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影像分析】肾脏嗜酸细胞腺瘤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enaloncocytoma,RO)是一种少见的肾实质良性肿瘤,占所有肾脏实性肿瘤的3%~10%。1976年Klein和Valensi提出肾脏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具有不同于其他肾皮质肿瘤特征的独立肿瘤。肾嗜酸细胞瘤在临床及病理上有一定的特点,如果能在术前做出准确的无创性诊断,这些患者就有可能采取简单的腹腔镜下剜除手术而避免根治性肾脏切除术。但实际上与一些肾癌亚型鉴别较困难,临床上的误诊误治时有发生。
本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旨在探讨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来源: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年第25卷第2期
作者:满术千,张学勇,李旭丹,王明杰
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6例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中,位于右肾10例,左肾6例,均为单发;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无分叶,病灶直径1.0~6.5cm,平均2.6cm。其中10例肿块突出于肾包膜向肾脏轮廓外生长,与正常肾实质境界清晰。其中10例行肾脏病灶剜切术,6例术前误诊为肾细胞癌而行全肾切除根治术。

一、影像表现
1、CT表现 
平扫大部分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病灶(图1A)。

CT平扫左肾下极一大小约3cm×4cm的类圆形稍低密度灶,病灶局部突出肾脏轮廓外

少数也可表现为稍低密度,肿块边缘清晰,未见明显坏死囊变,部分边缘可见钙化,CT值35~58HU不等;增强扫描皮髓质期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T增强值平均为95HU(图1B)。

增强皮髓质交界期可见增强后皮髓质期明显强化,达到峰值

排泄期强化程度下降,低于周围肾皮质,强化的峰值在肾皮髓质期(图1C)。

排泄期病灶强化程度下降,低于周围肾皮质,中心瘢痕强化

8例病灶中央出现星芒状疤痕,2例病灶呈“轮辐状”强化(图2)。

CT增强左肾病灶中央瘢痕呈“轮辐状”强化

2、MRI表现
10例平扫T1WI呈等信号,6例呈略低信号,其中3例中央可见裂隙状疤痕更低信号(图3A)。

MRI病灶T1呈等信号

T2WI8例呈等低信号,中央可见混杂稍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中央可见高信号瘢痕(图3B),6例呈低信号。

T2病灶呈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8例明显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但肿瘤实质部分强化均匀,中央疤痕大部分早期无强化(图3C),延迟期可见强化(图3D);2例皮髓质期及排泄期扫描均呈“轮辐状”强化。

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但肿瘤实质部分强化均匀,中央疤痕早期无强化


增强的延迟期图像,可见延迟强化的中央疤痕为肿瘤部分组织黏液样变

肾动、静脉及下腔静脉均未见受累,肾周脂肪间隙清晰,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二、病理表现
巨检:16例肿瘤直径1.0~6.5cm,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肾实质内,境界清楚,包膜完整,切面红褐色或棕黄色均质状,中央为灰白色,无出血及坏死,8例肿瘤中央可见白色星芒状斑痕样病灶。肿瘤均未侵犯肾盂及肾包膜,肾门部无肿大淋巴结。
镜检:细胞呈致密巢状或实性片状排列,细胞形态一致,其间质为疏松水肿样、黏液样或玻璃样变,未见乳头状、囊管状及肉瘤样结构。部分肿瘤有小的灶性出血及组织退变,但无坏死。瘤细胞膜不清楚,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强嗜酸性颗粒(图3E),胞核呈光滑有规律的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分布均匀,无明显核仁,核分裂象罕见。

病理图片,可见肿瘤细胞内充满粗大的强嗜酸性颗粒,细胞膜显示不清

8例有中心瘢痕的标本可见纤维瘢痕组织突入肿瘤实质内,部分纤维呈席纹状结构。免疫组化EMA及CK8均呈阳性,CDl0、CK7、CK52及vimentin均阴性。

病理诊断:肾嗜酸细胞腺瘤。

三、鉴别诊断
1、肾癌(renalcarcinoma,RC):主要指透明细胞癌,大多在增强后表现为明显的“快进快出”,皮质期病灶明显强化,强化程度接近或超过肾皮质,多数内部不均匀强化,在髓质期,强化迅速减退,肿瘤密度低于周围正常肾实质,在排泄期密度进一步减低。而肾嗜酸细胞腺瘤实质部常明显均匀强化或内部呈轮辐状强化。

2、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anglomyolipoma):其与嗜酸性腺瘤的主要鉴别之处在于前者瘤内含脂肪成分,CT和MRI都可反映此特点。

3、肾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fibroustumor,SFT):CT平扫表现为均匀密度、与正常肾实质分界清楚,边缘光滑锐利的孤立性肿块,向肾盂内生长并推压肾孟肾盏,无出血、囊变及坏死。在MRI由于病灶主要由梭型细胞组成,T1WI为低信号,T2WI为低或中低混杂信号为主。增强扫描表现为渐进性强化为其特征。

四、临床与影像特点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肾脏实质性肿瘤,虽然近年来人们对此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认识有所加深,但在影像诊断中还是经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仍常误诊为肾癌,尤其是透明细胞癌。

文献报道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约占肾脏肿瘤的3%~7%,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见。肾脏嗜酸性细胞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肿瘤生长缓慢,瘤体较大者可有腰痛、血尿或腹部包块。肿瘤大多数单发,肾脏嗜酸细胞腺瘤起源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巢状或实片状,而不是乳头状和肉瘤状结构。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肾脏嗜酸细胞腺瘤时有重要作用,超声表现多为突出于肾外的较大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内呈较均匀中等回声(较肾实质回声稍强),血流较丰富。平扫大部分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病灶,少数也可表现为稍低密度,肿块边缘清晰,无坏死和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各期均匀强化且强化低于正常肾皮质,中央疤痕早期无明显强化,可见延迟强化。中央疤痕的出现与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可能与肿瘤生长缓慢并长期缺血有关。MRI平扫T1WI大部分呈等低信号,中央可见裂隙状疤痕更低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中央可见混杂稍高信号,中央瘢痕成高信号,大部分均匀强化,中央瘢痕延迟强化,部分无延迟强化的瘢痕,该无强化区病理上显示为肿瘤部分组织黏液样变。但如果增强扫描皮质期和排泄期均表现为轮辐状强化,应考虑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可能。仔细观察肿瘤的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并结合其他辅助影像检查和病史,对绝大多数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及其他肾脏肿块,MRI能做出正确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总之,根据临床无腹痛、血尿、消瘦等体征,再结合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典型影像学特征表现,可以对肾嗜酸性细胞腺瘤做出术前的准确诊断,从而避免根治性全肾摘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把手教你会读片12期:肾嗜酸性细胞腺瘤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新医读片】食道癌的患者发现肾脏肿瘤,应该怎么考虑?【027】
[泌尿影像]“嗜酸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
肾嗜酸性细胞腺瘤的 CT、MR 表现及鉴别诊断
肾的良性肿瘤之一:腺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