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秋 如何养生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

民间有句老话,"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说,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在下午以后,天气就还要热上一阵。那么,今年应该是"晚立秋",真的"热死牛"吗?

气象专家表示,立秋早晚一般以中午划分,因此,今年的立秋属"晚立秋"。不过,经过气象资料的验证,立秋时间早晚和后期的气温没有明显关系,与冷暖联系不上。

"虽然立秋了,但'秋后有一伏',今年的立秋刚好在'末伏'内,暑热一时难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此时节,公众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暑热,要注意防暑降温,小心上火,及时补水,保证睡眠,规律作息,多食果蔬。"那立秋的时节该如何养生呢?

①雨水多 惹人乐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变化。谚语说"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因此立秋后降温往往是由于下雨。这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得出的结论。

人们喜欢秋雨,因此有"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之说。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就下降一些,即"一场秋雨一场寒"。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民间认为标志着"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其后果为"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②秋不凉 籽不黄

古代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春节。因为谚语有"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之说,即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但还些地区有"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之说,因为"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即"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此外,在立秋节气中,提醒人们关注农事的谚语还有"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③立了秋 把扇丢

立秋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时期,因此,秋季养生非常受人们重视。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把扇丢",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寒"。天凉时,还应注意"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人们甚至认为"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在饮食起居方面,古人认为"秋天宜收不宜散",并应"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还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这样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

④要早睡早起 莫贪凉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

立秋时节,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热。此节气中多加强夜里的睡眠时间很有道理,正好借此以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秋季早睡,完全符合"养收之道"的养生原则。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睡前可吃些养心阴的食物,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等,有益健康;睡前用温水泡脚,可助睡眠。

"秋冻",是顺应秋季自然收敛的养生需要的。适当秋冻可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过渡到秋凉,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环境,这对冬季常见的各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专家建议,在温差变化不是很大的初秋别忙着加衣,特别是青壮年,原则是 "使身体略感凉意,但不感觉寒冷"。秋天也是锻炼孩子御寒能力的最好时段,增强他们的抗病能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专家提醒,初秋别给孩子穿得太厚,孩子极易因出汗而把内衣浸湿,待安静下来后,风一吹,就易感冒伤风。而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质和气温变化灵活掌握"秋冻",使其逐渐适应。但自身调节能力较差的幼儿、御寒能力减弱的老人、患有气管炎、胃炎、慢性病,以及体温调节功能差的人不适宜"秋冻"。

同时,入秋之后,昼夜温差大,而人体免疫力极大降低。长时间吹空调、风扇,或是在比较凉的夜间睡凉席,都可能导致局部酸疼、腹泻等问题。而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很容易因受凉而复发。

⑤立秋应该吃什么

立秋养生总体饮食原则是多酸少辛。秋季肺气当令,辛味食物(辣椒、葱、姜、蒜等)有助肺气,如果秋季养生,过食造成肺气过旺就会导致咳嗽、咯黄痰等呼吸系统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立秋节气的谚语
十句立秋谚语,道尽多少智慧
【节气】从农谚看立秋、学养生
有关春分节气的谚语
关于立秋的节气谚语
【节气大全】有关小暑节气气象的谚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