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江作协】高福辉︱黄山之行

 


黄山之行

文/高福辉

  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
——《黄山奇石》
(一)
  对于黄山,我印象中原本只有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是后人根据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一句话引申出来的,原话是徐霞客登临黄山时曾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去年,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学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课文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对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一的“奇石”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尤其是本文开头引用的课文的结束语,使得女儿对黄山心生向往。
  大年初五,我们一家人终于到达了黄山市。此刻的黄山市下着蒙蒙细雨,打伞亦可,不打伞也别有一番情趣,让人真正体会到张志和词句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垂钓老者的从容闲适……
  我们先到被誉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的屯溪老街走了一圈,看到了典型的徽派建筑——黑灰色的房脊,一棱棱顺势而下,应该便于雨水飞泻,毕竟这些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的建筑能够保存到今天,实属不易。斗拱飞檐,雕梁画栋,不必说精致的花纹,仅仅颜色就让人仿佛进行了一次古今穿越——颜色依旧青黛,墙壁也是永不变更的灰白,然而黑白灰永远区别于艳俗的彩绘,永不过时地与自然相融为一体。
  下午,一个小时的车程,公路两侧几乎都是挺拔险峻的高山,总叫人疑心——这座该不会就是黄山吧!沿途的山脚下,偶尔有三两人家,也是灰白的颜色。大概是怕一层潮湿,人家都是二至三层的别墅式建筑。尽管每一幢房子与身后的山都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和谐美,仿佛山前就该有这么几户人家,几户人家之后也就该有这高山依傍,但我又觉得这大山里的三两人家有种与世隔绝的孤独。也不知过了几个隧道,我们终于到达了黄山脚下的汤口镇。
  雨下的更细密了,我们不得不撑开伞,拖着不轻的行李,走啊走,寻找提前预定的宾馆,叫人不觉隐隐担心第二天的黄山之行。
(二)
  大年初六,黄山小雨。
  黄山所在的徽州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我们查了近40天的天气预报,每天都有雨。我们登山当天下的雨仿佛是仙女梳妆时用的补水喷雾从天而降,对登山影响并不大。我们全副武装,雨衣、鞋套、帽子、手套、登山杖……
  黄山分为两个入口,一个是前山的慈光阁入口,比较陡峭;一个是后山的云谷寺入口,比较平缓。两个入口的景致都一样,不走回头路。由于我们一行人中有老人和孩子,果断选择了从云谷寺入口坐缆车上山。
  大巴把我们从客运站送到黄山风景区脚下,大巴所走的盘山路并不十分宽阔,以至于有些路段,两辆车来去相遇,其中一辆会选择停下,待另一方通过,再继续行驶。
  黄山脚下,有一块电子显示屏,显示景区在恶劣天气可容纳三万人,目前进入景区的人数和已购票人数达一万多人。
  第一次坐缆车,因为下雨,缆车车厢玻璃雾气蒙蒙,向外看的也是模糊的影像。婆婆说:“幸亏是冬天,要是夏天,像我这样心脏不好的人还真受不了。”是呀,许多令人遗憾的事情,只要换一个角度,便能得到令人释怀的答案。
  下缆车后,好一个银装素裹的仙境!
  一座座云雾缭绕的山峰,直插云天,似与天宫相连。一棵棵缀满冰晶的松树,玉树梨花,树树皆是风景。一仞仞坐落在山峰之上的巨石,形态各异,鬼斧神工。
  接下来,我们拿出了“藏宝图”(每个宾馆前台都会免费赠送的黄山旅游路线图),依图游览。别说,这图还真管用。
  我们首先到达始信峰。相传,明代文人黄习远曾经跟今天的我们一样自云谷寺游至此峰,环顾此峰,觉其有“妙不可言,说也弗信;岂有此理,到者方知”之感,所以题名“始信”。黄山之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论何人描述,无论描述得怎样精彩,都不如亲眼所见,始信峰让人深信: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即是如此。
  接下来,我们走到了“梦笔生花”观景处。因为黄山实在太高太险,所以它的每一处景观,几乎都是远观。梦笔生花,放眼望去,远处山崖的半山腰,有一支石笔,上为笔锋,下为笔杆,中间有天然裂痕,令人更为惊诧的是笔尖之上竟生出一棵奇松,宛如花朵。传说这支笔乃是李白之笔幻化而成,后有人赞叹“天然一管生花笔,写遍奇峰入画图”。
  经过清凉台,我们终于到达“猴子观海”。因为坐缆车,我们从课文中提到的“仙人指路”头上飘过,“猴子观海”便是我们此行最重要的一处景观,因为女儿书里学的,总要拣一处着重观看。
  猴子观海最佳观景处并不平坦,我们互相拉着手,小心翼翼地配合着,才登上去。一低头,就看见远处的山峰上有一只石猴,抱着双膝,向远处眺望,眺观那翻滚的云海。我们都非常开心,女儿更是兴奋异常,连连赞叹“哇!太棒了,跟我们学的书里一样!”看到女儿欣喜的表情,我和爱人都跟着一起开心起来。
  雨只在上午下了一小会,此刻没有雨,只有云雾。石猴仿佛通了灵性,甚是活泼。一会儿看得清清楚楚,令人啧啧称道;一会儿又钻进层层云雾,令人遍寻不着。
  随着慕名而来的人逐渐增多,我们决定下去。爱人带着孩子先下去了,我们被分隔开来。我一个人拿着三根手杖,着实吃力。好在游客都特别友好地伸出援手,有提出要帮我拿登山杖的,有在下面拉我一把的,有在光滑处用鞋别住我的鞋的……这让我内心着实温暖,这也是我一直希望能把温暖传递给周围的人美好心愿之一。
(三)
  “猴子观海”之后,我们看了看“藏宝图”,计算着时间与距离,放弃了原计划要登的“狮子峰”,直接转道光明顶。光明顶是黄山第二高峰,与天都峰、莲花峰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光明顶宽阔平坦,明代普门和尚曾在顶上创建大悲院,现遗址上建有黄山气象站。
  我手机早就冻没电了,用充电宝都充不亮,我索性只看风景,不拍照。离开光明顶,我们直接取道一线天,百步云梯。百步云梯,又高又陡,是在险峻的石壁上凿成的台阶,越往上,越陡。我爱人比较胖,婆婆腿不太好,他们都落后了。我带着女儿在前面打头阵,我跟8岁的女儿牵着手,告诉她:“只看准脚下的一级,不要往前看,也不要往后看。”
  一路上,遍是亲情的美好,抱着孙儿的爷爷,鼓励儿子的爸爸,等待妈妈的父子俩……这其中,也有我时而牵着女儿,时而搀着婆婆的影子吧!
  为了能在玉屏索道17:30关闭之前,乘缆车下山,也为了看到闻名世界的黄山迎客松,我们尽可能地快走。路上的风景依旧美着,莲花峰虽然关闭,但我们依旧看到了状若莲花的峰顶,仿佛随时就有仙人落入宝座,口吐莲花,点化众生……
  来往穿梭的人们都成了黄山冬景的点缀,我们都仿佛只是这山水画中的一粒粒墨痕。人们不仅有“人在画中游”的闲适,更有登攀“长啸倚天梯”的黄山的自豪。
  终于到了玉屏索道与迎客松的交叉点,直走约20分钟是迎客松,右拐直接就是玉屏索道。一老一小都表示不想再走40分钟去看迎客松,此时已经将近17:00,我们也担心一旦索道关闭,老人和孩子体能几乎耗尽,不能徒步下山,决定放弃迎客松。
  与上山坐缆车时,人们挤着排队不同,下山的人们较为分散,缆车自顾在那不停地运转着,我们就开开心心坐上专属于我们一家人的一辆缆车下山了,爱人不忘拍了视频给我公公,第一时间与他一起分享我们登山后的喜悦。
(四)
  婆婆说:“60岁,挑战黄山,行了!”
  女儿说:“我看到猴子观海和莲花峰了!”
  爱人说:“黄山,没登够。”
  我说:“你们这一说,咱们这趟真是不虚此行。”
  黄山,未来的某个夏天,我们还会再来的!


作者简介

高福辉,1983年出生,中学语文教师。自幼喜欢读书,以读书为乐,以实际行动在课堂内外将读书受益于终生的理念传给更多的学生,以实际行动影响着更多的人爱读书。业余时间写自己的心情故事,所见所闻,读书让她心静,写作让她心安。现为龙江县作家协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山旅游全攻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避免你费时耗力盲目游
旅游推荐之黄山
中国十大名山-安徽黄山
跟着诗词游黄山
黄山绝美路线最强攻略,中秋国庆去爬山,看完这一篇就够了
微博文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