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1928年5月4日,井冈山会师联欢。在宁冈砻市东边的草坪上,由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后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部队,召开会师大会,建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党代表、朱德同志为军长、陈毅同志为政治部主任、王尔琢同志为参谋长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80年5月4日,井冈山会师纪念碑在江西宁冈县砻市落成。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分队伍,来到了湘南地区。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当地农军的组织领导和配合下,发动了湘南武装起义。3月,在永兴成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3月底,由于湘、桂、粤军的三路“协剿”,起义农军难以在湘南立足。为保存革命力量,除留一部分武装继续坚持斗争外,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和农军向湘赣边界的井冈山转移。3月下旬,毛泽东率部队在汝城一带击溃了尾追湘南起义的敌军,4月在酃县的十都与朱德见面。

  在毛泽东率部的掩护下,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于4月中旬抵达江西省宁冈县的砻市,与毛泽东统率的井冈山部队胜利会师,这就是有名的井冈山会师。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为政治部主任。开始编两个师,一个教导大队,旋即取消师部,改为6个团由军部直接领导。全军万余人,枪两千余支。接着在宁冈召开了中共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会上选举产生了第四军军委,毛泽东任书记。5月4日,在砻市广场举行会师大会,正式宣布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建立(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井冈山会师,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历史过程:

   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1928年2月新城战斗胜利后,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根据地初步形成。毛泽东派何长工到湘南、粤北去寻找朱德所率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陈毅在江西、福建、广东边境坚持斗争,听说毛泽东已经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便派毛泽覃前去联系。几经周折,两支革命武装终于取得了联系。

  1928年4月28日,在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的掩护和接应下,朱德、陈毅所率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暴动农军,安全地转移到达井冈山,在宁冈砻市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

  1928年5月4日,根据湘南特委决定,将朱毛两部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6月4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改称为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政治部主任陈毅。

会师缘由: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湖南省平江地区的工农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过几次暴动,并组织了游击队开展游击活动。1927年7月22日,独立第5师第1团在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下,在平江县城举行起义。起义成功后,中共平江县委和起义部队召开了庆祝胜利大会,成立了平江县苏维埃政府;1927年7月29日,国民党湖南省当局调集8个团的兵力向平江城进攻,企图消灭红5军。由于湘、桂、粤军的三路“协剿”,起义农军难以在湘南立足。为保存革命力量,除留一部分武装继续坚持斗争外,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和农军向湘赣边界的井冈山转移。


 

会师准备:

    1928年1月上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近800人从粤北转至湘南宜章县境。1月12日,智取宜章城,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随即,南昌起义军余部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并组建了宜章农军。在粉碎国民党军许克祥部反扑后,于2月6日建立宜章县苏维埃政府。与此同时,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各地党组织领导下,工农群众纷纷起义。工农革命军第1师先后协助当地农军占领郴县、资兴、永兴、耒阳等县城,并相继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3月中旬,湘南特委在永兴县太平楼召开湘南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湘南苏维埃政府。湘南起义过程中,中共湘南特委将宜章、耒阳、郴县和永兴、资兴五县农军,分别编成工农革命军第3、第4、第7师和两个独立团,共8000余人。

  3月下旬,国民党军7个师向湘南地区反扑。为保存革命力量,避免在不利的条件下同敌人决战,朱德当机立断,作出退出湘南、上井冈山的重要决策。

  还在3月上旬,当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1师进驻酃县中村时,得知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正向井冈山方向撤退。当即决定兵分两路去迎接朱德、陈毅部上山:一路由他和何挺颖、张子清率领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从江西宁冈的砻市出发,楔入湘南的桂东、汝城之间;另一路由何长工、袁文才、王佐率领第2团从井冈山大井出发,向资兴、郴州方向前进。毛泽东还派毛泽覃带着一个特务连赶到郴州,同朱德、陈毅领导的部队取得联系。

  3月29日,朱德率领部队完成了转移的准备。在毛泽覃带领的特务连接应下,朱德、王尔琢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1师主力经安仁、茶陵到达酃县的沔渡。陈毅率领湘南特委机关、各县县委机关和部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主力于4月8日到达资兴县城,同从井冈山下来的由何长工、袁文才、王佐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2团会合。毛泽东等率第1团在桂东、汝城牵制敌军,掩护湘南起义军转移,于4月中旬到达资兴县的龙溪洞,同萧克领导的宜章独立营会合。这是第一支同毛泽东亲自率领的部队会合的湘南起义军。同时,陈毅带着工农革命军第1师主力一部以及何长工、袁文才、王佐带领的第2团一起到达酃县的沔渡,和朱德率领的主力部队汇合。接着,朱德、陈毅带领直属部队从沔渡经睦村到达井冈山下的宁冈砻市。

胜利会师

  1928年4月下旬,毛泽东率领部队返回砻市,立刻到龙江书院去见朱德。毛泽东同朱德的这次历史性的会见,是共产党我军历史上光辉的一页。从此,毛泽东和朱德的名字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王尔琢任参谋长,辖3个师,朱德、毛泽东、陈毅分任第10、第11、第12师师长,共1万余人。不久取消师的建制,编为6个团。5月下旬,第30、第33团返回湘南开展游击战争,在井冈山的部队为第28团(由南昌起义军余部组成)、第29团(由湘南宜章农民军组成)、第31团(由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组成)、第32团(由袁文才、王佐部队组成),共6000余人。

  1928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在平江起义中创建的红5军主力800多人,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来到井冈山同红4军会合。井冈山又多了一支革命劲旅。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部分军队和湘南农军共八千余人,到井冈山地区的宁冈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 井冈山会师,大大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对红军和革命战争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历史意义:

    井冈山会师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保存了一大批坚定的红军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聚集了湘赣边界武装力量的精华,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坚定了边界党和群众建立和发展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信心和决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伟大意义。


 

壮大武装力量、保存、培养和锻炼了红军事干部,开创了革命根据地的崭新局面

    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会师汇集了湘赣边界革命的武装力量,井冈山业已成为中国革命武装力量的汇合点、中国革命的立足点和中国胜利的出发点。井冈山会师的主要武装力量包括:①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②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队伍;③湘南起义农军;④井冈山袁文才、王佐领导的两支地方武装;⑤根据地内各县组织的暴动队、赤卫队等各种地方革命武装等等。1928年5月4日宣布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统辖3个师9个团计1万余人(后取消建制,红四军缩编为4个主力团,计6000余人),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规模最大、兵员最多、影响最深、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革命武装部队。

    井冈山会师后,一大批坚定信仰马列主义的工农红军指战员,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他们得到了锻炼和磨砺,增强了革命信念,培养了革命意志,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和对敌作战水平。在伟大的井冈山斗争中,一大批优秀红军指挥员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历经艰辛磨砺,遍尝甜酸苦辣,脱颖而出,锻造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代开国元勋。历数井冈山斗争的参加者,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罗荣桓5位荣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元帅,占所有元帅的二分之一;栗裕、谭政、黄克诚3位荣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将,占所有大将的三分之一;邓华、朱良才、李聚奎、杨至成、杨得志、肖克、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陈士榘、陈伯钧、赵尔陆、黄永胜、赖传珠14位荣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上将;王辉球、王紫峰、毕占云、杨梅生、李寿轩、肖新槐、张令彬、张国华、欧阳毅、赵镕、姚喆、周玉成、唐天际、曹里怀、韩伟、赖毅、谭甫仁、谭希林、谭冠三、谭家述20位荣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中将;王云霖、王耀南、龙开富、张平凯、赖春风、刘显宜、黄连秋、郑效峰、陈云中、曾敬凡、龙潜、彭龙飞12位荣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少将;毛泽东、谭震林、滕代远、何长工、陈正人、江华、刘型、李立、李克如、吴仲廉、杨立三、张际春、周里、贺敏学、贺子珍、高自立、黄达、曾志、彭儒、段子英、熊寿祺、谭政文、肖明等担任了中央地方重要领导职务。井冈山会师,保存了一大批红军政工干部和军事干部,造就了一大批国家栋梁和民族精英。


 

    朱毛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加快了井冈山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推动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继续向纵深发展,迅速取得了“四至七月四个月的各项军事胜利和群众割据的发展。”(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井冈山会师后,极大地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实力。4月底,红四军首战五斗江,击破了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进剿”,红四军一占永新城,成立了永新县工农兵政府。5月中旬,红四军取得了草市坳战斗胜利,二占永新城,击破了赣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进剿”。1928年6月23日龙源口大捷,“打败江西两只羊”,击破了敌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进剿”,红四军随即占领永新、莲花,红色割据区域得到广泛推广。这时,“割据区域计有宁冈全县,永新全县,莲花全县,吉安一小部分,安福一小部分,遂川之北乡,酃县之东南乡一部,横直数百里”(杨克敏:《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1929年2月25日),面积达7200平方公里,人口约50余万。继茶陵、遂川、宁冈、永新工农兵政府成立之后,井冈山会师促进了红色区域的推广,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应运而生,酃县、莲花工农兵政府宣告诞生。边界各县在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边界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边界党组织得以壮大。边界的地方武装和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得以迅速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此进入全盛时期。



究竟是谁促成了井冈山“朱毛会师”?


 

          何长工到达长沙后,架起了井冈山中共秋收起义前委与湖南省委联系的桥梁。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对共产党和革命左派人士大张“捕杀的网罗”。在腥风血雨中,何长工冒死进入广州,到处打听朱德的下落却无音讯……经过千辛万苦的打探,从敌军口中得知朱德部驻防处,他喜出望外,急赴韶关,又奔犁铺头,终于找到了朱德。何长工汇报了毛泽东派他来联系的使命,通报了秋收起义部队几经转战、落脚井冈山的情况。

  在苍松翠竹掩映的革命圣地井冈山,有一座纪念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开创千秋基业的雕塑园。其中英姿威武伫立于园门醒目处的,就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军事教育家何长工同志。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尤其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光辉业绩,彪炳千秋,永留人间。

  南联“朱陈”初创红军担重任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血的教训中,深切认识到枪杆子的重要。于是在党生死存亡的抉择关头,毅然打响了南昌城头武装暴动的第一枪。南昌起义失利后,部分起义部队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粤北湘南。如何保存和发展这支革命武装,成为决定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为此,刚刚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的毛泽东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何长工同志。何长工与毛泽东早在1918年北京留法预备班上就认识,毛泽东对何长工的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十分赞赏。而且何长工参与了组织秋收起义的许多具体工作,比如设计制作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面军旗,并在起义部队中担任连党代表和团部参谋,为毛泽东所熟悉和赏识。南下联络“朱陈”这个历史重任非何莫属。

  何长工到达长沙后,架起了井冈山中共秋收起义前委与湖南省委联系的桥梁。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对共产党和革命左派人士大张“捕杀的网罗”。在腥风血雨中,何长工冒死进入广州,到处打听朱德的下落却无音讯。由于南昌起义军失利后,为保存实力,朱德巧妙利用了在云南讲武堂同范石生的同学关系,将其所部改编为国民党军范部第140团,朱德化名为王楷,这使何长工第一次寻找没能成功。第二次进入广州时,正值广州起义失败,兵荒马乱,警车嘶鸣,何长工不顾个人安危继续寻找。经过千辛万苦的打探,从敌军口中得知朱德部驻防处,他喜出望外,急赴韶关,又奔犁铺头,终于找到了朱德。何长工汇报了毛泽东派他来联系的使命,通报了秋收起义部队几经转战、落脚井冈山的情况。朱德听后又了解了井冈山现有武装、地形山势、道路交通、经济供应、领导人状况以及能否屯兵等问题,何长工一一作了解答。朱德听罢十分高兴,对何长工说:“我们跑来跑去就是要找个落脚的地方”,我们这两支部队将来要集中。何长工冒着3次被抓被杀的危险,不辱使命,联系上了南昌起义余部,奠定了以后朱毛会师井冈山的基础。

  1928年5月4日,井冈山召开了庆祝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同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暴动部队胜利会师暨红4军成立大会,何长工担任大会司仪。红4军以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党代表,下辖3个师8个团,兵数达5000余人。为此朱德赋诗歌颂:“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何长工南联“朱陈”,并迎接上井冈山,使朱毛两位巨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改造“旧军”精心筹划建奇功

  我军初创时期,成分比较复杂,农民和从旧军队过来的人员占相当多数。特别是农民意识和旧军人的雇佣思想、自由散漫、无政府主义和军阀作风等十分严重。如何教育改造他们、建设一支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是事关革命事业成败的重大战略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何长工受命实施对几支旧军队的改造,为我党的武装力量建设探索了宝贵经验。

  秋收起义部队到井冈山宁冈后,毛泽东主持的第一个前委扩大会就确定了对袁文才、王佐武装实行团结改造的政策,而能否对他们顺利实施改造,直接关系到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部队发展。这一艰巨任务由谁来执行?毛泽东又选择了何长工。何长工自幼生长在洞庭湖畔,对绿林侠客有所了解;大革命时期又任过县团防局长,湖区农民自卫军总指挥,为统战常和他们打交道。何长工带着毛泽东的亲笔信只身来到王佐部。他遵循三湾改编的方针和建军原则,按照毛泽东“不缓不急”的指示,本着团结改造的政策开展工作。

  何长工首先同王佐交朋友,推心置腹地交谈。还通过其亲朋好友一起说服王佐。最使王佐信服的是,在何长工策划指挥下,帮助王佐消灭了夙敌、井冈山地区7个县反动民团总指挥尹道一。尹道一这支反动武装也是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大障碍。何长工乘势在部队中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从教唱红军歌曲入手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在此基础上,何长工将袁文才和王佐两部合并,成立工农革命军第2团,袁文才与王佐分别任正、副团长,何长工为党代表。红4军成立时,该部编为第32团。从此,这支队伍成为置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斗争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8年9月,受红军成功改造袁王所部的影响,驻防桂东沙田的毕占云带领一个营宣布起义,投入红4军第28团。这就是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所写到的:“此时湘敌驻桂东的阎仲儒部有一百二十六人投入我军……”接着张威也宣布起义,投入我军。何长工当时任28团党代表。如何改造起义投诚的国民党正规军又是一个新课题。毕部官兵尽管绝大多数出身贫苦,但沾染了旧社会的恶习,吸食鸦片成风,何长工便将“戒烟”作为对他们进行改造的突破口。起初设想强令他们缴掉“烟枪”,不从者军法处置。但毛泽东不同意这样做,他说,说服还是压服,两种做法会有两种前途,关键是打通思想。何长工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对部队进行红军性质、任务的教育,让他们认清红军与白军的不同,把吸食与不吸食鸦片提高到红军与白军的本质区别上来认识,从根本上提高觉悟,明白红军只要手中的钢枪,不要自杀性的烟枪,大家逐渐丢掉了烟枪。1929年红4军党部公开发表的《告绿林弟兄书》,就是总结运用改造袁王经验的范例。后来国民党第26路军在宁都起义后组建了红5军团,何长工又奉命去担任13军政委,整训起义部队,取得了成功。

  何长工对绿林军和国民党起义军进行改造的成功实践,是我党初创红军时期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对丰富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形成我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

  北接“彭滕”转战井冈播火种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革命的武装斗争烈火越烧越旺,反动派越来越坐卧不宁,千方百计要把革命的“火种”剿灭。此时,迅速扩大红军,把分散各地的武装力量集中起来,形成“拳头”,成为我党我军的迫切任务。

  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和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成立红军第5军,欲求得与湘赣边朱毛领导的红4军连成一片。毛泽东获知这一情况后,即指示何长工组成以他为首的北路行动委员会,带领部队去莲花县黄陂山村接应彭滕。此间何长工所带的是一支正在改造中的国民党起义军,这样他肩负着既改造旧军队,又迎接彭滕率红5军主力上井冈山的双重任务。为此,何长工按红军的建军样式,一边深入做好政治教育和宣传鼓动工作,一边在县委和农民自卫军的协助下同敌人展开激战。在何长工率部掩护下,彭滕所部成功奔赴井冈山。这次会师进一步壮大了井冈山红军主力,从此红4军和红5军两支部队并肩作战,在敌人第三次“会剿”井冈山时,有了守山与出击赣南的分兵,开辟了赣南闽西大片根据地,以至发展为中央苏区。

  1929年初,湘粤赣敌人对以井冈山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会剿”。为避敌锋芒,保存实力,红军一度从井冈山转移。此时,何长工任中共宁冈中心县委书记兼红32团党代表、中共湘赣临时特委常委。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他临危受命,带领井冈山周围6个县的农民自卫军与敌周旋,开展殊死斗争。趁国民党内部矛盾激化时,何长工抓住机会集中兵力,一举消灭驻扎在茨坪的反动武装,收复了失地,迎接彭德怀率领的部队从瑞金重返井冈山。此时何长工把经过战斗发展培训的红军独立第1团补充到红5军;同时发动青年积极参军,动员各县赤卫队充实红军,使井冈山的革命火种越烧越旺,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何长工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为我军的初创和发展壮大,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他的革命实践,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丰富,对培养大批治党治军的栋梁骨干,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后来,何长工历任红8军军长、红13军政委、粤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红9军团政委等,对我军治军建军和用兵作战多有建树。何长工还担任红军大学校长兼政委、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教育长和副校长、东北军政大学第一副校长、东北军工部部长等职,建国后还担任了党、政府和军队的其他高级领导职务。何长工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中国军事教育事业都作出了卓越贡献,立下了不朽功勋。


 

红军在井冈山会师的原因:

    井冈山在中国众多的大山中并不算出众,但为什么毛泽东会在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挺进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呢?这其中与一个人的推荐有关。毛泽东也是在1928年4月朱毛会师后,才正式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属于南岭的北支,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的中段,东起永新的拿山,西到湖南酃县的水口,北起江西宁冈的茅坪,南到江西遂川的黄坳,方圆275公里。论海拔高度,一般为1000-1500米。距茨坪12.5公里的八面山,是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之一的最高哨口,其海拔高度也不过只有1800米。显然,在中国众多的大山之中,井冈山不算出众。王兴亚,江西安福人,早年参加共产党,当过北伐军营长,大革命失败后潜回家乡组织农民武装。他与井冈山的袁文才、王佐是拜把兄弟,互相支援。有一天,他接到江西省委的信,指示他速到安源开会。会是由中央特派员毛泽东主持。在部署完秋收起义工作后,毛泽东郑重地对众人说: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敌强我弱,倘若暴动失利,退路在哪里?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王兴亚把腿一拍,说:“要是咱们打输了的话,就退到我的两个老庚(袁、王)那里去。那里高山大岭,险要得很,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连绵好几百里,安得下千军万马呢!”大家忙问是哪儿,他说:“井冈山嘛!”毛泽东听后,忙要他把井冈山和袁、王的情况再讲清楚些。从此,“井冈山”便在毛泽东的心里扎下了根。其实,在这之前,湖南衡山县一位名叫张琼的妇女曾向毛泽东推荐井冈山。对此,作家叶永烈有以下的记述:毛泽东此前并未上过井冈山,他怎么会做出如此“天才的选择”呢?求教于原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朱本良。据他了解,那是毛泽东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在1927年2月20日至23日来到湖南衡山县城,访问过当地的妇女会干部张琼。张琼说起她有个表兄,受国民党追捕,无处可逃,逃进了井冈山。那儿山高皇帝远,国民党鞭长莫及。她的表兄在井冈山上躲了几个月,知道山上的详细情形,知道山上有“山大王”——土匪盘踞。毛泽东很注意张琼提供的信息,从此井冈山存储在他的脑海的“信息库”里……从上述情况来看,最初向毛泽东推荐井冈山的人,应当说是衡山县妇女会干部张琼。王兴亚在安源军事会议上向毛泽东推荐井冈山,是在张琼向毛泽东推荐井冈山之后的又一次。王兴亚的推荐,可以说对毛泽东决心去井冈山。    


历史地位:

 

    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此形成红军主力,使我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大旗举得更高更牢”(栗裕:《激流归大海》),它不仅是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大大增强了井冈山的武装力量和有力地推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而且对推动红军队伍的建设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对以后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栗裕:《激流归大海》),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井冈山会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史上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井冈山两军会合和红四军的成立,在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今天,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亲手缔造的这支新型人民军队已发展成为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几十年来,这支人民军队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

  1,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坚持革命斗争的产物。

  2,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

  3,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井冈山斗争史是军民同仇敌忾的战斗历史。

  4,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本身就体现着从实际出发的事实就是的精神。

  5, 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定的信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井冈山军民艰苦奋斗的作风,是非常突出的,在群众中作为佳话。


 

    1928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在平江起义中创建的红5军主力800多人,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来到井冈山同红4军会合。井冈山又多了一支革命劲旅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湖南省平江地区的工农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过几次暴动,并组织了游击队开展游击活动。1928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军独立第5师第1团秘密建立了基层组织,该团团长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中旬,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滕代远到平江,与第1团的共产党组织取得联系,传达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准备必要时举行起义的指示。这时,国民党湖南省当局发现独立第5师第3团第3营营长黄公略为共产党员,电令逮捕。彭德怀、滕代远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召集第1团的共产党员开会研究对策,会议决定迅速举行武装起义,并派人通知驻平江县嘉义镇的黄公略和驻岳阳的第5师随营学校代校长贺国中(共产党员)同时率部起义。

    7月22日,独立第5师第1团在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下,在平江县城举行起义,占领平江城。与此同时,黄公略、贺国中也先后率部起义。

    起义成功后,中共平江县委和起义部队召开了庆祝胜利大会,成立了平江县苏维埃政府;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第13师,彭德怀被士兵选举为军长兼师长,滕代远任军党代表兼师党代表,辖第1、第4、第7团和特务连、迫击炮连、重机枪连,共2500余人。


         平江起义的胜利,打击了国民党在湖南的反动统治,壮大了红军力量,推动了平江以及湘鄂赣边界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

    7月29日,国民党湖南省当局调集8个团的兵力向平江城进攻,企图消灭红5军。激战竟日,红5军主动退出平江城,转战于湘鄂赣边区。8月,因部队减员较大,遂将3个团缩编为5个大队。10月,红5军和地方游击队合编为3个纵队和1个特务大队。11月初,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红5军军委决定,黄公略率领第2纵队留在平江、浏阳一带坚持游击战争,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第1、第3纵队向井冈山挺进。

    朱德、毛泽东获知红5军部队南进,即派何长工率军部特务营和独立营200余人下山,到莲花城北大山中隐蔽等待,迎接红5军。11月下旬,红5军于莲花城北九都与前来迎接的红4军部队会合。接着,红5军主力经三湾、古城,于12月上旬到达宁冈县城,与红4军胜利会师。12月11日,在宁冈新城召开庆祝两军胜利会师大会。随后,红5军编为红4军第30团,彭德怀、滕代远分任红4军副军长和副党代表,并分别兼任第30团团长和党代表。

    平江起义后,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5军不畏千难万险,转战数千里,突破敌人的重重围追阻截,历时近5个月,终于实现了井冈山的第二次会师。这次会师,进一步加强了井冈山的武装斗争力量,使之成为全国各根据地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支红军队伍。



                                                          井冈山会师纪念馆

 

                         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会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彭公庙联席会议的历史背景、意义及其他
1927年,井冈山抓获一国军军官,他激动叫道:我是毛泽东的弟弟
王尔琢:红土犹记先烈血 ■宋海峰 王 倩
“井冈山会师”究竟是天意使然,还是人为促成?
王尔琢牺牲后,朱德痛哭失声,毛主席亲自写挽联,没死或成元帅
【红色文化】让井冈山精神永传承‖董绍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