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贯通劲、意修炼,大幅提升太极走架功夫!

展现太极文化的价值与力量

   孙式太极拳是孙禄堂以自己高绝的功夫、广博的胸怀、融慧的修为基础,站在完备良知良能、志之所期力足赴之高度,独自创立的一门以极还虚致中和为法则、以修为内劲为核心、以体用虚中为特征的拳术,该拳即独立成章又与孙氏形意拳和孙氏八卦拳共同构成三拳合一的武学体系。该武学体系乃是复人本来之性体、完备技击制胜技能、融通百家武艺化为内劲的基础

   换言之,孙氏太极拳是孙禄堂为完备技击制胜效能并使之与道同符所建构的三拳合一武学体系中三元基础之一元,其特点以极还虚之道培育内劲、抱元守一而虚中,其理中和,其法有无不立、有无并立,其劲无屈无伸、不生不灭,其用动静合一、感而遂通,乃鼎革立新之学。

   因此,孙氏太极拳在立意、立论与技术体系上皆独树一帜,当今社会对孙式太极拳真正理解者甚少,即使在武术界能略知孙氏太极拳之意者亦属罕见。

   研修孙氏太极拳者须知,该拳与道同符,乃体用内劲、纯以神行之拳术,我接触、研究各派武术数十年,深感孙氏太极拳在提升技击能力与修身效果上极为高效,今不揣固陋,择该拳数式为例,示以练法要窍。

   行远自迩,初学孙氏太极拳,不可刻意于自身的神气感觉,此皆幻象,需从最基础处入手,即了解拳中规矩及各式之意,由戒定慧渐臻从容中道。

    何谓规矩?有无极、太极、三体、浑圆一气之意及去三害、守九要、56字诀、16句要义等。

  何谓拳中各式之意?即规矩、劲路、劲意、劲势、气势等。

  就拳中某一式言,若用文字表述其规矩、劲路、劲意、劲势、气势等,虽述以万言,亦难免有挂一漏万之慨。有感古人立象以尽意,故拍摄拳照若干,示以拳意大概。惟我功夫甚浅,不能达所摄拳式之精意,若能示拳中之意于百一,给人启发以一二,则释我愧。本文所注各式文字,其文未能详述式中要义,仅就粗焉者易疏忽处,备以提示之用。

 极式

   无极式乃孙氏太极拳之根,孙氏太极拳的无极式与其它各派太极拳的无极式的站法皆不同,其拳式非为身形稳定而设,而是为了开启人体本能的自动调节平衡能力而设,其练法如平地立杆,立于空虚之地。

无极式之要,其一,身式结构处于临界平衡态,修为身体本能的自主平衡能力。其二,心意虚无,开启体内中和之气。其三,静笃浑灝,其大无外。如同道家之修丹,释家之立禅,开启本来性体之智慧、身心之灵性并形成身体中线。乃空而不空之门径。

 太极式1

   太极式乃孙氏太极拳之大本,该式与无极式构成孙氏太极拳万式万法之根本。此式之神意与形式亦与各派太极拳不同,该式之意合于中和之气隐于内,其虚空之势体于周身,隐而不发,如将周身的动静之机、开合之势、顶塌抽提松沉腾垂之要窍合为一气,浑如虚空之球,此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灵觉不昧,是为浑圆一气之意,孙氏太极拳之内劲由此生焉。

   孙禄堂先生言此内劲即太极,孙氏三拳之体用皆以此内劲为根本,故三拳立基于太极。其劲由微而著,三回九转,通过体用互证,经精→气→神→虚→合于道,逐级而成,练就周身内外一体,或曰无内无外,周身成一金丹,故其劲能不生不灭,无屈无伸。孙禄堂先生云:“太极者,在于无极之中,先求一至中和,至虚灵之极点,其气之隐于内也则为德,其气之现于外也则为道。内外一气之流行,可以位天地,孕阴阳。故拳术之内劲,实为人身之基础,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技曰内家拳术。名称虽殊,其理则一,故名之曰太极。古人云:无极而太极。不独拳术为然,推而及于圣贤之所谓执中,佛家之所谓圆觉,道家之所谓谷神,名词虽殊,要皆此气之流行已耳。故内家拳术,实与道家相表里,岂仅健身体、延年寿而已哉!”(孙禄堂《太极拳学》第一章)

 太极式2

   太极式2是将太极式1所蕴含的周身的动静之机、开合之势、顶塌抽提松沉腾垂诸要窍显豁于外,然而形变,势变,意不变,意虚无,呈虚空之势。此式将周身内外对应之要窍呈于相。当今世上习太极拳者中知此式之意者不多,然惟知此式之意,则拳中各式之意,乃至一动一静中皆能不失太极之意,是为拳。

 三体式正面

  孙氏单重三体式,此式尽泄天机。孙剑云老师对一般人所教授的三体式,非此三体式,有从师多年者不知此式之站法与关窍。当今即使在孙门内得此三体式练法者屈指可数。该式乃天地人三元合一之体,练就周身浑圆一气之意与天地虚空相合一体。其体用效果远胜浑圆桩。

 三体式侧面1

 体式侧面2

   对此孙氏三体式,其初步练法可参照《中国武学之道》第8章或《孙氏武学研究》第25章中的提示,若详述,万言难尽其意,在这里笔者通过拳照以达其意,慧者可由拳照悟其窍奥。

 太极式转懒扎衣

   太极式转懒扎衣,这个过程乃是起落、进步之形式,该式之浑圆一气之意将十字、开合、虚实、动静、顺逆、三体诸意以及过程中的起落、螺旋、裹翻等皆合为一体呈现于此式的行拳中。

 懒扎衣定式

    懒扎衣定式,该式是搂膝拗步的终式,也是懒扎衣的开始,该式之要乃周身内外浑圆对应,在该式的浑圆一气之意中蕴含着周身的十字、开合、虚实、动静、顺逆、三体诸意以及过程中的起落、螺旋、裹翻等,故此浑圆一气之意即使在内劲未形成前,也非仅仅是意,而是形成一种随机应变、待机而发的虚空之势,内含多种打法,在此不详述。

在当今练习者中常见错误是在演示该式时没有上述之内涵,无浑圆对应之势,他们常常演示为前手臂成为一个直推形式且后肩、后肘无横开之意,劲意十分薄弱。

 扎衣撤步式1

   懒扎衣撤步式1,此式看似简单,实则难度甚高,要求重心落位极为精确,劲意深灝,劲势恢弘,机势灵捷,气势雄浑。尤其是该式除了要求周身呈现浑圆一气之意外,更对撤步时的顺逆之道、周身劲意的状态与重心的落位点要求甚高。此式要呈现出顶塌抽提、浑圆对应、开合起落、虚实分明、顺逆互寓、松沉轻灵、劲藏身后、落位轻静等要义。遗憾的是,当今练习者在练习孙氏太极拳拳架时,常将此式之意遗漏,他们囫囵吞枣的撤步,将此式中蕴含的精粹丢失。他们似乎不懂技击中不仅进步讲究,撤步时更讲究,撤步时周身劲意的状态尤其是重心的落位点甚为重要,直接关系交手成败。

 懒扎衣撤步式2

   懒扎衣撤步式2,该式诸多要点同前,惟顺逆、浑圆、灵机三者最当留意。演示拳架要拳式结构严整,同时虚抱其架,劲意虚灵,机势圆满。该式中诸如劲藏身后,退中寓进,变化随机,化打合一等甚为突显。该式之妙可由拳照参悟。

 懒扎衣进步式

  懒扎衣进步式,该式基本劲意如前所述,即该式之浑圆一气之意将十字、开合、虚实、动静、顺逆、三体诸意以及过程中的起落、螺旋、裹翻等皆合为一体呈现于此式的行拳中。

   该式尤其对顺中用逆、动中求静、劲藏身后,整架虚搭以及浑圆对应之对应点等显豁无遗。该式隐含的打法甚多,不仅含有形意拳之五行、十二形以及八卦拳的单换掌、双换掌等用法的变化,还有三合炮、五花炮等打法,以上所述诸要点可从拳照中参悟。

 开手式

   开手式,其劲路是背后走十字,此十字乃周身两个十字——其纵向是自头足至顶,顶头塌腰,横向是由两肩胛骨和两胯尾根为起始,横向松开,于是带动周身整体沿此十字松开,均匀散开,而非仅仅是两手相开。开手式的关窍已在拳照中,无须详述。常见错误之一,是练习此式时两足双重,身体重心不分虚实,此乃大谬。

 合手式

    合手式,其要点有5,其1,合手时,两肩继续向外开。其2,重心于两足转换虚实。其3,头、手、足、命门、肩井之间的对应关系要清晰。其4,在开手与合手的过程中,两肘尖始终在一个水平面上运行。其5,开手与合手起落成一圆圈,重心在两足转换时,顶抽沉提,两肾相摩。开合手乃起落开合,两圈十字环套。

开合手练之正确,手心始终相对,则开时宽不过肩,想过肩都过不去,合时窄不过脸,同样也是想过脸也过不去。否则,说明没有掌握练习开合手的基本要领。

    得开合手之意,则知孙氏太极拳各拳式中皆有开合,一动即有开合,一静亦有开合,各式中开合的理法与开合手相同。关注点——各式开合时各式有各自的对应点。

 鞭式

    单鞭,该式练法提要:十字开合,开合起落于两手捋杆一线,顶抽沉提,浑圆对应。常见错误:一线无开合、挺胸、右腿直蹬、右膝丢顶劲、未圆裆开胯。

 搂膝拗步式1

    搂膝拗步式1,要点提示,于周身浑圆一气中含有穿弹整劲。此式身形虽变,而对应点不变,内含劲意及打法变化甚多,但要含而不发,以劲势呈现,此意各式同理,由拳照中自可参悟之。

 搂膝拗步式2

    搂膝拗步式2,此为过渡动作,所含打法劲意甚多,合于转身时翻靠崩弹之劲势之中。要点提示:身随足转,手随身,螺旋转打,由身势翻转中带出手法,领塌翻靠,捋插背拿,常见错误:右手自右肩直着推出。此种练法之所以错误,是将此式蕴含的极为丰富的打法、劲意、劲势尽丢之。

 搂膝拗步式(定式)3

    搂膝拗步式3,该式要点浑圆一气之意中含三体式整体崩炸之劲。要点,周身对应点要清楚,不知对应点,周身无对应,则无整劲之势。周身对应由此式可一览无余。此式右臂曲中蓄直,周身如气球均匀膨开,右臂不可有直推形式。

 三通背式1

    三通背式1,此式下捋上崩,下捋为形,蕴含进步上崩之意。练法要点提示:右手下落时,手随身落。身势起落时,轴枢在胯。此式含蓄着进步崩炸之劲及过顶摔。

三通背式2

    三通背式2,此式含蓄着进步崩炸之势。要点提示:以胯为轴起身,起身时胯轴高低不变,身、手随足而动,身体将起之始,左手臂即随左足,且顺着左足伸向前,左臂随伸随起,左右两臂呈近似炮拳的劲势。常见错误之一:在身体完成起身后,再将左臂推出。其错误是将起身过程中时时蕴含的进步崩炸之劲丢失。

 三通背式3

    三通背式3,此式含蓄着孙氏三体式的浑圆炸劲,练法提要:身法乃三体式之劲势,尤要注意抽肩、抽胯、开肩、开胯、顶膝及周身对应、浑圆一气。

 云手式1

    云手式1,该式走架形式是两手上下前后左右的画圈运行,周身浑圆一气之意周流不息,劲意变化极为丰富,劲势雄浑,由拳照可参悟之。常见错误有二,其一因手足对应点不对,周身浑圆一气之意丢失。其二,运行中两手只有上下左右的平面画圈,而丢失了前后的劲路。练云手时,两手之画圈,并非只是在一个平面上画圈,而是在一个立体空间上画圈,此圈为螺旋形。

 云手式2

    今人练习孙氏太极拳云手一式,多不知其劲意,不明该式的对应关系,故走出劲路的劲意不浑圆,势甚单薄,诸多同人一动即谬。

 野马分鬃式1

野马分鬃式2

    野马分鬃式1、2,该式有两种练法,一种是跟步的练法,另一种是不跟步的练法,如上面拳照所示。两种练法各有要领和关窍,跟步练法身步变化极为灵活,劲势浑圆深透,其劲路与云手相类,故不赘述。不跟步练法,两脚走圈步,其劲势浑圆雄浑、劲意宏富。由上面拳照可参悟之。

野马分鬃式3

 野马分鬃式4

   野马分鬃式3、4,此二式为一个过程动作,充分显豁了开肩开胯十字伸展之意及式中伸展与螺旋和起落的运行及劲意关系,行拳过程中胯轴高低不变。今日练习孙氏太极拳者练此式时,常见的错误是把该式进步时的开肩、开胯与身体伸展的协同运动变成身体下蹲,由此将此式的诸多劲意丢失。不知此种下蹲练法是何人所教,其道理为何?

野马分鬃式5

野马分鬃式6

   野马分鬃式5、6,演示纵横劲的起落变化在浑圆对应中如何转换,其劲势轻灵雄浑。该过程中之劲意变化极为丰富,可由拳照参悟之。

野马分鬃式还原懒扎衣式

   研习野马分鬃一式,当由斜单鞭一式还原至懒扎衣这8幅拳照来参悟,其中妙意甚多,蕴藏在浑圆一气之意在拳式演变过程中呈现的虚灵、雄浑、从容的气势中。

    今日习孙氏太极拳者多不得法,潜心研究者又甚少,故笔者不揣固陋,拍摄拳照数幅,借此示以式中要义,以图研究共进。

   参见《中国武学之道》第二章,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出版,及《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档案》(修订本)中 “孙式太极拳研究会简介”,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年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修炼太极拳的十二个思想--/李雅轩
不得此意此理,不知太极拳
童旭东先生的《浅谈三体式》
浅谈三体式?童旭东
《杨式太极拳拳架三十七式动作名称释义》
太极拳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