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柳子戏一代宗师张春雷
□文/卜繁祥 图/张贵银
他是第一位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柳子戏艺术家;他是柳子戏第一个流派——张派艺术的创立者;他是第一位代表“百年柳子戏”的核心大师,而且是柳子戏艺术界的第一位山东省政协委员。他竖起了柳子戏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图为张春雷
图为梅兰芳和张春雷(中)合影
柳子戏又名弦子戏,是山东省最本土、最古老的戏种,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子戏在明清时期就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誉,它由明代“弦索”戏演变而来,有400多年的历史,对我国北方剧种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是华夏戏曲百花园中一朵奇葩。在旧社会,柳子戏几经磨难,艺人们或改唱他戏,或弃戏务农,惨淡经营。新中国成立后,柳子戏得到恢复和发展。山东省柳子剧团曾三进中南海、唱红大江南北,有“天下第一团”之称,这与一代宗师张春雷先生所做的努力与贡献是分不开的。
东柳世家
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交界处的30多个县是柳子戏经常活动的地区,尤以鲁西南更盛之。这其中,曹县的张凤鸣擅演旦行,外号“银铃铛”,扮相俊美,声腔圆润,在《龙宝寺》一剧中饰演黄秀娘,根据自己的嗓音特色创唱的曲牌“序子”,倾倒满场观众,至今为人传唱,他便是张春雷(原名张兴燃)的父亲。1904年,张兴燃出生于曹县温楼村。由于家庭的耳濡目染,张兴燃非常喜欢唱戏。身体壮实、皮肤黝黑的小兴燃成天爱武枪弄棒、翻爬滚打,又有一副好嗓子,是块唱戏的好料。张凤鸣便送子到“大曾班”(1910年创建,后称“长兴班”)拜师学艺。9岁的小兴燃到了科班学红脸和花脸,很受教师喜爱。大曾班以“春”字排辈,为张兴燃取艺名“张春雷”,从这一天开始,张春雷便开始了一生近70年的柳子戏戏曲艺术的生涯。
在张凤鸣、张春雷的影响和指教下,全家人都学唱柳子戏,有的也逐渐成了名角。“大曾班”成功之后,1920年前后又开办了第二届科班“小曾班”(又称“义盛班”)。张春雷二弟张兴成14岁入“小曾班”学戏,擅演文武老生、小生。三弟张兴灿,出身“小曾班”,擅演文、武丑,曾获山东省第二届戏曲会演演员三等奖;在电影《孙安动本》中饰礼部尚书许赞,声色俱佳,颇得好评。张春雷的二儿子张贵银,1941年生,自幼随父亲在剧团学戏,先演红脸,后演老生。其为一级演员,获山东省第四届文化艺术节表演奖,现为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其女张秀兰,自幼学演文武小生,形神皆如其父,演过很多大小角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张氏三兄弟曾同台演出脍炙人口的名剧《盗骨会兄》,张春雷饰杨五郎,张兴成饰杨六郎,张兴灿饰韩元寿,珠联璧合,声情并茂,名震戏坛,一时传为佳话。
三进中南海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扶持下,分散乡间的柳子戏艺人集中起来,并成立剧团,使柳子戏柳暗花明,又获新生。1953年后,张春雷加入到郓城县工农剧社。在他的带动下,该社快速发展,突破“四生、四旦、四花脸”的局限,演出水平迅速提高,深受鲁西南广大观众的欢迎,很快被省文化局列为重点辅导、发展的剧团之一。张春雷的才艺和人品受到剧社演职人员的敬重,不久当选为剧社社长。
1954年,为迎接山东省暨华东区的戏曲会演,张春雷发动新老演员翻箱倒柜般地挖掘古老剧目,排练了多出好戏,经评选确定《黄桑店》、《五台会兄》、《三盗芭蕉扇》三出戏参赛,一路闯关,大获全胜。张春雷荣获省优秀奖、华东区二等奖。在1956年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时,他又荣获一等奖,另有三人获二、三等奖,使郓城剧社名声大震,演出从穷乡僻壤走进了繁华的济南、上海等大城市。
1959年,山东省委、省政府为了扶持和发展柳子戏这一古老剧种,将该剧社调省,成立了山东省柳子剧团,直属省文化局。进入省城后,在专家的帮助下,张春雷继续挖掘优秀传统剧目,整理加工排演了《张飞闯辕门》、《孙安动本》等精品剧目,公开上演后获得好评。同年10月24日及第二年的5月,张先生接连两次在济南为毛泽东主席专场演出。毛主席很高兴地说:“张飞拿扇子,在其它剧种没见过。”“诸葛亮初出茅庐时27岁,柳子戏中不带胡子是对的。”他还幽默地说:“张飞看不起新干部。”这些赞誉给了张先生和柳子剧团以极大的鼓舞。
1959年,山东省政府组织“柳子戏、二夹弦、柳腔”联合演出团进京汇报演出,在主打的三出柳子戏中,张春雷主演两出。他们曾三进中南海,在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不仅被领导人交口称赞,还与他们合影留念。文化艺术界的郭沫若、梅兰芳、荀慧生、马连良、谭富英、周扬等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和文章,给予高度评价。
德艺双馨
张春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演什么像什么,有“活张飞”、“一声雷”、“黑红饺子”之誉,并创立“张派艺术”,在柳子戏发展史上是一座里程碑。
张先生演戏讲究一个“非奇不传”,即抓住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大度夸张,达到出“奇”,以求活灵活现、生动感人。《张飞闯辕门》是一出“压箱底子”戏,当时已有三十几年没演出,1959年重新由张春雷、王福润口述,范季高等整理成本,尚之四导演排戏而成。在《张飞闯辕门》中,张春雷饰演的张飞傲慢地手持纸扇闲逛般地逗留在辕门的第一个出场“亮相”,左臂直伸,右臂持扇过顶,臀部左撅,双脚尖内勾,圆睁虎眼。此动作,在全国戏曲舞台上独无仅有,立马得到观众的认可。此别致、矫健、雅趣的“亮相”,被称作“鹰展翅”。有一次张先生在孔林散步时,惊了柏树上的一只雄鹰,雄鹰见有人来,“扑啦啦”并爪展翅腾空而去。张先生望着雄鹰阔展双翅的动作,暗道:“好生威风也!”他得来神韵,随即模仿,研究出飞鹰展翅时威凛勇武的“亮相”。他说:“当时自己心中一震,深受感染,永记不忘。这种感染能传给群众,岂不妙哉!”
该剧的声腔音乐也很有特色:一人清唱,众人和之,帮腔中只用打击乐器伴奏,称作“高腔”,系柳子戏九大声腔之一。曾在明末清初北京周围、河北广为流传,现保存在山东柳子戏音乐宝库中,实为幸事。
基于张春雷在戏曲界的威望和在群众中的影响,由他饰演《孙安动本》之主角孙安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他以年事已高、文化水平有限为由,找尚导演商量:“尚导演,我看就叫遵宪演孙安吧!”尚导演说:“由你主演,领导已决定,不过可以让他试试,不行你就接过来。”原来,由于青年演员黄遵宪的勤学苦练,汇报演出时得到肯定,为了柳子戏的长远发展,张春雷产生了让贤的想法。
1961年,在拍电影《孙安动本》时,电影导演钱千里发现徐龙饰演者不佳,经再三考虑,敲定由张春雷替演。张春雷听到这个消息却推托再三,他说:“这个角色开始就是何东明演的,观众也认可了,晋京也打响了,现在拍电影让我把他顶下来,于情于理都讲不过去……”张春雷的一席话把尚之四导演给难住了,他深知张先生的秉性,就使出了绝招:“张团长,如果电影拍不成了,这是咱柳子戏的重大损失。再说,这可是省委的决定,你身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听党的话!”果然,这一招很灵,张春雷喃喃地说:“党叫干啥就干啥呗。”经过试镜,他塑造的徐龙特点鲜明,把一个年少的草莽英雄饰演得栩栩如生。就这样,用银幕记录下了张春雷的艺术形象,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资料。
1959年,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荀慧生在北京烤鸭店请客。席间,二人与张春雷亲切攀谈,相互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梅兰芳先生对张先生说:“柳子戏早就听说过,原以为绝了,今日见到,格外高兴。”“我们京剧《小上坟》中,演员就模仿山东口音唱,我准备在《人民日报》发篇文章。”
当时剧团住在中央音乐堂,梅兰芳又前去看望大家。寒暄一毕,带队的团长说:“张团长跟梅先生合个影吧!”张春雷深知这个合影机会难得,他马上把师傅王福润拉到前面说:“这是我学戏的恩师,拜见梅先生。”梅先生马上与王福润亲切握手,张春雷站在二人后边,让摄影师拍下了京剧大师与柳子戏老艺人握手合影的照片。
一座丰碑
张春雷把毕生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柳子戏事业,他挖掘整理柳子戏剧目35种之多,其代表作品《张飞闯辕门》、《黄桑店》、《打登州》、《五台会兄》等,已成为剧团的宝贵财富。他的嫡传弟子孔祥启、程瑞东及徒孙王伟等一批中青年艺术家薪火相传,继承他的艺术,活跃在当今的舞台上。张春雷当年的辛勤耕耘,形成了其艺术人生的诸多“第一”:他是第一位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和称赞的柳子戏艺术家;柳子戏第一个流派──张派艺术的创立者;第一个祖孙三代从艺的东柳世家;第一位代表“百年柳子戏”的核心大师;第一位柳子戏艺术界的山东省政协委员;柳子戏有史以来,第一位人物专著《张春雷与柳子戏》出版问世,竖起了柳子戏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1975年,张春雷去世。山东柳子剧团书记、团长段雨强,在纪念张老百年诞辰座谈会上,曾动情地讲:“张春雷先生生于1904年,卒于1975年,享年71岁。他离世已近30年了,而张春雷的艺术造诣和从艺品德,在柳子戏濒临灭亡继而又振兴的历史长河中点燃了一盏明灯,影响了100年,至今仍照亮着剧种、剧团充满风云险浪的前进航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张平柱-柳子戏《张飞闯辕门》片段
纪念著名戏曲导演尚之四先生逝世十五周年
独具特色的山东柳子戏文化
宋家班
河北梆子《辕门斩子 一帐》天津市河北梆子剧团
汉剧.辕门斩子.曾记得(2019.10.24)张明华.文红卫汉剧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