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训宝典之九十二:袁采家训《袁氏世范·处己》下
userphoto

2022.05.22 福建

关注

袁采家训《袁氏世范·处己》下:

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

起家之人,生财富庶,乃日夜忧惧,虑不免于饥寒。破家之子,生事日消,乃轩昂自恣,谓“不复可虑”。所谓“吉人凶其吉,凶人吉其凶”,此其效验,常见于已壮未老,已老未死之前,识者当自默喻。

兴废有定理

起家之人,见所作事无不如意,以为智术巧妙如此,不知其命分偶然,志气洋洋,贪取图得。又自以为独能久远,不可破坏,岂不为造物者所窃笑?盖其破坏之人,或已生于其家,曰子曰孙,朝夕环立于其侧者,他日为父祖破坏生事之人,恨其父祖目不及见耳。前辈有建第宅,宴工匠于东庑曰:“此造宅之人。”宴子弟于西庑曰:“此卖宅之人。”后果如其言。近世士大夫有言:“目所可见者,漫尔经营;目所不及见者,不须置之谋虑。”此有识君子,知非人力所及,其胸中宽泰,与蔽迷之人如何。

用度宜量入为出

起家之人,易于增进成立者,盖服食器用及吉凶百费,规模浅狭,尚循其旧,故日入之数,多于日出,此所以常有余。富家之子,易于倾覆破荡者,盖服食器用及吉凶百费,规模广大,尚循其旧,又分其财产立数门户,则费用增倍于前日。子弟有能省用,速谋损节犹虑不及,况有不之悟者,何以支持乎?古人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盖谓此尔。夫贵人之家尤难于保成。方其致位通显,虽在闲冷,其俸给亦厚,其馈遗亦多,其使令之人满前,皆州郡廪给,其服食器用,虽极华侈,而其费不出于家财。逮其身后,无前日之俸给、馈遗使令之人,其日用百费非出家财不可。况又析一家为数家,而用度仍旧,岂不至于破荡?此亦势使之然,为子弟者各宜量节。

起家守成宜为悠久计

人之居世,有不思父祖起家艰难,思与之延其祭祀,又不思子孙无所凭藉,则无以脱于饥寒。多生男女,视如路人,耽于酒色,博弈游荡,破坏家产,以取一时之快。此皆家门不幸。如此,冒干刑宪,彼亦不恤,岂教诲、劝谕、责骂之所能回?置之无可奈何而已。

节用有常理

人有财物,虑为人所窃,则必缄縢扃鐍,封识之甚严。虑费用之无度而致耗散,则必算计较量,支用之甚节。然有甚严而有失者,盖百日之严,无一日之疏,则无失;百日严而一日不严,则一日之失与百日不严同也。有甚节而终至于匮乏者,盖百事节而无一事之费,则不至于匮乏;百事节而一事不节,则一事之费与百事不节同也。所谓百事者,自饮食、衣服、屋宅、园馆、舆马、仆御、器用、玩好,盖非一端。丰俭随其财力,则不谓之费。不量财力而为之,或虽财力可办,而过于侈靡,近于不急,皆妄费也。年少主家事者宜深知之。

事贵预谋则不时失

中产之家,凡事不可不早虑。有男而为营生,教之生业,皆早虑也。至于养女,亦当早为储蓄衣衾、妆奁之具,及至遣嫁,乃不费力。若置而不问,但称临时,此有何术?不过临时鬻田庐,及不恤女子之羞见人也。至于家有老人,而送终之具不为素办,亦称临时,亦无他术,亦是临时鬻田庐,及不恤后事之不如仪也。今人有生一女而种杉万根者,待女长,则鬻杉以为嫁资,此其女必不至失时也。有于少壮之年,置寿衣寿器寿茔者,此其人必不至三日五日无衣无棺可敛,三年五年无地可葬也。

居官居家本一理

居官当如居家,必有顾藉;居家当如居官,必有纲纪。

子弟当习儒业

士大夫之子弟,苟无世禄可守,无常产可依,而欲为仰事俯育之资,莫如为儒。其才质之美,能习进士业者,上可以取科第致富贵,次可以开门教授,以受束修之奉。其不能习进士业者,上可以事笔札,代笺简之役,次可以习点读,为童蒙之师。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技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子弟之流荡,至于为乞丐、盗窃,此最辱先之甚。然世之不能为儒者,乃不肯为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等事,而甘心为乞丐、盗窃者,深可诛也。凡强颜于贵人之前,而求其所谓应副;折腰于富人之前,而托名于假贷;游食于寺观,而人指为穿云子,皆乞丐之流也。居官而掩蔽众目,盗财入己,居乡而欺凌愚弱,夺其所有,私贩官中所禁茶、盐、酒、酤之属,皆窃盗之流也。世人有为之而不自愧者,何哉?

荒怠淫逸之患

凡人生而无业,及有业而喜于安逸,不肯尽力者,家富则习为下流,家贫则必为乞丐。凡人生而饮酒无算,食肉无度,好淫滥,习博弈者,家富则致于破荡,家贫则必为盗窃。

周急贵乎当理

人有患难不能济,困苦无所诉,贫乏不自存,而其人朴讷怀愧,不能自言于人者,吾虽无余,亦当随力周助。此人纵不能报,亦必知恩。若其本非窘乏,而以干谒为业,挟持便佞之术,遍谒贵人富人之门,过州干州,过县干县,有所得则以为己能,无所得则以为怨仇。在今日则无感恩之心,在他日则无报德之事,正可以不恤不顾待之。岂可割吾之不敢用,以资他之不当用。

不可轻受人恩

居乡及在旅,不可轻受人之恩。方吾未达之时,受人之恩,常在吾怀,每见其人,常怀敬畏,而其人亦以有恩在我,常有德色。及吾荣达之后,遍报则有所不及,不报则为亏义,故虽一饭一缣,亦不可轻受。前辈见人仕宦而广求知己,戒之曰:“受恩多,则难以立朝。”宜详味此。

受人恩惠当记省

今人受人恩惠,多不记省,而有所惠于人,虽微物亦历历在心,古人言:施人勿念,受施勿忘。诚为难事。

人情厚薄勿深较人有居贫困时,不为乡人所顾,及其荣达,则视乡人如仇雠。殊不知乡人不厚于我,我以为憾;我不厚于乡人,乡人他日亦独不记耶?但于其平昔薄我者,勿与之厚,亦不必致怨。若其平时不与吾相识,苟我可以济助之者,亦不可不为也。

抱怨以直乃公心

圣人言“以直报怨”,最是中道,可以通行。大抵以怨报怨,固不足道,而士大夫欲邀长厚之名者,或因宿仇,纵奸邪而不治,皆矫饰不近人情。圣人之所谓直者,其人贤,不以仇而废之;其人不肖,不以仇而庇之。是非去取,各当其实。以此报怨,必不至递相酬复无已时也。

讼不可长

居乡不得已而后与人争,又大不得已而后与人讼,彼稍服其不然则已之,不必费用财物,交结胥吏,求以快意,穷治其仇。至于争讼财产,本无理而强求得理,官吏贪谬,或可如志,宁不有愧于神明!仇者不伏,更相诉讼,所费财物,十数倍于其所直。况遇贤明有司,安得以无理为有理耶?大抵人之所讼互有短长,各言其长而掩其短,有司不明,则牵连不决。或决而不尽其情,胥吏得以受赇而弄法,蔽者之所以破家也。

译文:

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

开始起家的人,家业富庶,还会早晚担心,恐怕有一天会遭受饥寒。而败家子们,家境日渐耗散,还肆意任性,说“不会再有担心”。所谓“吉人在吉祥时想着凶险,凶人在凶险时想着吉祥”,最终的结果,常常在壮年还没有衰老时,已经衰老而没有去世之前看到,有识者要心里清楚。

兴废有定理

开始起家的人,做任何事都能顺心如意,认为是自己的智谋如此巧妙,却不知是自己命运的巧合,因而得意洋洋,贪婪谋求。又认为就自己能家业久远,不会破败,岂不会被命运所嘲弄?这样家里败家的人,也许已经出生了,叫做儿子孙子,早晚围在他身边,今后就是败坏祖先家业惹是生非的人,只恨他的祖先看不到这些。前辈有人兴建住宅,请工匠在东庑吃饭时说:“这是建造住宅的人。”指着在西庑吃饭的子弟说:“这是卖住宅的人。”之后果然应验。近来士大夫有人说:“能看见的,随意去经营处置;看不见的,不必去考虑。”这是有见识的君子,懂得有些不是人力能做到的事,心里的宽广泰然自若,那些糊涂人怎么比得了呢?用度宜量入为出

开始起家的人,之所以容易增长成就家业,是因为衣食器用以及红白事情各种费用,规模不大,仍然遵循旧规,所以每天的收入,多于支出,这才能常常有盈余。富家子弟,容易败光家业,是因为衣食用度各种费用,规模增大,仍然要遵循旧规,而又要分财产各立门户,费用和之前相比要倍增。子弟中有能节省费用,迅速考虑减少节俭花费还来不及,何况那些不醒悟的,靠什么来支持呢?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说这种情况。富贵之家尤其难以保住家业。在他们身居高位时,虽然是闲冷的职位,俸禄也很丰厚,别人的馈赠也多,使唤的仆人比比皆是,都是各州郡出费用。日常的衣食器用,虽然奢华,但不用花家里的钱。等到人去世,没有了之前的俸禄、赠送和使唤的仆人,日常用度各种费用只能花家里的钱。何况又分一家为几家,而用度仍然不变,岂不知就要破产?这也是形势所迫,作为子弟们要各自考虑好。

起家守成宜为悠久计

人活世上,如果不想想祖辈起家的艰难,想着为祖先延续家业,不想着子孙没有依靠,就不能摆脱饥寒的生活。生了很多孩子,却好像和自己无关,沉湎于酒色,赌博闲逛,破败家业,来贪图一时的快乐。这都是家门不幸。这样的人,就是触犯法律,也不管不顾,难道是教导、劝告、责骂能改变的吗?只能无可奈何罢了。

节用有常理

家里有财物,担心被人偷窃,一定会小心保管,严密收藏。担心费用没有节制而被花光,就以盘算考虑,支出使用很节俭。但再严密也有犯错的,因为一百天管理严格,没有一天疏漏,那就不会犯错;而一百天中有一天不严格,那一天的疏失和一百天不严格是一样的。有很节俭但最终用度匮乏的,是因为一百件事情节俭而没有一件事浪费,就不至于匮乏;一百件事节俭而一件事不节俭,那一件事浪费和一百件事不节俭是一样的。所谓的一百件事,包括饮食、衣服、房屋、田园馆舍、车马、仆人、器物、玩物爱好,不止一件。花费多少看自己的财力,就不叫浪费。不看财力去做,或者虽然财力能达到,但过于奢靡,而且不是急事,都算浪费。掌管家事的年轻人应该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

事贵预谋则不时失

中产的家庭,凡事不能不尽早考虑。有儿子要为他谋划生计,教他谋生之道,都要尽早考虑。至于女儿,也要早点准备嫁衣嫁妆,等到出嫁,就不再费力。如果置之不顾,临时准备,还有什么办法?不过是临时卖房子卖地,要么就不顾女儿羞于见人了。至于家里有老人,送终的物品不提前预备好,也靠临时办理,也没有其它办法,也要临时卖房子卖地,要么就不顾后事不合礼仪了。现在有人生了女儿就种一万颗杉树,等到女儿长大,卖掉杉树作为陪嫁,一定不会耽误女儿的事情。还有在壮年的时候,置办寿衣棺木坟地,这样的人一定不至于去世后三五天没有寿衣棺木无法殓棺,三年五年没有地方安葬。

居官居家本一理

做官要像在家,凡事一定要有记录;在家要像当官,凡事要有规矩。

子弟当习儒业

士大夫的子弟,如果没有官爵俸禄继承,没有家产可依靠,而要有奉养父母养育妻儿的花费,不如做儒者。天分高的,能学习进士学业的,向上可以考取科举求得富贵,其次可以授徒教学,以学费养家。那些不能学习进士学业的,向上可以从事文字写作,代写文章,其次可以学习句读,做蒙童的老师。如果不能成为儒者,那医药、僧道、务农、经商、技术,凡是可以谋生而不至于羞辱祖先的,都能去做。子弟流浪,甚至成为乞丐、盗贼,这最羞辱祖先。世上那些不能成为儒者,又不肯从事医药、僧道、务农、经商、技术这些事,而甘心成为乞丐、盗贼的人,真应该杀。凡是在贵人眼前厚着脸皮,乞求他照顾;在富人面前点头哈腰,找借口借钱;在寺院道观混饭,被别人说是穿云子,都是乞丐之流。做官掩人耳目,为自己盗窃钱财,在家欺凌弱小,夺取别人的财物,私自贩卖官府专卖的盐、茶、酒等物资,都属于盗贼一类。世上有人做这些而自己不感到羞愧,为什么呢?

荒怠淫逸之患

一个人没有职业,或者有职业而喜欢安逸,不肯努力的,家庭富裕就会习惯于荒淫下流,家里贫穷就一定会成为乞丐。一个人饮酒贪杯,吃肉无度,喜欢荒淫,习于赌博的,家庭富裕就导致破败,家里贫穷就一定会成为盗贼。

周急贵乎当理

人有困难没有人帮助,困苦没有人倾诉,没有生活来源不能生存,而这个人朴实羞惭不善言辞,不会自己告诉别人,自己虽然没有余力,也要量力帮助。这个人纵然不能报答,也一定记得恩情。如果他本身不困难,就以四处求请为职业,凭借花言巧语,到处求见富贵之人,到州里就求州官,到县里就求县官,有收获就认为自己能干,没有收获就结下仇怨。现在就没有感恩之心,将来更没有报答恩德的事情,这样的人就不要理会。怎么能花费自己不敢用的钱,去资助别人不该花的钱。

不可轻受人恩

不管在家还是在旅途,不能轻易接受别人恩惠。自己没有发达的时候,受别人的恩惠,心里常常记得,见到这个人,常常怀着敬畏之心,而对方也因为有恩于自己,而有自得的神色。等到自己荣耀发达之后,完全报答做不到,不报答就不讲道义,所以即便是一碗饭一块绢,也不能轻易接受。前辈看见有人做官了就到处结交别人,就告诫他说:“受别人恩惠多了,就在朝中难以立足。”要好好品味这句话。

受人恩惠当记省

现在人受别人的恩惠,大多不记得,而对别人有恩惠,哪怕一丁点东西也牢记在心,古人说:“施与别人就不再去想,受人之恩千万不忘。”的确是难事。

人情厚薄勿深较

人在贫困的时候,不被乡邻照顾,等到荣耀发达,就把乡邻看作仇敌。殊不知乡邻不厚待自己,自己认为是憾事;而自己不厚待乡邻,乡邻今后就不记得了吗?只是对于平时轻视自己的,不要多来往,也不必招怨。如果他们平时和自己不认识,如果自己能帮助的,也不能不去帮助。

抱怨以直乃公心

圣人说“以正直报答怨恨”,这最符合中道,可以通行无碍。以怨报怨,固然不值得提倡,而士大夫想要博得厚道长者的名声,就沿袭旧仇怨不顾,放纵坏人不管,都是虚伪不近人情的作法。圣人所谓的直,是对好人,不因为有仇怨而败坏他;对坏人,也不因为有仇怨而包庇他。对错去留,以事实为依据。以此来报答仇怨,一定不至于相互报复没完没了。

讼不可长

居住乡里不得已和别人争执,又更不得已和别人打官司,对方服输认错就算了,不必花费财物,和胥吏交往,为求痛快,非要报复到底。至于为财产打官司,本来没有道理而强词夺理,官吏贪赃错判,也许可以遂意,难道不会愧对神明吗?仇家不屈服,更要上诉,所花费的财物,比争夺的财产超过十倍。何况遇到贤明的官员,怎么会把无理当作有理?因为人打官司互有长短,彼此都说自己的理由掩盖无理,官员不贤明,就拖延无法判决。要么判决了却不合情理,胥吏受贿歪曲法条,受骗的人就此家业破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岁时家训 | 白露,收支有度惜造化
家训宝典之一百:倪思家训《经锄堂杂志》下
家训宝典之一百一十:陈献章家训《诫子弟书》
上戴村家训
南宋的治生家训与制用家训
古训:人之智识有高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