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步勘吴宁溪
                           步勘吴宁溪

  编辑《东阳市志》环境篇,要记清东阳山脉河流走向,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即便是吴宁的几道溪流,由于近二十年城区扩大,东溪、西溪大部分河段都已成地下河,一般市民都已不清楚东西溪的走向了。但东溪、西溪是东阳古城的护城河,记载的历史意义重大;处于地下的溪流要影响未来城市建设,记载的现实意义更大,重修《东阳市志》非得迎难而上查清走向不可。于是我和杜洪寿先生一同前往查勘。

   我们先找东溪的发源地。东溪,历史上曾有“碧山坑”等名称。1993年版《东阳市志》是说“碧山坑,源于南午岭北侧。”南午岭北侧现在是东阳市的较大的公墓区,在这一带是比较宽广的场所,应该是传说中双鱼寺之所在,20世纪60~80年代“农业学大寨”热潮时东阳县物资局炸药仓库曾放在这里。走过公墓区,向西看到一条小小的干涸的小涧,一直通向前面的山脚。我们向看管公墓的大爷打听,他说其实这里不能算是东溪的源头,水源比这更远的是与公墓区隔一座山的蒙坑。于是,我们又跑到蒙坑。

    蒙坑在公墓区向北500米处的一条狭窄的山陇里,从山口向西200米处岩壁上有一个凿出的石洞口,里面是“农业学大寨”时县物资局的雷管仓库。再在狭陇中向西走200米左右,又是一个空旷处,现在有一座庙,据说是传说中的罗隐读书处。

    据管庙人说,这条蒙坑向西,一直到西岘峰东麓,还有四里光景。我想,西岘峰东麓才真正是东溪之滥觞啊。

  顺着溪水向东,到蒙坑陇口,沿着东永公路向北流百来米,溪水穿过公路,隐匿在南大门公园地底下,一直到汽车南站围墙东北角才露出地面。

    东溪经大寺路33号穿过街道,在双岘路168—9号处露出地面,在利民巷19—1号又钻入地下,在南市路65号处穿过大街,直至五洲大酒店西面,穿过和平路2号(路口原有马厂桥),在建设银行振兴路营业所地下穿到广厦大厦东钻过双岘路,转向南苑里,在南苑里3、2、1号地下通往吴宁东路(南苑里1号门前原有玉带桥)。沿吴宁东路向东,于交警大楼处向北,到龙山路10号(原矿业公司)南面穿过影城,钻过电信公司院内,在四眼井西面露出地面,经过叱驭桥,向东北经联谊电机公司东面,再沿人民路流入东阳江。

    有熟悉情况的人介绍说,原东溪是在联谊电机厂东面穿过人民路,经老法院(现为“腾飞教育”所在)钻过游泳馆地下,到环城北路南街面屋的南面,到东工路附近穿过环城北路到高张村,到河头和西溪汇合,再流入东阳江。1994~1995年完成东溪疏通工程,东溪才开始嵌在人民路中心,直通东阳江。

    东溪的徒步勘查,发现旧有的东阳方志对东溪的发源地记载之谬误,看来我们还有进一步探寻西溪源头的必要,因为1993年版《东阳市志》以及历代《东阳县志》对西溪的源头的记载都有不明确之处。

    1993年版《东阳市志》“岘峰坑源于西岘峰”的说法大概引自老县志,明隆庆《东阳县志·万历补刊》卷之一“城第三”有载“又有淡竹涧水,自西岘流入县境”。清康熙《新修东阳县志》卷十七在“名胜”中有载:“两岘:在东南者为东岘,在西南者为西岘,相去可十里许,淡竹涧、茶院坑二水夹其中间……”在名为《郭乡图》的山水示意图中,东岘峰与西岘峰中间也赫然用毛笔写着“茶院坑”“淡竹涧”等字眼。清道光八年版《东阳县志》说是转载《隆庆续志》:“南曰双岘,旧名也。东西二岘并峙其前,中有勒马峰。本县倒挂风水,勒马山自西岘生而投东,与县衙正对。又有淡竹涧水,自西岘流入县境……”

    我们先来到城南西路祥庄附近,这里是来自西岘峰水(有谓“岘峰坑”,现在当地人也有称为“直坑”的)与来自老鹰尖之水(即淡竹涧)汇合之处。流过城南西路地下,通向烈士陵园的东面。

    为了比较两条来水的长短,我们约走了2公里路,先找到西岘峰下的金山寺处,这里有从西岘峰流下来的细小的水流。我们又找淡竹涧水源头,过了土地殿,又穿过竹园村,来到“龙皇庙”。爬坡攀岩,手掌抓出了血,衣服沾满了东阳方言称为“粘侬草籽”的残花,才来到了老鹰尖脚万松湾的“竹溪桥”旁。

    竹溪桥是用上百块毛石砌成的小石桥,桥中间有一块石碑,上面有清楚的三个大字“竹溪桥”,右边有一行直写的小字,经仔细辨认是“光绪丙申年建”几字,推算一下,应该是在公元1896年,如此简陋的石桥,竟有一百十多年的历史了,怎不令人惊叹!

    溪,东阳人一般称“坑”;山上的小溪,书面语称为“涧”。所以,这里的“竹溪”应该就是历代《东阳县志》所称的“淡竹涧”吧。这里到祥庄的路程约有3公里,已经比西岘峰下到祥庄的距离远多了,更何况竹溪桥前方还看不到山溪的边际(据说尚有2公里)!淡竹涧之水浅而且清,在太阳照射下,泛着银光,怪不得当地百姓称之为“银坑”呢!竹溪桥的左边有一个半圆形大石潭,是由水竹坞的水冲出来的,据说是旧时旱灾年份迎接“龙皇”之所在,旁边还建了个“龙皇庙”呢。

    探过西溪源头,我们又经过祥庄,回到烈士陵园东侧西岘桥下。西溪在这里又分为两条。

    一条是原来的老河道,即向东北流过原茶厂,到西岘路21号又钻入地下。到新南路12号的南面露出地面,又钻入地下,流向原东阳火腿厂。穿过吴宁西路,在吴宁西路42号附近露出地面流向乘驷桥。1989年“7.23”洪水,冲走森工站许多木材,冲毁许多房屋,于是1989年8月在商城西路挖一条地下河,直接穿过吴宁西路至乘驷桥,和老河道的水汇在一起,穿过西门菜场21号的地下,流向西溪路下面。通过西溪路,转到中山路和环城北路的交叉口的北边,西溪又露出地面,沿着中山路,到滨江花园处偏西流入东阳江。从祥庄到东阳江约有5公里左右。

    但原西溪老河,到中山路236号,又钻入地下,穿过238号前面的公共厕所南边,向东北方向穿插,穿过幸存的 “水月庵”的前面,一直流向河头,与原来的东溪会合,流入东阳江。1994~1995年疏通西溪,西溪才直接沿中山路通向东阳江。

    弄清了东溪、西溪的情况,我们意犹未尽,我们又在第二天徒步勘查了巧溪、白云溪。1993年版《东阳市志》是这样记载的:“巧溪,自屏山北行经骆村、荷石塘、十里头,后上田入干流,长5.5公里。”经过勘查,发现这句话写的其实是白云溪的情况。白云溪,发源于屏山,先流入寺前湾水库,再经骆村、荷石塘、十里头,后上田流入东阳江。真正的巧溪,就是清康熙《新修东阳县志》卷之十六中写的“其溪常干,雨过即涸。掘之深一丈许,则水从下流,谓其巧于行水,因名巧溪”之溪,它源出老鹰尖的北谷,进入工农水库,流出水库,经大坑、仓基村、项店村,过神道门折往西庄入东阳江。可见,1993年版《东阳市志》对巧溪的记载也有张冠李戴的错误。

    勘查过东溪、西溪、巧溪、白云溪,给手脚擦上红汞,理净衣服上的“粘侬草籽”,翻开历代《东阳县志》、《东阳市志》,感慨不已。山川河流,除人类有大动作(如改动河道、修建水库)外,虽经千百年,变化甚少,所以常常会引发文人“物是人非”的感慨。但对于变化甚少的山川河流的记载,如引为护城河的东溪、西溪的源头,巧溪、白云溪的走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误载呢?诚如苏轼评论有人误解石钟山命名时所言:“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进一步说,典籍记载的名称本应和个别本地人的具体生活用语有所区别。我们曾在巧溪旁问当地人:“这条溪叫什么?”有人回答:“溪在村前,我们就叫前坑。”大约溪在村后,就会叫“后坑”了。但我们能说他们错吗?生活在同一村庄的人,“前坑”就是一个十分明确的概念,为什么非得叫“巧溪”呢?但作为方志的编修人员,就得纵览历史和现实,横观整体与局部,在调查现实的基础上,参阅典籍的记载,下一番去伪存真、整理加工的功夫,才能编出高质量的志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祖传“秘方”不再秘传 “星夏珠”方难觅传人
【金华传统村落】东阳市巍山镇古渊头村
干部做事要心怀一个“民”字
中国这一市一区,名字正好到过,分属广东省、浙江省!
东阳经济开发区道路取名
东阳部分镇乡街道村庄规划改造设计方案公示来了!有你们村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