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之美
    【关键词】文言文 教学 语文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5737703.htm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B-0071-02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古代语言文明的高度总结,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明、学习语言知识,其中不少蕴涵丰富文、哲、医、佛、道等文化精髓的文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编的文言文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然而,不少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却常常只专注于词语、句式、翻译的教学,而忽略了引领学生认知文言文的美。教师应如何在教授文言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所蕴涵的美?笔者认为,教师可从“读”着手,结合对情境、文字、背景、人物与感受的分析,使学生体验到文言文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意蕴美、故事美、人物美、情感美、意境美,真正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一、创设情境,体会文言文的音韵美、节奏美
  文言文句子长短相间,平仄错落,每一篇文言文都有自己的音韵、节奏,正因有了这些音韵和节奏,才使文言文从平白无奇变得熠熠生辉。如何才能让学生体会每一篇文言文的音韵美和节奏美?这就需要学生深入文言文,分析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的创作心境,设身处地地猜测、揣摩、理解。只有针对不同的文章创设不同的情境,才能使诗文语气连贯而见情意,使学生逐渐克服语言障碍,获取更丰富的形象美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言文文字背后的深意,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感同身受地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例如语文出版社(本文所涉教学案例均选自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一课,3~4两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第3段笔者指导学生把握住以“悲”为朗读基调,放慢语速朗读,加重“阴风”“浊浪”“日星”“山岳”等词语的语气,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感受“迁客骚人”登楼睹物的伤感之情。第4段笔者指导学生以轻快的语速语调朗读,并根据文意断句:“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让学生从中体会洞庭湖上春光明丽的景象和“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喜悦之情。
  又以八年级上册《满井游记》为例,把握文中“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的正确的节奏可帮助学生理解语义,因此笔者创设情境,让学生模仿古人的朗读方式,进入角色内心,拉近与文言文内容、作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充分发掘文言文的音韵美、节奏美。
  二、研读文字,领会文言文的语言美、意蕴美
  文言文用词惜墨如金,字词意蕴丰富,值得慢慢咀嚼品味,但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却重于疏通句子,解决字词意义,而缺少引导学生精心品味文言文,无形中减少了文言文的语言美、意蕴美,让文言文学习变成空洞、机械的字词、句式学习。笔者认为,应该在学生熟读或背诵文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一些经典文言文精心研读,仔细琢磨,多引导学生含英咀华,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故事发展脉络,研究字、词及其选用的含义,让学生领会文言文的语言美、意蕴美,让文言文散发出原有的韵味。
  例如语文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一文,在教学第二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这段话由两句七字句起头,后衔接五句四字句,最后是一句五字句。结构分析清楚后,学生在反复读和细细品味中,会感受到这一段文字匀称而不呆板,节奏明快而又富于变化,流畅而又婉转,从中切身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美。这样富于语言美的句子,学生不经过慢慢咀嚼品读,是体会不到文章妙处的。再如“似与游者相乐”这一句,既写出了游鱼自由闲适的神韵,更写出了鱼与人之间情趣相同,细细研读之下,才能感受到文章的神来之笔,意蕴之美。
  又如八年级上册《石壕吏》一文中“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一句,教师可带领学生反复推敲“夜”和“捉人”这两个词,体会老百姓被强制“征兵”的无奈与辛酸,感受战乱时代官府的暴政。
  三、深度阅读,感受文言文的故事美、人物美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言文中不仅记叙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还包括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教师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对故事发展前后的关联、人物个性的分析、把握,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在细细品味中陶冶情操,获得审美喜悦,如花木兰的勤劳勇敢,岳飞的精忠报国,诸葛亮的赤胆忠心,包拯的刚正廉洁……
  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干将莫邪》时,要求学生在通读原文的基础上,不断依据故事发展和人物特性进行深度阅读,不断挖掘文言文的层层深意:第一读,从头至尾以较快的速度通读全文,感知全文,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及故事发展的大致脉络,对教材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第二读,在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次朗读,感受故事情节曲折发展,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以及表现手法,从文字上分析作者行文之妙;第三读,品读描写侠客的句子,如“将子头与剑来”“不负子也”“客亦拟己头,头复坠汤中”,通过对每一句的层层深入,从文章的氛围中感受到侠客一诺千金、侠肝义胆的高大形象。
  四、在朗读中感悟,把握文言文的情感美、意境美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是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髓的沿袭。通过细致的感悟朗读,才能让学生领会文言文的情感美、意境美,从个人情感出发,在读中感受文章主人公的喜怒哀愁,又从个人与主人公情感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作者创作的良苦用心,最终实现三者的情感统一。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山峡》一文时,教师可抓住文中描写三峡两岸之景的四个字“清荣峻茂”做足文章。笔者的做法是先指导学生把握好句子的节奏,将这四字分为“清/荣/峻/茂”,而后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这四个字背后的意思,让学生认识到这四个形容词分别写的是四物:“清”字写水,“荣”字写柏树,“峻”字写山,“茂”字写草。学生先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从字面上理解三峡风光,接着以游览者的身份感受当时的青山绿水,然后又以作者的身份考虑如何将这样一份轻松愉悦的心情通过文字传达出来,一步步加深学生对人物情感的体会,感悟当时当地的场景、意境。
  又如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斟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两句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乡村,能使学生在脑海中勾画出一种恬静、悠然的意境,感悟出乡村生活的美好以及作者对乡居生活的向往。
  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音韵、意味,只有通过反复而细致的“读”与“品”才能显现出来。因此,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不仅要让学生体习得古文的运用方法,更要从古文中获知汉语文化,体会文言文的音韵美、节奏美,领会文言文的语言美、意蕴美,感受文言文的故事美、人物美,把握文言文的情感美、意境美。
  (责编 陈 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语文教学:巧学文言经典,提升写作素养
郑桂华: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咏雪》说课稿精选六篇
观课即观心 读书如读人
一师一优课活动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三步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