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鄂豫皖苏区最大一役 --- 苏家埠战役
 

                                    鄂豫皖苏区最大一役 --- 苏家埠战役
                                             (1932年3月22日—1932年5月8日)
 
         苏家埠战役,鄂豫皖苏区最大一役。1932年3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东渡淠河,将国民党军第46师和警备第2旅主力6个团包围于苏家埠、韩摆渡、青山店等地。4月下旬,红军围敌月余后,蒋介石任命第7师师长厉式鼎为皖西“剿共”总指挥,指挥国民党军15个团2万余人的兵力,从合肥西援。红军以逸待劳,在樊通桥地区占领有利阵地,并在樊通桥两翼布下包围圈。5月初,国民党军经长途跋涉进到红军伏击地。此时,敌奔波疲劳,士气低落,红军养精蓄锐,士气高昂。交战,红军全歼敌于苏家埠、青山店地区。

 

    中文名称: 苏家埠战役

  发生时间: 1932年3月22日~5月8日

  发生地点: 安徽省六安县、霍山县的苏家埠、韩摆渡等地区


 

1.简介:


 

        鄂豫皖苏区最大一役苏家埠战役。1932年春,国民党军在安徽西南部六安与霍山之间驻扎着第46师,沿淠河东岸布防,以苏家埠为枢纽,与其他方向国民党军构成对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苏区的包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决心突破这条防线,以求向东南发展。 3月21日晚,四方面军率第10、第11、第73师和地方部队偷渡淠河,22日拂晓,出敌不意地将青山店、苏家埠、韩摆渡三个据点分割包围,歼灭援敌一部。因这几个据点工事坚固,不易攻取,红军决定采取围困办法,吸引六安、霍山的敌人来援而于运动中歼灭他们。此后几日,第46师师长岳盛宣果然命六安、霍山各旅驰援,但都在途中遭红军伏击,被歼一部而缩回;青山店的一个团企图突围而被歼。徐向前判断,六安霍山的敌人遭此打击后,不敢轻易出援,主要援敌可能来自合肥,除以一部兵力继续围困苏家埠、韩摆渡外,将主力东移到陡拔河两岸,准备伏击合肥援敌。4月下旬,蒋介石任命第7师师长厉式鼎为皖西“剿共”总指挥,率部 2万多人由合肥西进。5月 1日,其先头部队与红军遭遇,红军且战且退,将敌引向陡拔河。正当敌军大队渡河时,红军主力从两岸发起猛烈反击,红 73师 217团乘机直插敌军总指挥部,活捉了厉式鼎,使敌军失去指挥,乱作一团,迅速被歼。苏家埠、韩摆渡的敌人于绝望中向红军投降。 这次战役历时48天,红军俘获国民党军皖西总指挥兼师长 1人,旅长5人,团长l1人,其他官兵3万余人,缴枪l万多支, 鄂豫皖苏区发展到20多个县300多万人口。


 

2.背景:


 

         1931年底至1932年初,敌人在皖西部署12个团的兵力,1932年2月上旬,商潢战役后,鄂豫皖苏区周围的国民党军处于守势。皖西地区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等部6个旅共12个团,自六安沿淠河东岸经苏家埠至霍山构成一线防御,并以苏家埠为枢纽,从六安城至霍山城沿淠河东岸构成一线防御;另以两个师又两个旅分布于合肥、潜山、蚌埠予以策应,企图阻止红军向东发展,伺机进攻根据地中心区。

  3月,红四方面军为求歼皖西地区的国民党军,向东扩大苏区,将第四军第十二师留置商城、潢川地区牵制豫东南之敌,率第四军第十、第十一师自固始东进,于20日在独山地区与先期返回皖西的第二十六军第七十三师会合。此时,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根据皖西国民党军防区辽阔,兵力薄弱,其淠河一线后方有很大空隙,利于攻歼等情况,决定发起苏家埠战役,并计划以地方武装从西面袭扰、迷惑敌人,红军主力渡过淠河,从侧后分割包围苏家埠、青山店等据点,求歼苏家埠地区的国民党军。


 


                  苏家埠战役徒拔河战场


3.部署:


 

        其部署:第四十六师(辖第一三六、第一三七、第一三八旅,每旅2个团)师部率第一三七旅、警备第二旅各1个团及第五十五师第一六三旅驻六安;第一三七旅(欠1个团)驻马家庵;警备第二旅(欠1个团)驻韩摆渡;第一三八旅及第一三六旅(欠1个团)驻苏家埠;第一三六旅另1个团驻青山店;警备第一旅驻霍山。此外,尚有第五十五师(欠1个旅)、第五十七、第七师等部,分驻合肥、潜山、蚌埠等地,均距六安、霍山较远。


 

4.经过:

       1932年3月18日,红四方面军总部率领第10、第11两个师从固始出发,于20日在六安县独山镇与第73师、霍山独立团会合。鉴于敌人一线和二线兵力之间空隙很大,且一线主力岳盛暄第46师曾受红军多次打击,战斗力不强,决定发起苏家埠战役。

  21日晚,红四方面军主力3个师在地方武装掩护下,自青山店以西的两河口秘密渡过淠河。22日拂晓,第七十三师和霍山独立团向青山店地区守军发起攻击,随即攻占古楼山、刘老庄山,将青山店包围。同日,第十师在芮草凹地区击退自苏家埠出援青山店的国民党军2个团,歼其1个营,余部退回苏家埠,旋即被第十师包围;第十一师向韩摆渡、马家庵逼进,守军惧歼仓皇后撤,第十一师一部尾追至六安城郊。

  23日,第十、第十一师各1个团在韩摆渡以南地区夹击六安出援苏家埠的国民党军2个团,迫使该2团分别窜入韩摆渡、苏家埠。至此,被红军分割包围于青山店、韩摆渡、苏家埠据点内的国民党军达6个团。红四方面军总部鉴于苏家埠等据点寨高壕深,工事坚固,强攻不易奏效,决定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吸引六安、霍山守军出援予以各个歼灭。

  遂调整了部署:以第十师主力围困苏家埠;第十一师1个团和六安独立团围困韩摆渡;第七十三师和霍山独立团继续围困青山店,并相机歼击霍山援兵;第十一师主力置于六安西南平头岗、樊通桥一线占据有利阵地,准备歼击六安援兵;第十师1个团为总预备队。另将六安、霍山两县赤卫军分布于六安、霍山县城附近,开展游击活动,配合红军主力作战。担负围困任务的各部队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援下,构筑了环绕苏家埠、韩摆渡、青山店据点的交通壕、盖沟、掩体等工事,迫使守军坐待救援。

  31日,位于六安、霍山的国民党军同时向苏家埠等据点出援,企图解救被围部队。由六安南援的第一三六旅等部共4个团,分成前后两个梯队直逼苏家埠地区。其第一梯队2个团,在飞机掩护下,突破第十一师阵地,当进至苏家埠以北凉水井、桂家老坟时,红军第十师1个团和第十一师主力即从东西两面对其实施夹击,歼其1个团,另1个团窜入韩摆渡。其第二梯队见状,仓皇退回六安。由霍山北援的警备第一旅进至十里铺时,亦被第七十三师击溃,窜返霍山。与此同时,青山店守军1个团在突围途中大部被歼,一部窜人苏家埠。

  这时,红四方面军总部鉴于破围困的敌军据点仅剩下苏家埠、韩摆渡,决定以一部兵力紧缩包围圈,开展政治攻势,瓦解守军;以地方武装和赤卫军监视六安、霍山两城守军;集中主力于机动位置,休整待机。同时判断六安、霍山之敌已无力再援,新的援兵可能来自合肥方向,于是在戚家桥、樊通桥以东陡拔河两岸地区勘察地形,制定了打援作战方案,并进行了战场准备。

  苏家埠、韩摆渡守军被围困月余,粮食极缺,军心动摇,携械投诚者日增。在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陈调元频频告急下,蒋介石于4月下旬任命第七师代师长厉式鼎为皖西"剿共"总指挥,率领第七师5个团、第五十五师4个团、第五十七师2个团,以及新由潢川调来的第十二师2个团,共13个团2万个人,自合肥大举西援,企图再次解救苏家埠、韩摆渡之围。对此,红四方面军总部判断:援兵虽多,但道远师疲,建制杂乱,士气低落;红军兵力虽少,但预有准备,以逸待劳,士气高昂,加之地形有利,又有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援,有将援兵歼灭于运动中的可能。遂决定以小部兵力会同赤卫军依托工事继续围困苏家埠、韩摆渡并监视六安守军动向;第七十三师立即在樊通桥以东地区占领阵地,正面阻击援敌,并以1个营协同六安独立团进至陡拔河以东地区诱敌西进;第十、第十一师主力分置于第七十三师两翼,伺机实施迂回包围。

  5月1日,红军诱敌分队与援兵先头部队第七师第十九旅接触,并按预定计划边打边向后撤。2日拂晓,第七十三师乘第十九旅渡过陡拔河立足未稳,其后续部队尚在河东之际予以猛烈反击,将其大部歼灭。敌后续部队见先头失利急忙抢占老牛口、婆山岭高地,企图稳住阵脚。第十、第十一师主力迅速从两翼包抄,切断其退路;第七十三师1个团渡过陡拔河后迅猛插入援敌纵深,一举摧毁其总指挥部,活捉厉式鼎。国民党军10多个团被围于陡拔河东岸,自相践踏乱作一团,红军主力、地方部队及赤卫军乘势发起多路攻击,进行分割围歼。最后除少数漏网外,敌两万援兵全部被歼。


5.结果:

         经激战,国民党军2万余援兵除少数漏网外,均被歼灭。苏家埠、韩摆渡守军数次突围未逞,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于8日全部缴械投降。苏家埠、韩摆渡被围之敌也在红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于5月8日全部缴械。至此,历时48天的苏家埠战役胜利结束。总计歼敌3万余人,还击落敌机一架,取得了鄂豫皖红军创建以来的空前大胜利。战役遂告结束。

  苏家埠战役历时48天,共歼国民党军3万余人,内俘总指挥1人、旅长5人、团长12人及营以下1.8万余人,缴获长短枪1.5万余支、机枪250挺、各种炮44门、电台5部,击落飞机1架,占领了淠河以东广大地区。这是鄂豫皖苏区红军的空前大捷,也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成功的战例之一。


6.意义:


         此次作战中,第四方面军进一步发挥了“围点打援”调动敌人于运动中加以消灭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准确掌握敌情的条件下,坚持围困苏家埠四十余日,终于调动了大批敌人来援。在围点作战中,进行了坚苦的土工作业,构成敢严密包围敌人的工事网,既有效地困住了敌人,又保证了能够集中尽可能多的机动兵力用于打援。在优势的敌人面前,以逸待劳,利用了天时地利条件,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和红军熊猫顽强的战斗作风,诱得好,顶得硬,迂回及时有力,又首先打了敌人的指挥所,从面迅速地全部歼灭了敌人援兵,并迫使困守据点之敌全部投降。


 


                                                       苏家埠战役纪念馆


                      苏家埠战役:“围点打援”


    提起苏家埠战役,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士都记忆犹新,这是徐向前同志亲自指挥、“围点打援”以少胜多的大歼灭战,一次歼敌35,000人,在红军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徐总定妙计

  1932年初,活跃在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已经取得了黄安战役、商潢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失败,蒋介石调兵遣将,准备从皖西向苏区发动新的“围剿”。当时,敌人在鄂豫皖根据地周围的兵力,已由十个师增加到十五个师,约10万余人,而我红军只有四个师,近3万人。从兵员数量上看,敌众我寡;从武器装备上比,敌强我弱。面对强敌,张国焘动摇了,不同意向皖西发起新的进攻。徐向前总指挥认真总结了红四方面军成立两个月以来在鄂东北、豫东南军事斗争的经验,坚持先打皖西之敌。陈昌浩政委看徐总胸有成竹,决心果断,就站在徐总一边。张国焘不得不收回自己的错误主张,同意徐总率师东进,消灭盘踞在大别山东麓淠河东岸的敌人,为彻底粉碎敌人对鄂豫皖苏区新的“围剿”创造条件。

  3月的大别山,已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季节。在独山镇,总指挥部召开了有师长、团长和地方独立团长参加的军事会议。徐向前同志主持了这次会议。他指出:苏家埠是敌人在皖西的前哨据点,岳盛暄四十六师一三八旅全部和一三六旅旅部带一个团驻苏家埠。敌以苏家埠为枢纽,沿淠河东岸的韩摆渡、青山店、马家庵,北迄六安城,南至霍山,总共部署了六个旅十二个团。我方面军总部的决心是:在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的支援掩护下,主力全部东渡淠河,从侧后包围苏家埠、韩摆渡和青山店,运用“围点打援”的战术消灭敌人。徐总强调,一定要将苏家埠的守敌,死死围困,防其突围,逼其投降。以“围点”为钓饵,把来自六安、霍山,以及合肥、蚌埠方向的援敌,引到陡拔河以东一举歼灭。

  徐总的妙计,在方面军各部队传达后,指战员们热烈拥护,大家摩拳擦掌,严阵以待,准备杀敌立功。与此同时,皖西六安、霍山等地人民群众,也掀起了生产备战、支援红军的热潮。

2.人民的支援

  徐向前同志率领红四方面军东进皖西,皖西北道区苏维埃指挥部政治部于3月21日专门下达了《为红军东下告群众书》,号召工农群众配合红军行动,打倒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和国民党军阀!

  六安县委成立了“红军招待处”,各区、乡分别成立了“招待站”,具体负责红军的物资供应和战斗支援。

  为迎接红军主力围困苏家埠,六安县三区和五区赤卫队,于3月20日夜间,打着灯笼火把,在两河口、老虎头,架起了九座毛竹浮桥。

  六安、霍山县的独立团、赤卫军,直接配合红军作战,取得了很大成绩。活跃在各地的农民协会、少先队、童子团、妇女会等群众组织,分别担任了担架、运输、向导、站岗、搭桥铺路、救护伤员、慰劳红军、瓦解敌军、看押俘虏、协同作战等任务。

  与此同时,我方面军总部率十师、十一师、七十三师,以迅速、隐蔽、突然的动作,渡过淠河,按照徐总的妙计,把红军主力部署在青山店、苏家埠、韩摆渡、六安城郊一线,牢牢地卡住了敌人的咽喉。敌人做梦也不会想到,红军已经神兵天降、森严壁垒。

3.围困苏家埠

  3月21日晚,我七十三师二一八团扫除了青山店外围的敌人,将青山店之敌围住。22日上午,苏家埠之敌二个团增援青山店,我十师将其击退,跟踪追击,将苏家埠包围起来。我十一师继续向北急进,韩摆渡和马家庵之敌害怕被围,仓皇逃进六安城内,我十一师直逼城郊。

  苏家埠西濒淠河,居民有一万多人,水陆交通比较方便,是六安西南的大集镇,皖西敌人重点防守的一个据点。整个苏家埠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守敌是两个旅部、三个步兵团、一个山炮团、一个手枪营、一个警卫营,共约6,000人。

  23日,六安之敌两个团,向苏家埠攻击前进,企图解苏家埠守敌之围。当敌人刚刚进到苏家埠附近,被我十师、十一师各一部两面夹击,其中一个团窜入韩摆渡,被我十一师三十二团和六安独立团围住;另一个团大部被歼灭,残部窜进苏家埠。

  3月31日,敌四十六师师长岳盛暄指挥六安四个团和霍山二个团,在飞机掩护下,分南北两路同时向韩摆渡、苏家埠和青山店方向进犯。敌师长岳盛暄亲自到六安城南十里铺督战。徐向前同志闻讯,来到前线指挥所。眼看着敌人浩浩荡荡已迫近我打援部队的阵地,枪声爆豆似的一阵紧似一阵,徐总命令担负围困任务的部队加强围困,防止敌人狗急跳墙,拚死突围;命令七十三师坚决消灭霍山来援之敌;命令十师二十九团和十一师打援部队,由南向北和由东向西,两面夹击消灭六安来犯的敌人。

  反击开始之后,打得敌人蒙头转向。岳盛暄见势不妙,立即逃回六安县城。六安之敌一个团被歼,我生俘敌团长以下官兵数百人;敌一个团溃不成军,窜进韩摆渡;二个团逃回六安。霍山之敌被我七十三师击溃,歼敌200余人,青山店守敌冒险突围,一部被我歼灭,一部绕淠河窜进苏家埠。

  担负“围点”的部队,在民工支援下,不断加修工事,把火力点、掩体和堑壕都连接起来,四通八达,部队活动自如,苏家埠敌人全部在我控制之下。

  在加强军事围困的同时,组织了瓦解敌军的政治攻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苏家埠被我死死围困,已成孤岛,敌人的粮食越来越困难。六安、霍山之敌,多次与红军较量,已损兵折将,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岳盛暄率两个团守在六安城内,如惊弓之鸟,害怕被围,于是留下一个团守六安,自己率一个团至六安城东三十余里之金家桥,天天向国民党省主席陈调元告急。陈调元智穷力竭,只好连连发电,向蒋介石告急求援。我方面军总指挥部判断,援敌可能从合肥方向来,决定除留少数部队继续围困苏家埠、韩摆渡据点外,把红军主力调集在六安城南、苏家埠以东之樊通桥和戚家桥地区,加强准备,待机歼敌。

4.打援出奇兵

  4月下旬,蒋介石任命其嫡系第七师师长厉式鼎为皖西“剿共”总指挥,拼凑了十五个团的兵力共二万余人,分两路由合肥向苏家埠地区进犯。

  张国焘见敌人来的兵力比较大,又产生了动摇,提出要撤出苏家埠、韩摆渡之围,放弃快要到手的胜利。

  徐向前同志对敌人这一举动,早在预料之中。他认为,敌人虽然有十五个团的援兵,但其建制复杂,内部矛盾很多,除厉式鼎的第七师以外,各部都遭受过我军的严重打击,士气低落,而且又是远道而来。我军士气高昂,工事坚固,以逸待劳,等敌来攻,在运动中歼敌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中。因此,主张坚决地打下去,夺取整个战役的胜利。

  陈昌浩同志支持徐总的正确意见,同意打,反对撤,张国焘勉强收回了他的错误意见。

  5月1日,正逢梅雨季节。早晨一起床,我们部队就全副武装,进入阵地待命。一会儿,我二一八团派出的巡逻部队,就与敌人援兵先头部队第七师十九旅接触,我二一八团部队紧紧“咬”住敌人,边打边退。打到黄昏,我二一八团部队安然退到陡拔河以西。敌人当晚未敢过河。

  5月2日拂晓,敌十九旅冒雨渡过陡拔河,向我七十三师阵地疯狂进攻,当即遭到我军猛烈出击。敌人前进受挫,仓皇后撤。后面的敌人不知前面的情况,仍向西疾进。霎时,前退后拥,人踩马踏,阵势大乱。我军乘势勇猛冲杀,敌人只顾逃命,溃不成军,中弹落水者很多。敌十九旅大部被歼灭。河东的敌人见先头部队失利,慌忙抢占附近的高地顽抗,妄图稳住阵脚。我七十三师部队乘胜渡过陡拔河,展开猛烈攻击。徐向前同志指挥十一师主力和六安独立团,由六安城南向敌人右侧后包抄过来;十师主力由戚家桥向东敌人的左侧包围过去,敌人已陷入我包围之中。在纵横二十来里的广大地区,我们的部队横冲直闯,犹如虎踏羊群;敌人象没头的苍蝇,东奔西跑,丢盔弃甲。当天下午五点钟,战斗结束了。这场漂亮的打援歼灭战,前前后后才花了十多个小时。

5.活捉厉式鼎

  5月3日上午,军部大院门前的空地上坐满了人,正在召开打援战斗的总结大会。我刚进会场,就听军首长问各团领导:“在俘虏中好好查一查,有没有抓到厉式鼎?”我们团洪美田团长问我说:“老徐,你们营冲在最前头,打乱了敌人指挥部,先查查你们那里有没有?”团长这一问,提醒了我,我想起九连曾抓住一个来历不明的“买卖人”。我把九连指导员张振才同志叫到跟前,他汇报了捉“买卖人”的经过:

  昨天追击敌人的时候,九连截获了敌人的一个

  “滑竿”,俘虏兵说是“总指挥坐的”,但不知道人到哪里去了。战士们继续向前追,发现一个穿便衣的人,正沿着田间小路向东走。战士们喝问:

  “干什么的?”

  “做买卖的。”

  “这里在打仗,你和谁做买卖?”

  “买卖人”被问住了,他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张振才赶到仔细一看,这人是个富商阔少爷的打扮,但一副惊恐的狼狈相。张振才想:这人不是厉式鼎,也是个大官化装的。当时还要追逃敌,没有工夫细考问,就派人把他押送到后方看管起来。

  听了张振才的汇报,洪团长马上派政治处敌工股长骑马去查问。半个多小时以后,敌工股长回来了,经过查问,那人果然就是厉式鼎。

  过了一会,刘士奇政委在会上宣布:“敌皖西'剿共’总指挥厉式鼎被我二一七团三营九连活捉了!”

  说着,刘政委又拿起电话机向徐向前同志和陈昌浩同志报告了这一喜讯。

  “活捉厉式鼎”的喜讯,传向四面八方……

6.欢庆大胜利

  夜深了,徐总屋里的灯还亮着。苏家埠战役尚未结束,他又思索、酝酿下一个战斗了。

  5月7日,我十师三十团捉到一个俘虏,经仔细审问,查明是敌人一个团长。我十师师长对他说:“告诉你们旅长,红军命令他投降,限定你明天上午十点出来答复,如果你不出来,12点我们就打!”

  5月8日上午10点,那个团长没有出来,派人送来一封信,意思是:决定投降,12点后出来面谈。

  下午2点多钟,敌一三六旅旅长王藩庆带领团以上军官,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十师指挥所驻地——一座祠堂里。王宏坤师长代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接受了敌人的投降,并宣布了四项规定。

  下午4点钟,受降仪式在小飞机场举行。与此同时,被围困在韩摆渡之敌2,000余人,也缴械投降了。

  苏家埠战役胜利了。我军以不足20,000人的兵力,在地方赤卫军和游击队的配合下,在一次战役中,经过48天的连续战斗,共计歼灭敌人35,000余人。俘虏敌总指挥厉式鼎和5个旅长、11个团长以下官兵20,000余人,缴获步枪12,000余支、机枪171挺、各种炮43门、电台4部,击落敌飞机一架,解放了淠河以东的广大地区。这是鄂豫皖红军建军以来,规模最大、缴获最多、代价最小、战果最好的一次空前的大胜利。

  5月23日,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来电祝贺红四方面军苏家埠大捷,电报指出:苏家埠战役的胜利,“给予全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运动以无限兴奋”。

  今天,回忆苏家埠战役,我们更加深深地怀念为这次战役英勇献身的战友们、同志们!是他们以鲜血和生命浇开了这春天的花朵。先烈们的光辉业绩,象大别山的苍松翠柏,万古长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家埠战役:红军“围点打援”的经典范例
徐向前元帅创造的红军时期的天花板战例
红四方面军三巨头决策,徐向前说服陈昌浩,“硬着头皮也要打”
胆气堂堂合用兵:苏家埠大捷的关键点(徐向前评传30)
徐向前没打多少仗,为何还能压粟裕一头?看完这一仗你就明白了
千载悠悠苏家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