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者眼里的上林脱贫故事……

借地筑巢引凤凰

6月12日,在上林县塘红乡弄陈村扶贫车间,一名工人正在打包紫藤仿真花,准备销往日本。

“飞地经济”是指把“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持续或跨越发展的经济模式。

在上林县塘红乡弄陈村,“决战决胜走基层、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第一组采访团的记者们,领略了驻村第一书记闭国础创新性打造的扶贫“飞地经济”。

 “形象地说,就是借地筑巢引来凤凰。”闭国础说。

 地处大石山区的弄陈村,土地贫瘠,曾是上林县的深度贫困村。闭国础2017年12月来到这里时,全村还有85户贫困户未脱贫。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才能让所有的贫困户持续增收?闭国础凭借自己多年在南宁市工信局任职、从事过工业资源整合项目的经验,决定将“飞地经济”理论应用到产业扶贫工作实践中。经过多方努力,弄陈村与上林振林集团达成合作,盘活该集团闲置的原中可乡政府大院,利用结对帮扶企业提供的资金,在离村部6公里的地方,建起2500平方米的钢结构标准厂房。

种下梧桐树,关键还要引来金凤凰。闭国础先后接洽6家公司,经过仔细调查研判,他和团队最终选择与上林县今井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携手合作,生产仿真花和仿真花制作机械。2019年7月,弄陈村扶贫车间交付使用,仿真花项目正式生产运营。

制作仿真花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扶贫车间为塘红、镇圩、乔贤等乡镇的村屯以及易地扶贫搬迁塘红安置点贫困户提供了90多个用工岗位。而且通过产品组装工序外发,为老妇弱残等劳动力提供在家手工制作就业机会,又带动上千人增加收入。

 “飞地经济”为山区贫困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弄陈村2019年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71%。


小病不出乡 大病少出县

上林县三里镇中心卫生院开通了一站式服务窗口。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上林两县的部分乡镇卫生院,看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得到全面落实,而且还进一步推进了县、乡、村医疗卫生高度整合、一体化管理格局的构建。据了解,2019年,上林县医疗集团成立,并组建由三家县级公立医院及各乡镇分院党组织组成的集团党委。通过建立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诊疗制度,初步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乡镇”的就医新格局。 

 此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也得到扎实开展。上林县推出家庭医生团队手持医保终端机带药上门,让群众足不出户,在家中就可实现人脸识别取药和医保报销,解决了贫困人口看病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少出县”目标。


“四两”拨“千斤”

6月14日,在上林县北林村蛋鸡养殖基地,村民正在分拣、包装鸡蛋外运。

上林县是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试点县。说起近三年上林的扶贫模式,县创业致富带头人创业服务中心主任苏展略用了个形象的比喻:“四两”拨“千斤”。

“四两”的第一“两”指广东、广西两省区扶贫协作;第二“两”指“两培”——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扶贫产业;第三“两”指“两促”——促进本土人才回引创业,促进农村基层党建;第四“两”指“两带”——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带动贫困村提升发展。“千斤”则是助推全县精准脱贫“千斤重任”。

在上林的三天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第一组采访团的记者们充分领略了该县致富带头人强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6月14日,采访团一行驱车驶入澄泰乡的一个山㟖,山道幽静,如同森林公园般。突然前方豁然开朗,一群花毛鸡追随着手持饲料盆的妇女,向车队跑来。三栋鸡舍的里里外外,鸡群自由地跑进跑出,同行记者还在周边的石头草窝里,捡到数枚鸡蛋。

这是致富带头人黄一晨创办的博艺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里的日常一景。这个合作社养有土鸡4.5万羽、肉牛50头,带动50户175人脱贫致富。目前,贫困户参与劳动用工人数3年累计1500余人次、发放贫困户收益金33万元,村集体经济分红11万元。

水里有虾,水面有花,岸上有农家,这是一个小龙虾养殖基地的美景图。这个基地的主人冯应红,是上林县重点培养的致富带头人。“我是粤桂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九江河清)培训基地第3期培训班学员。”冯应红说。

三年来,上林县在广东基地和广西华侨学校开展培训,共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育对象698名。

冯应红的小龙虾养殖产业在县里和后盾帮扶单位的支持下,从一个小塘窝发展成规模600亩的农旅结合产业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也从最初的7户发展到现在的450多户。下一步,他将与县里的3个合作社合作,共同完成3300亩稻下套养小龙虾的目标任务。

上林县按照致富带头人的产业规模、带贫成效等进行星级评定,目前在农村党员、种养大户、合作社负责人、返乡创业者等人员中星级评定出564人。

这些创业致富带头人在脱贫攻坚中大显身手,带头创建400多家公司、企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带动10968户贫困户参与产业项目,占全县贫困户总数的53.2%。被带动的贫困户年增收2296.9万元,户均2094元,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1800多万元。


奋战扶贫前线的“蓝马甲”

上林县镇圩瑶族乡佛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梁基欢正在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

上林县明亮镇甘六村驻村第一书记梁健兴与村里致富带头人白小莉一起察看柑橘的长势。

上林县镇圩瑶族乡洋造村驻村第一书记全育荣化身“网红”,给村里的特产直播带货。

上林县西燕镇北林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英豪帮助村里的黑皮冬瓜种植大户采摘冬瓜外销。

在上林县扶贫前线,有一种颜色,让农民群众见到就备感安心、暖心。这就是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身着马甲上的那抹“蓝”。

连日来,记者跟随着这些“蓝马甲”,见证和记录了他们在上林县各个贫困村驻村扶贫的点滴,以及他们“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干劲。

作为第一书记,他们从驻村的第一天起,就要熟悉村情、摸清户情。因为经常登门入户走访,与村民拉家常,听群众说真话,甚至是气话,他们逐步成为当地村民的“家人”。

他们向上能找项目、要资金,往外能引能人、带产业,对内能解民忧、促民富。因此每每走进村庄,群众都会热情地围上来,在扯不完的家常中,他们帮助群众解决一件又一件的大事小情。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带领贫困户脱贫,带领群众致富,做好群众的领路人。”上林县镇圩瑶族乡洋造村第一书记全育荣朴实的话,概括了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也体现了驻村工作的责任担当。


依托产业走出致富路

6月13日,上林县三里镇云姚村四季花海景区,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欢迎游客的到来。

6月14日,在上林县大丰镇云里村致富带头人冯应红的养殖基地,莲塘里荷花绽放,水面下不时可看到小龙虾在游荡。

6月14日,在上林县大丰镇云里村爱行天下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正在展示刚收获的小龙虾。目前,该合作社共吸纳35户贫困户入股,每年每户股金分红4000元。

6月14日,在上林县澄泰乡,博艺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黄一晨在给鸡喂食。目前,该合作社已带动50户贫困户脱贫。

这是上林县发展种养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县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工则工、宜旅则旅”的产业扶贫工作思路,探索实施产业扶贫模式,狠抓特色产业发展。

该县建立紧密的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发展高值渔、山水牛、生态鸡及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特色扶贫产业项目。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564人,带动贫困户9827人;培育带贫经营主体244家,以务工、股份、资金入股方式带动贫困户8580人(户);建设65个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直接受益贫困户4254户。贫困户发展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为93.33%,实现了贫困户稳定增收、贫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来源:广西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挥尖兵带动 助力扶贫攻坚 ——张官营镇党委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典型事迹
扶贫产业才是稳定脱贫的试金石
巴东县扶贫互助社试点情况自查报告
立足“五个精准” 推进产业扶贫
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
贵州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调查研究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