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厦门城古城墙明清石刻
岁月如歌

2018-05-27

  篇中相关石刻文字内容引用自何丙仲先生著作《厦门摩崖石刻》和《厦门石刻撷珍》,在此也感谢先生当年奔波采集,倾心研究,给我们保留众多珍贵的史料。

  厦门城古城墙已发现石刻七处,其中六处位于提督署后望高石附近,另一处位于原道署后古城墙边上。

一、 山环水活(1895年)
二、 仰之(光绪年间)
三、 瞻云(1761年)
四、 曼倩偷(乾隆年间)
五、 李廷钰题刻(1853年)
六、 丁一中诗刻(1572年)
七、 曾儒璋诗刻(1784年)

  二十四年前的1994年,厦门人民在这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纪念活动,纪念厦门建城六百周年暨旧城修复,由王榕副市长主持典礼,洪永世市长致词。

       在古城墙里的这座碑亭就是当年修建的,亭内立有一道《重修厦门城墙碑记》石碑,碑文描述了厦门城的历史由来和演变过程。
     碑亭柱联这幅题字是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将军所题——
“溯曩昔闽海雄风留旧垒,
看今朝鹭江丽日煦新城。”
这幅对联既赞颂厦门城海防要塞地位,也表达对厦门美好未来的祝福。
从此厦门城古城墙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唤起了人们对历史往事的追思和建设新厦门的憧憬。

  厦门城兴建于一个新王朝崛起初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王朝为了巩固和加强海防,对外防御倭患,对内厉行海禁,在江夏侯周德兴“经划”下,“置永宁中左千户所”,着手修建厦门城。关于古城墙建成时的规模与之其后的扩建,史料中多有记载,明朝人曰“鹭城如斗”,即使在两百九十多年后施琅重新修建,城墙的周长也不到2000米,但厦门却由此翻开了新的篇章。由于中左所城的兴建,设立的中左所其级别和对外影响力远大于之前的“嘉禾里”,渐渐地“中左所”地名取代了原有的“嘉禾里”。

  到了明末清初,郑成功据厦门城抗清,又将其命名为“思明州”,蕴含“思念明朝”之意。康熙二年(1663年)也就是郑成功病逝次年,清军乘虚攻占厦门城,迁民毁城,致使岛上一片废墟,时谚称“嘉禾断人种”,此后几经攻守,直至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底定台湾,上奏请求重修厦门城,并于康熙二十四年修建完毕。期间“厦门”这一地名更为频繁出现,并日益为世人所熟悉引用。

  在上世纪初由于城市发展建设需要,旧城墙基本拆除殆尽,仅留下这近百米旧城墙供后人瞻仰凭吊,有幸的是在城墙里还留存了几处明清石刻,令厦门城的历史更为丰富详实。

  走进厦门城古城墙,迎面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幅楷书直题“山环水活”。这是在光绪年间时任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所题写,形象概括了厦门城依山傍水,繁荣兴盛的景象。

一、山环水活(1895年)楷书直题

  右侧题:“光绪乙未嘉平月吉日”(嘉平月指农历十二月),左侧署款:“寿春杨岐珍题。”题刻内容反应了厦门城依山傍水,港口兴盛繁华景象。


  杨岐珍,号西园,安徽寿春人,清末淮军将领。两度任福建水师提督,为1893年—1894年和1895—1903年。

    1894年6月,奉旨带兵渡台,会邵友濂商办台湾军务 。1895年5月,清廷与日本达成和议,奉旨回厦门提督府 。

  在厦门前后十一年,任职期间接替前任水师提督彭楚汉修建胡里山炮台基地及厦门海岸炮台群的指挥总心,耗时五载。同时又捐资兴建厦门清真寺。

二、仰之(光绪年间)

     左侧直款“西园题”,即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题。

三、瞻云(1761年)楷书横题

     右侧直题“乾隆辛巳荔月”, 左侧署款:“甘国宝题。”

     位于碑亭的侧边巨石上。

  此二字典故出自《史记·五帝本纪》中“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含有歌颂“康乾盛世”之意。

     同时又有在“此居高瞻望风云变幻”的意思。

四、曼倩偷(乾隆年间)隶书直题。

左侧署款“和庵”。

  古城墙里这座碑亭后面这块石头,状若蟠桃,上有隶书题刻“曼倩偷”。

      曼倩指汉武帝大臣东方朔,据说诗仙李白也十分崇拜他,曾以之自喻,有诗曰:“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是不是感觉这一句很耳熟啊!)。
     传说东方朔偷了西王母三千年一结果的桃子,古人常用这一传说寓意献寿。
     那么此题刻是给谁献寿呢?

  甘国宝,字继赵,号和庵,福建古田县二十六都(今屏南县小梨洋村)人。民间传说甘国宝系白虎星下凡。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甘国宝升任福建水师提督。“瞻云”即为上任时所题刻。

  乾隆三十二年,甘国宝升任广东提督。离台之日,群众送“万民伞”和“万民旗”,扶老携幼到码头送别,并派代表同舟送至鹿耳门。在其过世后台湾百姓念其政绩,都建祠设祀,可见其政绩民声。

  甘国宝虽生逢“康乾盛世”,但也遇多事之秋,他一生转战南北十个省份,屡立战功,深得乾隆帝赏识,视为心腹栋梁,同时又是一名儒将,他在戎马倥偬之余,还雅好文墨,留下不少书法和水墨画作品,其中有山水画和指虎画,尤以指虎画著称。

五、李廷钰题刻(1853年)

  这是一处记事题刻。记述了咸丰年间清军在厦门镇压闽南小刀会起义的经过,由时任浙江提督李廷钰题写,颇具史料价值。

     李廷钰(1791~1861年),字润堂,号鹤樵,同安县马巷后滨人,前闽浙水师提督李长庚之族侄、养子。李长庚剿灭蔡牵中阵亡,追封“三等壮烈伯”,由廷钰袭爵,故又称“袭伯”。

      咸丰三年(1853年)率兵入厦门镇压闽南小刀会起义,十月,攻克厦门,朝廷因之授他为福建水师提督。

  李廷钰在虎门战役中与关天培协同作战,身先士卒,与数十倍的英军浴血奋战。此役关天培壮烈牺牲,李廷钰终因弹尽粮绝,手下伤亡惨重,被迫撤退。被誉为“鸦片战争名将”。

  李廷钰文武兼备,功画兰花,家有“三多九如”老坑微砚台,喜收藏字画,好印章铭刻金石。在漫长的从军过程中总结经验写出了《七省海疆纪程新编》等著作,很受皇帝倚重,但是也被那些满人官僚所嫉妒,进谗言弹劾,被夺职回家。

 除了以上几处清朝石刻外,古城墙里还有一处明万历初年石刻。

六、丁一中诗刻(1572年)五言律诗

     左侧有小字题跋,惜已风化,仅见“丁一中”三字。诗曰:
“春日惬清游,邀观沧海流,
冠裳文事备,岛屿瘴烟收。
逸气凌飞鹤,闲情逐远鸥,
蓬瀛如在望,同与驾方舟。”

  丁一中,字少鹤,江苏丹阳人,明隆庆、万历年间任泉州府同知。明清时期官名。

    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同知办事衙署称“厅”。

  此为月亮兄探寻所获,丁一中诗刻位置。可谓“皇天不负有心人”!

  此处诗词题刻,由泉州府同知丁一中所题,大家所熟悉的“鼓浪洞天”四字也是由丁一中所题写。

七、曾儒璋诗刻(1784年)行楷直题二首七律诗。

    左侧署款:“乾隆甲辰荷月上澣次前韵题依岩室石壁二首东嘉曾儒璋”。
    曾儒璋,浙江永嘉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任兴泉永道道台。

  石刻现已残损,但诗词原文经刘瑞光先生考证得出全文如下:

堂偏小筑静依岩六一文窗映碧巉

蟫带琴声移别桁蝶翻舞影上凉衫
闲探墨妙神俱静坐倚云根意隔凡
石壁留藏还自儆当官行止莫贪馋

  诗刻署款中“依岩室”又名“佐岳轩”,原是内署官吏的休憩之所。

    诗词末句“当官行止莫贪馋”颇有警世意味!

  我将古城墙史迹总结了“三大谜”,旨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不过真能破解或知晓这三大谜底也足以证明您对厦门城古城墙已经是有相当程度的熟悉了。

“三大谜”有好友戏称“三W”,Where、When、Who,地点、时间、人物,纯属巧合,其中两处与石刻相关,我们从中能感受到石刻与历史相关度。

石刻也是有生命的,丁一中诗刻由于年代久远又失之保护,字迹也日益漶漫,几尽难于找寻辨认,有幸好友月亮兄不辞劳苦,苦苦寻觅,终究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丁一中石刻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但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令人不忍细看。

    而“曼倩偷”石刻之谜,月亮兄也在尝试解读中,倘若能得出答案,也是对历史往事的一桩补缺,可谓“利在千秋,乐在其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年影像见证厦门城市原点之巨变
明代古城墙曾是提督府后花园 为厦门仅存建城文物(图)
厦门记忆:将军祠的前世今生
北洋水师提督
施琅为何背叛郑成功投降清朝:家人被冤杀
福建水师提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