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五集 榴花开处照宫闱

十五集   榴花开处照宫闱

 

 

1、甄士隐、贾雨村名与字的隐意

 

《红楼梦》中的人物名字多用谐音法,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名字在整部《红楼梦》里,不仅起引子作用,还是写作《红楼梦》的密码暗语。

甄士隐,姓甄,名费,字士隐。甄士隐是“真事隐去”;“费”谐音为“废”,脂批也说是“废”。“废”的本义是“无用的,没有效用的”。

什么是“真事”?为什么是“无用的,没有效用的”?

“真事”就是《红楼梦》宣扬的主张,即把《红楼梦》要求婚姻自主,要求女人参政的主张隐去不明写出来。因为在当时,这样的主张是“废”的,是无用的,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是甄士隐名与字的真实含义。

《红楼梦》第一回的回目为“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我们看“识通灵”三个字的解释:

“识”,是“知道、认识”。

“通”,是“理解、懂得”。

“灵”,是“思想、心灵”。

三个字连起来即为“知道并理解作者的思想”。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的隐意是:真实的主张隐去,作者用梦幻形式演说《红楼梦》,是希望读者知道并理解作者的思想。

 

贾雨村,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贾雨”谐音为“假语”;“村”谐音为“存”,“存”的本义是“保留”。

“假语存”的意思是:用假语使《红楼梦》得以保留下来。

“时飞”,意思为“等待时机飞”。

《红楼梦》用假语保留下来,其目的是为了被后人理解,等待社会有一个适合的发展机遇,等待《红楼梦》宣扬的主张有放飞的时刻,有大展宏图的一天。这就是贾雨村名与字的真实含义。

如同贾雨村在思及平身抱负,苦于未遇上好时光时的咏叹,“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所表达的一样,期待着能有一个时机飞起来。

这副对联表面是写贾雨村希望得到赏识从而飞黄腾达,实际是写《红楼梦》这部书的未来,希望《红楼梦》的真实思想得到赏识,能有实现的一天。

“玉、钗”二字同时出现在对联中,与“怀金悼玉”的写作宗旨相一致。

至于回目下半句“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暗寓用假语保留下来的《红楼梦》的思想,是女性作者的思想。

“怀闺秀”的“怀”是“心中存有”的意思;“风尘”,在古代比喻混乱污浊的社会状态。男权社会对于女性而言,就可比喻为混乱污浊的社会,险恶的社会。

因此,“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暗寓的是:在混乱污浊、险恶的社会现实中,用假语保留下来的《红楼梦》,寄托着这群女性作者的思想、情怀。

作者之所以安排贾雨村成为《红楼梦》中最突出的仕宦人物代表,设置“假语存”的符号寓意,透露的信息是,书中凡说到反对“仕途经济”,反对参政朝廷的话语时,都是假话。

 

作者推出甄士隐、贾雨村这两个符号性人物,作为《红楼梦》这部鸿篇巨著的引子之后,便拉开了一场演绎人间离合悲欢的序幕,展开了一部女人挥洒泪水、挥撒才华的惊世篇章。

 

2、众钗判词蕴涵的寓意

 

为了多角度表现女人,为了再次暗示作者的写作意图,在第五回,作者虚拟太虚幻境让过去未来,普天下具有典型性的女性代表亮相,把一部高度浓缩的女人血泪史推进读者视野。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遇见警幻仙姑,跟随警幻仙姑进入“薄命司”见到十四首判词。又在游玩奇景时,听了十四支《红楼梦》仙曲。这十四首判词,十四支仙曲,从画面及字面上看仿佛是某人命运的预言,其实,每一首判词,每一支曲子,其指代意义都不是单一的,不只是针对某人、某事的。而是某一类人、某一类事的代表,是作者综合概念的表述,同时还是《红楼梦》写作意图的密码暗语,有些判词及判词画面同时蕴涵几层寓意。

我们按顺序分别选出部分判词来解读。王熙凤、薛宝钗、林黛玉的判词已经解读过,香菱判词主要针对章回结构,在此不重复解读。

第一首是写晴雯的。

 

《又副册判词之一》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画面是:“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晴雯代表的是最广大的社会底层,虽然社会地位低下,但她们也有着霁月般光明的品格和灿烂的思想。在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一节中,作者写晴雯的聪明、技艺高超,就是暗寓晴雯具有治世才干。

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一个女性,补一件孔雀金裘褂好像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吧?

大家知道,这件孔雀金裘褂是从俄罗斯进口的,用孔雀毛织成,是贾母送给贾宝玉的。贾宝玉穿着去舅老爷家过生日,到晚上回来发现后背上烧了一个洞,便惋惜得唉声跺脚。丫鬟麝月立即叫婆子赶快悄悄拿出去找个“能干织补匠”织好,并要赶在天亮前送回来,可婆子去了半天,仍旧原样抱回来。原因是没人认得这件褂子是什么,不但那些能干的织补匠人不敢接,就连专门的裁缝绣匠以及专做女人针线的也不敢揽这桩生意。

而大病中的晴雯,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在头晕眼黑的状态下,居然在深夜四点补完,并且织补之后的痕迹一点也看不出来。

作者描写晴雯补孔雀金裘卦用了一个“勇”字,就是想说明晴雯才干超凡,敢为人先。因为表现家庭事务中女性的才干,也只能用此类“勇晴雯病补雀金裘”来托事寓意。

晴雯是民众阶层普通女性治世才干的代表性人物,可是,如此具有超凡才干的女性,她们的社会环境是怎么样的呢?判词画面暗寓的就是以晴雯为代表的广大下层女性,她们所处的生存空间是险恶的,社会环境是昏暗污浊的。当时的社会意识是不容许女性张扬个性、显露才华的。

判词画面还暗寓晴雯代表《红楼梦》文本。“晴雯”二字,字面谐音就指一篇“充满思想感情的文章”。

晴雯判词画面画着“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古人用水墨写字,“水墨滃染满纸”,就指《红楼梦》文本。“乌云浊雾”在《红楼梦》中暗指天空中的月亮,月亮在《红楼梦》中又暗指《红楼梦》章回结构图。《红楼梦》文本组装进《红楼梦》章回结构图才是完整的《红楼梦》,所以“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这句判词暗寓晴雯代表的《红楼梦》文本最后装进了章回结构图中。

《红楼梦》把月亮比拟为章回结构图,原因有三:

第一,《红楼梦》章回结构图是圆形的,这个圆形的完成,是用“洛书”数中“十五”这个数字构成的,而月亮到十五这个日子就特别圆,特别亮,中国人常说“十五月圆”,“十五”与“月圆”总是联系在一起;

第二,月亮相对太阳来说,为阴,阴代表女性,《红楼梦》是女性写的,自然用代表女性的阴性物质来指代;

第三,在中国古代,古人把中秋节称为“月亮节”、“女儿节”。中秋节在季节上为八月,八月的“八”与《红楼梦》中“八”代表的坤地寓意相同,都指女性,中秋节的标志景象又为月圆。

这一系列的信息,都与《红楼梦》女性作者,与《红楼梦》写作意图,与《红楼梦》章回结构图的圆形特征相吻合,这就是《红楼梦》把月亮比拟为章回结构图的原因。

关于《红楼梦》把月亮比拟为章回结构图,晴雯代表《红楼梦》文本,文本中有相关描写,后面再说。

“勇晴雯”的现实角色结局很惨,那“傻袭人”又怎么样呢?

 

《又册判词之二》

枉自温柔和顺,

空云似桂如兰。

堪叹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

画面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袭人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服侍宝玉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宝玉”。她尽忠尽职,温柔贤惠,总想以委曲求全的温顺求取一个自己所愿望的归属,但到头来,也是白费心机。虽然她是《红楼梦》中女性归属比较好的一个,但因为她是女人,主动权最终也没有掌握在她的手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贾宝玉最终还是无情地离她这个“准姨娘”而去。

袭人是普天下良家妇女的代表,“温柔贤惠的良家妇女”是封建社会中女性最普遍的追求,最普遍的存在方式,虽然她们像“一簇鲜花”的表现形式是美的,但她们的存在状态却是“一床破席”,是凄凉的。

袭人最后嫁给戏子蒋玉菡,其实并不是袭人真正的归属,嫁给戏子蒋玉菡的真正含义是,袭人在演戏给世人看,让良家妇女的代表袭人演示一遍争做良家妇女的凄凉,因为这是那个时代的普遍现象,是制度造成的,而她最后还想以死为贾宝玉守节,所以作者说她傻。

 

《正册判词之二》

二十年来辨是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画面是:“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橼。”

 

这是写元春的。

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的“二十年”不是实指,在此只是一个大概的时间期限。判词字面意思指作者经过近二十年的时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及女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女人的实际才华,进行思索、观察、分析,悟出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悟出了男女不平等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元春思索的这些内容都在《红楼梦》中得到体现。

“二十年”还指《红楼梦》的完成时间将近用了二十年,在这近二十年时间里,《红楼梦》的写作过程,就是一个思索的过程,“辨是非”的过程。

关于《红楼梦》写了近二十年,后面会具体讲。

第二句,“榴花开处照宫闱”:元春判词的画面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橼”,“弓”谐音通“宫”,为宫廷,在此隐指朝廷;“香橼”,即佛手僪。在第四十回,刘姥姥带板儿进贾府,板儿要“佛手”玩时,脂批说:“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迷津”的意思是“找不到渡口,找不到方向”,“佛手挂在弓上”,意为佛手指示的方向便是宫廷、朝廷。

“榴花”比喻光辉灿烂的思想。“照宫闱”的“照”是“朝着、直指”的意思,即元春二十年来所辨是非的矛头直指宫廷,直指朝廷,认为朝廷不让女性参政的做法是错误的,女性是可以参政朝廷的。

第三句,“三春争及初春景”:“三春”,我们在前面说过,指这群女性作者把写《红楼梦》当成事业来做,“三春”指为女性争取权利的事业;“初春景”,指万物更新的初春时节。万物更新的初春景致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而作者写“三春”,为女性争取权利的事业,比“初春景致”还要美丽辉煌。意为《红楼梦》写尽了万事万物,《红楼梦》承载的思想、艺术形式、世事伦常精彩纷呈。

第四句,“虎兔相逢大梦归”:此句的意思是说,《红楼梦》一百二十回相逢在章回结构图的寅虎与卯兔位置之时,就是《红楼梦》结束之时。

 

元春判词连起来的意思是:

经过近二十年的观察、思索,男尊女卑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

有才干的女子也可以参政朝廷济世安邦。

把宣扬这种思想当成一份事业来做,一部《红楼梦》写得才华横溢、精彩纷呈。

但这毕竟是理想之梦,梦讲完,作者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正册判词之三》

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画面是:“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这是写探春的。

探春是作者极力推崇的一个强有力的改革者及施政者,她有才学,敢作为。在第五十回她说过:“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

探春的此番话及判词都说明探春精明强干志向高远,但她生于没有女人施展才能的“末世”,没有施展才能的时机,因此,她只能伤痛哭泣,在随着时光流逝的江水边期待、遥望,但她那春天般灿烂的梦想遥远而渺茫。

画面的“两人放风筝”,暗寓《红楼梦》为两个主张在探求、在行动;“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中的“船”代表行动的工具,“大海”代表广阔的社会舞台,暗寓这群女性作者随时准备乘风破浪去航行,去践行《红楼梦》的主张,但由于是女子,没有这种机会,所以船中的女子只有伤痛哭泣。

 

《正册判词之四》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画面是:“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这是写史湘云的。

史湘云来自贾母血缘,贾母在《红楼梦》中代表女人的历史,史湘云代表的是女人的现实历史。判词中的“襁褓”二字,本指包裹婴儿的布片、小被子,在此却是暗指女人一生下来,就被整个社会束缚、禁锢。而中国平民百姓对于官宦,往往用“父母官”称呼,判词中的“父母违”三个字,暗喻女人从一生下来,就被“父母官”,被朝廷抛弃。

“史”为“历史”;“湘”用拆字法,可拆为“水、木、目”,一个是树木的木,一个是眼目的目,眼目中的水为眼泪,树木指女人。

而“楚”字的本义为“痛苦”,“云”为“说”。

所以“史湘云”合起来解读即为:含着眼泪述说女人的历史;“湘江水逝楚云飞”,指女人的眼泪像江水流逝,痛苦的诉说随着江水飞奔。

 

史湘云这首判词及判词画面的意思连起来是:

女儿即使生在富贵人家又能有什么作为?女儿一生下来,就被整个社会环境束缚、禁锢,就被朝廷抛弃。张开眼睛回望女儿的历史,女儿的历史如同夕阳西下的凄凉画卷,而青春易逝,生命易老,所以女儿的眼泪像涛涛江水流逝,痛苦的诉说随着滚滚江水飞奔。

 

《正册判词之九》

势败休云贵,
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

巧得遇恩人。

画面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这是写巧姐的。

“亡”在此要念成“有无”的“无”,“亡”念成“无”时,古音古意都与“无”字相同。

巧姐判词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暗喻《红楼梦》章回结构图的形成。

巧姐的“巧”指章回结构巧合安排的过程。章回结构图的形成,是靠计算数字,靠乘除加减,靠方位的巧合、巧妙安排。而判词画面画着美人纺绩,是用“纺绩”的意象暗喻章回结构图,因为章回结构图横线、竖线的构成形状如同纺织而成,章回结构图的圆形状也与古代纺车相象。纺车又是女子使用的,暗示章回结构图由女子完成。

 

第二层,寓意《红楼梦》主张的实现需要等待时机。

针对第二层意思,先解释几个词:

“家”在此指“国家、朝廷”;

“亲”在此指男女的社会地位;

“因”的本义为“缘故、延续”,在此指“机遇、传播”;

“济”本义为“渡”,在此指“付诸实施”的行动;

“刘氏”在此指《红楼梦》的思想、主张;

“遇恩人”在此指遇到接受《红楼梦》的人,去传播、实现《红楼梦》主张的人。

第二层的意思说:在倡导男女平等的政治势力没有形成之前,不要说女子如何珍贵,朝廷没有男女都一样的意识,更不可能谈论男女平等之事。事物的发展是需要机遇的,等到有接受并愿传播《红楼梦》主张的人,把这一主张付诸实施,就大功告成了。

 

巧姐在十二钗中,个人形象寓意的是女子天赋的优秀。巧姐自幼知书达理,聪明伶俐。在第九十二回,王熙凤想知道巧姐认不认识字,巧姐告诉她认得三千多字并念给她听,念了,王熙凤又说巧姐哄她,不相信,所以要宝玉过问一下。贾母听说巧姐看《女孝经》和《列女传》,便让宝玉给巧姐讲解。巧姐所反应出来的聪明、好学,宝玉很喜欢,便向贾母说:“我瞧大妞妞这个小模样儿,又有这个聪明儿,只怕将来比凤姐姐还强呢,又比他认得字。”

王熙凤不识字,已是“万个男人不及一”的女强人,按巧姐的聪明,好学及爽快的言谈,如果社会提供一个发展机遇,就算家族在某个时期势败家散,也可能再干出一番事业。因为在封建社会中,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政权更替是发展变化的,男人一旦机遇来临,就可能东山再起,重振家业,重新建功立业,但作为女子,巧姐的归属只能是嫁人。

这是对女性的感叹,也是作者的自叹,作者的不平。因为不平,所以思索,在下一首才有了作者更加愤世嫉俗的思想表达。

 

《正册判词之十》

桃李春风结子完,

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与他人作笑谈。

画面是:“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这是写李纨的。

第一句用“桃李春风结子完”,比喻女人“结婚、生子、等待老死”的人生轨迹。

第二句中的“兰”指代女人。

“到头谁似一盆兰”的意思是:女人到头来,在生命结束之时,谁像高洁的兰花一样自始至终都在放射自己特有的芳香呢?

第三句“如冰水好空相妒”:从古至今形容女子都有“红颜祸水”一说,所以“冰、水”在此比喻为女人,而冰是水凝成的,冰与水性质都一样。在《红楼梦》中,写到贾家最后“兰桂齐芳”,贾兰中举显贵,李纨因子贵母荣,头带凤冠身披霞帔,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自然会引起其他母亲或女人的妒嫉。

“如冰水好空相妒”针对这种妒嫉的现象说,女人喜欢彼此妒嫉,女人妒嫉女人是空的,没有意义的;是儿子做官,又不是母亲做官。

第四句“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意思是,儿子中举显贵,不管对母亲是妒嫉还是羡慕,作为母亲来说,不过是枉自成为别人的谈笑话题而已。

李纨判词提出来的命题就是:母亲,女人,她们自身的最终价值在哪里?

每读到这里,我们都会被深深震撼,二百多年前,这群奇女子就提出了体现个体生命价值的观念。这在当时,确实是了不起的,是惊世骇俗的!即使在今天,虽然这一观念已不新鲜,但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现在流行着一句话,说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其实,今天的社会给女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一个展示女性才能的广大平台,一句“嫁得好”的所谓“好”,对于很多女人来说,也是五味俱全,也不会全是好感受。女性的自尊自强,自散幽香,自放光芒正是二百多年前《红楼梦》这群女性作者为之呐喊,为之奋斗,为之盼望,为之饮泣滴血的理想!所以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虽然今天在网上还能看见这样的帖子:“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啊,那逝去的美好时光!”但这毕竟是“逝去的”,历史的脚步不会因这一声叹息而停止。

 

最后一首判词字面指秦可卿,实际上是对作者写作《红楼梦》的阐述。因为有了前面诸判词对女性社会存在的分析,此判词是阐释作者思想必然产生的结束语。

 

《正册判词之十一》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画面是:“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画面的“高楼大厦”,指男权社会。在《周易》“万物类象”中,“高楼大厦”代表“乾卦”,“乾卦”代表“父”,代表“男人”。

“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意思是说秦可卿为了传播《红楼梦》的思想,在男权社会自毁名誉,幻变为世俗之情的化身。

判词第一句,“情天情海幻情身”的“情”,指作品中的思想。

第二句,“情既相逢必主淫”的“淫”,指为作品中的思想去“做”,去“行动”。

第三句,“漫言不肖皆荣出”的“荣”,本义是“草木茂盛”,在此隐喻为女性的思想意识。因为荣国府的祖先荣国公叫“贾源”,“源”为思想的源头,荣国府是贾母、贾宝玉和众姊妹居住和生活的地方,贾母是女人历史的化身,“草木”又指女性。荣国府的“荣”指的就是女性思想意识的诞生源头。

第四句,“造衅开端实在宁”的“宁”,指宁国府,在此隐指女人的社会存在状态。宁国公叫“贾演”,意为宁国府是通过社会存在演化而来,因此安排贾家的族长贾珍住在宁国府,贾家的宗祠也设在宁国府。宁国府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象征,所以“宁”在此指社会存在。

 

秦可卿判词连贯起来意思是:

为了传播像天空一样辽阔,像大海一样深邃的思想幻变为世俗之情的化身,

既然产生了为这一思想去奋争的愿望就必然去做、去行动。

不要说女人如此的大逆不道是思想意识出了问题,

造成所谓大逆不道思想的起因是女人的社会存在所引发的。

在《红楼梦》中,秦可卿并非真实人物,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文学形象。对秦可卿的误读,主要是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后的几条脂批。第一条脂批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

其实,所谓“史笔”,即是描写女人历史的真实记载。女人在男权社会中一直受欺压、受凌辱,这就是女人的历史。这条脂批与秦可卿第一句判词一样,都是为了传播《红楼梦》的思想,把秦可卿设置为世俗之情的化身,接下来的几条脂批也一样。

我们把脂批和文本放在一起来看:

 

贾珍哭的泪人一般,脂批说:“可笑,如丧考妣,此作者刺心笔也。”正和贾代儒等说道:“合家大小,远亲近友,谁不知我这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见这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说着,又哭起来。众人忙劝道:“人已辞世,哭也无益,且商议如何料理要紧。”脂批又说:“淡淡一句,勾出贾珍多少文字来。”贾珍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脂批再说:“‘尽我所有’,为媳妇是非礼之谈,父母又将何以待之?故前此有恶奴酒后狂言,及今复见此语,含而不露,吾不能为贾珍隐讳。”

 

“恶奴酒后狂言”,指焦大“爬灰”之骂,几条批注误导的结果,秦可卿便成为读者心中一个不写之写的道德败坏之人。

如果我们不看脂批,单看原文,贾珍为秦可卿的死痛哭,贾珍痛哭的中心语是秦可卿这位“媳妇比儿子还强十倍”,秦可卿死之后,宁国府“长房内绝灭无人了”。贾珍是哭媳妇比儿子强,哭长房内没有能干之人,但一加上脂批,意思大变。

实际的情形是,在第一百一十回,贾母死后,鸳鸯为了反抗贾赦,寻找如何死的方法时,是由秦可卿引导鸳鸯上吊而亡。秦可卿如何死的,《红楼梦》中没有说明,但从秦可卿引导鸳鸯上吊而亡的情节,秦可卿是作者不写之写的一个反抗者。在《红楼梦》文本中,除了判词和警幻仙曲字面描写秦可卿与“情”字有关,其他地方没有一句话直接描写秦可卿道德败坏。那作者为什么安排这几处脂批?因为作者口口声声说她们写的不过是闺阁儿女之情,脂批故意提示贾珍与秦可卿关系暧昧,是故意设置的阅读陷阱,如同《红楼梦》一直在说的风月宝鉴正面,对读者这种误导是作者有意为之的。

其实秦可卿真正的使命,是作者为了传播《红楼梦》主题思想塑造的一个承载世俗之情的化身。不仅判词的隐意如此,警幻仙曲也一样。贾母说秦可卿是重孙媳妇中最得意之人,隐寓的就是秦可卿代表《红楼梦》主题思想的传播。

 

太虚幻境的判词,作者用记载女人历史的笔触,描述了女人古往今来的社会存在现实,以及由此产生的叛逆思想,在十四支仙曲中,作者进一步阐述了写作《红楼梦》的思想追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春死亡之谜揭秘,她的大丫鬟抱琴影射一位真名士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副册判词以及解释
贾元春的悲惨结局,与秦可卿息息相关!
大话红楼梦杂谈篇之贾元春与香橼、榴花
元春之死的暗示
“榴花开处照宫闱”风光荣耀?弄明白榴花隐喻,才知贾元春危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