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季散语】李连义︱啊!西柏坡!

啊!西柏坡

文/李连义

        西柏坡,这个位于河北平山县滹沱河畔的一个小山村,因为毛泽东等革命前辈解放战争时期在这里居住了10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这里运筹帷幄的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和七届二中全会并提出“两个务必”而名闻遐迩,成为人们朝拜的革命圣地。

        2010年的酷夏时节,天气特别的炎热,连喘气也不匀实,道路两旁的树木也无精打采的,路边的小草焉儿吧唧的,沟里的河水浑浊的泛着泡沫。在河北衡水办理完公务之后,我们几个相约去了西柏坡。

过了河北省会石家庄,路过鹿泉市,就到了平山县。按照路边的旅游标示一路前行,发现路的两边有几座生产繁忙的炼铁厂和水泥厂,大概因为炎热的原因,田野里几乎看不到农民,病怏怏的玉米苗在太阳的直射下耷拉着头,上面的空中交织着晕眩的色彩。轿车里虽然开着空调,但是不敢开窗,一开窗就会有一股热浪扑来,让你全身不自在。越往前走,道路越宽广,进了山区,道路却比县城附近的路好走多了,不一会儿,一座座被绿色覆盖的大山呈现在眼前,车外开始变得凉爽起来。一座隧道的入口,一座大型的雕塑下面是“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红色大字,我们知道,西柏坡就在眼前了。

        过了隧道,这边开始变得热闹起来,路的两边是新修的楼房,到处是宾馆和饭店,农家姑娘和大嫂在路边打着招呼,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早晨没有吃饭,再加上一路奔波,肚子早已饿得饥肠辘辘,在西柏坡景区附近一家较干净的饭店门口停下车,洗漱一番,开始点菜点饭。这里的饭菜特别的贵,一碗白米饭十块钱,就是当地的野菜也没有下来二十元一盘的,而且饭菜寡淡无味。吃过饭后,和饭店的老板打声招呼,把车免费停在饭店的停车场里,我们一行进了景区。

        大概天气炎热的原因,景区门口的广场上几乎见不到游人,只有河北省参加建国六十周年大庆游行的花车停在广场的一侧。沿着宽敞的水泥路我们来到西柏坡纪念馆,这里的游人才多了起来,人们陆续的在五大领袖雕像留影,我们一行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拿出手机、照相机的拍个不停。五大书记雕像的后面是纪念馆,左侧是中纪委援建的廉政教育馆,前面的左下边则是一个水面清澈如镜的湖泊,因为没有游人,几艘游船停在岸边,几位叼着旱烟袋的农民坐在船上的遮阳扇下摇着蒲扇。因为热,倒是忙碌了卖冰棍的小贩,不用大声吆喝,冰柜前已挤满了游人。

        两层楼的西柏坡纪念馆全面的表现了革命前辈在西柏坡居住时期的点点滴滴,里面有中共中央从延安撤退过黄河到西柏坡的路线图,复原的全国土地会议旧址,参加七届二中全会的人员名单,再就是指挥三大战役的电报和作战地图,还有的就是毛主席坐过的吉普车,小型的水力发电机,印刷机等,我们跟着讲解员在纪念馆里缓缓前行,慢慢的体会风云际会的解放战争时期,特别是战略反攻阶段,革命领袖在这个小山村的一举一动的每一个细节,仿佛进入硝烟弥漫的战场,在西柏坡频繁密集的电波声中,开始大无畏的冲锋。在三大战役的3D模型前,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战士们不屈不挠的身影,平津战役解放军队伍昂首挺胸的入城仪式,淮海战役大平原上交织的战火都利用声光电的技术活灵活现的体现出来,就是解放军战士的眼睫毛也清晰可见,再加上原生原味的配音,游人似乎就是一位三大战役的亲临者,从白雪茫茫的大东北跨进了繁华热闹的大都市,又走进了千里沃野的大平原,在与时空的对话中,只是六十多年前的这些地方更多的是血腥,更多的是硝烟,更多的是较量。

        “全党同志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伟大领袖振聋发聩的声音又一次在耳边响起。这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二十多年的艰苦卓绝斗争的一代伟人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发出的伟大号召。创业难,守业更难,毛泽东在革命转折的关键时期,以一个革命家的胸怀和政治家的气魄,以一个历史学家的认识和一个哲学家的深邃对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两个务必”就像给人的机体注射了一支防疫针一样,这样才会防止来自各方面的腐蚀,永葆健康的体魄。我想这也是中纪委在西柏坡建立廉政教育基地的初衷。

        出了西柏坡纪念馆,走进廉政教育纪念馆,一幅胡锦涛担任总书记时带领书记处的同志前来西柏坡的照片令人深思,在这张照片的七位人物中,已经有一位被糖衣炮弹击中,成为反腐倡廉的反面教材,他作为军队的高级干部应该知道“两个务必”的深刻内涵,他的西柏坡之行应该有比别人更深刻的体会,但是,思想一旦发生扭曲,价值观一旦偏舵,就会成为金钱的奴隶,就会占到人民的对立面,就会得到口诛笔伐,结果可想而知。

        西柏坡村在纪念馆的右下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落,虽然现在村里盖起了几座小楼,但从不宽敞的街道,剥落的墙皮可以看出这个村子还不是很富裕。中共中央旧址在村北的一面土坡上,十几栋平山特色的房屋背山而建,每座房屋的门口挂着红色的牌子,告诉人们这是谁的旧居。七届二中全会旧址是三间不大的房子,还是保持着原来的样子,主席台是一条长桌,几条长凳,下面整齐地摆放着十几条长凳,桌凳都是原始的木材本色,有的还保留着木材的原样,清晰的年轮,突兀的疙瘩。主席台上面挂着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黑色照片,一边一面红旗。大概是珍贵文物的关系,游人只能在门口边的红绳外瞻仰,门口一侧的桌子边坐着一位外形酷似毛主席的特型演员,只要游客支付一定数额的人民币就可以和这位特型演员合影。不知什么原因,和这位特型演员合影的人很少很少。

        走进领袖的故居,里面的摆设非常的简单,一张床,一张饭桌,一张办公桌,桌上一部摇把电话机而已,和今天的大老板的办公室比起来,这里简直太简单,甚至太寒酸了。据西柏坡景区的工作人员介绍,工作的闲暇,领袖们无非到附近的山上走走,摘几颗酸枣,或者走进村民的院落,帮助村民挑水推碾,拉拉家常,最奢华的休闲就是在外面土台上打打乒乓球而已。在这里,除了警卫的战士几个人住一间房屋,主席、总司令、周副主席,甚至一些部级领导都是每个人或每家人住一间房屋,房屋的摆设也是大同小异,前方的指挥员来到这里,没有宾馆住宿,不是在这个领导挤一宿,就是在那个领导家里摆龙门阵,吃饭无非是土豆、豆腐,大米、馒头等一般的饭食,艰苦的程度可想而知。为了躲避敌人飞机的轰炸,只是在这片建筑的山脚下修了一条防空洞,洞门窄窄的,里面黑黑的,假如听到飞机的响声,这一区域的房客们争先恐后往防空洞里跑的情景想必也是热闹。

        走出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的时候,天空中东北方向一片厚厚的乌云滚滚而来,不一会的功夫就聚集到头顶,一场雷雨马上就要来临。连续一个月的干旱,这片革命的圣地急需甘霖的浇灌,我们期待着雷雨来的快一些,大一些。天空已经响起了轰隆隆的雷鸣,疾风骤雨就要来了。坐进车里,走在群山环抱的高速路上,我们开始讨论西柏坡之行的所见所闻,尽管车外已是雷鸣电闪,大雨滂沱。

        啊,西柏坡,你这个平常的小山村,如今变得如此伟大崇高,是因为革命领袖在此勾勒了新中国的诞生,是因为“两个务必”的声音从这里发出,是因为这里的小米滋养了革命的精英,是因为这里清澈的革命思想,是因为这里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 

(2016年2月13日于莱芜无聊斋)

作者简介

李连义,笔名若愚先生、颖之、杨柳,1967年7月生,山东莱芜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作协会员,山东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第十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莱芜市首届十佳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无官员后台,无富豪父母,无本科学历,无豪华别墅,无不劳而获,靠自己打拼,靠辛勤劳动,靠刻苦学习,靠朋友关怀,为实现价值,为自我梦想,为徒有虚名,不阴奉阳违,不优柔寡断,厌烦阿谀奉承,常在工作中遭受挫折而为人正直、不卑不亢的一个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军旅散记】李仁清‖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共产党在西柏坡做了三件大事
红色之旅 荡胸涤心,——从西柏坡到冉庄
从这里进京赶考,红色之旅西柏坡
【红色圣地】平山县西柏坡景区
【石家庄笔会特辑】王友明|西柏坡行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