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会摸皇上脉搏的人

会摸皇上脉搏的人  

2010-05-05 19:49:30|  分类: 成功之路 |字号 订阅

 明朝洪武年间,江苏桃花坞镇住着两个年轻人,一个张百灵,一个罗新敏,两人是拜把子兄弟。张百灵致力于经商,罗新敏却爱走科举做官之路。几年之后,张百灵成了腰缠万贯的大商贾,罗新敏也成了京城大官。

一日,罗新敏向朝廷告假回家为亡父办理丧事。兄弟俩一见面,便亲热得不得了,相互问寒问暖之后,张百灵便问道:“罗贤弟在京城里最近可有何见闻?”

罗新敏先讲了些京城里的轶闻趣事之后,又道:“洪武皇帝新近写了一首诗。”他将那诗背诵了一遍;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

张百灵一听,大惊道:“凶兆又露了端倪,皇上可能龙颜大怒,不久就会收拾一部分官员和江南富翁了。你我兄弟应未雨绸缪,采取对策方法!”

罗新教急忙道:“计将安出?望兄长教我!”

张百灵语气果断:“贤弟办完丧辛回到京城后,每天都要早起,到皇宫里去帮助御马厩里的官员去驯马喂马,自然便可避祸。至于恩兄我呢,也想好了妥善之策。”

罗新敏牢记张百灵之言,回到京城后,果真天天早起,到御马厩去驯马,梳理马毛,甚至还打扫马粪,一直忙乎到景阳钟响起,才赶去上朝。在家乡的张百灵仗义疏财,拿出金银,修桥补路建学堂,还慷慨资助孤独贫困人家,不到半年便把百万家产疏散干净。

不到一年,朱元璋果真开了杀戒,朝中如李善长、蓝玉等功臣元老多被诛杀,江南豪富大族一个接一个地被抄家灭门,而罗新敏与张百灵却无灾无难,安然无恙。

罗新敏很佩服仁兄张百灵的足智多谋,竞从皇上的一首诗中嗅出了气味,见机行事,真算得上是有远见的了。

罗新敏由于处处谨慎,公务勤勉,被朝廷授为吏部尚书。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常在河边走,难免要湿鞋。还没出三年,由于罗新敏一时的疏忽,因一件小事触怒了朱元璋,被罢官还乡,成了一介布衣。

原来罗新敏任吏部尚书时,江南的地方官员都竭力奉迎巴结他,每年都给他送些礼物当作“岁敬”。可是,罗新敏削职还乡之后,连当地小小的一个县丞、主簿再也不瞅他一眼,对他不理不睬了。只剩下了个张百灵,还仍然如旧,常来常往,甚至于送些钱粮来接济罗新敏。面对这种状况,罗新敏慨然叹道:

“当年尚书著乌纱,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大小官吏,都来锦上添花;

如今草民穿布衣,情全无,义全无,只有故友旧交,不忘雪中送炭!”

罗新敏每天唉声叹气,甚至落下泪来。张百灵见了,知道这位贤弟还留恋官场,便关心地问道“贤弟呀,你还想回京城去做官吗?”

罗新敏应道:“我一个读书人,别无谋生之计,只有做官是唯一道路。舍此,我还能干什么呢?这样下去,我不被这些势利小人气死、也会因不会生计而饿死呀。”说着又潸然泪下。

张百灵劝慰道:“贤弟不必伤感,依我之见,你若想官复原职,易如囊中取物耳!”说着,便凑上前来,附在罗新敏的耳边,细细地交代了一番。

这一番话直把个罗新敏说得连连,点头,破涕为笑,拍掌称妙。罗新敏虽罢官被遣回家乡桃花坞镇,家眷却还留在京城。他按照张百灵面授的机宜,写了一封家信,由张百灵化装成一个家人的模样,将信送到了京城。张百灵到了京城之后,瞅准了吏部侍郎姜华文与众位大臣上朝的机会,在午门前把家信呈给了姜华文,并请他转交给罗新敏的家人。

姜华文得到书信,由于很多大臣在场,因而不敢隐瞒犯官的信件,怕引起怀疑,便启奏了皇上。朱元璋拆开信看了,见信中充满了罗新敏自我责备的言语,又追述了皇上对自己的恩德,告诫家人不可有任何怨言。朱元璋看了信,对罗新敏的忠诚十分感动,触发了恻隐之心,下了一道圣旨,又将罗新敏官复原职。

通过“避祸”和“复职”这两件事,罗新敏对张百灵佩服极了,他慨叹道:“张百灵这个人太高明了,他是一个会摸皇上脉搏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杨家将
清朝体制内,户部侍郎能直接升任户部尚书吗?
力挽狂澜于少保,延续大明二百年
苗晋卿传
『经典故事』鼠仇
【连 载】赵松雪:旧时王谢堂前燕 六十、误入尘网 四度京华 六十一、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吴梅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