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向前救场华北,毛主席却只让他当副司令,难道他资格不够吗

徐向前元帅,是开国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位被身体拖累军事天才的。

抗战胜利之后,他因为旧病缠身,没能第一时间奔赴前线,在延安养病养了一年多。1946年底华北形势危急之时,他反复向中央申请,终于得以赶到晋冀鲁豫军区,担任第一副司令员,开始在华北战场大显神威。

不过想必大家都注意到古怪之处。

一,既然是救华北之急,就应该去华北最大的晋察冀军区(即后来的华北军区)负责军事指挥,为何要去兵力残缺不全的晋冀鲁豫军区呢?

二,徐帅的军事天才世所共知,聂帅略逊一筹,为什么后来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军区合并,仍是聂正徐副呢?

难道是为了照顾聂帅的面子,不好让徐帅后来居上?答案显然不是。

前面多期文章,我们讲过徐帅为什么一直是副司令的军事原因,不过大都从当时我方形势讲,本期再论,视角打开,从三个人身上分析一下原因。

这里多讲一句。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分析历史是为了学习往哲先贤做人做事判断形势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是为了有益当下,并非一味探讨什么阴谋论,搞贬一个夸一个的无聊文章。希望大家一定要摆正态度,互相理解,共同学习进步。

一、阎锡山

徐向前1946年11月从延安疏散往绥德(因胡宗南部咄咄逼人,不断向陕北进攻),随后再到太行地区,担任晋冀鲁豫副司令员。

大家或许都注意到了,晋冀鲁豫军区此时面临的危险并不大,阎锡山和胡宗南在山西守多于攻,尤其是阎锡山,不管是对河北还是北部的晋绥边区,都没有太大兴趣。

反而是晋察冀方向,傅作义在老蒋以北平付之的重大利益引诱之下,出兵协助北平国军,疯狂地向张家口一带进攻,把晋察冀部队逼回抗战时的区域。

两者对比,似乎应该把主要军事力量都放到晋察冀才对,而不应两面开弓,把最有军事才能的徐向前放在山西。

这样考虑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却忽视了阎锡山的威胁。

阎锡山相对于其他国民党实力派,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

第一,他统治山西时间极长,辛亥革命之后就成为“山西王”。时间长意味着对山西控制的极为严密。四川军阀虽然也因循以降,活到了解放战争最后一刻,但川中诸军阀大大小小并立纷争,系同盟搭伙,远没有阎锡山这样强大。

第二,阎锡山很有头脑,统治山西有整套思想和办法。例如独特的传统教育,建立齐全的工业体系,采取欺骗性极强的乡土同盟宣传政策,等等,他能在抗战结束之后迅速重掌山西,几乎将同时跟来的国民党中央势力摈诸省外,足见其本事。

第三,阎锡山得益于全面抗战八年与八路军深度合作、近距离对抗,对我党我军的工作理念研究最深,制定了很多针锋相对的统治策略,很是难缠。

讲几个实际案例,看看阎老西到底有多精明。

人身控制政策。阎锡山深谙统治先须固人之道,对于山西民众的控制远远超过国民政府的力度。他在国民政府普遍推行的保甲基础上,实行严格的禁行制度,要求各县乡逐村区分,结成小组,互相监督是否离开本乡。战时则不准随意出行,名义上防止为共军所掠,实则是为自己抓丁拉夫做准备。徐向前指挥大军攻下晋中之后,晋中老百姓长出一口气,对解放军叹道,两年都没敢出城一步,可见阎氏控制效率之高。

控制实业。这是阎老西极其高明的一招。阎锡山很有长远眼光,早在1932年时就已经建立了山西“西北实业公司”,这个公司下属门类涵盖了与民生相关的很多重要工业,诸如煤炭、洋灰(水泥)、棉纺、火柴、化工、卷烟、钢铁等等,山西之所以能独立建设与其他省不通行的窄轨同蒲铁路,与其实力雄厚的工业不无关系。

抗战形势艰危之际,阎氏私下里与日军讲和,其中一项重要条件就是要求日方不要破坏西北实业公司。胜利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收回所有公司,国民政府派员来争,一毛钱也没争到。

阎锡山非常注意保护公司生产,他不让山西的大财主、大资本家染指公司股份,公开宣布资本为全省百姓共有,所得利润交付省府统一支配,用于改善民生,这与蒋介石方面任由大资本家和官僚侵蚀工商业截然不同。虽然仍不过是阎锡山欺骗百姓暗中敛财的手段,但毕竟面子上好看的多,也着实让老百姓受到一些实惠。

尤其对工人的保护,阎锡山也十分精明。他把太原的公司建设的非常好,工厂周边建立了全体系的生活设施,工人无需另觅生活区,生活相对来说比较舒适。大战开打之后,尤其是徐向前打下晋中后,太原空气骤然紧张,物资紧张、价格飞涨,阎锡山为保证军需物资产出,规定把实业公司与社会流通分隔开,工人一应生活物资全由工厂提供,按工资抵价折算,直到太原解放,这些工人仍保持了比市民好得多的生活。

所以阎锡山实际统治山西期间,山西工人运动一直处于低潮,几乎没有组织过大规模的罢工、反战活动。这些工厂为阎锡山的反动统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军事物资。

当然,这不是夸阎氏经营有方,太原工人优厚的生活条件,全系阎锡山从政府收入支取,羊毛出自羊身上,只不过这些羊毛是从山西全省老百姓身上薅的,工人们感受不强烈罢了。

实际上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阎锡山这样厚此薄彼的政策也维持不下去了,太原围城后期,兵不足用,民夫亦缺,相当一部分工人被阎锡山硬赶去作战。

阎氏种种作为,与别省军阀迥异,非常不好打。因其统治政策,把山西省打造成一个整体,单靠军事无法迅速破解。而单靠土改,又无法短期见效。需要有一个军政经济都懂的高级别将领,才能统得起全面工作,以体系破体系。

徐帅与阎锡山是同乡,熟谙本土乡情。他资历又厚,眼界亦宽,在境界上足为阎锡山对手。中央大概也是发现,阎锡山军事上虽然稀松,但打起来真是难缠,晋中战役后,守着区区十几个县的地盘,居然仍能死扛,包括后来打太原,包围数月之久,仍然难以攻下。这种难缠的活儿,也只能让徐帅继续坐镇了。

二、傅作义

傅作义的因素,同样也是毛主席措置华北人事的重要考虑。

说起傅作义,很多人都会想起大同集宁之役,张家口失陷等等,仿佛一个傅作义出马,便把晋察冀军区打得如临末日。

傅作义在军事上当然有一套,也确实打了几场胜仗,使晋察冀根据地大为缩水。但傅氏作为新近崛起的实力派,并不足以直线提升华北国军实力。

傅作义受蒋介石引诱,进入北平之后,才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便宜。

傅系人马本钱不多,满打满算也就十来万人马,绥远地僻民稀,人力物力不足以支持庞大军事力量。进入北平总掌华北五省之后,傅作义获得了法定的统治权,准备大大地扩充势力,却发现蒋介石早就给他准备好了羁绊枷锁。

华北军事力量,原本以孙连仲保定绥靖公署为主,统领中央军和一部分地方杂牌军、招降的伪军,共约三十多万人,总实力是傅作义绥远兵马两倍有余。傅作义迟迟不敢把他的主力全开进北平城,而是分散部署在平津周围,就是怕一旦事有缓急中央军把他围起来。

张、保二绥署合并为华北“剿总”,傅作义名上可以指挥四五十万人,但实际上中央军他并不能做到指挥圆转如意。华北中央军的真正指挥者是“剿总”副司令陈继承,此人早年是黄埔军校教官,后长期在蒋介石当过军长的第一军任职,是蒋介石的铁杆小弟。傅陈多次因为部队指挥权问题讨价还价,后来弄的在会议上当场对吵。

蒋介石听说傅、陈不和,反而暗暗高兴,为了加强对北平的控制,蒋介石还派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专门飞到北平,召集蒋系军队军长以上的将领侯镜如、李文、袁朴、段沄等人开会,交待他们,军事上可以听傅作义的,但政治上要听陈老师(陈继承当过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的。

此后华北“剿总”序列的中央军部队,官长任职皆由陈继承决定,只不过名义上给傅作义过目,傅作义不愿也不敢过问中央军的军事,久而久之更加助长中央军气焰。

1947年底涞水战役就是如此。此战晋察冀野战军围城打援,傅作义满心要复制大同集宁和张家口之战的辉煌,把他的主力35军派了出来。

傅作义的如意算盘是,35军与共军对攻,保定、涞水周边驻有中央军好几支主力军,打起来之后四面八方合围过来,把共军包围消灭在涞水附近。

谁知他过高估计了中央军的格局,开打之后,中央军的十六军、九十四军全都按兵不动,坐视35军与共军缠斗,在晋察冀野战军已经对傅系新32师完成包围的情况下,也不派一兵一卒支援。

结果,傅系的一个整师被歼灭,35军军长鲁英麟开枪自杀。

也就是说,傅作义看似兵强马壮,坐拥五十余万大军,实际上深陷派系斗争泥潭,华北国军人虽多,却无法形成合力,我军尽可以利用其矛盾,战役上实施打击,战略上辅之以政治攻势,尽可维持得住局面,只要把华北国军牵制拖住,就算完成了任务,所以,并不急于让徐帅过来收拾局面。

三、杨得志

杨得志将军的表现,更加坚定了中央不调徐向前到河北战场的决心。

杨得志在抗战时期早早表现出过人的指挥才能,连续与几位远超他资历的大将级人物搭档,作战几乎没有失手过。

抗战胜利后杨得志、苏振华率晋冀鲁豫一纵北上挺进东北,路经晋察冀,因为杜聿明抢先到达山海关,道路被断,杨、苏短暂停留于晋察冀。一纵是刘邓的心头肉,聂帅当然没有夺人之兵的念想,主动礼送一纵南返。但聂帅迭经军事上的挫折,对帐下几位将领的能力有点没底,瞄上了杨得志这位当年的老部下,几经磋商,把杨得志一人留下。

不得不说,聂帅在晋察冀独掌大局八年多,军政一把抓,早就练就了识人之火眼金睛。

1947年7月调整重组华北兵力,把野战军从军区独立出来,聂帅主动向中央推荐,让年轻的杨得志担任野战军司令员,担负起作战指挥的重要职责。杨得志一上来,马上极大扭转了晋察冀屡战不利的下风局面。

当然,我们一定要看到,朱老总当时在晋察冀亲自指导作战,这是华北军事局面逆转的关键。

但朱老总是战略指导,战役层面需要有力的组织指挥者,杨得志完美地履行了这个角色。

清风店战役就是典型例证。

朱老总提出的战略方向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摆脱被动。

但往下怎么落实呢?朱老总只指导到,向正太路沿线破击。正太路沿线县城十几座,先打哪?

杨得志准确地接住了朱老总的指导思想,并能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战役指导,清风店战役,北打徐水保定,南诱石家庄,一顿南北极限操作,围住吃掉罗历戎一个军,华北局面登时为之一振。

所以说,在朱老总就近指挥下,有聂帅掌盘子稳军心,再有一位猛将杨得志负责战役指挥,足以应付傅作义了,再把徐帅调过来就无甚必要。

从这三个人分析当时中央决策,当然不能尽溯其源,历来高层决策都要复杂的考量,笔者如此分析,只是为诸君作一参考,不尽不准不妥之处,希请方家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北野战军为什么没有改称第5野战军?
1949年北平起义时,傅作义是怎样控制住20万中央军的?两招
傅作义功德林探望陈长捷,却遭怒目而视,陈长捷:我上了他的大当
走进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四大会战——太原会战(一)
华北急需猛将:徐向前却被摁在山西当副司令,毛主席为何不起用他
华北急需猛将,徐向前却被毛泽东摁在山西当副司令,为何不起用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