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电讯报:心态决定药效

《每日电讯报》2月16日:一项小规模研究认为,病人对治疗持有的不良期待,可能会破坏止痛的效力。相反,如果对治疗持有良好期待,则能增加镇痛效果。

安慰剂效应是指,病人服用假药丸或接受假治疗后出现好转,病人相信这些疗法对自己有好处,但不知道自己是否接受了有效治疗。这种效应确实是个生理学影响,而不是病人“感觉”好转。反安慰作用则相反,病人对疗法怀有消极情绪,以至于疗效不好。

英国和德国的4所研究机构一起进行的一项脑成像研究,进一步探究了病人的期望会如何影响有效药的疗效。科研人员在22位成人志愿者身上进行了试验,在志愿者大腿处给予足以开始造成伤害的热刺激,并使用一个释放鸦片类药物的静脉点滴用于镇痛,同时用磁共振成像(MRI)监控志愿者的大脑活动。志愿者最开始得不到任何镇痛药物是否被注入的消息,之后会被告知有镇痛药注入,最后这些人会得到消息说镇痛药已经停止供应。尽管前后几次实际上药物量都一样,但是扫描图像表明志愿者确实体验到了不同级别的疼痛。

这个关于安慰剂效应和与其相反的反安慰剂效应的研究提出,医生们应该考虑病人对任何疗法疗效的信任度,以及尽可能让病人服用最适合的药物。医生不能低估病人对疗效的消极情绪所可能造成的影响。例如,患有慢性疼痛的病人经常会到处跑医院,找许多医生看病,服用无数对自己没有疗效的药方。他们带着种种消极经历去找医生,不指望获得有任何实质疗效的处方。

刊物: 《每日电讯报》2月16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类有哪些有趣的心理效应?
“安慰剂效应”让骗子有机可乘
安慰剂
心理疗法--心理暗示,堪比药物
安慰剂效应的10件趣事
疾病、欲望,心理暗示惹的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