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济南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史话 第A12版:人文 20230213期 济南时报
userphoto

2023.02.13 山东

关注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黄中明摄
□周长风
  描写济南风景的对联,自古至今称得上遐迩著闻的顶流作品,大概就这么三副: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是唐代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中的诗句,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于咸丰九年(1859)书为楹联,嵌置于大明湖历下亭前的园门两侧。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这是元代赵孟頫七律《趵突泉》中的颈联,1962年由当代济南著名书法家金棻书写,悬置于趵突泉畔泺源堂门柱。
  以上两副皆为摘句联,即摘取一篇诗文中的对仗句,以对联的形式书写使用。在元代之前,对联还不是一种独立成熟、广为世用的文学艺术形式。摘取这两位伟大人物的著名诗句来作历下亭、泺源堂的楹联,自可彰显其悠久的历史和非凡的风采,但是抛开书写形式、悬挂环境等因素,其本来面貌还是诗句。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唯此副是名家于胜景佳境之中、良辰盛会之际特意撰作的对联。其气势宏阔,意象丰盈,构思精巧,文采斐然,由名家书写,制作悬置于名区,且二百年来一直见于原处,名联的一切要素皆备,因此堪称济南名联中的名联、济南第一名联、济南文学艺术的明珠,即使放在中华对联宝库中,其璀璨的光芒依然夺目摄魂。
盛会良时不可逢
  清嘉庆九年(1804)七月,时任山东巡抚的铁保与时任山东学政的刘凤诰等人在大明湖雅集,刘凤诰作此联句。铁保以行书书之,上联书有题记:“甲子七月,偕金门学使小集大明湖,金门得句,遂书之以纪一时师友雅会,觉湖光山色亦叹兹游也。”下联署“梅花庵侍者铁保”。由于此联清代至今一直悬挂或嵌置于大明湖北岸的庭园小沧浪,小沧浪亦为湖上文人雅士聚会的最佳场所,联语所写又最符合小沧浪的内外环境和置身其中时视界中景物,因此自古以来,人们皆认定此次“小集”“雅会”是在小沧浪。
  刘凤诰,号金门,江西萍乡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探花,嘉庆六年(1801)七月任山东乡试主考官,旋任山东学政。
  铁保,号梅庵、梅花庵侍者,满族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嘉庆八年(1803)正月任山东巡抚。工书法,时与翁方纲、刘墉、成亲王永瑆齐名。
  “学使”即学政,主管一省教育与科考,由朝廷派驻各地,类似钦差,品级不定,一般低于一省最高军政长官巡抚,但是与之并无隶属关系。此次宴集时,刘凤诰与铁保皆为正二品官员。铁保比刘凤诰年长九岁,刘凤诰考取进士时,铁保是会试副考官,故二人有师生之谊。
  刘凤诰亦擅书法。据清道光初年昭梿撰《啸亭续录》记载:刘凤诰参加殿试时,天黑了文章还未写完,众监考大臣不耐烦了,要撵他出去,“常宗伯青曰:'此生书法极秀劲,可给烛使终篇。’榜发,中高第。”“常宗伯青”即礼部尚书常青。正因刘凤诰书法秀美有力,方得常青赏识,给以蜡烛照明,进而高中探花。刘凤诰请铁保书写此联,乃是表示对铁保的老师身份、官场地位和书法成就的尊敬。
  这次宴集的下月,刘凤诰即奉旨火速回京任实录馆副总裁官,转过年正月,铁保亦赴南京任两江总督。由此可知,济南能得到这副对联是多么偶然、多么幸运,可遇而不可求。
  清顺治十四年(1657),著名学者顾炎武作《济南》诗二首,有句云:“还思北海亭中客,盛会良时不可逢。”诗中所说“盛会良时”是指唐天宝四载(745),北海太守、大书法家李邕与被后世称为“诗圣”的杜甫在济南的欢聚,杜甫作《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其中的“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是千古名句。刘凤诰与铁保在小沧浪的这次宴集,因创生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副名联,而可与李邕、杜甫的欢聚相提并论,成为令后人追羡仰颂的千载难逢的盛会良时。
名联千秋耀湖山
  这副对联上联写眼前景色,以“四面”“三面”重复又有变化的词语,描述大明湖荷柳满目、铺水绕岸。济南乃水乡,荷柳自古遍植,是济南最有代表性的花木。
  下联“一城山色”,虽然实写由小沧浪隔湖远眺,城南泰岱余脉绵延起伏,山色近在城头,但是济南城四面环山,这也可看作是对济南山川形势的总体描述。正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辙于济南作《鹊山亭》诗所写:“南岭崩腾来不尽,北山断续意尤佳。”
  “半城湖”乃写眼前湖出城中,水面旷远,不了解济南的人可能感到过于夸张,实则不失其度。金元时期著名文学家元好问,于蒙古太宗七年(1235)作《济南行记》写道:“水西亭之下,湖曰大明,其源出于舜泉,其大占城府三之一。”成书于明天顺五年(1461)的《大明一统志》亦言:“大明湖占府城三之一,弥漫无际。”
  至清代,顺治十一年(1654)著名诗人阎尔梅《北极宫临大明湖,济南城内巨观也,题之》写道:“四隅松柏山当面,一望楼台水半城。”顺治十五年(1658)山东学政、诗人施闰章《寻历下亭旧址》写道:“一城半湖渚,清风生芰荷。”康熙三年(1664)著名诗人王士禛《忆明湖》写道:“烟峦浓淡山千叠,荷芰扶疏水半城。”乾隆帝于十三年(1847)来济南,作《大明湖》诗云:“历城周廓十二里,大明湖乃居其半。”乾隆这首诗当时刻碑立于大明湖南岸游人登船处的司家码头(后于咸丰九年<1859>移至历下亭前),刘凤诰定然耳熟能详,他对阎尔梅、施闰章、王士禛的诗也不会陌生,“半城湖”其来有自。
  “一城山色半城湖”已不完全是对目之所见的描述,其中包含对济南古城的地理风貌特征的理性认识,并给人以凭虚临风、空中俯瞰的感觉。因此可以说这副对联不仅是描写和夸赞大明湖,也是描写和夸赞济南。
  前面说济南能得到这副对联是多么偶然,偶然中也有必然。这“必然”就是刘凤诰一生雅爱诗赋、擅作联语。文友张俭先生曾指出,刘凤诰喜爱以数字入联。细检其《存悔斋集》,的确如此。比如《冬初望湖上》诗句:“半面林湖瞰我扉,荷枯柳秃送秋归”“十丈楼高钟不打,一条城近带如围”。《次太庵中丞珍珠泉庭前喜雪元韵》诗句:“七十二泉好,灵渊汇北浔。化为珠万斛,照见佛千心。”两诗皆在济南所作。再如《渡鄱阳湖》诗句:“落日一丸平野尽,寒云四面大湖低。”《藤江上容县三首》(之三)诗句:“四面谷烟暝,半丸山月流。”《题同年裘云庄行乐图·消夏图》:“尽去三面四面画帘隔,各逞千柄万柄霞妆鲜。”试体诗《荷翻北潭影》句:“四面荷亭绕,虹桥界碧潭。”还如所作的家乡刘氏宗祠联:“六代大夫一二品,九重恩遇百千秋。”从以上所选诗句联语,可以明显看到与“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贯通的气脉。
  此联一问世即深得济南人喜爱,清代时小沧浪以及大明湖南岸汇泉寺中的薜荔馆和湖上画舫皆有悬挂。
  裴国昌主编的《中国名胜楹联大辞典》(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年出版),收录了一副作者佚名的旧时“济南城门”联:“一面荷花三面柳,半城波浪半城春。”这副对联在顾平旦等主编的《中国对联大辞典》(新华出版社2001年出版)里,为作者佚名的“济南城”联:“一面荷花三面柳,半城波浪满城春。”文字有一处不同,前者误,“半城春”不通。这副对联袭用刘凤诰联而略加改动,即成为济南城的赞语,只是不知由何处选入这两部大辞典。
  刘凤诰这副对联在清代便声名远播,并被外地借用。1921年印行的吴恭亨《对联话》写道:杭州西湖三潭印月静凉轩“陈承鋆联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按予辛卯年客常德,有题火星池联,亦与此同。”陈承鋆之父陈景亮,于清咸丰五年至十年(1855-1860)任山东盐运使、按察使。陈承鋆咸丰六年(1856)生于济南,光绪十五年(1889)34岁去世。今三潭印月岛湖楼中仍保存有陈承鋆所书此联旧板。“辛卯年”是光绪十七年(1891),吴恭亨为湖南慈利人,所记湖南常德之事,应是不会差的。
文采墨华留贞石
  今天我们见到的铁保所书此联,乃是镶嵌在小沧浪西门两侧的旧时石刻。据1993年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郑兴昌《大明湖及其景点的保护》(载济南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济南文史精华》,济南出版社1997年出版)一文,1951年市政府设立的北城工程处,在整治大明湖南岸环境时,“疏浚清挖江西会馆院内通向道路的下水道中,发现了这副名联题刻碑石”,“在以后的大明湖整修中,镶嵌在铁公祠院西南圆形洞门两侧”。笔者考证,镶嵌的时间约在1953年左右,此时正对大明湖北岸进行整修,将小沧浪与铁公祠合为一处庭园,习惯统称铁公祠。
  刘鹗作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老残游记》、李浚之作于光绪年间的《山东大明湖》,以及周作人作于1924年的《济南道中之二》等大量民国文献,皆明言在大明湖所见此联,为悬挂于小沧浪的木对。1959年,济南建筑史编辑小组与市政协历史文物组合写的《济南建筑史草稿》(内部资料),写到小沧浪水榭与刘凤诰联语时仍言:“由铁保写成对联(木刻),现尚悬挂在该处。”此“木刻”应为清代原物,后下落不明。
  唯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济南府淄川县人王培荀在四川荣县知县任上所著《听雨楼随笔》记载:铁保和刘凤诰“同游明湖,共成一联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不可移置他处,制府书之,刻石以志。”制府,总督的尊称,铁保后来的职务。若当时即刻石,应安置于小沧浪,石刻相比木对,不易移动和丢失。但是王培荀之前之后皆不见另有他人记述。孤证不立,小沧浪清代有此石刻,还是无此石刻?令人疑惑。王培荀在当年所著的另一本书《乡园忆旧录》写到此联时,说是二人“泛舟共作”,这也不见于铁保题记和他人记述。“共成”“泛舟共作”没有清楚地表达此联“得句”为刘凤诰一人的事实。因此,王培荀所言不可确信。
  再者,小沧浪若有石刻,是否即为后来从江西会馆发现的这一件呢?也不能确定。因为刘凤诰是江西人,江西会馆(始建于明代)有复制于木对或依照墨迹另制的可能。之所以发现于下水道,莫不是由于某种原因害怕失去而特意藏匿?
  20世纪60年代在邹平县(今邹平市)东平村亦发现此联石刻,与小沧浪现存石刻出于同一墨迹。东平村石刻为一组四石,前后八面,两面刻此联,其余六面刻宋代黄庭坚撰书《刘明仲墨竹赋》,明显非小沧浪原物,应是依据拓片翻刻。
  据原大明湖公园工会主席任正先生相告:他于20世纪90年代曾在济南著名藏书家张亦轩处见过此联的铁保手书真迹。不知这是否为旧时木对和今存石刻的原件,也有可能铁保当年书写不止一副。
  2022年11月27日,济南社会科学院举办的“文化济南建设与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研讨会,会上我提议,在大明湖小沧浪建刘凤诰、铁保纪念雕塑。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联赏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乾隆进士刘凤诰题大明湖小沧浪亭对联
影响济南的诗酒风流
在这里,他写出了那副闻名天下的对联
[转载]楹联讲课题纲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考究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