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鸡精出在鸡身上纯属误会-健康报网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 钟凯

  咸鲜口味是中式菜肴重要的特征之一。想提鲜,最简单的办法是起锅前加少许味精。有很多人听信网上的谣言,以为味精不安全,于是改用鸡精等其他调味料。鸡精确实比味精的味道更浓郁,但这并不是因为里面有很多鸡肉精华。其实,鸡精里面最主要的成分还是味精,占到40%~50%。同时还有呈味核苷酸二钠、谷氨酸钠、琥珀酸二钠、酵母提取物等其他鲜味物质,以及淀粉、糖、盐等辅助成分。有做菜经验的人会发现,如果用鸡精提鲜,需要的量比味精少得多,这个秘密就来自呈味核苷酸,一种常用食品添加剂(增鲜剂)。

  天然的鲜味物质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氨基酸,例如谷氨酸(味精)、丙氨酸、天冬氨酸等;一类是核苷酸,例如肌苷酸、鸟苷酸、黄苷酸、腺苷酸等。核苷酸你应该不陌生,因为DNA就是用它搭建起来的遗传密码。100多年前,日本科学家在研究鲜味的时候,首先在鲣鱼中发现了具有鲜味的肌苷酸。另一组日本科学家又在蘑菇中发现具有鲜味的鸟苷酸,这些有鲜味的核苷酸就被称为呈味核苷酸。

  随后的研究发现,许多食物中都有微量呈味核苷酸。例如肌苷酸大量存在于牛肉、鸡肉、猪肉等肉类产品和鱼类等海产品中,鸟苷酸大量存在于香菇、牛肝菌等菌菇中。因此,中式烹饪用鸡肉调制高汤,欧美厨师用牛肉熬制鲜汤,中国人在熬鸡汤的时候喜欢加几个香菇,这些“民间智慧”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当然也有氨基酸的鲜味因素)。

  提纯的呈味核苷酸鲜味微弱,而且多加一点对鲜味提升的作用并不明显。味精则不同,不够鲜,可以再来一勺。于是,尽管呈味核苷酸和味精发现的年代差不多,但后者很快进入商业应用,而前者沉寂了几十年。直到20世纪中叶,人们突然发现,呈味核苷酸的神奇之处并不是自己的鲜味,而是作为味精的“鲜味放大器”。

  例如在味精中添加2%的肌苷酸和鸟苷酸混合物,鲜味立刻提升4倍左右,如果添加5%则可以提鲜6倍左右。目前常见的鸡精中通常添加2%~4%的呈味核苷酸,因此达到同样的鲜味时用量比味精更少。尽管呈味核苷酸的价格比较贵,但和单纯用味精相比,成本仍下降了约4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为什么觉得食物味道鲜美?
卤肉熟食行业常用风味增强剂鲜味剂分类和作用,浅显易懂不再被骗
炒菜放鸡精好还是味精好?
鸡精和味精的选择和食用
味极鲜酱油,你了解吗
炒菜用鸡精好还是用味精好?专家有话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