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清时期的皇家档案库:皇史宬

在北京天安门迤东一箭之遥的南池子大街南口路东,有一座被红墙围绕的雄伟壮观的古建筑,这就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档案库房——皇史宬,一座精美绝伦的明清皇家档案库。皇史宬坐落在今南池子大街136号。



皇史宬建造缘起


一、“丘浚提出项目方案,张孚敬重提方案,嘉靖帝批准项目实施”

明弘治五年(1492年)五月,内阁大学士丘浚上疏,奏陈收集、整理历代“经籍图书”,“立为案卷,永远存照”,以备“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丘浚提议“于(故宫)文渊阁近便去处,别建重楼一所,不用木植,专用砖石垒砌为之,收贮繁要文书,以防意外之虞。”他具体建议:上层用铜匮保存“累朝实录”和“国家大事文书”;下层用铁匮保藏“诏册、制诰、敕书等项”以及内府衙门所藏“可备异日纂修一代全史之用”的文书。丘浚强调说,“如此,则祖宗之功德,在万世永传,信而无疑,国家之典章,垂百亡递沿,袭而有本矣”。这段话充分阐述了修建皇史宬的理由。

然而,这项提议却被搁置了42年,直到嘉靖十三年(1534年)七月,华盖殿大学士张孚敬重提前议,嘉靖这才下诏,仿古代石室金匮之义,“命内阁诸臣建造神御阁于南内”。神御阁就是后来的皇史宬,皇史宬的落成将古人的创意真正变成了现实。屈指可数距今已有482年的历史。

 

二、“让我们一窥项目建设成果吧”

皇史宬档案装具

殿内1.42米高的石台上排列着专门用来存贮实录、圣训而特制“金匮”。所谓金匮,铜皮包裹,内为樟木柜匣。上、下两层,用隔板夹档。柜高1.34米,长1.38米,宽0.73米,上部0.1米处开盖用锁。柜外东西各安铁环一个,用以搬抬。各柜铸有形状各异的云龙花纹,整个柜重达166公斤,谓之“金匮”。

明清两代几百年,对殿内石台做过很大改变,现在的这种布局是清末时的状况。史载,殿中的石台,明朝时有20个,其上共铸“金匮”19个,最早的一个是保存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实录的金匮。清军入关后,将明朝皇帝的实录、宝训移存内阁大库,而以清朝皇家档案取而代之,自此朱氏家族变成了爱新觉罗氏家族。随着时代的进展和实录和圣训的增加,“金匮”也逐渐增多。清天命至雍正五朝,只有31柜;到同治时,已增加至141柜;时至清末,已达152柜,现在基本完好无损地存放在皇史宬正殿中。原东、西配殿主要装具是一些做工精细、雕刻精美的木质龙柜,后将内存的皇家档案同龙柜一起全部移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

金匮

明清时期,正殿存放的主要是实录和圣训,东西配殿存贮皇家的玉牒。另外,这里还存放过《永乐大典》(副本)《大清会典》《朔漠方略》等珍贵档案,东配殿曾存放过石刻法帖76块,西配殿则存放过大臣的题本之副本。

清朝的实录

永乐大典副本


众所周知,古代的图书、档案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关键原因取决于纸张和用墨。纸是传统的手工纸、碱性、纤维长、强度大、耐老化;墨则质优色纯,不褪色、不扩散,不怕酸和碱。因此在古代图书文献档案存贮保管的隐患主要来自外因,而在诸多外因中,库房的保管条件和存贮文献档案的装具,是两个重要的因素,而皇史宬石室的建筑和金匮装具的设计,正是完善这两个因素的实施和体现。

从皇史宬保存过的档案文献来看,至今仍保持着完好无损。纸张平整,颜色洁白,墨迹清晰无虫蛀的痕迹。实践证明,皇史宬的建筑和设备都非常适于保存档案文献。笔者力图通过五个特点,来证明皇史宬研究的重要历史价值:     

一、主体建筑全部用砖石结构,而且采取梯形的建筑形式,全殿不用一钉一木,采取无梁殿建筑艺术,具有典型的“石室”特点,使该建筑既坚固耐用,能经得起风霜雨雪的长久侵蚀,更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和防震的作用,有利于档案文献的安全保管。

二、厚厚的墙壁,既可以承重硕大砖石构成的殿顶负荷,又可以避免殿内温湿度发生剧烈变化,能够使殿内保持冬暖夏凉,温湿度适当,有利于档案文献的安全保存。

三、具有良好的疏水防潮功能。“金匮”距地面实际距离高达近3米。同时,殿内石台四周,各与墙壁离开了一定的距离,殿外四周又各有疏水漏口,因而有利于档案防水、防潮、防霉,有利于档案文献的安全保护。

四、东西墙对开的石窗,加上穹式的殿顶更容易通风,便于调节室内温度,以达到相对的温度,有利于档案文献的保藏。

五、结实、美观、密闭性能良好的“金匮”,既有利于防盗,也有利于防火、防水、防潮。内存各种文献档案,用上等的绫布包裹,可以起到一层防潮的作用,楠木材质的匮体,又起到防虫的效果等等。

皇史宬正殿的砖墙特厚,可以防潮保温


综上所述,皇史宬建筑和装具这些显著的功能和特点,从防火、防水、防霉、防盗等诸多方面,为档案的保管、保护、保存创造了极为有利和不可缺少的条件,用“石室”和“金匮”,给档案加了两道安全“防火墙”。对我们今天建筑设计档案馆,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476年前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建成了这样一座设计精巧、格局别致、坚固耐久、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古代档案库房,不仅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而且在中国档案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我们今天认识古代“石室金匮”的典范之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故宫旁边的神秘小院儿,它叫皇史宬!
皇史宬
档案馆功能结构及设施设备配置参考
特藏档案库基本要求
特藏档案库基本要求(DA/T 55—2014)
什么叫家庭档案装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