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年4月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2016年4月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作者:佚名 来源:wangluo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05日 点击数: 2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瞋视(chēn)   诧异(chà)    一蹶不振(jué)

    B.隽永(jùn)    船棹(zhào)   鱼翔浅底(xiáng)

    C.匀调(diào)   步履(lǚ)     即景生情(jí)

    D.乍看(zhà)    韶光(shào)   应运而生(yìng)

[  ]2.下列各组短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雾霾治理  绿水清山       B.风驰电掣  眼花瞭乱

    C.辐射效应 经济转型       D.风度翩翩   实至明归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既然这是一项民生工程,有关部门就应当尽其所能,推波助澜,促其尽快上马。

    B.有些学生书写状况很糟糕,他们经常文不加点,字迹潦草,以致文章不堪卒读。

    C.从共享改革成果走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过程,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

    D.城市改造要谨小慎微,改造如何与保护相协调,是城市建设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小镇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生活。

    B.对网络语言的规范与立法,并不是禁用网络语言,而是要促其健康、合理的发展。

    C.解决农业供给结构性失衡问题,首先要提升农业发展方式,增强长期发展思路。

    D.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人口减少、家庭小型化等现象都要求适时调整生育政策出台。

[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本来是一个很丑的葫芦,经过大画家点铁成金的手腕,往往可以成为杰作。大醉大饱之后睡在床上放屁的乡下老太婆未必有什么风韵,但是我们谁不高兴看醉卧怡红院的刘姥姥?从前艺术家大半都怕用丑材料,近来艺术家才知道_______,可以使美者更见其美。荷兰画家伦勃朗欢喜画老朽人物,法国文学家波德莱尔欢喜拿死尸一类的事物做诗题,雕刻家罗丹和爱朴斯丹也常用在自然中为丑的人物,都是最显著的例子。

    A.艺术美与自然丑关系密切    融自然丑于艺术美

    B.自然丑也可以化为艺术美    融艺术美于自然丑

    C.艺术美与自然丑关系密切    融艺术美于自然丑

    D.自然丑也可以化为艺术美    融自然丑于艺术美

[  ]6.下列公益广告,修辞方法与示例相同的一项是

【示例】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他人)

    A.如果不从现在开始节约水资源,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节约用水)

    B.生命就像一面镜子,你微笑所以她微笑,你皱眉所以她皱眉。(热爱生命)

    C.同样的年龄,不一样的生活。(关爱留守儿童)

    D.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保护动物)

[  ]7.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不是春天的一项是

    A.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贺知章)

    B.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王禹偁)

    C.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释志南)

    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

[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养生丧死无憾

    C.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D.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  ]9.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B.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况且世上的人都称赞他,却不加以劝诫

    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吴郡的贤士大夫们跪在路边请求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后来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李牧连连退却

[  ]10.下列对《蜀道难》(节选)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A.神话与夸张融合,“黄鹤不得过”“猿猱愁”做衬,极写山势高危险峻。

    B.“仰胁息”、抚胸长叹等细节,绘声绘色地刻画出诗人攀登蜀道的豪情。

    C.借“问君”引出描述,情境真切,把读者带入令人惊悚的蜀道深处。

    D.“悲鸟号古木”“子规愁空山”等句渲染了蜀道荒凉、悲凄的氛围。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项脊轩志》)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B.客逾庖而宴        逾:越过

    C.乳二世         乳:喂养

    D.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仿效

[  ]12.下列语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然余居于此        B.鸡栖于厅

    C.室西连于中闺     D.而母立于兹

[  ]13.下列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选取的材料多出自作者身边的琐事碎语,却无不浸润着他历久不忘的至情。

    B.从“先是”到“凡再变矣”的描述,看似轻描淡写,却蕴含着作者家道中落的浓浓伤悲。

    C.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却句句动情;作者自小失母,闻之更心痛,热泪难忍。

    D.作者忆及母亲往日对自己的关爱、期待和叮嘱,这一切直接引发他“长号不自禁”。

[  ]14.下列对戏剧《雷雨》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周朴园  (痛苦)哦!

鲁侍萍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了她,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A.鲁侍萍否定梅姑娘“很贤惠,也很规矩”,暗讽了周朴园虚伪。

    B鲁侍萍以局外人的身份叙说梅姑娘的故事,揭开了二人过往情怨。

    C“汗涔涔地”,说明周朴园痛苦、羞愧,无颜面对眼前这个女人。

    D随着周朴园四次“哦”,鲁侍萍一层层揭开真相,节奏外松内紧。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16题。

    在上古时代,人类文明是在不同地区独立地产生出来的。这种文明,可称为最初的文明或第一代文明。在这些第一代文明的基础上,通过各民族之间的继承、交流、借鉴,形成大小不同的文化圈和层层叠压的“文明世代”。据英国考古学家丹尼尔的研究,属于“独立起源的文明”或第一代文明的,全世界共九个,它们分别是:古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爱琴——米诺斯、南俄、奥尔梅克、玛雅、查文。这九个文明的历史命运是很不相同的。古埃及的文化现已后继无人,美洲的奥尔梅克、玛雅、查文没有能经受住欧洲殖民主义浪潮的冲击,已经濒于灭绝。两河流域、爱琴——米诺斯、印度文明经过多次的民族入侵,深深叠压在后起文明世代的底层,基本上成了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唯有中国文明得到了最为连贯的继承和发展,这方面最雄辩的证据是文字。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至前2000年的大汶口文化晚期。按一般规律,语系不同的民族继承或输入了前代文明文字系统的直接结果,即为拼音文字或准拼音文字的出现。而汉字系统却没有经历这样的变迁。中国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并且是其中得到最为连贯的继承和发展的文明。

    中国文化的发展并不限于中国本土,它还扩散到东亚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形成中国文化圈或东亚文化圈。从公元前4世纪到19世纪中叶,中国一直是这个文化圈的中心。汉字自公元前4世纪后,相继传入朝鲜、越南、日本等国,成为通行于这些国度的唯一公用文字,以及国际间交往的通用文字。尽管东亚各国在其后的发展中参照汉字创制出本国文字,但汉字在东亚地区仍是具有权威性的文字。随着汉字的流传,中国的典章制度及哲学、宗教、科技、文学艺术亦传播于各国,形成具有共同文化要素的中国文化圈,这个文化圈,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圈、东正教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并称为世界五大文化圈。

                                        (节选自张岱年、程宝山《中国文化精神》,有改动)

[  ]15.对选文主旨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文明在上古时代独立产生出来,是世界九个第一代文明之一。

B.中国文明是世界文明重要源头之一,并得到最为连贯的继承和发展。

C.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字,向外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汉字。

D.中国文化依托汉字的流传,还扩散到东亚各国,形成中国文化圈。

[  ]16.作者说“这方面最雄辩的证据是文字”,下列理由最有说服力的一项是

A.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至前2000年大汶口文化晚期。

B.汉字系统没有经历拼音文字或准拼音文字的出现这样的变迁。

C.汉字相继传入朝鲜、日本等国,至今在东亚地区仍具有权威性。

D.汉字的流传,对形成具有共同文化要素的中国文化圈起到重要作用。

 

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

17.根据语境,填写名句。(3分)(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⑴韩愈《师说》“                        ”一句,出自《论语》:“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⑵《琵琶行》多处写秋月,各有情味,其中“                             ”一句描写一曲终了寂静无声的情景,令人回味无穷。

⑶《念奴娇》词牌因苏轼《赤壁怀古》词中名句“                             ”,故又称《酹江月》。

⑷愁是有重量的,李清照“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长亭送别》中崔莺莺的愁,“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19题。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因为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节选自老舍《想北平》)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的: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就萦系着不能割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恋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么?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们牵系着罢了。若无所牵系,更何所恋念?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系,所以就怀念起故乡来了。

(节选自叶圣陶《藕与莼菜》)

18.选文中两位作者思念故乡的原因各有不同,试作简要说明。(4分)

⑴老舍:                                 (2分)

⑵叶圣陶:                                    (2分)

19.简析两篇选文的语言表达技巧。(5分)

⑴《想北平》:                            (3分)

⑵《藕与莼菜》:                               (2分)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家庭农场,叔侄二人养牛、挤奶,收入高于一般人,日子过得充实惬意。但是也有苦恼,他们不能出远门,不能旅行,因为牛每天要产奶。牛被人驯化、圈养,其实人也被人束缚了。

生活中这种现象很普遍,比如,有了汽车、手机、互联网,以为生活空间大了,其实也可能被它们控制了;掌握了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以为有助于交流,也可能又陷入一种思维定势。

对这类现象,你有什么体验或看法?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

 

 下载:    /201604浙江省学考语文卷.doc

                   /学考卷答案详解.doc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A     2.C    3.C     4.B     5.D     6.B     7.A     8.D    9.A    10. B  

11.D    12.C   13. D   14. C   15.B    16.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7题3分,共3分)

17.⑴圣人无常师

⑵唯见江心秋月白

⑶一尊(樽)还酹江月

⑷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

18. ⑴老舍:故乡是与我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它融在血里,赐给我性格与脾气。

    ⑵叶圣陶:因为故乡有我牵系的亲人、朋友,有藕与莼菜。

19. ⑴《想北平》:①用“不是……而是……”的句式,否定肯定的对比,突出故乡与心灵的黏合。②用长句细致地描述“我”所爱的北平与“我”内心相黏合的状态。③“从……一直到……”一句,选取两个代表性意象(细节),把北平在记忆中的留存连成一块,抒发故乡与心灵融为一体的个人感受。④用因果句表明“我”对北平情有独钟。

⑵《藕与莼菜》:①运用设问和反问,吸引注意,增强效果。②多用短句,将怀念故乡的原因明白晓畅地说出,引起共鸣。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20.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注解27篇
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三语文会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含解析)
重庆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B卷(解析版)
2019甘肃兰州 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秋季期末八年级语文12.22
江苏省2017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