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腊八诗
腊八节品读“腊八诗”
中国民族宗教网 2013年12月23日
袁文良
  中国农历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恐怕要数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的“腊八节”了,古代称之为“腊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因而全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如萱草面、腊八粥、腊八蒜,至今仍然很受青睐。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在欢度腊八节时也是诗兴大发,从而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咏颂腊八节的名篇佳作,现在读来也会引发人们的翩翩联想。
魏晋期间,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裴秀,繁忙中不觉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岁终腊日,心潮起伏,便提笔挥毫写出了《大腊》诗:“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裎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诗中描述了对当时每逢腊日祭祀百神、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好年景、感谢百神保佑万事成功、祈求上苍保佑来年更加风调雨顺的场景,今日读来仍有身临其境之感。
每年腊八节之时,我国北方早已是漫天飞雪。北齐诗人魏收在寒冬与众人共祭诸神时有感而发,写下《腊节》一诗:“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短短20个字,便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出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仔细品之,仿佛在面前展现出一幅具有浓郁民间特色的风情画卷。
唐朝时,每逢年终腊日,当朝天子都会对大臣们给予赏赐,有时还会带着一些大臣骑马狩猎。诗圣杜甫在《腊日》一诗中对此进行了详细记述:“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离开,只好在异乡再度过一个腊八节了。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即武则天公开称帝的第二年,宫中有人欲发动政变,假托御花园百花盛开,请武则天腊月初八前去观赏,然后乘武则天看花之机推翻她。谁知,武则天对此早有察觉,便写下《腊日宣诏幸上苑》一诗:“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并命人于头一天晚上到御花园宣诏。百花之神虽知腊月里开花违背自然规律,但又不敢得罪这位当朝女皇,只好命百花连夜开放。腊月初八早晨,御花园果真百花齐放,大大出乎人们的意外,那些想政变的人也未能敢轻举妄动。
在我国民间,腊八节普遍有熬煮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的习俗,《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说:十二月初八日,请寺僧送七宝五味于门徒饮,谓之“腊八粥”。宋朝大诗人陆游曾以《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为题写有一诗,记述了当时人们互赠、食用腊八粥的纯朴民俗:“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全诗虽然只有八句,但读起来能够让人们在隆冬腊月感受到风和日丽的春意。特别是柴门里的漠漠草烟与河边牛群经过的痕迹,加上人们互赠、食用腊八粥的情景,犹如在人们面前播放一部民俗风情短片,给人带来一种清新的气息。
自元代起,腊月初八食粥的习俗开始进入宫庭,皇帝在这天“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都把腊八粥作为赏赐大臣的节令佳食,因而在民间更加盛行。明代诗人张方贤曾作得一首《煮粥诗》:“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细商量;一升可作二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对穷苦百姓来说,粥如万物之宝。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平时只能靠薄粥度日的穷苦人,若能腊八之日饱饱的吃上一顿腊八粥也和过年一样的感觉。
到了清代,朝廷腊八赐粥风俗更盛,规模也越加庞大。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公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据文献记载,清代雍和宫有四口煮粥的大锅,最大锅的直径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数担。熬粥时,第一锅粥用来敬佛,第二锅粥赐给太后及帝后家眷,第三锅粥赐给诸王和少主府,第四锅粥则赐给喇嘛。诗人夏仁虎以《腊八》为题详细描写了这一盛景:“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短短几句,便使得腊八这天家家户户煮食腊八粥、皇帝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诸王、宫妃等情景跃然纸上,生动地再现了当时万头攒动,人涌如潮的热闹场面。道光皇帝在奉佛并赏赐大臣们之后,也偶发诗兴,作诗《腊八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更是进一步描写出当时的热闹情景,今日读来仿佛置身于其中。而诗人李福的《腊八粥》一诗,则详尽地描述了腊八粥的起源和制作方法:“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敦。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偿,嗟叹复何益。安得布地金,凭杖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粒。”这首诗除介绍腊八粥的起源和制作方法外,还反映了旧时荒政歉收、百姓饥饿和佛寺施粥的情景,思想内容极为深刻。
如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给人们带来清新之感,人们于腊八之日虽然仍免不了煮食腊八粥,但其心情会更加愉悦,若在赏读品味古代的腊八诗,其心境会更加宽广,对未来也会怀有美好的憧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咏腊八节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诗词丨八首腊八诗,心暖腊八节!
腊八节对联
腊月至,春意到,寂寥梅花带雪香。腊八节诗词十五首
品味诗书中的腊八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