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书家应知(44):唐太宗晋祠铭(碑拓及释文)

   书家应知(44):  

      唐太宗李世民晋祠铭

                          (碑拓及释文)
    今见秋鹤与飞博文《晋祠铭》,收录了《晋祠铭》碑拓,没有释文;又见华阳书法资料库博文《李世民 晋祠铭》,仅有《晋祠铭》原文及释文。为便于观赏、学习,便把它们下载下来,“联姻”合编为一文,并把字号放大,个别文字做了适当调整。谨在此向两位博友致谢!                                        ——武   
    《晋祠铭》即晋祠之铭并序碑,现存晋祠贞观宝翰亭内,当年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碑高195厘米,碑额高106厘米120厘米,厚27厘米,方座螭首额书飞白体“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晋祠铭》,全文1203字,28行,行44字至50字不等
    晋祠为祭祀唐叔虞之祠,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唐太宗起兵时曾祷于此。天下统一后,太宗于贞观二十年(646)重莅此祠,为报神之恩,小憩期间,遂铭文作序,御笔亲书。铭为行书,以行书写碑,过去很少见到。是李世民的代表作之一。
    铭文歌颂宗周政治和唐叔虞建国策略,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以期巩固唐皇室政权。全文文采飞扬,为行书体,书法遒劲,风神洒落,劲秀挺拔,飞逸洒脱,行云流水,骨格雄奇,颇有韵致,刻工洗炼,可谓行书楷模。这篇铭文提出了兴邦建国以政为德等“贞观之治”的政治思想。
    宝翰亭廊柱上还有诗人杜甫概括《晋祠铭》的诗句楹联:“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任何一个单位的第一把手都是标杆楷模。下至一个家庭,上至一个国家,一家之长,一国之君,都是旗帜,上行下效,开风气之先。

    中国书法博大精深,但至今没有超越晋唐。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推崇王羲之,唐代文人做官,必精通书法,李世民便是表率。

    而今国宝封存,难得一见真迹。喜网络发达,网览为快。



     位于唐叔虞祠东侧贞观宝翰亭,杜甫诗句“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

李世民 晋祠铭

 

   《晋祠铭》全称《晋祠之铭并序》,唐太宗撰文并书。

    杨宾《大瓢偶笔》云:“今观此碑,绝以笔力为主,不知分间布白为何事,而雄厚浑成自无一笔失度。”清钱大昕云:“书法与怀仁《圣教序》极相似,盖其心摹手追乎右军者深矣。”清人王佑作诗赞曰:“平生书法王右军,鸾翔凤翥龙蛇绕,一时学士满瀛州,虞褚欧柳都拜倒。”此碑书法浑然天成,笔画结实爽利,无做作之态,实开八大山人之行楷书先河。



























































































         李世民原文并翻译   

   《前篇》夫兴邦建国,资懿亲以作畏;分圭锡社,实茂德之攸居。非亲无以隆基,非德无以启化。是知功侔分陕,奕叶之庆弥彰;道洽留棠,传芳之迹斯在。惟神诞灵周室,降德酆都;疏派天潢,分枝璇极。经仁纬义,履顺居贞。揭日月以为躬丽高明之质;括沧溟而为量体宏润之资。德乃民宗,望惟国范。故能协隆鼎祚,赞七百之洪基;光启维城,开一匡之霸业。既而今古革运,舟壑潜迁。虽地尽三分,而馀风未泯;世移千祀,而遗烈犹存。玄化旷而无名,神理幽而靡究。故歆祠利祷,若存若亡;汾世匡民,如显如晦。临汾川而降祉,构仁智以栖神。金阙九层,鄙蓬莱之已陋;玉楼干仞,耻昆阆之非奇。落月低于桂筵,流星起于珠树。若夫崇山亘峙,作镇参墟;襟带边亭,标临朔土。悬崖百丈,蔽日亏红;绝岭万寻,横天耸翠。霞无机而散锦,峰非水而开莲。石镜流辉,孤岩宵朗;松萝曳影,重溪昼昏。碧雾紫烟,郁古今之色;玄霜降雪,皎冬夏之光。其施惠也,刚和凤溽露是生,油云膏雨斯起。其至仁也,则霓裳鹤盖息焉,飞禽走兽依焉。其刚节也,则治乱不改其形,寒暑莫移其操。其大量也,则育万物而不倦,资四方而靡穷。故以众美攸归,明祗是宅。岂如罗浮之岛,拔岭南迁;舞阳之山,移基北转,以夫挺秀之质,而无居当之资。故知灵岳标奇,托神威而为固。加以飞泉涌砌,激石分湍。萦氛雾而终清,有英俊之贞操;住方圆以成像,体圣贤之屈伸。日注不穷,类芳猷之五绝;年倾不溢,同上德之诫盈。阴涧怀冰,春留冬镜;阳岩引溜,冬结春苔。非疏勒之可方,岂瀑布之能拟。

    《后篇》至如浊泾清渭,岁岁同流;碧海黄河,时时一变。以夫括地之纪,横天之源,不能泽其常,莫能殊其操。信乃兹泉表异,带仙宇而为珍;仰神居之肃清,想徽音其如在。是以朱轮华毂,接轸于坛衢;玉币丰粢,连箱于庙阙。氤氲灵气,仰之而弥高;昭晰神光,望之而逾显。潜通玄化,不爽于锱珠;感应明征,有逾于影响。惟贤是辅,非黍稷之力馨;唯德是依,岂筐篚之为惠。昔有随昏季,纲纪崩沦,四海腾波,三光戢曜。先皇袭千龄之徽号,膺八百之先期,用竭诚心,以祈嘉福。爰初鞠旅,发迹神邦。举风电以长驱,笼天地而遐卷。一戎大定,六合为家。虽膺?受图,彰于天命;而克昌洪业,实赖神功。故知茫茫万顷,必俟云雨之泽;巍巍五岳,必延尘壤之资。虽九穗登年,由乎播种;千录耸日,本藉崇基。然则不雨不云,则有炎枯之害;非尘非壤,则有倾覆之忧。虽立本于自然,亦成功而假助,岂大宝之独运,不资灵福者乎!故无言不酬,无德不报。所以巡往迹,赛洪恩,临汾水而濯心,仰灵坛而肃志。若夫照车十二,连城三五,币帛云委,珍羞山积,此乃庸鄙是享,恐非明神所歆。正空竭丽水之金,勒芳猷于不朽;尽荆山之玉,镌美德于无穷。召彼雨师,弘兹惠泽;命斯风伯,扬此清尘。使地祗仰德于金门,山灵受化于玄阙。括九仙而警卫,拥百神以前驱。俾洪威振于六幽,令誉光于千载。岂若高唐之庙,空号朝云;陈仓之祠,虚传夜影!式刊芳烈,乃作铭云。

                                         铭文

   赫赫宗周,明明哲辅。诞天降德,承文继武。

  启庆留名,剪桐颁土。逸翮孤映,清飚自举。

  藩屏维宁,邦家攸序。传晖竹帛,降灵汾晋。

  惟德是辅,惟贤是顺。不罚而威,不言而信。

  玄化潜流,洪恩遐振。沉沉清庙,肃肃灵坛。

  松低羽盖,云挂仙冠。雾筵霄碧,霞帐晨丹。

  户花冬桂,庭芳夏兰。代移神久,地古林残。

  泉涌湍萦,泻砌分庭。非搅可浊,非澄自清。

  地斜文直,涧曲流平。翻霞散锦,倒日澄明。

  冰开一镜,风激千声。既瞻清洁,载想忠贞。

  濯兹尘秽,莹此心灵。猗欤胜地,伟哉灵异。

  日月有穷,英声不匮。天地可极,神威靡坠。

  万代千龄,芳猷永嗣。

 

                                译 文

    周成王诵剪桐封弟叔虞为唐地诸侯,这个举世闻名的君无戏言的历史典故,表明建国兴业的大事离不开最亲密的合作和真城帮助、支持。以桐叶之圭赐地封疆,是大恩大德所在。没有德,例来不会成功,没有亲,基业岂能巩固?因有功于世,必得酬偿,如周、召二公东西分治,天地自然和顺。能获得西周大子鼎定疆域一叶之地,是永世流芳值得庆贺之事。天神既然帮助,鬼蜮也受其管辖,这种君权神授的历史故事,在这里留下珍贵遗迹。

  天星分布罗列,河川来去有序,以仁又观念为经纬,编织社会之大纲,顺民心者,水到渠成得天下。周朝八百年兴隆鼎盛之宏图大止,家国典范,正彰显了这个真理。

  晋文公借一城池,称霸于诸侯,韩、赵、魏三家分晋,表现了历史的兴衰,犹如舟行狭谷,命运难以自主,似乎凶吉无法揣测。然而依托天赐晋祠胜境般的洪恩大泽,千年已过,丝毫未减,伟迹犹存。

  天意,对人来税,幽深莫测,若信笃、祭祀时有时无,心怀二意,不能虔诚到底,后世所受恩惠,也就若明若暗,互为因果。

  晋祠,为迎接神灵的降临而建造。鳞次栉比,金碧辉煌,玉楼千尺,雄伟壮观,即使蓬莱、昆阆那些神仙所居,也最得鄙陋不堪,平淡无奇。

  落月低徊于碧水中、绿茵下,流星穿梭于千年古树之间。高耸连绵的悬瓮山,威镇天地。这里毗邻北国边防,管辖著辽阔的北方疆土,山势高峻,遮天盖地,山清水秀,葱茏茂密。云霞虽没机杼,却织出锦绣而布满晴空;山峦不是水塘,却能像莲花似的盛开。泉流石上,光芒四射,卵石在水底,甚至月光下都能清晰可见。松柏藤蔓你牵我扯,相互掩映;清泉流入幽深处,白天却见得又阴又暗。云烟缭绕大有古色古香之情趣。霜雪齐降,四季都显得一样明亮光洁。上苍赐福于晋祠,油云膏雨,和风清露,滔滔不绝,源源不断。神艮显其仁慈,树木花草,飞禽走兽,元不依聚于此;神灵彰显其坚贞,无论天下大乱大治,其形千古不变,严冬酷暑永葆其气度品格;神灵显示雄宏的胸襟,孕育万物而从不倦怠,造福人类奉献无穷的资源。变里是一切美的归宿,是土地众神乐于久居之地。这里永不发生罗浮岛拔腿南逃,舞阳山掉头北转的荒唐怪事。她具有挺拔俊秀的品质,在神威的帮助下显得更加牢固,可以说具有天下所有充满大自然灵气的山岳的共同象征。

  看哪!飞泉击石,堆叠急湍,分流而下,势不可挡。云雾萦绕,阴晴相替,高尚贞节之质从不容沾污。漫长的光阴塑造了她完美的形象。似乎已深悟圣贤的喜悦和厌恶,清流昼夜不舍地奔涌,似有着永恒的打算,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从不见溢满为患,正如古人谦受益、满招损的遗训,让人们认真地思考和理解。处在荫凉的溪涧,冬天冰雪,春天也不会融化,阳光普照的渠岸,数九寒天依然凝结着春天的绿苔。青石上的坑坑洼洼,乃是飞瀑雕琢的艺术杰作……

  清浊分明的泾渭二水,能同注一江,世世同流,而勃海、黄河却反复元常,说变就变。天源地极也未必永恒,然而有一种超越世界的神力,值得我们永远信赖,这似乎就是晋水之源特别赋予人智慧的启迪。造么多神居仙宇,肃穆的寺庙,既显示了美德,又传递了福音,这正是大自然的意志,也是宇宙之神的意志。

  车水马龙,四通八达,丰富的祭品载得满满,源源不断地运到远里。面对变化无穷的山灵,仰之弥高,明亮昭彰的神光,更令人肃然起敬。大自然的魂魄潜移默化,自有其规律所循,贤能的佐助,不仅闻到五谷丰登的馨香,仁德的社稷,还能得到充分的安宁。别忘了昏君隋炀帝,纲纪崩溃的惨痛教训,刀光剑影、干戈四起、怒波汹涌,很快自我葬送了性命,且落得万民唾骂,遗臭万年的下场。

  我盛唐先王,所以承袭西周叔虞时的地来做我们的国号,其原因正是为了总结、继承、发扬周朝八百年长治久安的历史经验,用最虔城的祈祷,以求先祖先宗保佑,神助我伟力,神赐我洪恩。改朝换代,举兵发迹,始于这块风水宝地,所以才能以惊人的速度,长驱直入,打下长安,掀起铺天盖地席卷全国的全面战争,征服四方,平定天下。国家大权受命于天,昌盛繁荣巩固壮大更离不了神力帮助。万顷禾苗,有待雨露滋润,巍巍五岳为九域添壤增源,丰收须靠勤劳的耕耘播种,万丈高楼总要从基础开始。没有云雨,庄稼枯萎,百姓无安,国家有危,所以虽听命于天,也须尽职尽力,神的保护和暗助,不能取代权力的合理使用,所以必须必行,行必果,取信于民。

  今日巡视并拜谒晋祠圣地,再受一次神赐天恩,临汾晋之水,犹如一次心灵的洗礼,仰望祭坛,思绪万千,极受感动,使我的志向更加严肃深沉。

  用浩浩的车辆,满载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也不过是平庸的供品,非为神灵所喜欢接受。只有用来自丽水的宝刀利刃凿刻宏图伟业于石上,使之青史永垂,告诫后代儿孙;或把荆山所有的玉石都拿来铭刻讴歌天神和大自然美德之诗篇,才是我应作之事。召集掌管风雨的天兵天将降雨洗尘,使土地众神跪拜于晋祠之门,使山神听圣贤教化于殿堂;让九仙为之警戒护卫,令诸神为之冲锋陷阵,最神威以震燕云,让伟大的大自然和人类的光辉业绩一同万古流芳。这决不是楚襄王高唐之梦去若朝去,亦不是秦穆公点石化雉之虚传可比。用铭文形式以彰仁德伟绩于下:

  赫赫名垂千古的周朝,

  有高贤名土为辅佐,

  开始了智慧、贤德的文治武功。

  剪桐封土,留下最早的基业,

  超然脱俗的高贵姿态,

  显示着清风凛冽无邪之举。

  封渚侯以宁古塞边关,

  建邦国以安社会秩序,

  以竹帛传记古代贤遗训,

  降洪福于汾晋大地。

  只有德行才是最好的助手,

  只有坦城才能无往而不胜。

  崇高的威望,

  岂能靠严厉的惩罚?

  笃诚的信誉,

  决不能来自轻率的许诺。

  古老的晋水,恩泽无穷。

  低拂的枝藤宛如帝王的羽盖,

  高高的云端,挂著仙人的桂冠,

  浓雾彩霞如席似帐,

  笼罩着青碧似的夜空和殷红的朝霞。

  室内有冬季盛开的桂花,

  庭前有夏季芬芳的兰草。

  改朝换代,神力永存,

  天长地久,古木参天,

  泉水萦回,分流急湍,

  不搅不浊,不澄自清,

  地势斜而文理直,

  涧流曲而水势平,

  天霞虹,丽日皎月,

  无不倒影其中,

  平如明镜,浩如冰雪,

  无风自激荡,铿锵常有声。

  今瞻仰晋水之清莹,

  想人心之忠贞,

  用晋水洗涤我身心的尘垢,

  依赖她,祈求万能的大地之神的保佑,

  日月有终,而杰出精华决不匮空;

  天地有极,而威武神明无穷无尽,

  千秋万代,刻骨铭心,

  宏图伟业,承先启后,

 于此勒石,千古留存。

 

                                                         抄录于《百度 晋祠之铭并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书法》: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晋祠铭》
@李世民《草书屏风帖》
李世民 晋祠之铭并序
唐太宗李世民书法《艺韫帖》 《枇杷帖》
鉴赏 | 唐太宗· 李世民书法
唐太宗李世民书法,惊艳到我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