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与义名作鉴赏
陈与义名作鉴赏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朝为官。政和三年(1113),登太学上舍甲科,授文林郎、开德府教授。宣和四年(1122),以《墨梅》诗为皇帝所赏识,擢为太学博士。后来历任省关考官、符宝郎。后权相王黼慕他的文名,去拉拢他。王黼因罪罢相,陈与义亦受牵连而累遭贬谪。自此他沉湎于饮酒赋诗、游山玩水的生活。

  靖康年间,金兵大举南下,陈与义南奔襄汉,流离湖湘。建炎四年(1130)被召,由湖南武冈启行,辗转于广东、福建,次年夏,抵达绍兴,任兵部员外郎。这五年间,他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惨状、人民奋勇抗敌的爱国热情,写下了不少忠愤激越的爱国主义诗篇,他的作品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绍兴二年(1132),他奔赴南宋小朝廷的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绍兴七年,累官知参知政事。他曾建议抚慰将士,选拔人才,但时局的动荡,小朝廷的苟且偷安、排斥忠良,都使他的建议难以实现。做了一年多的参知政事,陈与义就辞官回到湖州。绍兴八年(1138)十月二十九日逝世,年四十九。

  陈与义的作品大致以靖康元年(1126)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时期是北宋时期,大多数诗抒写承平时的闲情逸致,以及个人的哀怨和牢骚;后一时期是南宋时期,作品主要集中在靖康元年(1126)到绍兴元年(1131)这漂泊流亡的五年,诗人抚时感事,在诗中寄托了深厚的家国之感,无论作品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前一时期,所以刘克庄说:“避地湖峤,行路万里,诗益奇壮”(《后村诗话》前集卷三)。陈与义由北宋进入南宋,亲身经历两京沦陷,二帝被掳,他以孤臣之身,自陈留而辗转湘鄂之间。乡国之痛,漂泊之苦,都使他的作品在实践中加强了感染的力量。他和杜甫所处的时代不同,但都遭遇相似的社会大变动,所以对杜甫的忧国忧民的诗篇,才有了比较深的体会。诗人在诗中说:“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他后来的一些登临或节令之作,亦苍凉激越,寄托深远,达到了骨肉相称、晚律工细的境界。杨万里称赞他说,“诗风已上少陵坛”(《跋陈简斋奏章》)。

  陈与义在学诗上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把对他们诗作的揣摩作为学杜甫的阶梯。他虽宗法杜甫,但并不墨守江西派的成规,能渗透各家、融会贯通,创造自己的风格。靖康以来,北宋的几位大家沦丧已尽,他却能继承杜甫的传统而自辟蹊径。从他开始,宋人诗学习杜甫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的有吕本中,稍后有陆游,宋末有文天祥、谢翱等。刘克庄说他:“造次不忘忧爱,以简严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第其品格,故当在诸家之上。”(《后村诗话》)此外,他的诗还有淡远清秀的一面,陈衍说他“五古由王、孟、韦、柳来,而能自出机杼”。方回将杜甫、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尊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这固然是出于强人就己的门户之见,但说明了陈与义在宋代诗坛的地位。著有《简斋集》,南宋人胡的笺注本是现存最早的注本。今人吴书阴、金德厚点校的《陈与义集》,由中华书局1982年10月出版。

  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1](选三)

  其三

  粲粲江南万玉妃[2],别来几度见春归。

  相逢京洛浑依旧[3],唯恨缁尘染素衣[4]。

  其四

  含章檐下春风面[5],造化功成秋兔毫[6]。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7]。

  其五

  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8]。

  晴窗画出横斜影[9],绝胜前村夜雪时[10]。

  【注释】

  [1]题共五首,此选三首。是为僧人仲仁(华光长老)所作水墨梅花而题。张矩臣:一作张规臣,字元方,是诗人的表兄。他好学能诗,曾为迪功郎、南都幕掾,常与陈与义唱和。

  [2]粲粲:明丽貌。玉妃:即唐玄宗宠妃杨玉环,因其白净美艳而借以喻雪或梅花。苏轼《梅》中有“玉妃谪堕烟雨村”。

  [3]京洛:洛阳。浑依旧:几乎和从前一样。

  [4]缁尘染素衣: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中有:“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南朝谢緿《酬王晋安》:“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这里是巧妙地借京洛多尘土,以奇特的联想,写江南玉妃客游京洛,而被染成黑色,成为墨梅。这是幽默风趣的说法。缁:黑色。

  [5]“含章”句: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农历正月初七)卧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其额上,成六出花,拂之不出。宫人效之,称为梅花妆。见唐韩鄂《岁华纪丽》卷一。春风面:比喻面容娇美。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有“画图省识春风面”。这里喻梅花。

  [6]“造化”句:说画家用巧夺天工之笔,把梅花的美丽姿容再现出来。秋兔毫:指毛笔。《笔谱》:“凡作笔,须取仲秋兔毫。”

  [7]“意足”二句:《列子》:“秦穆公欲求马,伯乐荐九方皋。穆公使之行,三月而返,曰:‘得之矣。’问之,曰:‘牝而黄(黄色的母马)。’使人往取,则牡而骊(黑色的公马)。公不乐,召伯乐谓之曰:‘求马者物色牝牡且不能知,又何马之知也!’伯乐喟然曰:‘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错;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而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者,乃有贵乎马也。’”这里比喻画家画墨梅,重其神似意足,而不拘于外表色相的刻板相同。

  [8]“自读”二句:宋代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有咏梅名句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这里指林逋。幽姿:指梅花清幽的风姿。

  [9]“晴窗”句:指僧仲仁就窗间取影画梅。《花光梅谱》:“墨梅始自花光,仁老之所酷爱。其方丈植梅数本,每花时,辄移床其下,吟咏终日,莫知前意。偶月夜未寝,见窗前疏影横斜,萧然可爱,遂以笔规其状,凌晨视之,殊有月下之思。”

  [10]“绝胜”句:唐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这句是说画梅胜于真梅。

  【导读】

  这组诗作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至宣和元年(1119)间,时诗人在京师。《苕溪渔隐丛话》评这首诗说:“简斋《墨梅》诗,徽庙称赏乃皋字韵一首。”清代画家恽格尔称赏此首,许为“此真知画者也”(见《瓯香馆集》卷十二)。清翁方纲则以为“惟‘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句有生韵,余亦不尽佳也”。(见《石渊诗话》卷四)宋洪迈和朱熹则赞赏第三首“粲粲江南万玉妃”,洪以为“语意皆妙绝”,朱亦以为胜于第四首(见《容斋随笔》卷八及《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

  夏日集葆真池上以绿阴生昼静赋诗得静字[1]

  清池不受暑[2],幽讨起予病[3]。

  长安车辙边,有此荷万柄。

  是身惟可懒,共寄无尽兴[4]。

  鱼游水底凉,鸟语林间静。

  谈余日亭午[5],树影一时正[6]。

  清风不负客,意重百金赠[7]。

  聊将两鬓蓬[8],起照千丈镜[9]。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10]。

  梁王今何许[11],柳色几衰盛。

  人生行乐耳,诗律已其剩[12]。

  邂逅一尊酒[13],他年《五君咏》[14]。

  重期踏月来,夜半啸烟艇。

  【注释】

  [1]葆真池:池名,相传为战国时梁惠王的故池,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市)重华葆真宫中。绿阴生昼静: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诗:“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2]不受暑:没有受到暑热,即暑热所不能到。杜甫《宴历下亭》:“修竹不受暑”。

  [3]幽讨:寻幽探胜。杜甫《赠李白》诗:“脱身事幽讨”。起予病:使我的病有了起色。杜甫《赞公房》:“汤沐起我病”。

  [4]无尽兴:形容兴致浓郁。苏轼《怀吴越山水》:“乘此无尽兴”。

  [5]亭午:正午。

  [6]“树影”句:谓树影正在正中。刘禹锡《池亭》:“日午树影正”。

  [7]“清风”二句:李白《古风》诗:“意轻千金赠”。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谓清风的情意比赠给人们百金还重。

  [8]两鬓蓬:形容鬓发散乱。杜甫《西草堂》:“身世两鬓蓬”。

  [9]千丈镜:比喻深邃的池水。

  [10]“微波”二句:《诗说隽永》:“京师葆真宫,垂杨映沼,有山林之趣。去非将罢尚符玺日,题其池亭云:‘聊将两鬓蓬,起照千丈镜。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盖有深意寓也。”这两句诗,既是实景的描写,又暗用《庄子·渔父》中“乃刺船而去,延缘苇间。……孔子不顾,待水波定,不闻音而后敢乘”的典故,寄托自己坚定不动摇,慢慢等待小风波平息之意。

  [11]梁王:战国时梁惠王。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徙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何许:何处。世传葆真池即梁王故沼。

  [12]“人生”二句:杨恽《报孙会宗书》:“人生行乐耳”。这两句意谓人生在世,当及时行乐,吟诗作赋不过是余事。诗律:诗的格律,此指诗歌创作。杜甫《贺沈员外》诗:“诗律群公问”。

  [13]邂逅:偶然相遇。这里引申机会难得。

  [14]五君咏:诗篇名,南朝宋颜延之作。《宋书·颜延之传》:“出为永嘉太守。延之甚怨愤,乃作《五君咏》以述竹林七贤。”五君:指晋初五位诗人,即嵇康、向秀、刘伶、阮籍、阮咸。诗人此游同行者五人,故借用。

  【导读】

  此诗作于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夏,诗人在京师官太学博士,与同游者五人拈韦应物诗句分韵作诗。此诗描写夏日池畔幽静的景色,风格清丽淡雅,诗句晓畅圆活,是诗人五古的压卷之作。《容斋随笔》:“自崇宁(徽宗年号)以来,时相不许士大夫读史作诗,何清源至于修入令式。本意但欲崇尚经学,痛沮诗赋耳。于是庠序之间以诗为讳。政和后稍复为之,而陈去非遂以《墨梅绝句》擢置馆阁。尝以夏日偕五同舍集葆真池上避暑,取‘绿阴生昼静’分韵赋诗,陈得‘静’字。……诗成出示,坐上皆诧为擅场。朱新仲时亲见之,云:‘京师无人不传写。’”陈衍说:“宋人罕学韦、柳者,有之,以简斋为最。樊谢五古专祈向此种。”清人厉鄂曾专学这种风格。

  雨晴

  天缺西南江面清,[1]纤云不动小滩横[2]。

  墙头语鹊衣犹湿[3],楼外残雷气未平。

  尽取微凉供稳睡[4],急搜奇句报新晴[5]。

  今宵绝胜无人共[6],卧看星河尽意明[7]。

  【注释】

  [1]天缺西南:西南方向露出一角晴天。

  [2]“纤云”句:天空一小块云像江面上一个小滩。陈与义《晚步》诗“停云甚可爱,沉叠如沙汀”,黄庭坚《咏雪和广平公》诗“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任渊注“沙以喻雪”,与此句手法相同。

  [3]语鹊:叫唤的喜鹊。衣:此处指鸟羽。

  [4]“尽取”句:雨后天气变凉,可以惬意地睡觉。这里采用杜甫一首诗题里的字面:“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

  [5]报:报答、酬谢、不辜负的意思。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中有“报答春光知有处”。范成大《八月二十二日寓道玉堂雨后顿凉》:“题诗弄笔北窗下,将此工夫报答凉。”(《石湖诗集》卷十一)

  [6]绝胜:极佳的景色。无人共:没有人一同分享。

  [7]星河尽意明:夜色清朗,银河也格外分明。尽意:着意。杜甫《天河》诗:“秋至辄分明”。“卧看”一句从杜牧《秋夕》诗中“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化出。

  【导读】

  此诗所写的是酷暑中雷雨过后诗人内心所感受到的快意与舒畅。诗题“雨晴”其中透露的欣喜之情为这首七律标明了情感的基调。诗人善于捕捉变化中的瞬间,描绘出微妙多变的大自然,乍晴的天空,漂泊的白云,争喧的鹊噪,仅剩余威的残雷,都写得惟妙惟肖而有新意。全诗从空间的变化写到时间的推移,构成了多层次、多侧面的丰富内涵。纪昀批曰:“三四眼前景,而写来新警。”冯舒云:“宁取简斋。”又云:“真写得尽。”

  雨

  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1]。

  一时花带泪[2],万里客凭栏。

  日晚蔷薇重,楼高燕子寒[3]。

  惜无陶谢手,尽力破忧端[4]。

  【注释】

  [1]古镇官:指在陈留镇(今河南省陈留县)监酒税。

  [2]花带泪:指花瓣上残留着雨滴。杜甫《秋兴》诗:“丛菊两开它日泪。”

  [3]“日晚”二句:日虽晚而雨犹未收,故蔷薇亦重;凭阑于高楼之上,人觉寒,故知燕子亦寒。杜甫《春夜喜雨》诗:“花重锦官城”。

  [4]“惜无”二句:是说自己缺少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诗才,不能够借吟咏尽遣忧闷。陶谢手: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忧端:忧愁的思绪。杜甫《得舍弟消息二首》:“忧端且岁时”。

  【导读】

  此诗作于宣和七年(1125),时诗人因宰相王黼得罪朝廷去官,也受到牵连,由符宝郎谪陈留镇酒税。诗在春雨的描写中,抒发了客居他乡的思乡情绪。颔联和颈联的对仗工整,并且颔联中的“一时花带泪”承首句“沙岸残春雨”,“万里客凭栏”承次句“茅檐古镇官”;而颈联中的“日晚蔷薇重,楼高燕子寒”又分别呼应颔联中的两句。颈联写凭栏之景,尾联写凭栏之情,这都使全诗前后呼应,一联紧扣一联,诗意清晰明朗。诗中的“一时”与“万里”表明了诗人的无奈,而蔷薇的“重”和燕子的“寒”则渲染了诗人在雨中的落寞与孤独。末二句点题,用“陶谢手”的寓意反衬自己的乡愁是无法解脱的,显得意味深长。纪昀评:“深隐而清切,简斋完美之篇。”

  除夜二首(选一)

  其一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1]。

  多事鬓毛随节换[2],尽情灯火向人明[3]。

  比量旧岁聊堪喜[4],流转殊方又可惊[5]。

  明日岳阳楼上去[6],岛烟湖雾看春生[7]。

  【注释】

  [1]朔吹:北风。这里象征北方金人的侵略。意未平:还不能平息的样子。苏轼《和秦少章》:“潮打西陵意未平”。

  [2]多事:多生事非的意思。

  [3]尽情:犹言多情。和上句的“多事”一反一正。

  [4]比量:比较。

  [5]“流转”句:北宋亡后,诗人避难南下,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过了三年这样的生活。流转:辗转流亡。殊方:异乡。

  [6]岳阳楼:湖南岳阳城西门城楼,下临洞庭湖。唐张说谪岳州时筑,宋时重修。

  [7]岛:指洞庭湖中的君山,君山实为一座小岛。看春生:语意双关,暗寓恢复失地的希望。

  【导读】

  此诗作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时诗人正避乱在岳阳(今湖南岳阳市)。诗中抒发了诗人在北宋灭亡以后流离他乡的心情,表达了在旧年已尽、新岁将临时对恢复失地的希望。在前年的正月,诗人自邓州(在今河南省)至房州(在今湖北省)。同月,金人陷房州,诗人奔入南山。其《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虏至奔入南山十五日抵回谷张家》云:“避虏连三年,行半天四维。……今年奔房州,铁马背后驰。造物亦恶剧,脱命真毫厘。”离这首《除夜》正好一年,所以有“比量旧岁聊堪喜”。但频年漂泊,又不能不使他惊心。冯班说:“落句好。”纪昀云:“气机生动,语亦清老,结有神韵。末两句闲淡有味。”

  次韵尹潜感怀[1]

  胡儿又看绕淮春[2],叹息犹为国有人[3]。

  可使翠华周宇县[4],谁持白羽静风尘[5]。

  五年天地无穷事[6],万里江湖见在身[7]。

  共说金陵龙虎气[8],放臣迷路感烟津[9]。

  【注释】

  [1]尹潜:周莘,字尹潜,钱塘人,曾为岳州决曹掾,善诗,是陈与义的诗友。陈避乱襄汉,转徙江湖之际,和周莘屡有唱和。此诗即其中之一,是一首因巨大历史事变而引发无限感慨的政治诗。

  [2]绕淮春:淮河周围的春天。此句写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的战争。这年春,金兵攻陷了淮河流域徐、泗、楚、扬诸州。因上年冬,金兵已侵扰过这一带地区,故云“又”。

  [3]犹为国有人:贾谊《治安策》:“犹为国有人乎·”意谓仍为治国无人而感叹,系指责当朝黄潜善、汪伯彦等误国权奸。

  [4]翠华:用翠羽装饰的旗,旧为皇帝仪仗,这里指皇帝。周宇县:走遍全国各地,这里是逃奔各地之意。宇县:天下,中国。这年正月,金兵进攻淮河流域,宋高宗仓皇出奔,自扬州至镇江,经常州、吴江、秀州等地,最后抵杭州。此句是诗人沉痛的反语。

  [5]白羽:《太平御览》引裴启《语林》:“与宣王(司马懿)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风尘:战马扬起的飞尘,指战争。这句对朝中无人平息战争表示深深的忧虑,同时对具有爱国心的将士寄予了希望。

  [6]五年: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金兵大举侵宋,次年正月诗人自陈留避乱出商水,至作此诗时,恰好五年。天地无穷事:谓经历了剧烈频繁的变动。

  [7]万里江湖:指诗人转徙流离地域的广阔。见在身:指生命幸存。见:通“现”。杜甫《夜间篥》诗云:“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牛僧孺《赠刘中丞》:“且斗樽前见在身。”[8]金陵龙虎气:《太平寰宇记》有:“孔明谓吴帝曰:‘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都也。’”《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说项羽曰:‘……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这里合用诸典,谓金陵是建都抗金的好地方,表示诗人的希望所在。

  [9]放臣:被贬谪的官吏。诗人自宣和六年(1124)贬监陈留酒税,至此未复官,故以自称。烟津:烟雾弥漫的渡口。

  【导读】

  此诗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四月,时诗人差知郢州(今湖北钟祥)。诗中抚事感时,沉痛激越,寄地遥深。诗中描写的混乱局势与杜甫所描写的战乱时代十分相似,所表达的“放臣”的悲哀与感慨,也与杜甫十分接近。诗中的“翠华”、“白羽”之联,以及“无穷事”、“见在身”之对,语调宏阔,气势激昂,深得杜甫律诗之精神。诗人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和流离江湖的遭遇之后,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感情,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慷慨雄阔的风格,与前期诗作迥异。纪昀批:“次句缩乎一字,宋人有此句法。五六警动。”

  伤春

  庙堂无策可平戎[1],坐使甘泉照夕烽[2]。

  初怪上都闻战马[3],岂知穷海看飞龙[4]。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5]。

  稍喜长沙向延阁[6],疲兵敢犯犬羊锋[7]。

  【注释】

  [1]庙堂:宗庙明堂。古代帝王遇大事,告于宗庙,议于明堂,因以庙堂指朝廷。平戎:戎,指我国古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这里指金人。平戎即打退消灭金人。《唐书》:“王忠嗣节度朔方,上平戎十八策,斩米施可汉,虏不敢近塞。”

  [2]“坐使”句:指金兵长驱直入,逼近汴京。坐:因。甘泉:汉代离宫门,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汉书·匈奴传下》:“胡骑入代句注边,烽火通入甘泉、长安。”李白《塞下曲》:“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此处指汴京。

  [3]上都:京城。班固《西都赋》:“实用西迁,作我上都。”这里指临安。

  [4]穷海:遥远的海上。《后汉书·耿恭传论》:“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飞龙:指帝王。《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此句指高宗逃亡到海上。

  [5]“孤臣”二句: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杜甫《伤春》:“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这里合用,切“伤春”之意。烟花:形容春天的花景。

  [6]长沙向延阁:指长沙太守向子湮,字伯共。延阁是汉代皇家藏书处,向子湮曾为秘书阁直学士,故称。向子湮是李纲的政友,为南宋主战派的一员。这年二月金兵攻长沙,他组织军民坚守,抵抗金兵。下句即记此事。

  [7]犬羊锋:刘琨《劝进表》:“逆胡刘曜,纵逸西都,敢肆犬羊,陵虐天邑。”李善注引《汉名臣奏》:“太尉应劭等议,以为鲜卑隔在漠北,犬羊为群。”这里因以称金兵,表示诗人的蔑视。

  【导读】

  此诗作于建炎四年(1130),时诗人仍流离于湖湘之间。上年金兵过江,陷临安、越州(在今浙江绍兴市),宋高宗赵构逃亡海上。这年春,金兵又破明州(在今浙江宁波市),从海上追高宗,赵构逃至温州。此诗以伤春为主题,实际上是“忧伤国事”,写出了动荡的战局和臣子的悲哀。诗人用“战马”、“飞龙”一联,写国运一再遭遇危机,又将前人的两句有名的诗句合成一联,表达自己的悲愤与迷惘。诗人的这类作品在内容、技巧、格调上都继承了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情文并茂,感人至深。纪昀批:“此首真有杜意。”又云:“‘白发三千丈’,太白诗;‘烟花一万重’,少陵句,配得恰好。”冯舒评:“学杜,故下句俱露,但杜尚有不尽之致。”

  渡江

  江南非不好,楚客自生哀[1]。

  摇楫天平渡[2],迎人树欲来。

  雨余吴岫立[3],日照海门开[4]。

  虽异中原险,方隅亦壮哉[5]。

  【注释】

  [1]“江南”二句:屈原放逐江潭,宋玉因作《招魂》,有“魂兮归来哀江南”句。《北史》:“庾信仕南朝,以聘西魏留长安,因仕于北周,虽位望通显,然常有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寄意。”这两句合用二典,寄托诗人对中原沦陷的哀痛。

  [2]摇楫:划桨,行船。

  [3]吴岫:吴山,在今杭州市。

  [4]海门:海口。登杭州凤凰山,下瞰钱塘江,可直望海门。杨巨源《送章孝标归杭州》:“独宿东楼看海门”。

  [5]方隅:边境。这里指临安的城池。壮哉:《史记·陈平世家》:“高帝南过曲逆,上其城,望见其房屋巨大,曰:‘壮哉县!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

  【导读】

  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时诗人任起居郎,从驾自绍兴渡钱塘江还临安。诗中抒写中原沦于金兵和无力挽回败局的哀痛。首联点题,中间两联写景,尾联呼应首联,再次点明主题。颔联中“迎人树欲来”的“来”字写得生动真切,描绘出水上行舟时的那种感觉。颈联中“雨余吴岫立”的“立”,“日照海门开”的“开”,分别写出了吴山的巍然屹立、海门的磅礴雄伟,同时借景抒情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中希望能够恢复中原的心情。末两句气势低落,表达了诗人心中隐藏的对局势的无奈。冯舒说:“四句好,然亦何必‘江’?”纪昀说:“颇见风格。”又说:“末言虽属偏安,然形胜如此,天下事尚可为,而惜当时之无能为也。”

  牡丹

  一自胡尘入汉关[1],十年伊洛路漫漫[2]。

  青墩溪畔龙钟客[3],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释】

  [1]一自:自从。胡尘:指金兵。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2]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3]青墩溪:在浙江桐乡北的青墩镇边,到宋光宗赵?时,因避“?”字讳,乃称青镇。龙

  钟客:诗人自称。龙钟:老态。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导读】

  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时诗人以病告退,寓居浙江桐乡县青墩之寿圣院塔下。诗人的家乡洛阳是有名的牡丹之乡。从金兵入侵中原,诗人避乱南奔,有十年之久,忽然在异乡见到了故乡的名花。诗人感慨万千,国家局势的动态和个人身世的飘零使诗人以牡丹为题,抒发了自己真挚强烈的伤时忧国之情。诗作苍凉悲感,言短意深,对故乡的怀念,对金兵的仇恨,成为强烈的弦外之音。全诗自然流畅,“用诗深隐处,读者抚卷茫然、不暇究索”(楼钥《简斋诗笺叙》)。葛胜仲所谓陈与义晚年“赋咏尤工”(《陈去非诗集序》),确非虚语。除《牡丹》诗外,陈与义还有另外一首咏物名诗《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两首诗所咏之花虽异,而情怀、笔法皆同,都是写“名花苦幽独”的伤感,表现一种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和失意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黄庭坚诗选
陈与义简介
杨万里 名作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北宋诗人苏舜钦名作赏析
在大唐长安,遇见最美的唐诗----吴言生教授《唐诗三百首》导读讲座圆满举办
诗歌的表现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