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末四大奇案揭密 《张汶祥刺马案》(一)
 
 
 
 
 慈禧垂帘听政的清末年,即同治、光绪之交,曾发生无数的奇情冤案,其中以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案最为轰动,统称为清末四大奇案。而刺马案则为四大奇案之首。这四个案件,案情复杂,过程曲折,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引人入胜,至今仍为世人所相争论。
 
 
                                                            张汶祥刺马案
 江宁是湘军攻下来的,两江一直被湘军视为私地,他们在那里经营了数年,岂能轻易让给马新贻马新贻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军队,孑然一身来到江宁,如入龙潭虎穴。马新贻被刺,朝廷心中明白,为了不致激起兵变,动摇清王朝的统治,赶紧调曾国藩回莅江宁坐镇。从此,两江总督宝座长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问津。
 
 太平天国失败后,湘军的劣根性充分暴露出来,他们比土匪还要凶残,明目张胆地肆疾抢掠。清末施行裁勇改兵制度以后,几万湘军士卒被裁撤,其中不乏将领。这些人并不回乡务农,而是到处游荡掳掠。有些人参加了哥老会,有些人本来就是哥老会成员。湘军裁撤扩大了黑势力,散兵游勇又与黑势力结合,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马新贻在惩治散兵游勇时非常严厉,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著称的袁保庆为营务处总管,抓到为害百姓、有非法行为的散兵游勇即就地正法。散兵游勇和黑势力对他恨之入骨。
 
 
                                   《刺马案》 目录
 
 
一、马新贻被俘
 
二、四兄弟结拜
 
三、曹二虎娶亲
 
四、马新贻巧遇柳无菲
 
五、曹二虎撞见奸情
 
六、四兄弟翻脸成仇人
 
七、张文祥求助哥老会
 
八、张文祥刺马
 
   九、慈禧下旨查案
 
   十、郑敦谨抢功受挫
 
   十一、曾国藩查出案中案
 
   十二、两钦差糊涂结案
 
 
 
 
                  一、马新贻被俘
 
 
 
    清同治二年。

  合肥知县马新贻奉命清剿在安徽的小股捻军。

  但他一时不慎中了捻军的埋伏,主力被歼,自己被俘。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该股捻军的首领张文祥不但不杀他,还主动向他请降。

  捻军在安徽霍丘城抢掠了一番,第二天一早就撤了出来,用几十辆牛马车载着粮秣军资和一些金银细软踏着清晨的薄雾向霍山方向而去。

  这时,知府马新贻带着五百多绿营兵和两千多乡勇也向霍丘城攻过来。

  这一年是清同治二年(1863年)十月初八。

  此时的太平军开始走向下坡路。

  特别是太平军的根基所在浙江省一年多来军事连连失利,处境恶化。

  江阴失陷、杭州被围、嘉兴受到强攻。

  军事重地无锡被困一年,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眼看即将不保。

  太平军实力受到大大削弱。

  同时,北部的捻军也受到钦差大臣、科尔沁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的压力。

  在主战场山东,捻军连连败落,失城陷地,根据地大片缩小。

  捻军名将龚得树、陈玉成等首领相继阵亡。

  在安徽的清军趁此机会开始向本省捻军大举进攻,希望能够配合南北主战场的胜利,肃清安徽境内的小股捻军。

  马新贻快到霍城时,探马来报,捻军已经弃城而逃,并携有大量物资。

  敌人弃险而逃,且需要分兵护送物资,队伍必定不整,马新贻认为这是一个歼敌的好机会。

  遂下令立即追击,并派五百马队急行先将对方咬住,迟延捻军撤退速度。

  马新贻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进士,在安徽曾任建平、合肥知县。

  咸丰三年(1853年),即金田起义后的第三年,太平军和捻军先后进入安徽,马新贻遂奉命练兵剿匪,因屡立战功,遂记名以道员用。

  这个人还是比较懂军事的。

  但这一回他却中计了。

  在霍山脚下,捻军受到一支快枪马队的兜头迎击,接着后续的大队清兵也跟了上来,捻军立刻大乱,丢下十几具尸体和几个伤兵,拼命杀了出去。

  马新贻命令紧追不放,务必全歼。

  捻军几十辆满载物资的牛车与马车被弃于道。

  在刚入山的一个弯道,马新贻突然遭到伏击,虽然山势不甚险恶,但捻军的快枪手与弓箭手埋伏在密林与乱石中凭借猛烈的火力将马新贻的部队打了个措手不及,前头兵丁立刻倒下一片。

  马新贻仗着进山不深,急令用自己的火力压住对方,队伍迅速后退。

  但后路已经被点燃的物资车辆所堵塞,埋伏在后路的捻军完全将其退路封死。

  这是一个早就设计好的陷阱。

  虽然攻占霍城的捻军只有七八百人,但参与这次伏击的不下两千人,且火力凶猛。

  马新贻的队伍开始还能抵挡,但对方在暗处,自己在明处,渐渐的人数越来越少。

  战了约三四个时辰,日头渐渐偏西了,只听号角声响,杀声震天,捻军从四面八方冲过来。

  清兵大败,大部被杀,五百人被俘,只有三四百人逃了出去。

  马新贻虽能指挥战阵,但毕竟是个文举人,亲兵尽失,哪里能逃得出去。

  也被捻军俘虏了。

  捻军打了胜仗,又重新占了霍县。

  捻军大旗趟主张文祥进驻县衙,立刻命将马新贻带上堂来。

  马新贻打了十年的仗,这是头一回被捉。

  捻军与清政府向来仇恨很深,无论哪一方做了俘虏,仍是免不了一死。

  马新贻自认为必死无疑,见了张文祥便摆出一副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样子道:“本官一时中了你们的奸计,如今只求一死。

  以清名留于史册,也不枉我一生。”

  那张文祥大约三十岁,比马新贻要小十三岁,四方白净脸,浓眉秀目,长得十分气派,倒也不十分凶恶。

  听了这话,并不生气,只是问了问马新贻的姓名官职就叫人将他带了下去。

  马新贻并未被立即斩首,也未被押入牢房,而是安排到了一个干净的屋子里,屋内家具齐全,不久又有人送上七八样菜来。

  马新贻觉的奇怪,不知捻子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因为抱定了一死的决心,所以也没什么牵挂,给菜就吃,给酒就喝。

  这么着过了两天,并不见捻子有什么行动,马新贻有些坐不住了。

  这天中午,看守又送过来八样菜。

  他对看守道:“你们准备把我关到什么时候?是杀是放,给个痛快话。”

  那看守只是笑道:“我们张趟主亲自吩咐,要好生照顾您,别的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马新贻皱着眉头道:“那就去将你们张趟主叫来,让他当面和我说清楚。”

  看守又道:“这小的可不敢,张趟主并未交待……”看守话未说完,只听哗啦一声,马新贻将桌子上的两盘菜划落在地下,怒道:“今天等不到你家大王的回话,我什么都不吃。”

  马新贻这么一闹真奏效,没过一会儿,只见那个曾见过一面的张文祥走了进来。

  张文祥一进来就屏退两边人,将门关住,然后拱手道:“在下张文祥见过马大人。”

  马新贻见他这么客气,还称自己为大人,先是一愣,又挺起腰来大声喝道:“你们这帮逆贼,打算将本府怎生摆布,要杀只管就杀,干么这么啰唣?”

  张文祥将笑容收起,正色道:“马大人,您看到我腰间这把刀了么?我征战十数年,此刀不知饮过多少道府官员的血,又岂在乎你一个。

  我等若有相害之心,也用不着做这些啰嗦事了。

  您在安徽为任数年,爱民勤政,百姓称道的名声我们也闻得。

  我生平最痛恶贪官污吏、恶霸土豪,若是贪官污吏落到我们手中,必不容缓的将他处死。

  不过因您的清名,我们实在不忍下手。

  如今一战,是因你追击过甚,放我们不过,几次派兵向我们穷追痛剿,逼得我们没法,只好努力攻进城来。

  今日和你当面说个明白:我等所以甘触刑章,拼死要与朝廷做对,全是迫于生计,只得铤而走险。

  如果有贤明官府,怜悯我等出于无奈之因,设法安置我等,我等是情愿为朝廷效死的。”

  马新贻听完心中怦然一动。

  他本来就心思敏捷,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

  此前是以为命必不保才出言不逊,此时看到了一线生机,口气自然就转换了,他点点头道:“张趟主,你的声名我是听说过的。

  自打进入安徽以来,几乎战无不胜。

  我十分钦佩您的演军之才。

  自古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适。

  若真能归顺朝廷,凭着您的才能,必能一路升迁上去。”

  “马大人,您现在虽是知府,但前年就因战功加按察使衔署布政使,正三品大员,位高权重。不知您是否能不记沙场交锋之仇,愿意为兄弟做个引见?”

  “胜败乃兵家常事,怎能记于心中。我马某一定尽力援引你们出头,决不食言。 ”张文祥听他答应得痛快,就将自己所领军中情况向他介绍了个大概。

  原来张文祥这支捻军原属白旗大旗主龚得树治下的几支不同的队伍。

  他们和其他在安徽的捻军一同与太平天国的英王陈玉成在安徽淮河以南到赣浙北部活动。

  陈玉成被叛将苗沛霖设计捉住后,被押至清营杀害。

  接着大旗主龚得树又在湖北罗田松子关战死。

  安徽捻军一时群龙无首,奉捻军最高首领大汉永王张乐行的命令向北集结。

  张文祥与结拜兄弟史金彪、曹二虎将队伍合在一处,向北来到霍丘县后。 

 
    因北部战事吃紧,无法与总部联络,便借着这边大别山区的地势扎下根来,以牵制安徽的清军兵力使之不能北上山东助战。

  张文祥介绍完军中情形,又道:“我知马大人是宽厚长者,但关系我们三兄弟和这里数千捻军弟兄的身家性命,做事不得不谨慎。

  虽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不过近来清军杀降之例,不在少数。

  还求大人莫嫌我们与大人地位云泥之隔,答应我们一件事情。”

  “但讲不妨。”

  “我们虽与大人地位悬殊,但此事非经过一种仪式,不足以昭慎重。

  您若是真心打算将来援引我们出头,此刻就应该不存贵贱高下的念头,与我们三兄弟结拜。

  一经结拜,便可共生死,永远没有改悔的。

  你肯和我们结拜,方可显出你的真心。”

  张文祥乍一提出这样的要求,马新贻也有些踌躇,堂堂大清三品命官,与匪类结拜兄弟成何体统。

  但若不结拜,难以稳住张文祥的心。

  未来发展难料,说不定可能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以保证。

  马新贻低头沉吟了一会儿,暗想道:张文祥主动请降其实是给了自己一个为朝廷将功赎罪的机会。

  若是招降了张文祥,不仅张文祥不会杀他反而会感激他,朝廷那边也能有个交待。

  打败仗丢军队的罪就由此用大功相抵,他何乐而不为呢。

  他飞快的一转念,立刻作出十分爽快的样子答道:“三位都是豪杰之士,将来必能为国家建立功业,绝非久困风尘之人,何谈贵贱之分。

  结拜为兄弟,我很愿意,以后便以兄弟相称,手足相待。

  四个人也可同舟共济,祸福同当,共建事业。”

 
 
               二、四兄弟结拜
 
 
    张文祥为了手下数千人的性命,与马新贻商定降清事宜,并在史金彪的计策下,诱逼马新贻与三位捻军首领拜为同生共死的兄弟。

  张文祥打了胜仗后反要向一个俘虏投降,是有原因的。

  咸丰五年,各路捻军头目在安徽雉河会盟时张文祥与史金彪、曹二虎相识,之后三人带着自己的队伍同去河南发展,互为响应、互相声援。

  后又陆续取道湖北回到安徽。

  因三人性情相投,又在战阵中生死与共,感情胜似手足。

  张文祥与史金彪、曹二虎便结拜为兄弟。

  张文祥年龄最大做了大哥,史金彪为老二,曹二虎最小。

  三人从皖南来到安徽北部的霍丘县,虽然连战连捷,但太平军与捻军在主战场不断失败的消息却让大家心情都很沉重,深为今后的前途担忧。

  三人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将,知道他们此时之所以能在安徽得以容身,是因为清军的大部主力都用在南边的太平军身上。

  还有一部分善战的清军则在山东与捻军的主力决战,才为他们留下这个暂时的生存空间。

  史金彪虽然年纪比张文祥小一些,但却颇具心机,处事老到,想事情要比常人周道。

  初到霍丘,史金彪就与张文祥、曹二虎商量道:“如今天下之大,却无咱们兄弟容身之处。

  南面天京已经被围一年多了,浙江太平军也不断失败,北面盟主那里同样凶多吉少。

  大哥,三弟,你们可想过今后的出路没有?”

  张文祥道:“如今安徽的各路捻军除一部分北上外,有些散了伙,有些降了清。

  如果散伙,官府视咱们为洪水猛兽,看作十恶不赦的叛逆,若是落了单,叫官府认出,只能被凌迟处死;如果去降清,如今清军正在势头上,杀降之事屡屡不绝,又实在不能冒这个险。

  我看咱们到底还有两千多人马,又在这里立住了脚跟,就算将来吃紧了,还可躲入邻近的大别山。

  那里群山峻岭,尽可藏得下数万兵马。

  咱捻子从李闯王那时到现在,也有两百多年了,不是一直没被灭掉么?”

  曹二虎道:“就是。

  若降了官府,立刻就会遭毒手,倒不如战死沙场痛快。”

  史金彪摇摇头道:“此一时彼一时,两百年前正逢乱世,从明崇祯到清康熙几十年的战争不停,顾不得捻军。

  如今官府一心要灭太平军与捻军。

  南北战事一旦结束,安徽必不能再平静。

  躲得了一时,躲不过一世。

  这条路是不能再走下去了。

  依我的意思还是趁早设法抽身为好。

  散伙的路子决不能走,且不说命运凶险,咱们硬拼了十多年,也不能就这样白白的算了。

  接受招抚倒还能得个一官半职,将来尚有前途可赚。

  捻子降了官府被杀的例子不少,但就抚之后平安无事的也很多。

  张大哥,原来咱们在攻庐州(即合肥)的时候,认识一个叫做徐弃的小旗主。

  他后来与咱们同在皖南作战,成为莫逆之交,虽未与他焚香结盟,但也情同兄弟。

  两年前他投奔了安徽按察使马新贻。

  不但没有被害,反而得到了重用。

  可见若是找对了引见人,也是无事的。”

  曹二虎虽是个勇将,但为人鲁钝一些,在大事上是没有主见的,听了史金彪的话,又点头道:“这倒可以试试看,但要找到一个稳妥的引见人却不容易。”

  三人正在商量,外面有人哐的一声将门使劲推开。

  张文祥本吩咐过,没有命令不得进屋的。

  一见此人违令进屋,正要喊外边的侍卫拿下,却见这个人一脸风尘,将一封信递过来道:“三位将军,急报:雉河陷落,沃王被捕。”

  三人顿时呆住了,半晌无声。

  沃王张乐行是捻军的最高首领,这个消息对于三人来说犹如大厦撤去了顶梁柱,一时无所适从,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张文祥接过信,边看边念。

  原来张乐行从山东撤退到皖北雉河集,遭到包围,突围几次不成,后被叛徒出卖。

  张文祥念完,史金彪道:“焦躁无用。

  还是先遥拜一下沃王,祝他能化凶为吉,平安脱险吧。”

  三人摆了香案,向着东北方向默默祝愿,每个人的心情都十分沉重,对捻军的未来更加悲观。

  张文祥道:“如今之际,先攻下他几城,将脚跟稳一稳之后再作从长计议。”

  张文祥等人立即率兵攻下霍丘,又设计将马新贻亲自带队的两三千人歼灭,将马新贻俘虏。

  依着张文祥的意思,立刻就要将马新贻斩了祭旗。

  史金彪阻拦道:“大哥,那日我们商议要寻个稳当的引见人就抚,如今这引见人就在眼前,大哥为何不用?”

  曹二虎心眼直,不解问道:“此人是谁?难道就在咱们大营不成?”

  张文祥心思要缜密一些,想想道:“是这个知府马新贻么?”

  “正是,由他引见再好不过。

  过去徐弃就是从他这里走的路子。

  目下,他被咱们所困,我们不杀他,反殷勤款待,再放了他便是施恩,若是投降还可让他居功免罪。

  他应当不会拒绝。”

  张文祥担心道:“虽是这样说,但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他现在只想着脱身,要保全他自己的性命,自然嘴里答应得痛快。

  待离开这里,立时变卦,甚至举兵报复。

  这片心机不仍是枉费了吗?反要弄丢了兄弟们的性命。”

  “关系到两千条捻子弟兄的性命,此事自当慎重。

  不过,天国气数已尽,捻军也势难长久,此时擒获马新贻正是天赐良机,我等必须当机立断,才能保住前程。

  我也想到马新贻可能出尔反尔,不过我已想出一计,可保你我兄弟无忧。”

  “什么计策?”

  “大哥,你可以去劝马新贻与我们八拜结交,发下毒誓,若有背义之事,刀剑穿心而死。

  若他知道敬重神明,断不敢心存二意。

  而且那马新贻虽是不爱钱财,却十分热衷做官,逢此乱世,他必希望有人才作他的膀臂,好助他立功升官。

  我们好好和他谈一谈,显露一下我们的本事。

  马新贻若是个惜英雄的人,我们能帮他升迁,他也一定会尽力保我们。”

  张文祥道:“二弟是素工心计的人,只要你觉得妥当,就这么办下去。

  俗话说得好,求官不着秀才在。

  我们结交了他,即便他不能如我们的心愿,我们也没有吃什么亏。”

  话续前言,张文祥劝动了马新贻与他们结拜,随后引见了史金彪和曹二虎。

  命兵丁在庭院里设下香案,陈上三牲,摆下结拜酒。

  四人序齿之后,对天盟誓。

  张文祥早有准备,在誓词中加上了“刀剑穿心”的毒誓。

  马新贻听了那誓,皱了皱眉,但还是跟着念了下去。

  结拜之后,论起来马新贻年纪最大,被尊为大哥,以下依次降了称呼。

  四人礼拜之后,畅谈了一天,第三日,马新贻改装成一个普通百姓,由史金彪护送出城。

  恰巧这个时刻,朝廷为尽快肃清太平军和捻军的残余势力颁下诏书,巡抚可临机决断,自行决定是否招降。

  马新贻赶到安庆见了巡抚唐训方。

  因为关系到自己利益,且已经与之结为兄弟,自然是好话说尽。

  唐训方听了大喜,一面申报朝廷,一面命人写下招抚文书,盖上巡抚大印,让马新贻前去招安。

    马新贻在离开霍丘城二十多天后,带着招安文书回来。

  张文祥等三人接下文书,四处张贴了安民告示,接受改编。

  经过拣选降众,编设两营(相当于现在的两个营),皆归马新贻统领。

  因为马新贻号毂山,所以称为“山字营”,他的三个把兄弟张文祥等人都当了八品哨官(相当于现在的连长)。

  马新贻就凭这两营起家,在安徽战无不胜,一路扶摇直上,升到安徽藩司。

 

                 三、曹二虎娶亲

 

    马新贻派曹二虎去湖北调粮,回来时曹二虎从水盗手中救下一只船。

  船主人是一个年轻女子柳无菲,曹二虎贪恋柳无菲美色,不肯放柳无菲走。

  在老文案陶子文的撮合下,二人在船上成了亲。

  同治三年(1864年),马新贻又升任浙江巡抚。

  当时天京(南京)已经陷落,浙江新定,民困未苏。

  马新贻在浙江上任期间做出了一些政绩,经济得到恢复,治安有所保障。

  加之张文祥等人打仗卖力,不仅将浙江太平军荡平,还配合邻省打了几个大胜仗,将太平军名将邱财青俘获。

  马新贻一时官运亨通,到同治七年(1868年),接替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成为当时清朝最年轻的一品总督大员。

  此时张文祥也因战功累累升为正三品参将,史金彪为从三品游击,都算得上是高官了。

  只有那曹二虎升到从六品卫千总以后,总感力不从心,做事无从下手。

  马新贻见他无用,便将他调到身边担个闲职。

  马新贻还算照顾曹二虎,待他去江宁(南京)上任时,曹二虎也被提拔了一个正五品的守备官职。

  来到江宁后,马新贻立刻整顿军务,继续肃清捻军残余。

  这自然少不了重用张文祥与史金彪,曹二虎虽是个守备,却无实职,在总督府做些杂事。

  这年六月,马新贻派曹二虎去湖北接洽调粮之事。

  曹二虎和总督府的一个老文案陶子文带着十多个护兵乘船沿长江而上。

  因湖北太平军初定不久,仍有小股太平军的部队活动,为少惹麻烦,一行人换了便装。

  七月的时候,二人在湖北首府武昌公干完毕,一身轻松,看日子还早,那陶子文是个风雅之士,便提议去蛇山黄鹤楼饮酒赏月。

  曹二虎虽是粗人,但嗜好饮酒,自然不拒。

  这日正是七月初七,当夜天高月朗,微风不起,汉水波平,映着半轮缺月,光明如镜,凉气荫人,一扫白日里的酷热。

  曹二虎命人将船泊在黄鹤楼下,见楼影也倒映在镜光之中,微微摇晃,他慨然道:“我等半生劳碌,未尝得一日清闲。

  像这般清幽的景致,哪里是劳碌人所能领略得到的。

  我曹某于今可算得天牗其衷,回头是岸,才有这种景物,给我们在安闲中享受。”陶子文笑道:“没想到曹守备也有这般心境。

  所以说人生忙碌,不过为名利二字,却将世间之美景糊涂错过,实在太可惜。

  我们何不趁这月色正好的时候,到黄鹤楼上去游览一番?”曹二虎道:“好。

  就趁着你我此时的清兴,咱们在楼上豪饮一番岂不痛快。”遂命人将酒菜搬到黄鹤楼上。

  陶子文虽是文士,但酒量不小,两个人在楼上一边饮酒一边凭栏俯首,只见江流如带,缓缓向东流去,夹岸武汉三镇万家灯火,隐约在烟雾迷离中,几条秋叶一般的渔船,在江面上轻轻飘动,往来荡破一平如镜的水光。

  下网的声音,也仿佛送到耳边来了。

  二人不觉心旷神怡。

  正在这尘襟涤尽、荣辱皆忘的时候,忽闻长笛之声,悠扬清远。

  陶子文听了,笑道:“我记得小时候读过‘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诗。

  难道这黄鹤楼中,真是时常有人吹笛子吗?”曹二虎是有武功在身的,摆手道:“哪里有这回事,你听这笛子是在黄鹤楼中吹吗?远得很呢,说不定离这里还有几里路。”陶子文侧耳听了听,说道:“我倒是听不出来,但听这音调凄凉抑郁,估量必是个有心事的女子,在那里吹弄。”曹二虎奇怪道:“先生好有本事,不过听听笛音调子,就能分辨得出是男是女。

  莫是酒醉之言吧。”“这如何听不出,不但分得出男女,其人的老少美恶,以及性情行动,都能于所奏的音乐中求之。

  不仅这笛子可以听得出,在一切乐器的音调中皆能听出。”曹二虎哈哈笑道:“那先生听一听这个吹笛子的女子,其年龄容貌,以及性情行动如何呢?”“我既说是有心事的女子,可知年纪不大,至多不过二十多岁,容貌决不丑陋。

  并可知道她的乐器,是受名师所传。”“可能是什么娼妓在那里陪客侑酒么?”陶子文摇头道:“不是,不是,世间恐怕没有这么文雅的娼妓,就有也是由宦家小姐沦落入烟花的。”曹二虎道:“细听这声音,好像是从靠我们这里的江边发出来的。

  我们何不顺便去探寻一番,看看陶先生所料的究竟是也不是?”陶子文道:“那也使得。”二人走下黄鹤楼。

  开船沿着笛声溯流而上。

  走不多时,见一处泊船所在,原来笛声就是此船上传出来的。

  曹二虎的大船靠着此船停稳,他与陶子文看邻船的窗门都已敞开,见舱里堆积了许多箱篋,箱上都贴着封条,却看不出封条上写了些什么字。

  舱上首安放了一张床,床上枕席皆异常清洁。

  床前一张小几,一个年约二十岁的女郎,盘膝坐在几旁的一张湘妃竹榻上,一支笛子握在手中,已停口不吹了,侧转脸向坐在床缘上一个年龄稍大些儿丫环打扮的女子说话。

  只见那握笛女脸上并无脂粉痕迹,然而修眉美目,皓齿朱唇,天然绝丽。

  因两船紧靠着船舷停泊,曹、陶二人所立之处,相离那床不过一丈远近,女郎说话的声音虽低,因为没有关闭窗门的缘故,也能听得分明。

  只听得坐在床缘上的女郎悠然叹着气,说道:“去依靠人家的事,总是为难的。

  此去也只好听天由命罢,就是林家不能相容,也不见得便是不了之事,到那时再作计较。”遂即听得坐在湘妇榻上的丫环道:“我们此去,虽说是势不得已,才去依靠他两老人家,我想您的姨母姨父决不至存心歧视。

  小姐尽管放心。”“父亲在绵州的时候,我的年纪虽小,还记得姨父姨母带着海哥到父亲衙门里住了一年半,临行还向父亲借了三千两银子。

  那三千两银子借去以后,听说姨父很得了几个阔差事,却不曾听说归还银子的话。

  可见人情淡薄。

  无论那银子还了没有,姨父曾向我家借银子的事,总是确实有的。

  我们于今并不图沾他家的光,只图他两个年老的至亲,照应照应,若还不能相容,就未免太不念我父母的旧情了。”那丫环道:“小姐快不可将这些事搁在心里,到林家之后,万一不留神说到这些事上面去了,传到您姨父姨母耳里,定要背地责备您不懂事。”丫环说到这里,偶然回过头来,好像已觉得邻船上有人偷看的神气。

  当即立起身来,顺手将这边的窗门推关了。

  窗门一经关上,说话的声音便听不明晰了。

  二人只得缩身进舱。

  曹二虎叹道:“陶先生的本领真不差,估量得和亲眼目睹一般。

  她说她姨父姨母在她家衙门里住了一年半,又借去了三千两银子,可知她确是官家小姐。”陶子文道:“刚才听说她的父亲在绵州做官。

  若是她姓柳的话,她的父亲我倒是熟识的。

  我那时在绵州一家富户做馆多年,所以知道绵州的知州叫做柳博品,外号叫做柳剥皮。”曹二虎问:“柳剥皮?难道这姓柳的知州为官刻薄,贪婪残酷?”“那倒不是。

  但他初来绵州做知州时,捕快拿着一个著名女赌痞,他坐堂问了几句,就向左右的衙役喝道:‘把她的裤子剥下来打屁股。’因为咱们大清朝从来没有抓着女人打屁股的事,衙役都不知所措,迟疑不敢动手。

    他更发怒喝道:‘裤子不能剥吗?本县还要剥她的皮呢。’为了这句话,又套着他名字的谐音,从此便落了个柳剥皮的外号。

  后来听说他自己又设计了打人的小板,两面都有许多半寸长的小尖钉子,打在人身上血肉横飞,不到十几板,就得剥去一层皮肉。

  被施刑的人无不对他恨之入骨,所以他这柳剥皮的名声就叫响了。

  不过他做官虽是平庸,但并未有什么过于恶劣的官声。”曹二虎道:“柳博品私设刑具滥用严刑,虽无劣声也算半个酷吏了。

  我戎马倥偬十多年,掏人心肝的事情都做过,却从没想到弄出此种剥皮的刑具来。

  想不到这样的魔头倒有个如此天姿国色、色艺俱佳的女儿。”陶子文看了曹二虎说话的神色,知道他动了心,笑道:“虽然柳博品为人含鄙无情,有些暴虐,书却读的很好,且会种种乐器。

  文庙里习乐所的各种古乐,他都能教人练习。

  所以他这个女儿的笛子吹得这样好。

  还有,你说的柳剥皮私设刑具滥用严刑的事,后来他就因为这个被上司问责,调到川西为官,路上被仇人杀害,也算是因缘报应。”二人又闲谈一阵,安歇了。

  次日东方露白之时,船便开离了黄鹤楼。

  走在水路上,曹二虎对那女子念念难忘,又向陶子文提起来道:“听说那柳家女儿要去投奔她姨父姨母,听口气又担心亲戚无情,不知她的姨夫是个什么样的人?”陶子文道:“柳博品是有一个连襟,叫做林儒卿,二人同是福建藩台福保的女婿,两连襟都仗曹福保的奥援。

  林儒卿在江苏也做了好几任的县官。

  他刚才所说的海哥,就是林儒卿在海门厅任上生的儿子。

  林儒卿做官极其贪婪,极善搜刮地皮,盘剥百姓。

  他做海门知县时,有人就他的名字做成一副骂他的对联,乘黑夜贴在他县衙的大门上。

  他看了几乎气死,那对联道:‘本非正人,装作雷公模形,却少三分面目;惯开私卯,会打银子主意,绝无一点良心。

  上联切儒字,下联切卿字,暗切儒卿之名。

  后来,因他贪赃枉法得太厉害,他的上司实在看不过眼,将他参革,不知耗了多少昧心钱才得脱身。

  如今在南京做个小官。

  听说此人爱钱如命,花钱十分鄙吝。

  柳姑娘说他家借给林儒卿三千两银子的话,我看必是有去无回。

  将来是否能善待于她,也在两说之间。”曹二虎叹口气道:“好一个娇美可爱的姑娘,却要受此磨难。

  若能帮忙于她,也算是做了件好事。”陶子文知道他的意思,笑道:“那么,曹守备仍旧把船开回到黄鹤楼下去好不好?”曹二虎笑笑并未答话。

  船行到第三日下午,忽然刮起大风来。

  同行的船,已有一只重载的被风打沉了。

  各船上的人看了都害怕起来,只得急抢到背风的汊港里停泊。

  汊港小了,停泊不了许多船只。

  后来的船,就只得靠近浅水滩,使船底搁住不能转动,以免被风刮到江心里去。

  曹二虎的船也是打不着汊港,就在沙滩上抛了锚。

  所靠的这处沙滩上,一望无涯的,尽是七八尺深的芦茅,被狂风吹得一起一伏。

  七月初间天气的芦茅,尚不曾完全枯槁白头,青绿黄白相间,起伏不定的时候,就和大海中的波涛一样。

  曹二虎与陶子文同立在船头上看了一会儿,笑道:“这般景物,也是我们在平日里所领略不到的。”陶子文道:“若是还像前两年那样的乱世,像这种所在,我们的船敢停泊吗?只怕连船底板都要被人抢去呢。

  也就是现在复归太平,没有失业的人,尽管有这般好藏匿的所在,有谁愿意去干那些犯法的勾当。”曹二虎惯走江湖,对陶子文道:“虽是这样说,但毕竟不及盛世。

  长江这一带,也未必真安靖,不过没有大帮巨盗,小贼们略敛形迹罢了。

  你看只有我们这一只船靠在这芦茅边上。

  像那些装运了钱财货物的船,也是防这类地方不妥当,所以都挤到那边汊港里去了。”陶子文道:“曹守备说的极是。

  此时天色还早,上流头的船还要接着下来,再过一会儿你瞧罢,一定还有船在我们这一带停泊的。”两人正说着话,果然听得江边有船篙落水的声音。

  远望过去,有两条一大一小的船,撑过滩边来停泊。

  曹二虎见了道:“这两条船吃水都很浅,并未载多少值钱货物,所以也敢停泊在这里。”二人没等到那两船立住,一边说着话一边走进舱去了。

  这夜陶子文尚在睡梦中,猛被邻船上“哎哟”一声惊醒了。

  醒来便觉得船身有些儿荡动,接着又听得有人扑通落水的声音。

  他惊得翻身坐起来叫曹二虎,连叫了几声,不见答应。

  一个护兵跑进来道:“大人不要出去,外面有贼。”陶子文听邻船上似乎有人在那里格斗,猜到是真就来了强盗打劫。

  他虽是一个文人,但在外面闯荡多年,久经历练,并不害怕。

  问道:“船上留了几个人?”那兵道:“留了四个保护先生。”陶子文道:“不妨事,跟我出去看看。”边说边打开舱门走了出去。

  此时大风已息,天上星月之光明亮,照见邻船上约有十七八个汉子,每个人都操着雪亮的单刀。

  有些和曹二虎带来的兵丁对打,还有几个围住曹二虎厮杀。

  只一霎眼功夫,陶子文就见一个汉子被曹二虎踢下河去了。

  又过一会儿,已有一半强盗或被打落水,或被斩杀在船上,另一半驾着靠在旁边的一只小船逃了。

  曹二虎吩咐兵丁道:“穷寇莫追,暂且饶了这伙毛贼罢。

  人没吃亏,东西没被抢去便好。”然后叫了一个什长清点人数,收拾战场。

  自己进舱里救人。

  曹二虎走进去,借着月光向舱里刚望了一眼,心就忍不住嗵嗵直跳。

  只见一个赤条条的女子,仰面躺在一张床上,好像是被绳索捆缚了的。

  舱中箱箧器具,横七竖八的乱堆着。

  曹二虎定了定神,向床上的女子喊道:“不要害怕,我是邻船上救你们的。”旋说旋上前动手解缚。

  见这女子不开口,知道是口里塞了东西,先将女子口中的东西掏了出来,然后解开了身上的绳索。

  又看见床头有一堆衣服,即抓了撂在女子身边,只羞得那女子恨无地缝可入。

  曹二虎转身出了船舱,在外面等了一刻。

  那女郎穿好了衣服出舱来,低头向曹、陶二人叩拜道:“今夜若不蒙两位义士搭救,我身死不足,还得受这班狗强盗的污辱。

  救命恩人,不敢避嫌,请两位进舱里就坐。”原来此人正是柳姑娘。

  曹、陶二人不便伸手去扶掖,只得在船头答拜道:“同是出门人,急难相救,只要力量做得到,便是应该做的,快不要说甚么救命恩人,承当不起。”曹二虎命人将船周围检视一遍,又将其他被绑的丫环、老妈、船工松缚。

  隔着柳姑娘船的另一艘船听了动静也过来打问消息。

  大家混乱了一阵,曹二虎和陶子文才在柳姑娘的舱中坐定,互相通了姓名。

  原来那女子果然是柳博品的女儿,叫做柳无菲,因姨父林儒卿住在南京,所以想到南京去依附姨父母居住。

    柳无菲又道:“这条强盗船在湖北就跟着开行,一路时前时后,开也同开,泊也同泊,并不断的有人向这边舱里窥探,我已疑心不是正当人。

  特地叫船户进来吩咐,夜间须择妥当地方停泊。

  想不到今日忽然刮起大风来,只得趁早停泊。

  无奈一路下来,简直找不着可以停泊的所在,直走到这里,船户见两位坐的船在这里,就进船来向我说:‘这边已有一条船,靠芦茅滩停泊了,我们的船只好停泊在一块,比单独抛锚的好多了。’我那时见天色已近黄昏了,若再不停泊,恐往下更找不着好地方,既然已有船同在这里,多少有些放心,遂叫船户开了过来,及至锚已抛了,才看见那小船也跟了过来,紧靠我们的船泊来。

  我虽是害怕极了,但也无法逃避。

  入夜便紧紧的关闭舱门安睡,连高声说话也不敢。

  及至从梦中惊觉时,身体已被强盗按住,一张口要喊,那堵口的东西已塞进来了,只得拼命挣扎,船身摇荡得几乎倾覆了,强盗刚将我捆绑了,要施无礼。

  陡听得舱口有人喝了一声:‘狗强盗,快出来送死。’接着就好像有一个站在舱口边的强盗,被人抓了出去,扑通掼到江心里去了。

  舱里的强盗才一拥出外,在船头上厮杀起来……”陶子文听到这里,截住话头问曹二虎道:“你我同睡得好好的,你怎么知道那船上闹劫案?”曹二虎笑道:“后来那小船跟着抛锚的时候,我在窗门里看见,有四个彪形大汉在船面上撑篙,篙尖落水的声音,分外沉重。

  我在江河里混的时候多,知道老当篙师的人,篙尖落水没有声响,偶然有之,也只在水面上飘一下,不至有深沉的响声。

  即此可知那四个撑篙的人,都是外行。

  再看船舱里,还有两个汉子伸头向外边张望,并时时回头对舱里说话,隐约见得舱里还不止两个人。

  那船既吃水很浅,可知没装货物。

  若说是专装客的罢,搭船的客,应当是男女老幼各色人等都有,不应全是三四十岁的壮健汉子。

  并且也没有船家搭客赚钱大家帮着撑篙的道理,这船就很可疑了。

  再看柳姑娘这条大船,虽是舱门紧闭着,看不见船里的情形,逆料必是有阔人在内。

  既是靠着我的船停泊,如果夜间有甚么动静,我是不能袖手旁观的。

  我虽存心如此,不过我料的究竟对与不对,不敢决定,所以没有和先生商议,只是叫几个护兵晚上不落衣候着。

  今晚当强盗跳过这船上来的时候,踏得这船身一歪,荡得我们的船身都动了,我就知道所料的验了。

  我船上的舱门,早准备了是虚掩着的,从容起来,结束好了,才带人轻轻的走过这边船上来。

  强盗人多手快,已有几个扛着皮箱在肩上,待搬过他们自己船上去,不提防我堵住舱门一喝,大约也猜不透外面有多少来拿他们的人,只惊得各人都将皮箱放下,想冲门而出。

  第一个冲出来,被我顺手揪住胳膊只一拖,拖得他‘哎哟’一声。

  我恐怕上人多了,缠脚碍手的不好施展,就提起那强盗向江心抛去。”陶子文也笑道:“我就亏了那一声‘哎哟’把我惊醒了。

  若不然,只怕直到此刻还在酣睡呢。”三个人在舱里坐谈了一会。

  曹二虎与陶子文起身作辞道:“那些小毛贼受了这次大创,估计他们逃得了性命,也寒了胆不敢再来了。

  此后尽可安心,一帆风顺到南京,想不至再有意外,此时才到半夜,还可以安睡些时。”说罢,提步要走。

  柳无菲连忙起身,说道:“我想求两位再坐一坐。

  承两位救了我们一船人的性命财物,还要耽搁两位的安眠,我也自知原是不近情理的事,本来说不出口。

  不过我险些儿被强盗污辱身体,蒙两位救了,此恩不比寻常,我何敢以外人待两位。

  我们从重庆动身到此地,在船上已有两个多月了,虽是素来胆怯,没有像此刻这么害怕的,千万求两位在此多坐一会儿,我还有话说。”曹二虎见了柳无菲说话时那种娇怯可怜的样子,不但心里软了,连带浑身的骨头骨节都软洋洋的了,当即对柳无菲说道:“女子的胆量,本来多比男子小,何况是宦家平日不出闺门的小姐,又才经过这般大惊吓。

  就是平常的男子,也要吓得胆破魂飞,手足无措。

  能像柳小姐这样不慌不乱,便很不容易了。

  我等救人救到底,就多坐一会儿吧,行船不愁没有睡觉的时候。”陶子文见曹二虎舍不得走,也无法只得依旧坐下,听曹二虎与柳无菲互相谈论身家遭际。

  柳无菲道:“我在四川长大。

  先父在四川做了十几年州县官,丙辰年在绵州殉难。

  先父殉难之后,先母因哀伤过度,不到三年也弃养了,丢下我孤零零一个人。

  亲房叔伯人等虽有,只是不但得不着他们的照应,反而欺负我年幼无知。

  用种种办法盘剥算计我家家产,侵占吞蚀,无所不至。

  幸亏当日随侍先父母在各州县任上的时候,我曾略读书史,处理家政,不至茫无头绪,又有几个忠心仆从丫环相帮,才能将先父母遗留的财物,略略保存些儿。

  不过自先母弃养后,家居便没有相关切的家长,究竟诸事都嫌不便,我有姨父姨母住在南京,我只得到南京去,打算相依姨父母度日。

  以为由水路直到金陵,是可望一帆风顺平安无事的,不料在半路上会有今夜这种险事发出来。

  若没有两位拔刀相救,真是不堪设想。”曹二虎并不谦逊,先是自夸了两句,才将自己和陶子文的身家履历拣着好听的说了。

  柳无菲的父亲最高做过正五品的知州,因离的四川省府远,便觉得已是很大的官了。

  听说曹二虎也是正五品守备,又和总督大人是结拜的兄弟,日后少不了有腾达之日。

  加以她被强盗剥得一身精光的捆缚了,是由曹二虎亲手解开的,有这一层关系,柳无菲心里对他就不知不觉的亲热了。

  二人年龄只差六七岁,都是当婚嫁的年龄,相互有了爱慕的念头,心有灵犀一点通,便在船上定了终身。

  曹二虎原是没有家室的人,又早有此心,自是再得意没有了。

  依陶子文的意思,先在这里拜了天地,再到江宁告知兄弟,也免了一路上饥男渴女之愁。

  柳无菲既嫁给了曹二虎,恐怕到江宁不为林儒卿夫妇所欢迎,即决定不到林家去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文祥为什么刺杀马新贻?
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张汶祥刺马案
封疆大吏被刺身亡,死前认出刺客时,忍不住惊呼:是你
晚清一大奇案“刺马”的真相,你了解哪些细节呢?
清朝奇案:杀兄夺嫂,最后暴死街头
晚清刺马案,由湘军高层谋划死士张文祥实施的惊天命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