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头条文章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手指总是脱皮,最有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

  1.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2. 手癣(常常跟脚气是一起)
  3. 汗疱疹(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湿疹)
  4. 手部湿疹
  5. 神经性皮炎
  6. 慢性接触性皮炎
  7. 掌跖角化症
  8. 掌跖脓疱病
  9. 二期梅毒

这几个疾病,我们现在逐个介绍。

1、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先来一张典型的剥脱性角质松解症,这样大家能直观明了。

这个病,手脚都可以得,但是手上更多见,脚上少见一点,一般是没啥子症状的。从这一点上来说,跟后面要讲的手癣、汗疱疹或手部湿疹区别很明显,因为后面三种疾病,通常都痒的厉害。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是皮肤浅层剥脱,在天气炎热时会加重,所以夏天多见。对了,一部分人还伴有出汗增多,湿唧唧的。

怎么判断是不是这个病呢,典型的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是怎么样呢?

请看上面那张图,典型的表现是为不规则的环状或者螺旋状鳞屑,直径大概是2-15毫米。它发病之前,或者发病的时候,没有水疱,没有那种一颗颗的小凸起。这种临床表现,又跟手癣、汗疱疹或手部湿疹区别很明显。

治疗方面,需要强调的是,使用糖皮质激素,比如说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都是没啥效果呢,所以不建议用这个。

主要的核心的治疗手段,就是润肤剂,厚重一点的润肤剂,除了这个,其他都用不着。

那么什么是厚重一点润肤剂呢,看成分表。现在就可以拿出你的润肤剂,对着成分表来看。

含有封闭剂多一点的成分:如凡士林、角鲨烯、矿物油、卵磷脂、胆固醇等,能在皮肤表面形成疏水性的薄层油膜,有加固皮肤屏障的作用。

添加与表皮、真皮成分相同或相似的“仿生”原料:具有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如天然保湿因子、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

2、手癣

简单说就是手部的皮肤表层真菌感染。话不多说,先上图。

大家从这张图里,最先引起你的注意的是什么呢?

如果是我,我会发现图片有点奇怪,因为两只手,一只是好的,另一只才有皮疹。

这个就是典型的所谓的,两脚一手现象。一会儿会进一步解释这个问题。

手癣,俗称鹅掌风,是为手掌的皮肤癣菌感染。这个真菌是怎么来的呢,这个是好问题,通常都是来自用手去抓已经感染了真菌的脚上,大腿根部和还有头皮。换句话说,就是很多手癣的人,也会伴有脚气、股癣、头癣之类的真菌感染。

手癣的真菌类型,也是以红色毛癣菌为主,这个跟脚气是一样的。

手癣主要是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水疱鳞屑型。开始发病的时候,通常都是单侧的,也就是一只手感染。先从手掌的某一个部位开始,特别是手掌心,还有就是大拇指和第2个手指头,也就是食指,和第4个指头,也叫无名指,就是戴戒指那只。

手指的掌面和侧面,是最先累及的。

开始是为针头大小的水疱,水疱壁比较厚(跟汗疱疹不一样,汗疱疹的水疱壁都比较薄)。而且发亮,水疱里面是清澈的液体。水疱可以是散在一颗一颗的分开分布,也可以是聚集成一团,有瘙痒。

水疱干了之后,就开始脱皮,并向四周蔓延扩散。形成一个个环状的,或者多个环状的皮疹,边界比较清晰,就是说皮疹的边缘,跟周围好的地方,界限通常比较清晰。(这个跟湿疹不一样,湿疹通常边缘都不清晰)。

手癣也是慢性病,可以发作很久。慢慢的整个手指、手掌,都被感染了,并且手背也可能被感染了,重要的一点,时间久了,手指甲也会被感染,形成灰指甲

甚至在少数情况下,会从一只手传染到另外一只手的。

有水疱明显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脓疱。如果出现这个情况,大概是因为皮肤破损了,出现了细菌感染,这个时候,真菌感染,和细菌感染都来了。

第二种手癣,是角化增厚型。

这一类型手癣,不是孤立的,多是由水疱鳞屑型发展而来的。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都有很多年的病史了,两只手都感染的可能性大。

典型皮损,跟前面水疱型不一样。这个类型,一般都没有明显的水疱或者环状脱皮。手掌心大片的发红,还有皮肤变厚,皮肤纹理也加深,摸起来很粗糙。广泛的脱皮,冬天甚至会出现皮肤裂开,严重的会有裂开出血,这个时候会感觉很痛,这种类型,跟湿疹非常像。

治疗方面,既然是真菌感染,当然就是用抗真菌药物了,像硝酸咪康唑乳膏、奈替芬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此药物孕妇可以用)复方苯甲酸软膏都是可以的。

如果出现角质明显增厚的,甚至有皮肤开裂的。建议加上软化角质的,比如说尿素软膏,一起使用,效果更好。每天2次,手部全覆盖,坚持4周。

如果是顽固性,外用药物使用效果不满意的,可以用口服的抗真菌药物。推荐是伊曲康唑胶囊,每次200mg,每天1次,使用1-2周,也可以用特比萘芬片,每次250mg,每天1次,连续使用1-2周。

3、汗疱疹

汗疱疹是一种手掌、脚上的水疱性疾病。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出汗不良性湿疹。换句话说,你可以把它也理解为一种皮肤湿疹样反应。

这个病的病因还不太清楚,我知道大家最怕看到这个说法,病因不清楚,意味着了解还不够透彻。所以如果说你们问,怎么治疗断根,那我们就不知道啦。具体来说,有可能是过敏,也可能是汗液潴留引起。

这个病,通常是在春末夏初开始,夏天会加重,冬天又会好了,所以存在季节相关性。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位于表皮深处的小水疱。这一点可以和一般的真菌感染引起的水疱区别,后者的水疱比较浅表的,不会那么深。

这个水疱差不多米粒大小,呈半球形,略微的高出皮肤表面,没有炎症反应。所以水疱周围不会发红,水疱分布的方式,可以是分散的分布,也可以是成群的分布。

分布的部位多见于手掌、手指侧面和指尖部位,手背和脚底板要少见一点。和普通的湿疹一样,也是呈对称分布。

水疱内的浆液是清澈发亮的,所以这个一般是不化脓的,不是那种黄色的,偶尔才会有浑浊改变。

水疱通常自己是不会破的,当然有人保不齐自己会去挑破,水疱干了之后,就会脱皮,露出鲜红的新生上皮,又薄又嫩,这个时候可能会感觉到疼痛。

水疱的周围皮肤不会有啥异常,痒也有的,一部分人还会伴随烧灼感。

说到这里,大家可以对照下自己,如果手上出水疱,是不是和这个一样呢?如果是,那就是汗疱疹咯。

治疗方面水疱没破时可以用炉甘石洗剂外用,每天涂个三五次都可以。如果开始脱皮了,可以用弱效的糖皮质激素和保湿乳膏一起用,比如说地奈德乳膏、曲安奈德乳膏混合尿素乳膏一起用。

如果局部反复的脱皮、干燥,并且有疼痛,也可以局部使用5%的水杨酸软膏来控制病情。

如果病情很严重,则可以考虑短时间口服糖皮质激素,比如说泼尼松片,每天30mg,用个5-7天,可以迅速的控制住病情。

4、慢性湿疹

第四个是慢性湿疹,这个跟第5种神经性皮炎和第6种慢性接触性皮炎,存着重叠,有时候很难区分。就一起说好了。

手部湿疹皮损呈亚急性或慢性湿疹表现,说人话就是发病通常都超过3月了。

多发生于指背及指端掌面,可蔓延至手背和手腕部,发现没有,这个跟前面的手癣表现不太一样。境界不清(这里也跟手癣不一样)或呈小片状皮损,至慢性时有浸润肥厚,因手指活动而有皱裂。甲周皮肤肿胀,指甲可变厚不规则。

手部湿疹亦可发生于掌侧,具局限性,但边缘可不甚鲜明,多粗糙,有小丘疱疹、疱疹及浸润肥厚,冬季常发生皲裂。皮肤剥脱后,手指会疼痛,甚至接触水都可能会疼痛。

因两手经常接触外界物质,故手部湿疹不论其病因为何,常受继发因素影响(比如说反复的潮湿-干燥环境刺激),而使病情变化,一般比较顽固难治。

湿疹的治疗总原则,建议是降阶梯治疗。简单来说,就是在严重的时候,使用的治疗手段,要强一点,猛一点。病情控制后,就降低治疗强度,到后面就可以维持治疗了。但是贯穿治疗全程的是保湿乳的使用,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现在来说药物方面:

(1)外用药物方面:

1.外用糖皮质激素:这个依然是慢性湿疹的治疗基石药物,无法被取代。外用激素强度一般可分为四级,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为弱效激素,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曲安奈德乳膏为中效激素,糠酸莫米松乳膏为强效激素,卤米松和氯倍他索乳膏为超强效激素。

一般初治时应选用强度足够的制剂 (强效或超强效),以求在数天内迅速控制炎症,一般为每日二次用药,炎症控制后逐渐过渡到中弱效激素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面部、颈部强效激素在儿童很少应用,只有在苔藓化非常严重的局部皮损才使用,且仅限短期应用,一般不超过3周。

当皮损有所缓解后,即改用低一级强度的激素,以尽量避免外用激素的副反应。及皱褶部位推荐使用中弱效激素,应避免长期使用强效激素。

2.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包括吡美莫司、他克莫司。在前面第1条里已经提到,在病情控制后可以使用这些药物继续治疗,并可以使用比较长的时间,因为这类药物,并不像糖皮质激素那样使用长了会出现明显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副作用。

3.外用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这个也是个好药,而且目前研究表面,可以用在3个月以上婴幼儿。 特别是对于担心长期使用激素产生副作用的父母来说,多了一个选择。

4.外用抗微生物制剂:由于皮肤屏障被破坏,所以细菌、真菌可以定值。这种定植或继发感染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对于较重患者外用抗菌素有利于病情控制,用药以1~2周为宜,应避免长期使用。如疑似或确诊有病毒感染,则应使用抗病毒制剂。

5.如果皮肤瘙痒剧烈,多塞平乳膏或复发樟脑乳膏之类的,还有冷敷,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止痒效果。

(2)口服药物方面:

1.抗组胺药物:有一定的抗过敏止痒作用,但是慢性湿疹的主要发病机制,不是组胺通路,因此,效果不一定好。

2.免疫抑制剂:因为慢性湿疹,常常也是伴有皮肤免疫紊乱。因此免疫抑制剂是可以考虑使用的。不过这是指对于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的。像甲氨蝶呤、环孢素、硫唑嘌呤等。

3.镇静及止痒作用比较强的药物:酮替芬片、扑尔敏、多塞平等,可以睡前使用,改善睡眠。

4.口服益生菌,有一些研究认为可以改善作用。

5.口服糖皮质激素:这个很少推荐,除非迫不得已。我有一个患者,泛发性湿疹,各种治疗效果欠佳。最后用了低剂量的口服糖皮质激素,很快就控制了,但是这个得缓慢减少用药。

6.生物制剂:有一个生物制剂,叫dupilumab(度匹鲁单抗),对于很严重的慢性湿疹,也是可以考虑的。目前有研究提示用来治疗顽固性的特应性皮炎,有显著疗效。

除此之外,抗IL-22单抗、JAK抑制剂:托法替布、巴瑞替尼、抗IL-31抗体(IL-31是一种新发现的与慢性皮肤炎症和瘙痒相关细胞因子)等等,都是可以选择的。物理治疗方法:

照紫外线。紫外线是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既可以导致很多皮肤问题,也可以用来治疗皮肤问题。慢性湿疹也是其中之一,可以抑制皮肤中炎症反应。

由于湿疹或者说慢性接触性皮炎,通常是跟外界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斑贴试验,在这里,就显得很有意义。

具体的做法就是把多种常见的过敏原,贴在后背皮肤上,过几天看贴的地方,会不会发红,出水疱。如果有,那就表明对这个过敏的。下图是斑贴试验示意图。

斑贴试验

5、掌跖角皮症

接着说掌跖角皮症,这里由于篇幅原因,只讲一种。还是先上图片。

弥漫性掌跖角皮症,这个病有时候看起来跟慢性湿疹,还有角化型手癣有点类似。

这个病多从婴儿期开始发病,轻者仅有掌跖皮肤粗糙,严重时掌跖出现弥漫性斑块状,边缘清晰的角质增厚,表面光滑、色黄,酷似胼胝或呈疣状增厚。足弓一般不受累,常可因皮肤弹性消失而发生皲裂和引起疼痛,造成手足活动困难。

局部一般无炎症,但因常伴有多汗症而引起浸渍的外观。角化过度损害可延伸至掌跖侧缘或手足背,但膝,肘很少累及。

甲板也常增厚而呈浑浊状。皮损一般呈对称分布,角化损害持续终生而不会自动消退。部分患者可合并鱼鳞病。

6、掌跖脓疱病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受累区域为灰红色,常有脱屑,鳞屑去除后留下光滑的暗红色表面。在这些斑块内,出现数目众多的直径2~5毫米的小脓疱。

新鲜的脓疱是黄色的,陈旧的脓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最终脓疱干涸、脱屑,留下红色嫩薄的表皮,病变严重时为点状糜烂,渗液较多。

以后表皮下方又有水疱、脓疱,反复发作,缓解期长短不一,在疾病恶化期可5~7天发作1次,各种外界刺激(肥皂、洗涤剂和外用刺激性药物等)、夏季局部多汗、经期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均可促使发作,使症状恶化。

治疗方面类似银屑病,具体就不展开说明了。

7、梅毒

斑丘疹是二期梅毒最常见的病损,常发生于感染后2~4个月。斑丘疹分布于全身,包括面、躯干、四肢屈侧,但下肢比上肢少,呈暗铜色。

梅毒治疗没啥说的,就是用长效青霉素。每周1次,连续3周为一个完整的疗程,费用也是相当便宜。

今天就说到了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个三连,谢谢呐。

【免责声明】

本文由皮肤科冷医生原创,为读者进行科普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皮肤问题还需及时问诊医生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封面图源:Unsplash.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汗疱疹、湿疹和癣,用什么药好得快?告诉你这3种皮肤病的用药
手上长小水泡,是手癣、湿疹还是汗疱疹?
儿童常见皮肤病
UC头条:湿疹、带状疱疹, 擦什么好得快?
准妈妈为何易患皮肤病(图)
手部湿疹我们医院急诊科护士的手,因为天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