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江作协】黄乃顺︱童年年味

 

童年年味

文/黄乃顺

        “小孩小孩不用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是啊,一进腊月,老家小村子忙年就此拉开了帷幕。

        老家杀年猪的习俗历史悠久,追溯其原因就是当时的农村生活艰辛,一年到头也见不着荤腥,过年杀头猪改善一下生活,老家那里的人,还讲究过年要把猪身上的东西都吃全了,俗称吃全猪,意欲象征着日子充实丰满,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五六十年代时,每月每人半斤豆油的供应量根本不够吃,为了解决全家人的吃油问题,在农村很多人家杀完年猪,就把肥肉膘子用大锅熬成油,(俗称荤油),装到坛子里,平时炖菜时放一点,尤其是夏天炖豆角和青菜时,添半勺荤油青菜熟的快还好吃。过年杀一口几百斤重的大猪,一时半会又吃不完,那年月没有冰箱冰柜,要想把猪肉长时间储藏,只有在冬天才能做得到,把猪肉切成肉方子,放在屋外冻透了,装到仓房的大缸里,再到河套刨点冰盖上,这样在漫长的冬季,即丰富了生活,猪肉还能多吃几个月,这些因素凑到了一起,东北人就逐渐有了杀年猪的习俗。

        东北冬天主要的蔬菜就是土豆和酸菜了,东北人爱吃杀猪菜,慢慢演变成了猪肉炖酸菜,和猪肉炖粉条子等,一系列带有东北特色的菜饶,这些菜饶也成了东北人的最爱,它特有的风味,独具地方特色,现在也算是东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吧,在地方美食排行榜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甚至于在全国也是人人耳熟能详,许多南方的游客,也都慕名而来一饱口福。

        我小的时候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按照政策规定,每个农户家要养两头猪,先卖给国家一头,自己家过年才能杀一头,也有的贫困人家,两家合伙卖给国家一头,过年杀一头。

        我家杀年猪的那天,爷爷早早就烧好了一大锅开水,用来退猪毛,听到猪的惨叫声,妈妈用围裙擦着有些潮湿的眼睛,是啊,小猪崽买回来时才十多斤,是妈妈一瓢泔水,一把野菜喂养大的,可想而知妈妈付出了多少辛苦,对它既有感情又寄予希望,因为要用它来改善全家人过年的生活质量,和一年的吃油问题。杀猪师傅手法精熟,一会功夫就把猪收拾完了,妈妈提前切好了一大锅酸菜,把猪肉方子和血肠放进锅里炖上,再做几个家常菜,夕阳西斜时,请吃年猪肉的客人陆续都来了。小村子有个不成文约定,无论谁家杀年猪了,都要请上街比邻右和老亲少友来做客,腊月正是农闲猫冬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唠唠嗑,扯扯家长里短,客人们坐在梁二大炕上,围着炕桌吃着杀猪菜,喝着二锅头老白干,吆五喝六的猜拳声,好像把屋子都震的直晃荡,蛤蟆头卷烟味,呛的人直咳嗽,东北人的质朴和豪爽,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虽然屋外寒风凛冽,屋里却其乐融融。

        过了腊月二十三,也到了忙年的紧张阶段,全家人都行动起来,各司其责明确分工,姐姐用毛巾把头裹住,用苕掃把挂在墙上,和犄角旮旯的灰嘟噜蜘蛛网打扫干净,我和哥哥去白土坑里挖些白土,回来用洗衣盆泡一会,等把白土都泡透了,把被烟熏的黑缺寥光的房墙刷的洁白,父亲打了一盆浆子,和我们一起把天棚用报纸糊好,顿时感到屋子焕然一新,真有着过新年的新气象。

        粘豆包是东北人的最爱,腊八吃黄米饭,粘豆包就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了。妈妈把黄米用水淘净沥干水,领着哥哥背到生产队的碾房磨成面,回到家后把大黄米面,和小黄米面按比例对好,因为和面也是很有技巧的,如果大黄米面多了,面不粘了,蒸出来的豆包没有筋性,要是小黄米面多了,蒸出来豆包不挺实又胎崴,只有把面的比例调加适当了,蒸出来的豆包即筋道口感又好。妈妈把和好的黄米面装到大土陶盆里,放在炕头上,再用棉被捂上发酵,又把事先烀好饭豆搥成豆泥,蒸熟的豆包要摆在盖帘上,端到屋外冻透后,捡到仓房的大缸里储藏,这样豆包即不风干又保鲜,还能防止耗子偷吃,妈妈还在豆馅里放点糖精,吃起来甜甜的。

        临近腊月供销社也是最热闹最繁忙的地方,供销社主要是供应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物质。要过年了,柜台和货架子上的商品琳琅满目,要比平时多上好几倍,包括各样式棉布,油盐酱醋茶针头线脑,和农业生产资料等等,同时也收购农副产品,单纯的一个小小供销社,发挥出多种功能的大作用。村子里的人都陆陆续续到供销社置办年货,也有人自己编几个土蓝,笸箩簸萁粪箕子拿到供销社卖了,换点过年钱,也有人即使不买东西也去走走看看。在当时去一趟供销社,也是挺大的一件事,大姑娘小媳妇都穿上最好的衣服,搽点胭脂和雪花膏,把自己打扮漂漂亮亮的,就像现在去城里的大超市走走,感受一下要过年的氛围。

      我为了在过年时能买一挂小鞭炮,在杀猪的时候,我把猪鬃拔下来,单独用线捆成一小把,猪鬃的价钱要比猪毛高一点,再把猪毛从大锅的水里捞出来,反复用水冲洗干净,拿到供销社卖个五六毛钱,这是我童年时唯一的经济收入,小鞭炮舍不得一下子都放完了,把它拆开装在衣服兜里,实在瘾不住了才能放一个。看到现在人们结婚或者开业成箱成箱的放鞭炮,就不由得想起我们童年时的艰辛岁月。

      妈妈把平时卖鸡蛋攒的钱拿出来,到供销社扯些蓝花旗布,给我们每个孩子做件新衣服,妈妈心灵手巧,把报纸放在旧衣服上放大一些,再把报纸样子贴到新布上裁剪,然后缝制,妈妈端坐在缝纫机前挑灯夜战,我睡一觉醒了,看见妈妈眼睛熬的红红的还在忙着,我们过年穿上崭新漂亮凝聚着妈妈辛苦的衣服时,心里涌现出百感交集,这件新衣服,只有在过年时才穿几天就收起来了,平时根本舍不得穿,要等上学或者跟大人走亲戚时才穿,在当时各家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小点孩子,捡大孩子穿小了的旧衣服,如果一件衣服破的实在不能再穿了也不扔掉,把衣服上好一点的布剪下来,留着打隔薄做鞋底用。

        要过年了,人人脸上都流露出喜气洋洋,见面都客气地问一声,过年东西都准备好了吗,让人感到小村子的人,都是那样和蔼可亲,难得可贵的是,村子里有个老学究,还自己掏钱买些红纸,义务给各家写对联,皑皑白雪衬托着贴在房门上的大红对联,更增添了过年的喜庆。

         爷爷在院子里用土坯搭起一个简易的炉灶,把猪头和猪蹄烤糊了,再用镰刀把毛茬剐干净,把猪下水也烀熟了香气扑鼻,让人看了就有食欲。尽管当时物质极其匮乏,妈妈还是用储藏在土豆窖里的白菜胡罗卜土豆等,想办法调着花样多做出几个菜,还用平时舍不得吃的豆油,炸出各式各样的面食和丸子等,让全家能在过年时,吃上丰盛的美味佳肴。香气从各家的房门里飘出来,四溢的香气和弥漫在空气中的年味融合在一起,让小村子沉浸在祥和的浓浓年味里。

         三十晚上爷爷闲不住地忙活着,奶奶坐在炕头上,叼着二尺多长的大烟袋,笑眯眯地看着全家人,脸上充满了幸福和慈祥。妈妈和姐姐在里屋忙着剁馅包饺子,我和哥哥在外屋地用大锅炒瓜子,用盆子装上凉水缓冻梨,水果在当年不但买不到,就是见都没见过,瓜子还是夏天在自己家小圆种的呢。

      除夕夜一家人团团围坐在饭桌前其乐融融,满桌子都平时难得一见的好菜,按现在看饭菜很简单,但在当时那可是极其丰盛的了。吃完年夜饭,全家人坐在一起嗑着瓜子唠磕守岁,我至今都忘不了那煤油灯下,全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和温馨。

     大年初一早上,村子里的人都聚集在大队部的院子里看秧歌,穿着鲜艳服装的演员,把自己装扮成各种人物,在锣鼓喧天中,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风采,还有高跷跑旱船舞狮子等,只见扇子上下翻飞,五颜六色的裙子随风飘逸,演员的笑脸透着欢心,女的扭出了妩媚和泼辣,男的扭出了刚毅和豪爽,他们扭出了东北人的热情和奔放。也有人把东北大秧歌叫跑大秧歌,因为东北的大秧歌扭起来带有小跑,即活泼又欢快。大秧歌也是村子里过年的一道大餐,它让人们大饱眼福心情愉悦,所以都不愿错过这难得机会,看的是津津有味笑逐颜开,二人转小帽"小拜年"更是把过年的气氛推向高潮。

        孩子们出去到亲戚家拜年,可是一件快乐的事,它不仅是一种千年文化礼仪的传承,还能得到长辈赠送的糖果和零食,能把衣服兜子装的满满的,那在当时可是丰厚的收获了。

      正月十五也是过年中的重要节日,没有红灯笼,哥哥用小铁桶装满水冻个冰壳,一个特制冰灯就做成了,即美观又实用,没有元宵,姐姐把粘豆包用油煎熟了,给全家当元宵吃。这看是平常普通的粘豆包,却给东北人带来了诸多的实惠和方便,说东北人是吃着粘豆包长大的也毫不夸张。晚上村里的孩子,都聚集在井沿的冰上,并从井沿高处的冰上往下滚,顾名思义滾百病,意思是把身体里的病都滚出去,在下一年里不得病,其实就是当时没啥可玩的。千百年来富有创意的民俗民风,就是这样在发展和经营中传承下来的。

        二月二是过年中最后的一个节日了,爷爷把烀好的猪头肉切好放在盆里,妈妈按猪头各部位的肉,做出不同的菜,在我心里想的却是年过完了,再要吃好东西,又要等上一年了。老话说二月二龙抬头,有的长辈为了给孩子图个吉利,按照老传统,心灵手巧的小媳妇,用秸秆和布片给孩子做条龙缝在身上,她先把秸秆剪成一段一段的,再把旧布剪成小四方块,用线把一段秸秆和一块布片穿连成长条,在底下订几个长布穗,把上头订在孩子的肩膀头上,叫龙抬头龙摆尾。

      过了二月二,这个年就算过完了,农村虽说快要到备耕时节,但是生产队也没啥活,就是到粪堆上倒倒粪,冷了社员们都进到队房子里闲扯,所以过去在农村,就流传着"打正月闹二月,离离拉拉到三月"的顺口溜。

     童年的诸多往事,都随着岁月的风雨而飘逝,只有童年时在父母身边过年的幸福和年味,却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里。


作者简介

黄乃顺,龙江县人。已退休,闲暇时喜欢看书,时不时动笔写下所思所想,文字积累无数,喜结文字上的朋友。县作家协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味 作者:秋实2014-02-10 09:19
【绘】奶香粘豆包——记忆中的东北味儿
【图文】大黄米面粘豆包的做法
南瓜🎃粘米面做的豆包
八十年代过年必有的十件事,现在我们还保留几件?并非都怪专家
故乡的炊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