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闪:把人类的暴力天性关起来

摘要ID:ipress

女歌手的父亲雷霆大发,写信威胁乐评家,内容就包括新鼻子、新拐杖和青眼圈。而那位父亲便是当时的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Harry S.Truman)。

奥巴马的大女儿玛丽亚今年17岁,好事之人跃跃欲试,想把她拉进美国的“上流时尚圈”。这时候,假如某个时尚达人在他的facebook上尖酸刻薄地批评了玛丽亚的穿着品味,不知道护女心切的奥巴马会不会怒火中烧,立刻写封邮件把那家伙约出来,还在信中说,到时候“你会需要一个新鼻子,一根新拐杖,还得想办法盖住你的青眼圈儿。”

估计没人会相信这种可能性。今天,就算你是美国总统,也不敢赤裸裸地威胁一个人。哪怕暴力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舆论也不会饶过你。但是这样的事儿真的发生过,时间距离现在并不远。那是1950年,一个乐评家在《华盛顿邮报》上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女歌手,结果女歌手的父亲雷霆大发,写信威胁乐评家,内容就包括新鼻子、新拐杖和青眼圈。而那位父亲便是当时的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Harry S.Truman)。

彼时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相反,父亲保护女儿,如此“骑士派头”,收获的尽是钦佩与赞美。时代的变化真是够大,大到现在的我们无法想像的程度。一个文明社会,怎么可能允许一个人,哪怕他位高权重,公开地诉诸暴力?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个例子太特殊,不能反映人们对待暴力的心态变化。那么让我们再想像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年轻的女士下班回家,路上忽然想起家里丈夫爱喝的咖啡没了,于是转去超市买了一罐,高高兴兴带回家。谁知丈夫一看,咖啡的牌子没买对。一怒之下,他把妻子掀翻在地,猛扇屁股。停!停!停!男人对女人公然施暴,这种创意是谁想出来的?怎么可能通过?怎么可能在大庭广众出现?然而,1952年的《生活周刊》上就真的刊登了类似情节的广告。

没有人能准确指出,人们究竟从何时起,不再像以前那么容忍暴力了。然而,心态变化的趋势却是分明的。那么,暴力本身呢?作为一种人类事实,它和心态之间是不是存在相关的趋势?斯蒂芬·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里肯定地说:“是的。”。

心态与事实,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很难厘清。平克认为,无论如何曲折蹒跚,暴力行为以及心态——个体暴力也好,集体暴力也罢,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它们都在下降。这种下降,不是偶然,趋势清晰可辨。而这个趋势,完全称得上人类的进步。用平克的话讲,“如果这不叫进步,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算是进步?”

我同意平克的意见,假如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乃至这个世界,暴力行为没有大规模地减少,生存就必然压倒生活,恐惧就必然压抑想像。如果残酷恒在,想像匮乏,我们就根本没有真正的活过——因为人类终归离不开意义,离不开那些超越了物质性的存在,能证明自身价值的东西。

悲观是当代的主流情绪,好在事实比感觉更积极一些。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中用了不少统计数据来证明,在今天,暴力频仍不过是媒体传播造成的幻象。而实际上残酷的历史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殉葬、酷刑、屠杀、战争,它们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变得稀少,不成气候。尤其是最近的六七十年,规模浩大的大国战争一次也没发生,灾难深重的核战争一次也没发生。

是人类的暴力天性发生了多么巨大的改变?不是的。是有些刚性的社会因素起了作用。假如把暴力行为比作一个醉汉,那么这些关键性的因素就像无意间形成的篱笆,阻挡了,或者说约束了醉汉踉跄的脚步,从而形成了暴力下降的趋势。这些因素很多,择其要者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国家组织的出现。国家本身有如暴力机器,但是这个机器具有垄断暴力的特性。除了自己,它不允许别人随意使用枪炮。由于它的存在,一方面,出现了更加组织化的集体暴力,另一方面,它又让个人暴力(至少在国内)出现大幅度的减少。

交换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尤其是贸易和市场,它们不但提供了用正和博弈取代零和博弈的新方法,从而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非亲缘合作,还对国家权力有约束作用。为了生意,国家权力不得不发展基础设施,严惩劫匪,建立相对公平的司法,推行有利于商贸的货币流通,还要为各种契约的执行提供具有强制力的制度保证。就像当时的人认识到的那样,有了商业利益,国王就再也不可以无所不能,他得时刻约束自己的作为,如同一块走时精确的钟表。当贸易成为国与国之间主要的交流方式,每个国王都成了精致的钟表,生怕一不小心损坏。历史证明,18世纪一帮好战的西方国家,譬如瑞典、丹麦、荷兰和西班牙,都经历了由暴力转向商业的过程。

商业的发展还带来了更细化的社会分工。过去勇武的骑士,骄奢的领主,逐渐被商人、工匠和官僚取代,一套克制的、计算的、厌恶暴力的新的价值观随之取代了狂野的复仇心和血腥的荣誉感。

差不多与此同时,印刷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民众的识字率大幅提升,当理性主义与启蒙运动为西方世界散播了人道主义的甘霖,人们的理解力和同情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润。过去习以为常的酷刑、虐杀、战争以及奴隶制,都遭到批判和质疑。这个时候大家才觉醒,这个世界生活着一种可以统称为“人类”的生物,而其中相当多的人正遭受着不人道的暴力侵害。

最重要的觉醒在于两性关系,地位提升的女性让人类的抉择变得越来越和平。在人类历史上,杀害女婴的劣俗到处都有,导致男女比例长期失衡。罗威廉在《红雨》里就指出,严重的男多女少是暴力麻城的一大成因。但是到了最近,撒切尔夫人可以生气地将手提包砸到里根的身上,后者却绝不可能还手。当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女性主义的价值观就可以压制更倾向于暴力的所谓男性气质。

当然,如果没有理性的力量,以上这些关键因素并不足以保证暴力下降的趋势能够持续下去。事实上,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文明的进程经常被野蛮打断,人类倒退起来,其程度也会可怕惊人。

那么,能不能从微观的层面,譬如神经心理学或认知科学的角度,为宏观的文明进程做出解释,甚而提供帮助、改进和保证呢?遗憾的是,作为一个专业的认知科学家,平克在正文厚达800页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里,只用了214页来讲这方面的内容。希望有朝一日,这个大部头还会有扩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一书】0420.《白板》
【2023天4月5日,阅读朝思暮享: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深入剖析暴力,带你看懂人性善恶的本来面貌
《白板》| 三、“非白板说”视角下的人性观是什么样的。
比尔·盖茨对话斯蒂芬·平克:真正的改变已经发生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减少丨斯蒂芬·平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