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范曾讲演:深闳变易之学——谈《易经》

范曾讲演:深闳变易之学——谈《易经》  

2012-03-22 08:55:36|  分类: 范曾华翰 |字号 订阅

深闳变易之学

——谈《易经》

 

范曾

 

易学是什么?易学乃是一种究天人之学,是研究天地万类生发衍化之学,传说中的伏羲画八卦,乃是一种传说,因此后人的八卦图,也只是一种伪托以传其说。我们据史书的最早记载可以认为,从夏代开始,原始的占筮之法已然存在,有“连山”之称,连山者,延绵不断,言事物之相互依存如云山之相接也。至商代有“归藏”之称,总揽万物而纳容之,如天地之大收藏也。“周易”之称固起自周代,“文王拘而演周易”,文王演易之说见于司马迁《报任安书》,足见司马迁之前,此说似已成定论。“周”者,非指周代,言易学之周流遍列也,“易”者言变易之规律也,“周易”的整体意思即遍列一切事物变化之学说。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又生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生三百八十四爻,这是周人经历数百年所逐渐完成,初无一人独创之。后人流传最早之子夏《易传》,纪昀存于四库,云:“流传既久,姑存以备一家云尔。”可见是不足为据的伪托子夏之著。

《易经》分上经与下经,上经以言宇宙天地,而下经言社会人生,略似《老子》之道经与德经。

易经所最强调者为,宇宙幻化无穷,泰卦九三爻辞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所以,既知一切事物都循物极必反的规律运行,所取之态度则应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易经》的卦辞、爻辞之中,称适度为“中”,所谓卦辞、爻辞者,即是依象而有辞焉,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皆有说辞,而此种说辞,即所谓“易理”。总观《易》六十四卦之排列,说明:(一)事物如云之连山,不会中断;(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我否定乃是其必然,如庄子所谓“方生方死”;(三)苏东坡所谓“自其变化而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无尽,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是则,“居安而思危”,乃是社会、国家、政治、人生所最切用之道理,一切都顺势而推移,不急于求成,为事有度,所谓“中节”,适可而止。《易·系辞下》谓:“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在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至于人生,则虚怀若谷、居卑处微是一种最崇高的生活态度。老子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精神,与《易经》所谓“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道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在最基本的道理上是一致的。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韦编三绝,是孔子苦学《易经》的记载,《周易》于孔子,会化为儒学之易;而于老子,可化为道学之易;于邹衍,会化为阴阳家之易;于孙膑,可化为兵家之易,这是从《易经》在历史上的实际影响看到它的伟大。

卜筮之术,殷商之时以烧裂之龟甲之文以与卦象相比较,而卜筮之人,则是彼时文化之掌握者,有渊博之学,兼以丰富的人生阅历,作出判断与预测,《十翼》中“序卦”则明指,每一卦,必有相反的一卦随其后,故尔,当时最明智的卜筮者,乃是将正、反两面情况与可能,告知王者或部落联盟之首领,以定决策与退路。即以《易经》之最后两卦,“继济卦第六十三”,接着便是“未济卦第六十四  ”。未济卦引大传《彖》曰:“未出中也。”《象》曰:“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既济矣,而犹有未尽,因为“火在水上”,卦象  离卦,为火;而  兑卦,为水。这在《易经》属于“易象”,据“易象”而有卦辞者,是为“易理”。

在“易象”之中,每一卦皆有象征宇宙中一事物之意:

  为天、为圆、为君、为父。

  为地,为母。

  为雷。

  为木、为风。

  为水、为月。

  为火、为日。

  为山。

  为泽。

后来的阴阳家将金、木、水、火、土五行与阴阳联系起来,因为《易经》最终极的原则是阴和阳的相交,阴阳家以数表示之,而成“易数”。

周初已用著草占卜,屈原《离骚》中的灵氛便是一位卜筮,“索琼茅以筵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灵氛给以的剖析是:(一)两美其必合;(二)两美于此则未合;(三)去更广大的天地追逐美;(四)远行吧,去追逐理想之美。果然有了屈原的第三次远游。其实,以屈原之智,自己即可决定远游,所以请灵氛占卜者,彼时之习俗也,亦或屈子为自己吃下一颗定心之丸也。

后人伪托孔子之易学大传《十翼》:《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虽为伪托,但为最重要之道学经典。总言之“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其大略,亦是本章所旨归。易学大传解析

 

第一节    易学不是神学

 

易学,不是天命之学,不是神学,而是一种朴素的辩证之学。易学只告诉我们“可能”;而没有唯一的“必然”。易学的神秘化决不是原创者的本意,而是后来者的庸俗化,目的是神乎其说,以蛊惑广大的人群。传说中的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则是先民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阅尽变化沧桑之后,对变动不居的天地、十分天才而概略的描述。

由图像而生发想象,这是易经之所以有易象的根本原因。先民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往往凭借图像以驰骋遐思。孔子《论语》中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的慨叹,可见孔子没有见过原始的图像。今《朱子图说》中的河图、洛书所据为汉孔安国、刘歆辈所传,是否确为先民创制,不得而知,然图像之形成必非出自一人之手。孔子未曾见到,而至孔安国、刘歆则有如此方正规矩之河图、洛书,显见是战国至汉这一时期逐步形成的。

孔子读《易经》,未见河图、洛书,而卦象固为《易经》之所据,则卦象与河图、洛书并无直接之联系,孔子仅仅是想追溯其所从来,至于孔子所想见之河图、洛书,决非孔安国、刘歆辈所见到者。这是一个永远无法破译的历史之谜。《十翼》之《系辞上·第十一章》讲:“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里的“神物”一辞,切勿误为是冥冥中存在的“神”。“神物”云者,亦如杜工部之句“造化钟神秀”,非指“神”也,指神奇之秀气也,“神物”则指神奇之事物也。《系辞上·第十章》又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易”如上章所述指“变易”,此处之“寂然不动”乃指“易”之本体;“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则言阴阳之交感,指“易”之为用。“而天下之至神”,极言易之既为用,由静而动,乃创天地万物,生发变化,无可穷极。其所谓“至神”者,亦非指有极伟岸之神灵,而指那“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系辞上·第十章》)的无穷变幻,那是一种至极的神奇,而非一具体之“神”。凡《易经》、《十翼》中所谓“神”者,皆应作如是之理解。

 

第二节     《易》的要义:阴与阳

 

太极图之表示阴阳,乃先民智慧达于极致的最简捷、明了的表达。我们看到负阴抱阳的奇妙的图像,它们不是绝对对立的存在,而是合二为一的整体,最具匠心的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宇宙万物正是由这种生生不息的阴阳交合所构成。阳光与阴影、白天与黑夜、雄强与柔弱、酷暑与严寒、迅捷与迟缓、厚重与单薄、于戈与玉帛、伟岸与渺小、泰山与鸿毛、坚实与虚空、老迈与孩提、男子和女子,他们相互依存,共同缔造着一个和而不同的天地,这是自然的存在,也就是《大学》中的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即指不假外力、不假上帝的“大道”,而“明明德”则是对这自在而已然的存在心存敬畏和崇仰。于是我们发现,先民把阴、阳看作是一切存在的根本,而人类心灵的追逐,则是顺适这大道,甚至弘扬这大道。“人能弘道,而道不能弘人”则是对人类向善心灵的信赖,而这种向善的、持续的不懈追求,必能达到“止于至善”的崇高境界。凡是违拗这种至善的追求,必陷人类于万劫不复的绝境,大而言之是核战争、贸易保护主义、印美钞。小而言之,对于个体的生命,苟不能顺适酷暑与严寒,必致感冒发烧,中医谓之阴阳不调。六脉调和,当然是难以做到的,但是我们应尽量去做,当世界能六脉调和的时候,那么人类就不会永远生活于惶惶不安、患得患失的自造的肮脏的泥淖,我们才有指望在这一宇宙的尘埃——地球上建成一个花团锦簇的乐园,当然,这距今天的世界现状还十分杳远。

先民对阴阳除去图像表述之外,又创制了最简单的符号来表述,即以“—”表示阳,以“——”表示阴,而由这阴、阳的组合创制了八卦,这在上章已有略述,今更详为剖析。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而由八卦两两组合成六十四卦,而每一卦则又由数字组成六爻,则整部《易经》便是由这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构成。卦有卦辞,言此卦之内涵;爻有爻辞,言此卦因条件之变化,而生成的凶、吉。加上后人伪托孔子所撰之《十翼》: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和杂卦,则卦辞、爻辞的内容更趋丰满,其中文言、彖上下、象上下皆于六十四卦中有所征引,而上下系辞、序卦、说卦、杂卦则全文附录于后。这是一部奇妙的先民所造的迷宫,你得有耐心慢慢阅读和体会,你会发现它是一部对宇宙人生总揽全局的读不完的书,一部亘古至今生命之树长青的不朽巨著,它离怪力乱神、精灵古怪,又那么遥远,而离人生是这么近。你会越来越感到远在现代科学出现之前三千年,中国人的智慧是那样的迷人。如果以为没有科学,人类智慧则阙如,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智慧之果往往来源干对宇宙本真之性的贴近,有时候,感悟的、归纳的思维遥遥领先于理性的、逻辑的思维,这就是直到今天,我们对非洲某些较原始的部落群体思维不可忽视的原因,他们会对一棵苍天的大树膜拜顶礼,对风、雨、雷、电有一种虔诚的敬畏,他们和大自然的融和、相与为俦,与住在用钢筋水泥筑成大楼里的人们是大异其趣的。有时人类凭着工具理性所认识到的自然,与笛卡尔所谓的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恐怕还有万里之遥。笛卡尔是科学家,他当然相信理性思维之果,但他又承认“上帝在创造世界的时候,也把世界印在我们的心中”(笛卡尔《论方法》)。我想,不要忽视他希望人类只有去伪存真,才能达到至善之境。电脑时代的来临,正日甚一日地使人类陷入真伪难辨的困境。

 

第三节    易象、易数、易理的关系

 

我们已然知道八卦两两组合为六十四卦,这卦象是各不相同的,卦辞中会有对其本义的述说,而每一卦象中的六爻,都由九(代表阳)、六(代表阴)两个数字再加“初”、“二”、“三”、“四”、“五”、‘上”这六个字中的一个,构成爻名,譬如“初九”、“六二”、“上九”等等,都有相应的爻辞对其本义的述说,《周易》全书总共三百八十四爻,都分别附于六十四卦之中。而且每卦都由阳爻和阴爻配合组成。而“彖”、“象”等易传(即《十翼》)的译迻,则具朴素的辩证哲理。一个卦象都和自然的景象相连接,譬如震卦第五十一,图像为  ,卦象之上下部皆为震,以征雷;升卦第四十六,图像为  ,卦象之上部为坤以征地,下部为巽以征木或风。那么卦中的所有说词,都会围绕着这自然之象展开,即前面提到的:“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下面仅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即(一) 泰卦;(二) 否卦。

泰卦 第十一、卦辞为:“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为之传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志同也。

九二阳爻曰:有用者用之,无用者容之。

九三阳爻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上六阴爻曰:泰极而否……不可力争,但可自守。

这卦象本为大吉,然谨防泰极而否来。而苏东坡之《易传》,对此卦也提醒人们:“物至于泰极矣,不可以有加矣……使不入于否而已,否未有不自已甚者始,故左右使之,不失其中,则泰可以长保也。”

否卦 第十二、卦辞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为之传曰: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

六二阴爻曰:小人吉,大人否。

上九阳爻曰:先否后喜。

象为之传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这卦象本为大凶,然先否后泰。苏东坡亦看出此卦“自泰为否也易,自否为泰也难”。然倘“坤处内而不忘贞(正也)于乾,斯所以为泰之渐矣,故亨”。

以上两卦,说明了一个普通的道理,即物极必反:“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倘能不失其“中”,则事物“泰可长保”。即使不顺利,倘不忘其正,终向吉祥,即“泰之渐矣”。《易经》往往以辩证之法,说明事物因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凶、吉,不作绝对化的决断,无疑对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有重大的启示。

 

第四节    易经的遗产

 

历代的文人,都以《易经》为众经之首,它的源头在夏代杳远的叆叇烟云的《连山》;在商代玄妙的深文隐蔚的《归藏》。传说的伏羲画八卦,周文王定卦名,我们只把他们作为象征性的人物。亦如羲和之占日、臾区之占星气、伶伦之造律吕、大桡之作甲子、雍父之作杵、仓颉之作书,是一个意思。当然,这其中周文王的演《易》,较为可信,因时代较近也。集体创造加上个别杰出人物的归纳总结,至东周之世已成卓荦大观。孔子之世,在学界百花竞放之中,难免异端。然而“异端”一词,最宽容的解释是“同”之分支亦可称“异端”,陆象山说过,孔子时佛教未入中国,虽有老子,其说未著,而孔子一派,虽同学尧舜,而所学的侧重有别,或有阐发与尧舜不同,便是“异端”。所以陆象山讲:“子先理会得同底一端,则凡异此者皆异端。”那么,孔子为什么说:“攻乎异端,害己也矣。”(《论语·述而》)就是对“异端”不可曲为解释,四处树敌。孔子有着一颗有容乃大、吸纳所不知之胸怀,而对《易经》则尤加意焉。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这说明大圣孔子都把《易经》作为至高的经典来对待,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正说明孔子读《易》的勤奋。西汉以后解释注绎《周易》的人,不可胜数,传说中的《子夏易传》和郑玄《周易郑康成注》、王弼《周易注》、《周易注疏》,为历代学人所重。学术演变,内容滋蔓。战国至汉以后儒学对《周易》的解释,汇为《十翼》,称《易大传》,其中之《文言》、《象上、下》、《彖上、下》渗入《易经》,与卦辞、爻辞并列,而《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则附于《经》之后,成为《周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十翼》之中《文言》、《象上、下》、《彖上、下》最是辨剥清晰,《系辞》亦雄谈峻论,而《序卦》、《说卦》、《杂卦》则泛泛之谈,似不足称。后世之大儒蜂起为《易》作传,其中如苏东坡之《易传》,为文学大手笔,不只说理浅明,而且文采粲然,宜乎为今人读。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之《易学象数论》,虽反京房、焦延寿之方术与宋陈抟之道学学者,而其文繁缛,不可辍读,视为一本详尽的、较有依据的总汇则可,而其弊则易使学人堕入深渊,不能自拔。以上述《周易》之史略。今之人知止则可,正不必如饾饤小儒之死于《周易》章句,此读《易》书之时深应自警者。

远古之《易》,可以讲是巫筮之术,是一种占卜的专门职业者的学问,巫师多为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智者,《易》之占卜,在远古是知性的、感悟的、归纳的,它不是理性之子。因此,笼统的以为占卜迷信则大错。古代的蔼然长者和老舍先生《茶馆》中的唐铁嘴是大异其趣的,与今之摆摊测字算卦者也非一路。而上古心传口述的《连山》、《归藏》之类,经过历代智能之土的锤炼熔铸,成为了东方智慧的象征,而其名言睿语已深深印入我们文化的神髓,成为了中华“中和之道”的核心价值观,今略举《周易》中之名句以证之。我们先把“天垂象,圣人则之”的神秘外衣剥去,即使话语本身,已然是千秋垂范的至理名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

苍天的运行,壮阔而矫健,面对这大不可方的宇宙,君子唯有不断增益其所不能,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儒家的经典《论语》、《孟子》中所在多有。

厚德载物。(《周易·坤卦》)

上述两则,皆清华大学之校训,以“大地之厚求其德”,亦本人《国学开讲》的宗旨之一,中国最恶浮薄之品,王国维所深恶之龚定盦的“游辞”,其品是在娼家辞之后的。

君子以遏恶扬善。(《周易·大有卦》)

君子应不以小善而不为,不以小恶而为之,“善”与“恶”本是与生俱来的两种基因,总因时时提醒遏恶扬善,才能渐渐走向君子的殿堂。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周易·咸卦》)

人类所面临的是物欲主义的排空浊浪,不和的家庭,不睦的世界,追其根源,无非物欲,不过打着信念、宗教、制度的外衣,打着一面正义之旗而已,中东问题说到底是“石油”二字;美国的问题说到底是“消费”二字,劫取以消费、借债以消费、印钞以赖账,如此而已,别像某些美国经济学家说得那么神圣化。

最能感人的圣人是,能勇于担荷人类的罪恶,那么“和平”才会来到人间。

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周易·遯卦》)

朱熹说:“严者,君子自守之常,而小人自不能近。”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君子以见善则近,有过则改。(《周易·益卦》)

这里讲的是“道”,近乎道者则善,背乎道者则恶,偏离道者,与恶只一步之遥,当急转而改之。

一握为笑,勿恤往。(《周易·萃卦》)

这不只是几千年前中国人博大胸怀之守持,也是今天我们对待日本人的态度,赵朴初先生当初题“相逢一笑泯恩仇”,其意在此。曾几何时,日本人嘴脸又变,此殆对小人过宽厚所致耳。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周易·革卦》)

“革命”二字,盖非近代始有,革者,变革也,并不一定是阶级消灭论而“顺”、“应”二字,则包含着依循天地之大规,渐进之意。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周易·丰卦》)

物极必反之意也,亦“反者道之动”意也。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周易·艮卦》)

此知乎进退,则近乎道之意也,苏东坡之为文论,盖取诸此也。

君子以恐惧修省。(《周易·震卦》)

亦吾所倡之“敬畏之心”耳。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

对不同事物,各有说辞;即同一事物亦各有所会,正不应划一而齐其说。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系辞》)

此不唯可用于人际,亦可用于国际。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语言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周易·系辞》)

注意:此处用“慎密”而不用“缜密”,读书不多者往往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易者,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周易·系辞》)

描述宇宙的本体,亦康德之本体什么也没有发生之谓也。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周易·系辞》)

此云卦象对圣人之启示。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周易·系辞》)

此言道之为用,最后落实于“事业”。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

此于日常生活中最易见微而知著,君子其宜慎诸。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居安而思危,此治国之大略也。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周易·系辞》)

此言君子不谀不骄之持守也。

夫易……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周易·系辞》)

此言《易》之为文以小征大,闳中肆外,鄙陋之文不可见其端倪。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周易·系辞》)

东周之视西周可称近古,而视殷商则可称中古,视夏则可称上古。

穷则变,变则通。(《周易·系辞》)

此言事物变通之大略也,言简而意赅。

 

《易经》总言:

 

一、拓展心胸——俯仰天地。

二、品德修持——中正谦虚。

三、博大追求——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也)。

四、归纳方法——阴阳正负。

五、名句如林——慎思践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之解:易有三义 日月为易
易经智慧与现代领导艺术
观点 | 董治安:孔子与十翼
易经六十四卦详解查询
《易经》
易经百日——易经概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