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项脊梁产业搞上去 中国可与欧美决胜未来

集成电路强国有足够的钱、技术和人力,可以不断投放新产品并控制产品价格。后来者的产品进入市场时,其产品价格已经被大幅度降低。

没有足够的盈利,后来者就得不到足够的资金以支撑下一代研发,走进“死胡同”。

第三,欧美日等“先行者”早就在集成电路产业的每一个环节布满了密集的“专利网”。

后来者即使有钱、有技术、有人才,也会随时掉入这些精心布下的“专利陷阱”,只能被动缴纳高昂的专利许可费。如果硬闯“专利禁区”,还会被起诉,面临着巨额罚款。

由此可知,集成电路领域的后来者真的是“举步维艰”——即使在一个点上取得突破,也可能在下一个点就遭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无法完整的连成一条线。

如果难以形成产业规模,前期的一切投入都变得毫无意义。

所以,其他国家望而却步,放弃了对集成电路的研究和生产,束手让欧美日等国“揩油”。

除了中国。

5

中国不是后知后觉

其实,早在1953年,中国就着手发展半导体产业了,没比美国晚几年。

然而,由于国内外形势变化,国家几乎停止了对半导体产业的投入,集成电路产业自然深受影响。

“原子弹之父”钱学森曾经这样感慨道:60年代,我们全力投入“两弹一星”,我们得到很多,70年代我们没有搞半导体,我们为此失去很多。

此后,中国在自主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道路上先后发起了三次冲击:

第一次:上世纪70年代末,引进了24条二手生产半导体生产线;

第二次:80年代中期,引进设备同时引进技术、软件乃至外资及其管理方法,

诞生了华晶、首钢NEC、上海贝岭、上海飞利浦等四个半导体企业;

第三次:90年代中期,实施华晶“908”工程以及上海飞利浦先进半导体、首钢NEC、上海贝岭的技术升级,同时在浙江绍兴引进一条微米级半导体生产线。

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对我国实行了技术禁运。

即使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中国也只能引进钢铁、化工等传统行业里西方淘汰的技术。

对于当时属于高科技领域的半导体产业,中国只能通过特殊渠道少量购买设备,始终无法从官方途径大规模引进半导体设备和技术资料。很多千方百计购买来的设备已过时,甚至根本就不配套。

此外,当时的企业只讲生产、不讲消化,大生产线始终未能进入良性循环,集成电路产业链远未形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00亿!浙江首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试生产
华虹100亿美元无锡投建Fab7, 90nm半导体产线能够干啥?
广州“强芯”提速,粤芯之后再签约一重磅芯片项目
点沙成芯半导体成长史
2018年中国洁净室工程市场规模预测
GF落户成都 除了巨额投资还将收获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