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厌食者&文化暴食者

《好莱坞的世界观》选摘之一




电影的核心是故事,而故事的核心是救赎。


编者按:

对待文化,基督徒是拒斥还是拥抱?你是文化厌食者,还是文化暴食者,这两者均是误区。对待电影常见的两种态度也是如此。那合宜的第三种态度是什么?


文化厌食者


“电影腐化。”

“有太多性与暴力了。”                     

“电影是世俗的,简直浪费时间。”这些只不过是今日不少关注文化的美国人一再重复提出的部分论调。好莱坞有着叛逆性的衰落,而一般表面的包装,又不断受到推动,我们的文化心灵随之备受破坏。可是,这类观点混淆真相与错谬了。这些观点不单忽略了众多电影中真实存在的正面价值观,更促使因着文化的瑕疵而索性完全抽身的人,以救赎的形式与文化互动的容量递减。他们不理解身边的人的思想,因为他们不熟悉其他人所说的“语言”及他们所消费的文化。这导致沟通的障碍,而这些“戒除”文化的人会与其他人疏远,甚至毫不相干。我称这些禁绝艺术的人为“文化厌食者”(cultural anorexics)。

然而,文化厌食者的人性同时受到威胁。人文学科(电影也是其中一部分)原本就是上帝赐予的一个表达人性的方法。藉着瑕疵与不完全,艺术的创造反映了创造主的创造性与美丽。完全否定人文学科的一切,就是否定人性中上帝的形象。纵然我们堕落了,我们的艺术也无法置身事外,我们依然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故此,我们的创作仍能反映我们的创造主。诚如薛华最爱指出的,即使我们刻意抑压,那形象最终还是会呈现出来。由于就某种意义来说,真理,不管是谁说出的,先知、异教徒或愚顽之人,都是上帝的真理。

有时候,最显著的谎话来自所谓的基督教文化,如戏剧性的讲坛演说常常被异端邪说玷污,公开也见证也过分迎合哗众取宠的口味。虽然基督教电影动机良好及充满诚意,渴望透过艺术改变不信耶稣的人,但却往往因出手太重,不愿意诚实面对现实中模稜两可的处境与困难,及与观众一同寻找正确的问题,过分强调答案,往往只会形成说教和陈词滥调的倾向。真实性与可信性会因想操控的心态而受损。我们应尽晕避免哪一样呢,一部真实的异教电影,或是虚假的“基督教”宣传片?


文化暴食者


不过,在这范围的另一端有另一类人,我称他们为“文化暴食者”(cultural glutton)。这类人过分被动地消费通俗艺术,完全不加判别。以下是“文化暴食眘”崇有的表达:

“我只想得到娱乐。”

“你不应这么认真。”

“不过是一部电影而已。”       

“文化暴食者”只着重享乐的价值,不看重电影的分析。他们只想逃避,并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中获得两小时的乐趣。当文化批判者挑战他们,要他们辨识电影的内里信息,他们便回避这些评论,不是认为它们分析过度,就是“无中生有”。很多电影制作人也赞同他们的话。

塞鏐尔·戈尔德温(SamuelGoldwyn)其中一句名言便是:“假如你想传达一个信息,请你使用西方联盟。”这句格言的意思是,电影只是用作娱乐之用,不是用来传递个人、政治、社会和宗教的看法。很多人都认同这个观点。难怪编剧界代表人物威廉·戈德曼(William Goldman《麻辣公主》的作者及《危情十日》的编剧)曾宣称:“电影最终、最核心、最决定性与最基本的,都只不过是关于故事而已。”


电影·故事·救赎


在传统的智慧与通俗的偶像影响下,没有任何东西不是似真还假的。当故事真的是电影的基础时,故事叙述的技艺与结构的考察揭示出,电影的牵引力量,不止于它们在一些不能定义的意义上是“好故事”,而是这些故事是与某些东西有关的。这些故事叙述了环绕角色的事件,这些人物为求达成目标而要克服障碑,且在过程中要面对个人转变所引发的冲动。简单来说,电影的故事叙述是关于救赎——重拾所失去的和得着所需要的。

我建议如此修正戈德曼的命题,以求更准确地使这个想法变得完整:电影或许是关于故里的,但那些故事最终、最核心、最决定性、最基本及绝大部分都是关于救赎的。

 孙晓龙|整理  养由基校对 小石头微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每个画面讲述一个故事:死者卧像和尸体
美国电影《圣袍千秋》关于基督教的故事
新浪 :价值观会成为全球未来的焦点
《中庸》讲记(7)
生而平等与“造而平等
电影 | 上帝之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