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刚、柔、快、慢——四练太极拳

展现太极文化的价值与力量

慢练
     太极拳最常见的练法,内养气血,周身通畅,然并非完美,亦有缺陷。
特点
      不用笔者强调,这也是太极拳最常见的一种练法。太极拳慢练讲究用意不用力,虚灵顶劲,内力饱满,呼吸与动作协调统一。慢练太极有诸多好处:如,慢练调和气血,最养内气;慢练有助习拳者通畅劲路,形成整劲;慢练出桩,久练集“功”……不可谓好处不多……
  但是,慢练太极亦有缺陷。首先我们要知道,养生之道“外养筋骨血,内养精气神”。营气充盈,需有卫气包护,慢练太极更似一套内功,对外养的部分的作用是非常微弱的。
  因此,慢练太极虽非常适合于五脏六腑的清理排毒,对于身体、关节机能的锻炼恢复,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禁忌
     慢练太极不适合于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的人,长期慢练太极会加重其病变的程度。久而久之,膝盖,腰腿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

快练

太极拳快练,全身协调,闪转腾挪,疾如脱兔,外修养身,动中求技击之法。

特点

太极拳快练讲究周身放松,沉肩坠肘,一气呵成,不断劲,不滞招。
  这对技击的帮助是可想而知的,它对调节身体的协调性、速度和步法都有着显著的功效,可以有效避免练拳练成“武呆子”,增加反应力。更可预防老年痴呆,女孩子快练太极还可以减脂塑形,长期快练太极拳,对心肺功能也会有着显著的锻炼提高,增加耐力。
  但是,对于初学者快练太极拳,很有可能造成劲路的错误,无法形成整劲。打乱气路,把太极练成一种体育运动,对“功”的积累效果,也比慢练差远了。

禁忌

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血栓……等人切忌快练太极拳。

柔练

太极拳柔练,均衡呼吸,柔化发力,减少“耗”,增加“补”,平衡身体阴阳,协调关节,治疗骨病。

特点

柔练太极,讲究“先破再成”。
  周身无力,不用力,不用意,不引劲路,不阻劲路,御气于形,又脱于形。
  对骨质疏松,关节退行性病变的病人有显著疗效。既可内修脏里,又外治身体,减少“功”的消耗,使人更加不易疲劳,在技击中以另一种方式增加耐力。对于身体虚弱,无法进行剧烈运动和锻炼的人,无疑是康复治疗的一把钥匙。
  然而,柔练太极,对于“功”的修炼,却比其他练法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长期柔练太极,往往容易让人忘记核心的劲法,导致在技击中犯下低级错误。

禁忌

柔练太极对身体的副作用是最小的,几乎适用于各种人群。
  刚练——太极拳刚练霸道刚猛,常以发声助力,增强体质,强化骨骼。

刚练

太极拳刚练霸道刚猛,常以发声助力,增强体质,强化骨骼。

特点

太极拳刚练应讲究松中求紧,柔里出刚的原则。震脚,抖甩,各种发力一应俱全,实在是练习技击劲法的一大法宝。
  长期刚练太极拳,还可增加骨密度,增加肌肉和肌腱的强度,掌握发力,积累拳法中最重要的“功”。
  刚练太极会给身体带来巨大的负荷,对心血管系统,肌肉骨骼组织,内脏都会产生强大的压力,因此是否适合刚练,一定要慎重。

禁忌

不但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人不适合刚练太极,骨质疏松、关节劳损等人也切忌盲目刚练太极拳。
  内外家拳这四种练法,并不是太极所独有。少林禅武、武当道家、关东医门……各派都有涉猎,只是后人鲜有完整的传承。
  四种练法既可由一套拳演化四种练法,亦可融合练于一套拳法中。更可两两相合,相生相克。
  因此,练习内外家拳法,并非单一的学习某一种,或排斥某一种。适合的时间,适合的人,选择适合的练习法,才是真正有效的养生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松功
松关节与太极拳功效
张全亮与鸣生拳法
传统武术汇总
陈氏太极拳基础功法陈太平
具体招式论武当太乙五行拳的技击特征和养生秘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