“没”——做副词“无”解,和“有”相对时读平,如“没心没肺”;做动词解时,一律读仄,如“淹没”、“出没”等。

“中”——做方位词“里”解,和“外”相对时读平,如“中间”、“中外”等;做动词解时一律读仄,如“中计”、“击中”等。

“重”——做数词“层”解时读平,如“千重山”等,做副词“再”解时读平,如“重复”;做形容词与“轻”相对时读仄,如“心重如铅”。

“间”——做方位词解时读平,如“中间”,做量词解时读平,如“一间房”;做名词“空隙”解时读仄,如“故君臣多间”,做动词解时一律读仄,如“离间”等。

“难”——做形容词“不容易”解时读平,如“难分难解”等;做名词“祸乱”解时读仄,如“国难家仇”,做动词“责备”、“指责”解时读仄,如“突然发难”等。

“强”——做形容词,与“弱”相对时读平,如“强大”;做形容词“固执”解时读仄,如“倔强”。

“冠”——做名词“帽子”解时读平,如“衣冠”;做动词解“超过。。。。。做为第一”时一律读仄,如“力冠群雄”、“冠军”。

“荷”——做名词“植物”解时读平,如“荷花”;做动词“扛”解时读仄,如“荷锄在肩”。

“和”——做连词“与”解时读平,如“甲和乙”,做形容词“缓”解时读平,如“和气”,做姓氏解时也读平;做“响应”解时读仄,如“一唱一和”。

“缝”——做动词“用针线连接衣物”解时读平,如“缝补”;做名词“空隙”解时读仄,如“缝隙”。

“论”——做书名《论语》的简称时读平。做名词,通“伦”时读平,做动词通“抡”时读平;做名词“主张、学说”解时读仄,如“长篇大论”,做动词“陈述”、“谋虑”解时读仄,如“坐而论道”。

“任”——做姓氏解时读平,做古代南方1种“乐器名”时读平,如“任乐”,做周朝国名时读平,如“任地”;做动词、名词、连词、量词时一律读仄,如“任用”、“责任”、“上任”。

“咽”——做人体器官名词解时读平,如“咽喉”;做形容词“吐气有阻塞感”时读仄,如“鸣咽”。做动词“吞”解时读仄,如“咽气吞声”。

“做”——通“作”,做动词时读平,如“做坊”(“作坊”);做动词“进行工作”解时读仄,如“做事”。

“便”——做形容词“轻盈、美好”解时读平,如“清声而便体”。做副词“就”、“即使”解时读仄,如,“便是爷娘亲来,也是如此”。

“骑”——做动词“跨”解时读平,如“骑马”,做名词“一人一马”解时读仄,如“翩翩两骑来是谁?”,做动物名词“马”解时读仄,如“一兵一骑”。

“分”——做动词“裂”、“离开”解时读平,如“分别”;做名词“事情”解时读仄,如“名分”、“本分”。

“华”——做名词“中国”解时读平,如“华夏”,做名词“光辉”解时读平,如“日月光华”,做形容词“佳丽工巧”解时读平,如“丽居华盖”;做名词“山名”解时读仄,如“华山”。

“兴”——做动词“旺盛、发达”解时读平,如“兴亡”,做动词“出”解时读平,如“兴兵问罪”;做名词“兴致”解时读仄,如“豪兴大发”。

“攒”——做动词“搭建”解时读平,如“攒书”;做动词“积累”解时读仄,如“攒钱”。

“予”——做代词“我”解时读平,如“予及汝皆亡”;做动词“给”解时读仄,如“君子来朝,何锡予之?”。

“看”——古代时平仄两读,意义相同。在《新韵》中,“看”读平和读仄时,其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在表示眼睛的动作时读仄,如“看见”,如果动作不只是由眼睛完成时,读平,如“看守”、“看护”。

“奔”——做动词“快跑”时读平,如“奔腾”,做“女子不顾礼节与男子出走”解时,读平,如“私奔”;做副词“将近”解时读仄,如“岁数已奔四十了”,做动词“直往、趋向”解时读仄,如“疲于奔命”。

“教”——做动词“传授”解时读平,如“教书”,做介词“被”解时读平,如“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回”;做动词“持杖或执鞭以进行指导”解时读仄,如“教化”。

“胜”——做形容词,做“腥”的本字时,读平,如“胜,犬膏臭也”。做动词“耐受”、“忍受”解时,也读平声。如“高处不胜寒”;做名词“胜利”解时,读仄,如“每战必胜”,做动词“超过”解时,读仄,如“交友须胜我,似我不如无”。

在《新韵》中,“胜”虽是平仄两读,但读平时代表1种“由氨基酸脱水后所得的物质”,又称“肽”,其他意义时一律读仄。

“横”——做名词“平”解,与“纵”相对时读平,如“横刀立马”;做形容词“不讲理”解时读仄,如“蛮横”。

“要”——做“腰”的古字时读平(音“腰”),做动词“邀请”时读平(音“邀”),如《桃花园记》中“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做“简约”解时读平,如《书·康诰》中“辞尚体要”;做其他解时读仄。在新韵中也是平仄两读,读平声如“要求”,读仄声如“要素”。

“衣”——做名词“衣物”解时读平,如“七月流火,九月更衣”;做动词“穿衣”、“给人衣服穿”、“包裹起来”解时,读仄(音“意”)

“那”——=做形容词通“娜”解时读平,如“阿那”(婀娜),做名词“古神名”解时也读平声,如“那吒”;做代词解,与“这”相对时读仄,如“那厮”、“那人”、“那时”。

“并”——做名词“太原城一带”解时读平(音“冰”),如“并州”、“并刀如水,吴盐胜雪”;做动词、连词解时读仄,如“合并”、“并且”。

“塞”——做动词“阻挡”等解时平仄两读,读平时音“腮”,当与其他字合起来成词组时读仄,音“色”,读平声如“塞子”、“活塞”“塞车”,读仄声如“堵塞”、“塞责”等;做名词“险要关口”解时读仄(音“赛”),如“塞翁失马”。

“发”——做动词“放箭”、“上路”、“发布”、“发泄”解时读平,如“发射”、“出发”;做名词身体器官“头发”解时读仄,如“披头散发”。

(二)古代平仄两读,现在一律只读仄声的字:

“纵”——做方位词“竖直”解,与“横”相对时,读平声(音“棕”),做副词“即使”解时读仄,如“纵然”等。在《新韵》中一律读仄声。

“过”——做名词古国名时读平(音“锅”),做姓氏解时也读平。其他读仄。在《新韵》中一律读仄声。

“亢”——做名词“咽喉、喉咙”解时读平,如“乃仰绝亢而死”。做名词“二十八星宿名”时也为平。做形容词“高、高傲、刚强、要害”解时,读仄,如“不亢不卑”。做动词通“抗”解时读仄。在《新韵》中一律读仄声。

“不”——做形容词“大”解时读平(音“批”),如《诗·周颂·清庙》中“不显不承”。做名词“花蒂”解时,读平(音“夫”),如《诗·小雅·常棣》中“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做副词,同“否”时,也可读平声,按现在的拼音为fōu(阴平),如“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做副词表示否定意义时读仄,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新韵》中一律读仄声。

“撞”——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床”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叹”——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谈”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治”——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只”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誉”——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鱼”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篦”——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鼻”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亢”——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杭”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忘”——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王”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望”——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王”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醒”——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腥”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探”——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滩”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嵌”——古代平仄两读(读平时为“谦”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仄。

(三)古代平仄两读,现在只读平声的字:

“思”——做动词“思考”、名词“心情”时读平,如“三思而行”;做名词“情思、心绪”解时读仄(音“寺”),如“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在《新韵》中一律读平。

“闻”——古代平仄两读(读仄时为“位”音),意义不变。在《新韵》中一律读平。

“行”——古今皆有“邢”、“航”2种平声读音;唯其表示“行为”、“德行”时读仄(其音为“杏”),如“道行深厚”。表示“班辈、排行”时读仄音(其音为hàng (去声)),如《汉书·苏武传》中“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在《新韵》中一律读平。

“从”——做动词、名词、介词时均为平;同“纵”意,做方位词“竖”、“南北方向“解时,读仄(“粽”音),如“遂散六国之从”。在《新韵》中一律读平。

“吹”——做动词做“合口送气”、“以气吹物”、“夸大其词”解时,均读平,唯做“吹奏竽、笙等乐器”解时,读仄(其音为chùi (去声))。在《新韵》中一律读平。

“王”——做名词“君主的称号”(周朝以后的功臣们也有被封王的)解时,读平,如“君王”;做“古代中原以外的各族官员朝见天子的行动”解时,读仄(音“忘”)。通“旺”时也读仄。在《新韵》中“王”字没有这一解释,只读平。

“疏”——除做名词“给皇帝的奏折”、“僧道在拜忏时焚烧的祝告文”解时读仄(音“树”),外,一律读平。在《新韵》中一律读平。

“莹”——古代平仄两读(读仄时音“硬”),意义相同。在《新韵》中一律读平。

“听”——做动词“用耳朵感受声音”、“听取”解时读平,做名词“探听消息的耳目”解时读平;在做动词“听任、任凭”解时读仄(音ting (去声))。

关于《平水韵部》中平仄两读的常见字

(一)古代平仄两读,现在也平仄两读的字:

没、正、长、调、中、重、间、难、强、冠、荷、和、缝、论、燕、任、咽、便、骑、分、华、兴、攒、予、看、奔、教

这些字中的大部分字,读平和读仄时意义不同。如“燕”,做动物名解时读仄,如“春燕”;读国名、地名解时读平,如“燕国”、“燕山”。

有的字读平和读仄,意义相同,如“看”。但在《新韵》中,“看”读平和读仄时,其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在表示眼睛的动作时读仄,如“看见”,如果动作不只是由眼睛完成时,读平,如“看守”、“看护”。

(二)古代平仄两读,现在只读仄声的字:

纵、撞、治、誉、篦、叹、过、亢、忘、望、醒、否、探、嵌、不、要、胜

这1类字中有些字,在古代读平和读仄时意义不同,如“纵”,做方位词解,与“横”相对时读平,做副词“纵然”解时,读仄,现在一律读仄声。

也有一些字,古代读平和读仄时意义相同,如“醒”。

但还有一些字,如“过”、“望”、“不”等,不知古代做何解时读平。

(三)古代平仄两读,现在只读平声的字:

思、闻、行、从、吹、王、衣、疏、莹、听

这些字,不知古代做何解时读仄。

以上(二)、(三)两项,如有知之何时读平、何时读仄者,还望不吝指教,不胜感激。

(原文网址:http://blog.stnn.cc/sanersbook/Efp_Bl_1000495802.aspx)

篇二 : 平水韵用字平仄辨

平水韵用字平仄辨

安徽淮南唐加成

本文所指的平水韵包括《平水韵》以及由平水韵发展起来的《佩文诗韵》等,以下为了方便统称平水韵或古韵。

所谓“平仄辨”,实际上就是辨别所使用某些字,在用平水韵写诗时应当读平声还是仄声。

按说平水韵的10六个韵部,已经把相当数量的汉字按其读音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且上去入三声都作仄声使用。大家也知道了很多字的古今读音是不同的,为什么还要辨别平仄呢?

刚学平水韵的朋友都会觉得使用平水韵很简单,也很容易,只要按照10六个韵部的韵字对号入座就行了。写诗用韵就像和诗限韵一样,用的韵字只要不出所选的那个韵部就算成功了,当然还要注意入声字对诗里格律的影响。但实际远非如此,要复杂得多。笔者写诗使用平水韵已经很多年了,谁知越用困难越多,疑难的事层出不穷,很多问题解释不了,以致到了不敢下笔的程度。只好自己到处去查资料,边学习边提高边用韵,恐怕这也是业余诗词爱好者的1个通病。笔者这篇文章就是对于平水韵中某些用字的平仄如何加以辨别,和对某些字的使用方法与诗友们交流一下,权当笔者先扔出的一块小砖头吧。

【一】,有些普通话读单音,平水韵读平仄多音的字的平仄辨。

这样的字很多,不胜枚举。可以在平水韵表中随手翻出几个[]常见的字为例,并把这些字及其平仄列表如下。

醒:普通话读第三声,平水韵属下平九青,上声二十四迥;

望:普通话读第四声,平水韵属下平七阳,去声二十三漾;

思:普通话读第一声,平水韵属上平四支,去声四寘;

叟:普通话读第三声,平水韵属下平十一尤,上声二十五有:

不:普通话读第四声,平水韵属下平十一尤,入声五物;

张:普通话读第一声,平水韵属下平七阳,去声二十三漾;

姣:普通话读第一声,平水韵属下平三肴,上声十八巧;

摇:普通话读第二声,平水韵属下平二萧,去声十八啸。

属于这种情况的字太多了,就挑这几个吧。这些普通话中的单音字,在平水韵中却都是平仄双音的。现在通过对几个常见字的具体的分析,已引起诗友们的注意。对于这些平仄双音字,一看就知道很麻烦,因为你在使用时,什么时候把它当做平声,有什么时候把它当仄声,恐怕颇费一番思考。比如“醒”字,是把它当成九青韵部的字呢,还是当成二十四迥韵部的字?我们谁说了都不算,甚至于某些诗词大家根据声韵学原理推理的结论也只能作为参考。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这些字的平仄辨,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古人,特别是看唐人在诗词中是如何使用这些字的。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古代诗词,希望能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下面我们通过具体分析,看看结果。

(1),醒xing字,现代读仄声。平水韵属下平九青,上声二十四迥。

例,南宋.文天祥《英德道中》

“海近山如沃,杼深屋半芜。乾坤正风雨,轩冕总泥途。自叹鸢肩薄,谁怜鹤影孤。少年狂不醒,夜夜梦伊吾”。诗中的醒字用在第七句的脚节,是仄声。用于睡觉睡醒了的醒,或者清醒的醒。

例,唐.岑参《醉里送裴子赴镇西》

“醉后未能别,待醒方送君。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诗中的醒字在第二句,平平仄仄平,是平声,用于喝醉酒后,酒醒了的醒。

例,宋.黄庭坚《次韵杜仲观二绝》

“诗家二杜见仍云,佳句风流照映人。青眼向来同醉醒,白头相望不缁磷”。诗中的醒字在第三句脚节,是仄声,用于喝醉酒后,酒醒了的醒。

由于笔者翻阅的古诗数量相当大,规律也就比较明显,又加上一些诗词资料的启示,因此认为:“醒”字在诗词中一般应该当仄声字使用,特别是睡醒,清醒的醒,只能是仄声,即属于二十四迥韵部的字;但是用于醉酒醒了,或者用于醒酒,既可以是仄声,也可以当平声字使用,即属于九青韵部的字。

(2),望wang字,现代读仄声,平水韵属下平七阳,去声二十三漾。

例,唐.牟融《寄范使君》

“未秋为别已终秋,咫尺娄江路阻修。心上惟君知委曲,眼前独我逐漂流。从来姑息难为好,到底依栖总是诹。西望家山成浩叹,临风搔首不胜愁”。诗中的望字根据格律在诗中当仄声字使用,即属于去声二十三漾韵部的字。

例,唐.徐凝《七夕》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诗中的望字还是当仄声字使用,即属于二十三漾韵部的字。

例,唐.李德裕《忆平泉杂咏.忆野花》

“虽游洛阳道,未识故园花。晓忆东溪雪,晴思冠岭霞。谷深兰色秀,村迥柳阴斜。怅望龙门晚,谁知小隐家”。望字用在第七句,格律为仄仄平平仄,所以应当还是仄声。

笔者在大量含“望”字的诗中,尽管望字的使用不同,有的是看的意思,有的是表示心情的意思,也有的作介词使用等,但都没有发现当平声字使用例句。看样子下平七阳中的望字,有可能是地名、人名或者是某些特殊用途的字,很难在一般诗句中出现。因此笔者认为:在写诗填词中,如果需要用到“望”字时,最好还是应当把它当仄声字使用。

(3),思si字,现代读平声,平水韵属上平四支,去声四寘‘例,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根据格律思字在这里为平声,“思亲”的思是动词。例,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思字是不押韵句脚节,为仄声,“愁思”是偏正结构词组的名词。

例,唐.孟浩然《途中遇晴》

“已失巴陵雨,犹逢蜀坂泥。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馀湿犹沾草,残流尚入溪。今宵有明月,乡思远凄凄”。根据格律思字是仄声,“乡思”是名词。

在张珍怀整理的《词韵简编》中,注释了思字分属平声四支和去声四寘,平声中标注思字为动词,仄声中标注思字为名词,所以当思字前冠以乡、哀、愁等构成偏正词组的名词之际,思字读仄声,而思字用于相思、思亲、思念等为动词之际,应该读平声。

(4),叟sou字,现代读仄声,平水韵属下平十一尤,上声二十五有。

例,唐.温庭筠《渭上题三首》

“烟水何曾息世机,暂时相向亦依依。所嗟白首磻溪叟,一下渔舟更不归”。叟字在这里是第三句的脚节,应当是仄声。

例,唐.白居易《答崔十八》

“劳将白叟比黄公,今古由来事不同。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胸中”。叟字在第一句,格律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应当是仄声。

例,唐.于武陵《斜谷道》

“乱峰连叠嶂,千里绿峨峨。蜀国路如此,游人车亦过。远烟当叶敛,骤雨逐风多。独忆紫芝叟,临风歌旧歌”。在这首诗里,叟字是不押韵句的脚节,自然还是仄声。

笔者分析了很多含有“叟”字的古诗,没有发现把叟字当成平声用于诗句中的,就是说没有那个古人把它当成下平十一尤韵部的字使用,且叟字含义简单,就是指年老的男人,这个字没有其他的用途。所以,诗友们如果想把“叟”字当平声字使用时要慎重。

【二】,很多平水韵中没有的字的平仄辨。

翻开平水韵表,就会发现很多现代常用的汉字,在韵表中找不出来。如:疼,茶,嫦,帮,娓,虻等等,我们熟悉这几个字的现代读音,可是在古韵中就不知道了该怎么读了,可能是读平声、仄声,也可能是读入声。总不能凡是古韵表中没有的字都按现代读音吧,不准使用这些字更不现实。其实也很简单,答案还是到唐诗中去找,看看唐诗里是如何确定这些字的平仄的,我们跟着学就行了。看看以下几个例子。

例,唐.白居易《病中赠南邻觅酒》

“头痛牙疼三日卧,妻看煎药婢来扶。今朝似校抬头语,先问南邻有酒无”?“疼”字在这首诗中是平声,以后我们遇到“疼”字也按平声使用。

例,清.曹树龙《含鄱口》

“高空谁劈紫金芙,远水长天手可揄。拟似巨鲸张海口,西江不吸吸鄱湖”。“劈”字是对着的意思,普通话应是第一声。格律说明在这句诗里是仄声,虽然平水韵中没有这个字,但是《中华韵典》标明古代劈字读入声。

例,唐.和凝《柳枝》

“鹊桥初就咽银河,今夜仙郎自姓和。不是昔年攀桂树,岂能月里索嫦娥”。“嫦”

字在这首诗中是平声,以后我们遇到“嫦”字也按照平声使用。

既然要证明这些字的平仄,都要找到唐诗验证,要把平水韵表中所没有的字全部验证一遍,而且不能只用一首诗验证,至少三首吧,以防止以偏概全的现象。只有经过多首唐诗证明了的用字的平仄读音,才是可靠的。

现代使用的常用汉字到底有多少没有录入平水韵表中,笔者没有数过,但在某个韵部中做了1个对照,如新韵中,韵母为“a”,“ia”,“ua”的汉字,有很多就不在平水韵中,其中包括茶、拉,爸、妈、槎、褂等等在内的,共有13六个常用字。如果把新韵中所有不在平水韵中的常用字都统计出来,数量恐怕令人吃惊。实际上我们日常写诗时,经常会使用平水韵以外的汉字,但都是按照普通话的读音来决定其平仄的,显然也是不够准确的,因为古今读音毕竟是有去别的,有的平仄不同,有的原本是入声字而没有纳入入声韵部的等。从理论上讲,凡是平水韵表中没有的字,都必须在古诗中找到证明,看看古人是如何辨明平仄而使用这些字的。确定了这些字的平仄,我们当然可以很方便地使用这些字了。只是要查阅大量的古诗,工作量太大了。

【三】,读音在普通话和平水韵中都是平仄双声字的平仄辨。

有的字现代读音和古代读音都是平仄双声,在平水韵中分别列在2个平仄不同的韵部,如果不假思索拿来就用,往往容易出错。所以在使用前必须辨别清楚这个字什么时候该读平声,什么时候该读仄声,平仄辨准确了,用字才不会出律。下面以3个字为例,进行分析。

(1),为wei字。

普通话读第二声时,在平水韵属上平四支。是表示做、做为的。常用词有:行为,难为,认为,欲为,为人,为生,为首,为难,为害,为止等。

普通话读第四声时,在平水韵属去声二十五径。是表示帮助、对的。常用词有:因为,专为,何为,谁为,为何,为了,为人,为什么,为看等。

(2),相xiang字。

普通话读第一声时,在平水韵属下平七阳。是表示相互的。常用词有:形相,互相,慎相,相成,相称,相处,相等,相对,相逢,相思,相近等。

普通话读第四声时,在平水韵属去声二十三漾。是表示相貌、辅助的。常用词有:照相,内相,变相,真相,相机,相片,相声,相位,相公,相貌等。

(3),间jian字。

普通话读第一声时,在平水韵属上平十五删。是表示时间、空间的。常用词有:世间,民间,中间,瞬间,房间,夜间,间距,间架,间量等。

普通话读第四声时,在平水韵属去声十六谏。是表示空隙、隔阂、挑拨的。常用词有:离间,反间,相间,间谍,间接,间苗,间隙等。

值得提出的是,在新韵、古韵中读音都符合平仄双声的字很多,如:铺、衣、鲜、王等等,千万不能疏忽。对于这些平仄双声字,是平是仄都要熟记于心不要搞错了。假如我们看见下平七阳韵部中有个“相”字,就认为相字就是平声,所以在写诗时,就有可能把相机的相字,相声的相字也当成平声字了,岂不要造成格律的错误。

【四】,普通话读平声,平水韵读入声的字的使用。

平水韵有入声韵部,这也是平水韵的特点之一。古代的入声现在没有了,原来的入声化为普通话的阴阳上去四声,在某些古韵中化为平上去三声。其实对于写诗只有平仄的区别,只要分为平仄两部分就行了,阴平、阳平都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仄声。在使用时我们必须注意两点。

第一,入声化为仄声的那部分字,反正仄声字也是仄声,原来的入声字也是当仄声字使用,可以不必理会它。

第二,入声化为平声的那部分字,要引起我们注意。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些字现代的平声读音,在用新韵写诗时,这部分原来的入声字顺理成章的读成平声;但在用平水韵写诗时,这些字就应当是仄声。应当记住这些字。

为了熟练地使用这些今读平声,古读入声的常用字,现在把它们按声母顺序排列成表,以便于诗友们查看,在用平水韵写诗时,凡遇到下列这些平声字,一律当仄声字使用。顺便提醒一下,有些不常用的生僻字没有列入下表中。

(A)啊;(B)八捌剥逼憋鳖瘪(瘪三)拨钵拔跋白薄雹鼻、勃渤博搏膊帛泊驳伯箔舶;(C)擦插拆吃出戳撮察;(D)答搭滴跌督咄达得德狄荻迪的(的确)涤敌嫡笛籴迭谍堞牒碟叠毒独读渎犊黩夺度踱铎;(F)发乏伐筏罚阀佛弗怫拂伏茯服幅福辐蝠;(G)疙胳鸽搁割骨刮鸹郭聒蝈轧阁格蛤革隔嗝膈葛国掴帼;(H)喝黑嘿忽惚淴唿豁合盒颌核.涸阂合阖貉囫斛滑搳活;(J)击迹唧积屐绩缉激夹结接揭掬鞠撅及汲级极吉亟急疾嫉棘集瘠藉籍颊嚼孑节杰劫洁诘捷竭截睫局菊决,诀抉觉珏绝倔掘崛厥獗镢爵嚼;(K)磕瞌哭窟壳咳;(L)勒捋;(M)抹摸没膜;(N)捏;(P)拍劈霹撇瞥朴泼泊扑仆枇璞;(Q)七戚漆掐切曲蛐屈缺阙;(S)撒(撒手)塞(瓶塞儿)杀刹(刹车)失虱湿叔淑刷说缩朔勺芍杓舌十什石识实食拾蚀孰塾熟赎俗;(T)塌剔踢帖(服帖)贴凸秃突托脱;(W)挖屋;(X)夕汐矽吸昔惜析淅晰息熄悉蟋锡膝蜥瞎歇蝎楔、削习席袭媳檄匣侠峡狭硖辖胁协挟穴学;(Y)压押鸭噎壹揖约曰;(Z)匝咂扎摘汁只(一只)织粥拙卓桌涿捉作(作坊)杂砸凿责则泽择贼扎;(挣扎)轧闸铡宅翟着折哲蜇蛰辄辙执直值殖侄职妯轴竹竺烛竹逐灼酌茁镯啄琢卒族足昨;

还有1种平水韵中没有的字,现代读平声,《中华韵典》标明古代读入声,写诗时也应当把它们当仄声字使用。常用字如下:

憋、瘪、碟、嵽、桔、噘、砄、瘸、踅、茓、脖、哱、戳、裰、嗦、桌、跖、稙、锔、梮、侷、袱、魆、蓇、唿、囫、葖、荸、嘀、芨、劈、噼、柒、蟋、媳、捌、擦、嚓、哒、耷、褡、跶、喀、啪、掐、塌、溻、挖、扎、闸、铡、撒。等等。

笔者虽然查阅了相当数量的古诗,毕竟有可能挂一漏万,影响平仄辨的准确。同时,这种辨平仄的方法也一定有可商榷之处。本文仅仅希望通过研究讨论,增加对平水韵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交流,完善平水韵的平仄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律诗创作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识 学写诗 先从律诗开始吧
平仄两用字
喜欢写诗又不懂格律规范?了解这些知识,会让你有质的飞跃
诗词格律入门
浅谈律诗以及律诗的三要素是什么?
部分平仄两用字讲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